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

2023-01-15叶丽莎何倩仪姜艺琳戴伊雯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学者工匠

叶丽莎,何倩仪,姜艺琳,戴伊雯,粟 郁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管理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7)

0 引言

手工匠人在创造独具匠心的工艺产品过程中,养成的严谨、专业、追求极致的态度与品质,被称为“工匠精神”[1]。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并连续成为2017-2019年政府报告的热点。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精辟阐释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指出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由此,工匠精神作为品质传承的代名词,跨越了时代和行业的局限,成为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职业追求。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各行各业劳动者持续专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诉求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得到进一步诠释与发展,不仅是行业治理的话语启示,更是企业管理的价值导向。在后疫情经济环境下弘扬工匠精神,重新审视工匠精神,阐释工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建构工匠精神话语体系,焕发劳动者精神力量,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本文基于知识图谱厘清工匠精神研究的发展脉络,通过梳理有关工匠精神的内涵、结构维度和测量的相关文献,最后提出工匠精神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对促进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推动工匠精神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意义。

1 工匠精神研究现状

工匠精神对经济与社会的作用逐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不同领域的学者逐渐参与到工匠精神的相关研究中。为系统把握工匠精神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选取2013-2022年间以工匠精神为主题并发表在SC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和CSCD来源期刊的698篇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进行时间轴图谱分析(见图1)。工匠精神的研究路径演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初步探索阶段(2013-2016年):以薛栋[2]与王丽媛[3]为代表的学者率先开展对工匠精神内涵与价值意蕴的探究,后有学者围绕工匠精神的历史演变、内涵价值与高职培育展开讨论。2016年工匠精神受到广泛关注。李德富和廖益[4]指出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行为体现,未来培育工匠精神既需厚植我国工匠文化,也需借鉴他国优良品质。第二,快速发展阶段(2017-2019年):2016年后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论文数量激增,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工匠精神展开研究,关注重点逐渐由古今中外工匠精神的内涵对比和历史演变转化为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探索。如曾颢和赵曙明[5]从管理学视角,构建工匠精神的动态模型,指出中国情境下工匠精神需要经历持续、扩大、衰退与转变4个阶段,方能在个人与组织中得到实践。第三,系统研究阶段(2020年至今):伴随着社会各界对工匠精神的广泛讨论,工匠精神研究上升到理论层面。李群等[6]聚焦制造业,对工匠精神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深入分析工匠精神在个体、组织及跨层次中的影响机制,揭示了工匠精神在现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图1 工匠精神研究关键词共现时间轴

2 工匠精神的内涵界定

在全社会呼唤工匠精神的背景下,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论文数量激增,主要聚焦于工匠精神内涵的剖析与解读。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工匠精神进行了界定,暂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基于现有文献的归纳与梳理,工匠精神的内涵界定大致分为价值观、态度、行为、资本和综合五大视角(见表1)。

表1 工匠精神的内涵

大部分学者从价值观、态度的视角来界定工匠精神。有学者认为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能够引导和激励人们实现更高层次目标的价值观。也有学者基于行为视角认为工匠精神是通过员工的具体工作行为而体现出来的意识形态。随着工匠精神研究的深入,价值观、态度、行为等单一视角难以全面而系统地诠释工匠精神的内涵。以李群等[17]和叶龙等[18]等为代表的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工匠精神是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的综合体现,进一步深化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工匠精神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效果受到学者们的关注。郭会斌等[16]提出了工匠精神的资本化概念,就工匠精神个体、群体和组织3个层面进行提炼和升级,以此构建工匠精神在企业内的扩散和传导机制。杨俊青等[19]基于知识共享理论对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企业工匠精神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展开探索,研究发现企业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提升可以促进企业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促进知识在组织内部以及跨组织间的传递与分享,进而提升企业绩效。具备工匠精神的员工在工作中对创新的专注和卓越的追求,激发出精益求精、极致钻研、崇尚完美等行为,提升个人和组织的创造力,从而获得更高的组织创新绩效。由此可见,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综合素质,包含着对职业笃定坚持与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持续学习与勇于创新的行为。因此,结合当下中国国情和时代需求,阐释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建构工匠精神话语体系,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3 工匠精神的结构维度与测量

3.1 工匠精神的结构维度

工匠精神已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关于工匠精神测量和维度划分并没有形成统一和权威的结论。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现有关于工匠精神结构维度的观点差异较大,且多从职业特征与工作过程视角对工匠精神的结构维度进行划分(见表2)。例如叶龙等[20]借助文献研究、实证分析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法,将工匠精神细分为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和勇于创新三个维度;乔娇等[21]学者利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将工匠精神划分为精益求精、敬业奉献、一丝不苟、坚持4个维度。以赵晨等[22]为主的学者们基于对网络志和文献的研究构建了包括“个人成长、责任担当、精益求精、珍视声誉、笃定执着”的五维框架。

表2 工匠精神的结构维度

李克强总理在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其中“精益求精”已被学界认为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精益求精是个体在工作中追求卓越,展现了人们对质量、工艺技术、职业责任的追求。近年来学者将工匠精神研究拓展到企业家和企业创新绩效。企业研发和技术人员孜孜不倦追求创新,实现质量与技术上的突破。勇于创新也逐渐成为衡量工匠精神的重要维度之一。

现有关于工匠精神维度提炼主要基于对企业领导、企业员工、高职院校学生、大学生等群体,尤其企业员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与服务业2个行业。不同职业领域中倡导的工匠精神存在一定的差异,未来研究可以根据不同职业特质,提出不同情境下工匠精神的结构维度。

3.2 工匠精神的测量

目前工匠精神的测量研究处于零星探索式研究阶段,暂未形成系统有效的评价工具。学者们通常将其视为一个多维度的复杂构念,先采用访谈法与扎根理论对工匠精神的维度进行划分并形成初始量表,再采用实证分析进行大样本调研,这样既能避免定性研究方法的主观性,也能进一步检验其工匠精神测量量表与维度划分的合理性。

李群等[25]围绕工匠精神展开了较为持续性的研究,聚焦于制造业员工,开发出具有良好信效度的工匠精神量表,为工匠精神实证研究提供了结构清晰的测量工具,并得到国内学界广泛的认可。另一位较早探索开发工匠精神测量量表的学者周明茹[43]结合了定性与定量研究的优势,对工匠精神进行更为科学与合理的结构维度划分,最终通过理论探索形成工匠心理半开放式问卷,采用问卷调查与编码分析的方式形成五维度的大学生工匠心理问卷,完善了工匠精神的探索过程。此外,还有学者基于文献研究,将工匠精神划分成多个维度,不同维度分别采用对应的国外权威量表并加以修正。

总体来说,学界对于工匠精神暂未形成系统和一致的观点。工匠精神测量研究多为理论性概括,鲜有通过规范实证研究进行检验。为系统和全面诠释工匠精神,有必要展开工匠精神的识别与测度研究,开发有效的测量工具,以推动工匠精神的理论研究。

4 关于工匠精神的实证研究

4.1 工匠精神的前因变量

基于已有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系统梳理了工匠精神实证研究框架(见图2)。目前基于个体心理与行为视角探究工匠精神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相对成熟。如邓志华等[15]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对员工贡献关注度高、容错程度较高以及乐于激励员工的领导更能激发员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高自我效能感与高组织认同的员工更容易产生工作投入,会主动寻求工作上的尽善尽美,自愿投入时间与精力,由此提升岗位胜任力。员工这些工作行为都被认为是工匠精神在工作中具体表现形式。这些研究从工作资源层面和心理资源层面揭示了员工工匠精神的培育机制,使得工匠精神的前因变量探讨趋于完善。

图2 工匠精神实证研究框架

现阶段从组织层面探究工匠精神形成机制的研究很少,当前研究主要围绕不同领导风格对工匠精神的影响,组织层面的前因变量较为单一。未来研究可以尝试从团队特质和团队氛围等方面切入,进而丰富组织层面工匠精神前因变量的相关研究。

4.2 工匠精神的结果变量

现有工匠精神结果变量的研究更多关注工匠精神对组织或个体的能力与行为的影响,鲜有研究关注工匠精神对组织氛围或个体意识的影响。其中,组织层面主要是围绕工匠精神对组织能力与绩效的影响机制展开,工匠精神能够激发个体强烈的信念,具有更强的目标导向与执行力,更容易产生创造性行为促进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与绩效水平[51]。个人层面则主要集中在意识与行为方面,基于价值观视角,学者们指出工匠精神不仅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情绪,强化其学习与交流的意愿和行为,还能增强对组织战略的理解能力,有助于个体满足实现自我价值与推动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5 结论与展望

5.1 规范探索过程,深化内涵研究

工匠精神内涵是众多学者关注的共同话题。学者们基于对工匠精神特质提炼,通过相关文献或政策的研读,结合新时代背景,形成工匠精神的内涵特征。因此,现有对工匠精神的诠释囊括了工作场所的各种优秀品质和职业行为,不同行业与职业群体间差异并未凸显。未来需采取更为科学和系统的研究,厘清工匠精神与相似概念的区别以及国内外工匠精神的异同,尤其是区分不同群体与行业层面的工匠精神内涵,通过挖掘工匠精神在不同行业与职业中的特征,为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工匠精神,理解其在不同社会生产领域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5.2 明晰结构维度,科学开发量表

由于工匠精神的边界尚未明晰,工匠精神的实证研究不足。现有关于工匠精神维度探索大多采用定性归纳的方式,鲜有研究遵循规范的量表开发流程,缺乏对其结构维度进行科学的实证检验,不利于推进工匠精神的实证研究。未来研究可基于调研对象的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科学展开工匠精神结构维度探索,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与开发工匠精神的测量量表,为拓展工匠精神的实证研究提供测量工具。

5.3 丰富研究主体,扩展理论边界

当前工匠精神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的领导与员工和“潜在”工匠人才,尚未涉及行业间的差异与其他行业主体。现有实证研究主要围绕领导风格、员工心理和行为以及环境因素对工匠精神形成的影响机制,但对工匠精神在企业或者行业的作用效果挖掘较少。未来研究可关注工匠精神对员工个体的创新行为和组织绩效等因素的影响,为全面和系统研究工匠精神的作用效果及其培育途径提供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学者工匠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90后大工匠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学者介绍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光影视界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