对话赵金厚:农业投资逻辑逐步从“主题、周期”到“成长、消费”
2023-01-15
農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特别是城镇化持续推进,农业从业人口持续减少,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快速推进。
中国农业肩负14亿人口吃饭保障重任,产业体量巨大,龙头企业发展的“天花板”高,足以支持其长期发展。比如,生猪养殖业的市场规模高达1万多亿元,龙头公司可以从年出栏几百头到1000万头、3000万头、5000万头、1亿头,体现良好的成长性。美国最大的生猪养殖公司年出栏量只有3000万头左右,尽管市场占有率已经很高了,但市场空间的“天花板”不高。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产业链相对割裂,如肉鸡养殖业,有父母代雏鸡繁育、商品代雏鸡繁育、商品肉鸡养殖、肉鸡宰杀/分割、鸡肉加工等诸多环节,不同企业处于产业链较短的不同环节,业绩稳定性差。目前,更多的企业进行了上下纵向延伸,从过去的原料或中间产品供应商转为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品牌产品供应商,消费品属性增强。
这些行业/公司的变化,客观上会改变投资者的投资逻辑,大家会慢慢地把农业公司当成食品类或消费品公司。农业公司的投资逻辑逐步从“主题、周期”到“成长、消费”。
农业竞争本质上是资源禀赋和科技水平的竞争,中国在耕地资源、农业科技应用方面并不占优势,农产品进口规模不断增加。尤其是大豆,进口大豆“质优价廉”,进口依存度已经高达80%,猪、鸡、牛等原种也基本从国外引进。海外疫情政策的变化,并不会对国内农产品供给形成压力。事实上,有些品种国际价格优势已不显著。2022年中国继续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加强“农田非粮化”整治,鼓励增加大豆、油菜种植面积等,可以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并提出2025年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比重预期达到15%,年均增速10.8%。其主要内容包括:构建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如农业自然资源大数据、重要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等;加快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种植业信息化、畜牧业智能化、渔业智慧化、种业数字化等。实现数字化农业,会大幅提高农业科研、生产、经营的科技应用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真正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
数字农业市场空间有多大?按农业增加值15%的预期性指标测算,数字农业增加值可达1.24万亿元。农林牧渔行业是数字化成果和产品的应用性领域。提高数字化产品的行业应该是直接受益者,更值得关注。
新财富:“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于2022年5月10日发布,规划指出,推动生物农业产业发展,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有序发展生物育种技术,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能否介绍一下,目前国内生物育种技术及商业化情况?您对此有何预期?这将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种业是农业科技载体,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振兴种业的规划、行动方案。当然,种业也是生物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在尊重科学、严格监管、依法依规、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动生物育种等领域产业化应用”,“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这都是非常明确的政策方向,预示着粮食等转基因育种的市场化推进、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创新等重大行业变化。
关于转基因育种,2021年国家全面系统修订、颁布了有关涉及转基因育种、推广的法律、法规,明确了转基因品种获得审定的相关流程。可以说,有关转基因玉米种子推广的法规已经准备完备。同时,大北农生物、杭州瑞丰、中种集团等已获得转基因玉米性状安全证书,并选择了部分已审品种进行了转基因品种(转化体)区域试验。我们预计,转基因玉米种植推广的脚步越来越近。
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则是中国种业科研与生产体系的重构,是中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中国种业企业总体上尚属“小散弱”,特别是育种环节,种质资源管理分散、封闭,科研机构、种业企业各自均进行育种和商业化推广。未来或建立国家统一的种质资源管理平台、测试实验平台、基础研发平台,前期研发更多地由国家提供,商业化推广则以种子企业为主,利益分配更加市场化。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子龙头企业发展机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