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情报学理论研究四十年回顾(1980—2019)(三)

2023-01-15王知津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科技情报情报学情报

王知津

(南开大学 商学院,天津 300071)

4.2 情报学理论研究的概况

20世纪90年代,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处于巩固与发展时期。以下四个方面大致可以反映这个时期情报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即学术会议、情报学教材建设、情报学专著出版和情报学理论研究论文发表。

4.2.1 情报学学术会议

随着我国情报事业的发展以及情报学教育规模的扩大与水平的提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情报学界的学术活动进入活跃期,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和活动此伏彼起,方兴未艾。

(1)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中国科技情报学会成立后,举办了一系列学术会议。20世纪80年代举办的学术会议主要有第二次全国计算机检索学术讨论会,理论方法组和情报研究组联合召开的科技情报政策学术讨论会,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第三次全国计算机情报检索学术讨论会,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首届青年情报理论与实践讨论会,情报商品化学术讨论会,政策与管理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等。

继20世纪80年代召开的学术年会之后,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又召开了一些学术会议。例如,1990年11月14日至17日,在河北省邯郸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青年情报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1990年12月19日至23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中国科技情报学术年会等。

地区性科技情报学会在20世纪80年代也召开了一系列学术会议。例如,吉林省科技情报学会学术讨论会(1981年,延吉市;1982年,通化市)、浙江省科技情报学会学术年会(1981年,杭州市)、河南省科技情报学会第一届年会(1983年,洛阳市)、江苏省科技情报学会第四次科技情报学术讨论会(1983年)、广东省科技情报学会第二届年会(1983年,顺德市)、福建省科技情报学会学术讨论会(1985年,莆田市)、甘肃省科技情报学会首届学术年会(1985年,兰州市)、河南省科技情报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1986年,郑州市)、吉林省科技情报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1986年,吉林市)等。1991年12月18日至20日,江苏省科技情报学会在扬州市召开医学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1992年7月21日至24日,西北五省(区)第七届科技情报学会联合会学术年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等等。

行业性科技情报学会在20世纪80年代召开了许多学术会议。例如,全国光学情报学术报告会(1980年,辽宁省大连市)、中国光学学会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报告会(1981年,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兵工学会情报学会“科技情报工作的社会功能”专题学术研讨会(1982年,安徽省)、湖南省农业科技情报学会学术讨论会(1986年、1989年)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科技情报学会首届学术年会(1987年,四川省成都市)等。1990年9月,中国光学学会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同西安光机所、机电部205所在陕西省西安市联合召开了第五届学术报告会及专委会工作会议等。

(2)中国社科情报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该学会于1986年12月成立。1987年7月1日至16日,在北京市举办了首届社科情报研讨会。1988年11月17日至21日,在北京市召开了学会成立后的第一次年会,会议主题为“社科情报服务”。除了全国性学会的学术会议之外,在20世纪80年代,各行业系统、各地方的社科情报学会的学术活动也比较活跃。例如,1987年5月,在长沙市召开了湖南省社科情报学会第一次社科情报理论与方法学术讨论会;同年11月,在南宁市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党校图书资料情报年会。1988年6月下旬,陕西省社会科学情报学会举行了首次社科情报理论讨论会。1989年11月10日至11日,陕西省社科情报学会召开了第二次学术研讨会。同年11月21日至22日,河北省社科情报学会召开了1989年度学术年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社科情报学会召开了两次全国性学术会议:1993年12月8日至10日,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在北京市主办了“社会科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1998年3月23日至27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主办了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与此同时,地方及行业社科情报学会学术会议进一步繁荣。例如,1990年5月,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了广东省社科情报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交流会;同年12月11日至12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了河北省社科情报学会第二届年会。1992年3月5日至6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了广东社科情报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同年12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四川省首届社科情报学术讨论会。1993年5月13日至15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了福建省社科情报学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科情报工作”学术讨论会。1994年10月20日至25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了全国党校文献情报学会年会。1995年11月13日至15日,在浙江省金华市召开了浙江省社科信息学会首次学术研讨会。1996年3月25日至27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了福建省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等等。

(3)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自1993年3月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首先,1995年8月,由学会编辑出版的《情报学进展》(第1卷:1994—1995年度评论)作为情报学刊物《情报理论与实践》1995年增刊出版。1997年6月,《情报学进展》(第2卷:1996—1997年度评论)由兵器工业出版社出版。1999年10月,《情报学进展》(第3卷:1998—1999年度评论)由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情报学进展》是对情报学和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研究成果进行年度评论的出版物,反映一个时期的研究状况。它不是单篇评述的汇集,而是评述情报学和信息技术应用动态的有机整体。由于《情报学进展》登载的主要是现状类、进展类和趋势类的文章,所以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情报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在我国情报学界享有较高声誉,是广大情报学研究者心目中的权威刊物。

其次,1995年11月,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确定《情报理论与实践》作为本学会的会刊,并成立了编委会,从而使我国国防科技信息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同时也对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在学术会议方面,继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国防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第一届学术年会后,1990年代又召开了一系列学术会议。例如,1991年11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第二届学术年会。1994年3月,在北京市召开了第三届学术年会。1997年5月13日至17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了第四届学术年会。1998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市怀柔召开了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五届学术年会。

(4)中国索引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中国索引学会1991年12月正式成立后,首先编辑出版了学会刊物,1992年4月1日,学会内部刊物《索引通讯》创刊号出版,其间共出版19期。随后陆续召开了一系列学术会议。例如,1992年12月8日至10日,在上海市召开了中国索引学会首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1994年9月10日至13日,第二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1997年11月17日至21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了第三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1999年10月19日至22日,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了第四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

中国索引学会的成立及其开展的一系列学术活动,丰富了情报学理论研究的内容,扩大了情报学理论研究的范围,推动了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的深入。

(5)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举办的学术会议。1994年9月21日至23日,以中国科技情报学会情报研究暨竞争情报专业委员会的名义,在北京市召开了全国竞争情报与企业发展研讨会,旨在扩大和促进竞争情报在我国的影响和发展。这次会议是我国首次召开的全国性以竞争情报为主要内容的研讨会。1995年11月,与北京科技情报学会、中国兵工学会情报分会联合在四川省峨眉山市召开了第二届中国竞争情报年会,会议主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情报研究(信息咨询)工作发展对策”。1996年9月,与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合作,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了以“竞争情报与现代咨询业”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竞争情报年会。1997年9月,在浙江省富阳市召开了主题为“企业信息化与竞争情报咨询服务”的第四届中国竞争情报年会。1998年8月,与冶金科技情报分会、北京科技情报学会联合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情报研究暨市场竞争与竞争策略”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竞争情报年会。1999年8月,与北京市竞争情报服务中心、北京华门策略顾问公司等单位联合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了主题为“全国竞争情报技能和案例分析”的第六届中国竞争情报年会。

竞争情报分会成立后,坚持每年都召开“中国竞争情报年会”,并在会后编辑出版年会论文集。截至1999年,已经召开了6届年会,编辑出版了6届年会论文集,在全国逐步形成学术品牌。此外,1996年4月,出版了内部刊物《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会讯》,作为联系广大会员的纽带和学术交流的园地,截至20世纪90年代末,已经编辑出版了19期。

竞争情报分会是全国性情报学会的后起之秀,自成立以来,组织全国广大会员,开展了各种各样学术活动,不乏竞争情报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丰富和创新我国情报学理论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

(6)其他情报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除了上述5个学会举办了多次学术会议外,20世纪90年代,有关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也以各种形式召开了情报学学术会议。例如,继20世纪80年代召开了4届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青年学术研讨会之后,1990年6月4日至8日,在广州市召开了第五届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青年学术研讨会。1991年11月13日至18日,在重庆市召开了第六届全国中青年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研讨会。此次会议跟首届会议一样,特别强调“理论研讨”,引导青年学者注重情报学理论的基础研究,这为情报学学科体系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1992年11月17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了第七届全国中青年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研讨会。1996年6月24日至27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了“21世纪农业情报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情报教育与理论方法专业委员会主办。

1993年5月21日至25日,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在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和国际情报与文献联合会(FID)等国际学术组织的支持下,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了国际图书情报学理论与实践发展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科技情报学会、湖北省科委等协办。会议围绕图书情报职业和学科的发展史、图书情报领域的哲学、文献情报的价值、图书情报学教育等10个主题展开讨论,情报学理论研究的味道较浓。

20世纪90年代,我国情报界以各种形式召开了许多情报学学术会议,每次会议都收到了许多学术论文,与会代表充分交流了各自的学术观点,相互之间受到了很多启发,其中不乏许多情报学理论的研究内容,这对于进一步完善情报学的理论体系、扩大情报学理论的研究视野发挥了巨大作用。

4.2.2 情报学教材建设

20世纪80年代我国情报学教育处于恢复和起步阶段,自编印刷和翻译印刷的情报学教材占了较大部分,自编出版和翻译出版的情报学教材逐步增多。进入90年代后,内部印刷的情报学教材越来越少,而正式出版的教材越来越多。另外,随着“信息”一词的逐渐兴起,原来以“情报”为名的教材,有些则被“信息”取代,但从根本上说,其实质与“情报”没有区别,而范围有所扩大。

(1)情报学概论类教材。这类教材是对情报学或情报工作的一般性论述,带有概论、导论或引论的性质,也包括方法论。具有代表性的有:情报科学导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社会科学情报工作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科技情报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实用情报方法引论(东北大学出版社,1993)。还包括:信息理论与实践(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信息工作论(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信息时代与信息科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等。

(2)情报学专论类教材。这类教材是对情报学分支学科的专门论述。具有代表性的有:专利与专利情报教程(航空工业出版社,1990)、产品样本情报入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情报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情报社会学(东方出版社,1992)、教育科学情报综览(贵州教育出版社,1992)、乡镇企业与情报(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基层情报信息工作入门 (中原农民出版社,1992)、工业企业技术情报工作(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企业情报学(东方出版社,1992)、情报服务理论与实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情报技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知识产权情报教程(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医药科技情报新篇(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教育情报基础(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海关情报(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中医药情报信息方法(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还包括:信息经济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信息经济学原理(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经济信息概论(中国商业出版社,1998)、信息经济学通论(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信息产业概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信息经济学浅说(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等。

(3)情报检索概论类教材。这类教材是对情报检索理论与方法的一般性论述,并未划分学科专业。具有代表性的有:科技情报检索(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0)、技术情报检索与利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现代情报检索理论(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情报检索入门(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情报联机检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情报检索(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科技情报检索(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计算机情报检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计算机情报检索导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情报检索技术(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计算机情报技术导论 (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光盘情报检索方法与技巧(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计算机情报检索(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还包括:信息检索(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社会科学信息检索教程(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科技信息检索(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信息检索理论与实践(东北大学出版社,1998)、电子信息资源检索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现代信息检索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现代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上海大学出版社,1999)、机械工程信息检索与利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网络资源与信息检索(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信息检索教程(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Internet网络信息检索:原理工具技巧(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等。

(4)情报检索专论类教材。这类教材是对学科或专业情报检索的专门论述。具有代表性的有:农业科技情报检索(云南科技出版社,1990)、经济情报与文献检索(学苑出版社,1990)、医学情报检索(科学出版社,1992)、法学文献情报检索基础(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情报检索(中国科学出版社,1994)、物理学情报检索与利用(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纺织工程情报检索教程(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6)。还包括:农业信息检索指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新编化学化工信息检索(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中医药信息检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等。

(5)情报系统类教材。情报系统分析设计(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文献情报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导论(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情报数据库系统(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情报系统(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还包括:计算机信息检索软件设计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等。

(6)情报研究类教材。这类教材是对有关情报进行分析、研究、预测、决策。具有代表性的有:情报研究与预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农业情报研究与预测(农业出版社,1990)、情报研究方法论(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情报研究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科技情报分析研究(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情报研究学基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经济情报研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情报研究与预测的方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社会科学情报研究概论(广州出版社,1999)、情报研究引论(蓝天出版社,1999)。还包括:商业信息与预测(武汉出版社,1998)、信息分析(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经济信息与预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经济信息定量分析(上海大学出版社,1998)等。

(7)文献计量类教材。具有代表性的有:文献情报计量理论和方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社会科学评价的文献计量理论与方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中国林业文献计量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等。

(8)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类教材。随着情报学本科专业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取代,所以,自20世纪90年代起,陆续出版了有关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的教材。具有代表性的有:信息管理科学导论(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商贸信息管理(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信息管理——MIS(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经济信息管理概论(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信息资源管理导论(科学出版社,1998)、信息管理与利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我国科技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旅游信息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等。

上述情报学教材涵盖了情报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与20世纪80年代的情报学教材相比,内容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拓展和创新。

4.2.3 情报学专著出版

除了情报学教材,20世纪90年代还出版了一批情报学专著。这些专著不同于教材,它们展现了作者在情报学有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体现了情报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具有代表性的有:情报商品与情报市场(云南科技出版社,1990)、情报检索与咨询指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0)、国家科学技术情报发展政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情报·预测·金牌:体育情报知识(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情报研究十年纪实(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情报·检索·利用(兵器工业出版社,1992)、专利情报利用方法与技巧(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情报理论与实践研究(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怎样获取生意情报(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现代经济情报与保密艺术(南京出版社,1995)、市场竞争和竞争情报(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6)、联机环境中的情报检索语言(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人工智能与情报检索(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情报文献工作标准化概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情报与反情报(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竞争情报应用论(地震出版社,1998)、竞争情报与企业信息化(中国计量出版社,1998)、面向21世纪的中国情报研究与竞争情报(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还包括:信息加工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金桥之路:关于技术市场及情报信息的若干理论思考(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信息素养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信息产品开发与实践(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科学研究与开发中的信息保障(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等。

4.2.4 情报学译著出版

情报学译著是对国外情报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的引进,反映了我国情报学研究对国外情报学发展现状的关注。具有代表性的有:(英)情报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苏)科学情报工作经济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菲)技术情报服务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美)情报组织与利用(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德)企业宏观情报管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比)情报计量学引论(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编译)情报检索BASIC程序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还包括:(美)信息经济学:信息工作者的成本—收益分析指南 (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Internet信息服务开发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等。

4.2.5 情报学文集出版

情报学文集是指有关情报学研究的论文集、会议录以及文献汇编等。具有代表性的有:国际农业情报管理新水平研讨会论文集(农业出版社,1990)、情报检索语言论文选(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选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情报检索论文选(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科技情报研究论文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首届煤炭情报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选编(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选:1991—1992(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纪念中国科学技术情报事业创建四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兵器工业出版社,1996)、上海市科学技术情报事业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40周年文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走向信息时代:山东省科技情报事业创建40周年文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张琪玉情报语言学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中国科技信息事业创建四十周年文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知识信息管理研究进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等。

4.2.6 情报学理论研究论文发表

笔者为了了解20世纪90年代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方面论文的发表情况,通过中国知网,对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检索。具体做法是:第一步,文献类型只选“学术期刊”数据库,进入“高级检索”后,选用“篇关摘”字段,输入检索词“情报学理论”,再选“精确”检索,“时间范围”确定为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第二步,将检索出来的182条搜索结果,按照refworks格式导出。第三步,对182条结果进行人工筛选,筛选的依据主要是篇名,如果篇名不足以反映论文内容,再阅读关键词和文摘,最后,筛选出127篇情报学理论方面的研究论文。被删掉的55篇非研究性文章主要包括会讯、简讯、书讯、书评、书序、刊评、讲话、题录、文摘、访谈录、回忆录、人物简介、纪念文章、会议综述以及读者来信等。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分布(1990—1999年)

如3.2.3节所述,我国20世纪80年代发表情报学理论研究论文127篇,而由表1可知,1990年—1999年发表情报学理论研究论文恰好也是127篇。就发表论文数量而言,20世纪90年代与20世纪80年代几乎没有差别。但经过细心观察我们发现,20世纪80年代末,即1988年和1989年,我国发表情报学理论研究论文分别为26篇和32篇,达到20世纪80年代的高峰。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年,即1990年,发表论文21篇,随后论文数量下滑,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每年再也没有超过20篇。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这二十年来看,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的高峰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即1988—1990年这三年。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情报学恢复和起步阶段,论文数量逐年增多符合正常规律。但20世纪90年代初高峰只保持了一年便下滑,这不太符合一般规律。究其原因可能有两点:其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微型计算机性能不断提高,价格不断下降,家用和办公很快普及。与此同时,互联网迅速发展,使家庭和办公室上网变得十分方便。对于社会大众来说,虽然都是Information这个词,但“信息”比“情报”更容易被接受。于是,“信息”在社会上迅速广泛流行起来,即使是情报学研究者,也不得不迎合社会大众口味。其二,在“情报改名信息”大潮的冲击下,不仅许多原来的情报院所和情报院系改名为信息院所和信息院系,而且研究视角和撰写论文也都青睐信息而冷落情报。基于上述两个原因,加上本文使用“情报学理论”作为检索词,势必会影响检索结果的数量。

从整个20世纪90年代来看,情报学理论研究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有起有伏,多数达到了两位数,总体上呈波浪式上升,落差不是很大。127篇有效论文总共涉及125位作者(含非第一作者),其中,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的作者共11位,作者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期刊论文作者分布(1990—1999年)

由表2可知,20世纪90年代情报学理论研究的最高产作者是靳娟娟,次高产作者是臧兰和刘植惠,较高产作者是王崇德。此外,虽然20世纪90年代的论文作者数(125位)多于20世纪80年代(104位),但20世纪90年代发表2篇及以上的作者(11人)仅为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23位),高产作者数量较少。20世纪90年代持续研究情报学理论的作者少于20世纪80年代,核心作者的规模有所萎缩,而多数作者只发表了1篇论文。这表明,20世纪90年代对情报学理论研究的关注度和聚集性弱于20世纪80年代。127篇论文的作者涉及89个机构,其中,发文2篇及以上的作者所属机构有8个,如表3所示。

表3 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期刊论文发文2篇及以上作者所属机构分布(1990—1999年)

由表3可知,20世纪90年代发表情报学理论研究论文数量最多的是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这反映了武汉大学情报学理论研究队伍的庞大;其次是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虽然他们的研究队伍规模不大,但个体实力较强。总体上,20世纪90年代,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情报学理论研究方面领先于其他研究机构。与高产作者的情况类似,相比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发表情报学理论研究论文2篇及以上的研究机构数量较少,而大多数研究机构只发表了1篇,缺少持续性和累积性。

4.3 情报学理论研究进展分析

本节对20世纪90年代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论文的微观层面做进一步分析。

4.3.1 关键词频次分布分析

127篇论文总共包括181个关键词,其中频次3及以上的关键词共有15个,如表4所示。这些词出现频次较高,具有统计分析价值。

表4 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期刊论文频次3及以上的关键词分布(1990—1999年)

由表4可知,一方面,高频次的关键词“情报学理论”“情报学”“情报科学”“情报工作”延续了20世纪80年代的特征;另一方面,较高频次的“情报学研究”“学科建设”“分支学科”“理论体系”等关键词成为20世纪90年代情报学理论研究的特色。具体来讲,在巩固20世纪80年代已有情报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科建设,划分了分支学科,使情报学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并注重比较研究,从而扩大了情报学的视野,促进了情报学理论的发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世纪90年代,著名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对情报学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建立了布鲁克斯方程式,进而阐明了情报的价值在于改变了人们的知识结构。这一理论得到我国情报学界的普遍接受和认可。

4.3.2 关键词共现分析

本节采用与3.3节相同的Citespace分析方法及其设置,此处不再重复。1990—1999年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论文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1所示,得到了判断网络结构以及聚类清晰的两个指标:模块值Q为0.6779,比较接近于1,模块之间的独立性较强;平均轮廓值为0.703,接近0.7,聚类是高效率和令人信服的。这表明该关键词共现图谱较为理想并具有可信度。

图1 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论文关键词共现图谱(1990—1999)

从图1可以看出,该图包括238个节点(N)和583条连线(E),即提取出238个关键词和583种共现关系。

由表4和图1可知,“情报学理论”“情报学”“情报科学”的节点最大、频次最高,表明研究者对它们的关注度也最大。其次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情报工作”“理论体系”“分支学科”“布鲁克斯”“情报信息”等,它们节点较大、频次较高,也受到较多关注。

关键词中心度反映了其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1]。由表4可知,“情报学理论”“情报科学”“情报学”的中心度最大,表明它们最重要,影响力更大。

综合表4和图1可以看出,与20世纪80年代情报学理论研究论文的关键词共现图谱相比,20世纪90年代节点(文字)最大、频次最高,但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关键词仍然是“情报学理论”“情报学”“情报科学”,这也证明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的确处于巩固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包括“论网络时代的情报学理论研究”[2]“情报学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3]“情报学理论研究的微观深化”[4]“中国情报学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5]“我国社会科学情报学理论研究综述”[6]“情报学基本理论研究综述”[7]以及“关于情报科学的研究——情报科学的出路何在?”[8]等。

另一方面,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出现了新的关注点,其中,“情报学研究”“情报学国内外比较研究”“学科建设”“分支学科”“理论体系”“布鲁克斯”等均是20世纪80年代没能受到重视的。从情报学理论发展的角度看,这表明20世纪90年代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在80年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情报学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和细化,更加重视情报学学科建设和国内外比较研究,我国情报学理论体系也正在形成。换句话说,20世纪90年代我国情报学更加注重“理论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我国情报学研究观念的变革”[9]“情报学基本观点论要”[10]“走出传统情报学的误区”[11]“21世纪的情报学研究”[12]“走向21世纪的中国情报学”[13]“情报学学科建设之我见”[14]“信息高速公路环境下情报学的学科建设”[15]“情报学理论体系比较研究”[16]“情报学理论体系的比较研究”[17]“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比较研究”[18]以及“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与情报学的哲学基础”[19]等。

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频次较高的“情报政策”“情报系统”“情报检索系统”等在20世纪90年代的初期消失。这表明,上述几个领域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和定型,暂时还没有更大的研究空间。

4.3.3 关键词聚类分析

利用Citespace的关键词聚类功能,对20世纪90年代情报学理论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生成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2所示。

图2 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1990—1999)

由图2可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论文的关键词自动形成了节点数最多的7个聚类#0—#6及其标签词。根据该聚类图谱,导出各个聚类的详细信息,筛选出节点数在14及以上的聚类#0—#6共7个聚类,并分别列出聚类内6—7个关键词,形成表5。

表5 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关键词聚类表(1990—1999)

续表5 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关键词聚类表(1990—1999)

表5中的标签词按照它们所包含节点数(关键词数)的递减顺序排列,随着聚类序号的增加,节点数变少。表中某一聚类的轮廓值越接近1,说明该聚类越独立于其他聚类,越容易区分。除聚类#2情报学理论之外,其他6个聚类的轮廓值均大于或等于0.9,表明这6个聚类的独立性最强,而聚类#2情报学理论的轮廓值高于0.8,说明其独立性也较好。形成年份是该聚类内高频关键词的平均出现时间,即聚类内的关键词平均是在哪年出现的,据此可以大概了解该研究主题的热度时间。由表5可知,20世纪90年代情报学理论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基本上都形成于90年代初,即1990—1992年。

聚类内关键词的对数似然比值(即括号内的前者)表示该关键词对该聚类的代表性,并按递减顺序排列。由于表示统计显著性的各个关键词的p值(即括号内的后者)均小于或等于0.05,因此这些关键词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均与该聚类具有显著关系。

(1)聚类#0情报学。该聚类包括的节点数最多,共26个。最有代表性的关键词是“情报学”“情报学理论”“分支学科”“情报理论”“情报政策”“学科体系”“情报需求”等。表明这些关键词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事实上,研究情报学必然会涉及情报学理论和情报理论,而研究情报学理论又离不开情报学的学科体系和分支学科。情报学是指导和服务于情报工作的,所以与情报需求和情报政策也有关系。聚类#0情报学所涉及的主题领域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情报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板块。

(2)聚类#1布拉德福定律。与20世纪80年代一样,在20世纪90年代的关键词聚类中位居第二的仍然是布拉德福定律这个聚类,这反映了布拉德福定律在情报学理论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该聚类包括25个节点,仅次于聚类#0情报学。除标签词“布拉德福定律”之外,最有代表性的关键词是“情报研究”“情报检索”“布鲁克斯”“情报学教育”“情报服务”“情报学方法论”等,表明这些关键词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布拉德福定律作为一条定律在情报学理论与方法中占据重要地位,属于情报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因而不能不涉及情报研究、情报检索、情报服务和情报学方法论。布鲁克斯是著名的情报学家,他的“情报—知识”方程式具有哲学意义,是情报学的理论基础,并与该聚类中的关键词都有关系。在情报学教育中贯彻布拉德福和布鲁克斯的思想,突出情报研究、情报学方法论以及情报检索、情报服务也都是天经地义的。聚类#1布拉德福定律所探讨的主题领域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情报学理论研究的主要板块之一。

(3)聚类#2情报学理论。该聚类包括24个节点,仅次于聚类#1布拉德福定律,反映了情报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该聚类最有代表性的关键词是“公关情报学”“学科知识结构”“相关学科”“情报心理学”“情报方法论”“主干学科”等,表明这些关键词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显而易见,学科知识结构、情报方法论、主干学科、相关学科都是情报学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而公关情报学、情报心理学分别是情报学的分支学科。聚类#2情报学理论所探讨的主题领域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情报学理论研究的主要板块之一。

(4)聚类#3图书馆学和聚类#4图书馆。这两个聚类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聚类#3图书馆学包括22个节点,最有代表性的关键词是“馆藏建设”“文献资源建设”“文献资源布局”“图书情报学”“情报学基础理论”等,表明这些关键词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强调了情报学理论不但要研究情报学基础理论,还要研究文献资源,因为这是开展情报工作的基础。此外,文献资源领域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交叉部分,所以提出了“图书情报学”的概念。聚类#4图书馆包括19个节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关键词是“文献学研究”“情报学研究”“情报所”“文献工作”“情报工作”“社科情报学”等,表明这些关键词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事实上,上述关键词都与情报学有关,而同时出现在“图书馆”聚类下,也从另一个方面折射出图书馆也会开展一部分情报工作。总之,聚类#3图书馆学和聚类#4图书馆所包含的主题领域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情报学理论研究的主要板块之一。

(5)聚类#5引文分析。该聚类包括19个节点,最有代表性的关键词是“引文分析”“布鲁克斯”“基本观点”“方程式”“情报信息”“波普尔”“情报用户”等,表明这些关键词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事实上,引文分析能够描述各种情报信息之间的重要关系,对于情报用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价值,也反映了波普尔世界3理论的正当性,而布鲁克斯方程式则可以通过引文分析体现出来。可见,聚类#5引文分析所包含的主题领域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情报学理论研究的主要板块之一。

(6)聚类#6比较研究。该聚类包括14个节点,最有代表性的关键词是“理论情报学”“时间和空间”“排检法”“纵向比较”“应用情报学”等,表明这些关键词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既然是比较研究,当然要涉及时间和空间以及纵向比较,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成为理论情报学和应用情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排检法是进行比较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聚类#6比较研究所包含的主题领域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情报学理论研究的主要板块之一。

综上所述,通过关键词频次分布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以及关键词聚类分析,基本上能够大致展现20世纪90年代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体系的完善和研究的进展情况等。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科技情报情报学情报
开放与融合:公安情报学进入情报学方式研究*
情报
情报
基于数据工程的国防科技情报生态体系构建
情报
构建中国特色的情报学
铜陵市科技情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情报自动化发展策略
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探索
加强科技情报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