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视角下产学研模式中成果转化路径研究

2023-01-15温晓雨王林燊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玉龙科研院所产学研

叶 锐,温晓雨,王林燊

(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以及“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推进,使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走向世界,生产技术落后的企业则被淘汰。近年来,国内企业既要面临全球化时期与各国企业的竞争,生存压力不断增大,又要应对日益严重的环保问题做出新的改变。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改变原有产业结构,让符合市场需要的高新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才能保持其核心竞争力和应对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然而我国大部分企业自身技术创新力量薄弱,创新科技成果大部分集中于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产学研合作,将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力量与企业自身的产业力量结合,是解决企业技术创新力量薄弱的有效手段,也是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现路径,符合世界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1]。

科学技术是有效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综合国力的内驱力[2],因此如何快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70%,而我国仅为30%[3]。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仍在探索中:一是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以自己的创新成果创办企业进行转化,这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成果转化实施路径;二是高校、科研院所以技术委托开发等形式售卖技术给企业,以此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成果转化实施路径;三是企业引进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人才,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四是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这种实施路径目前多流于面上的合作,少有实质性的成果转化落地[4];五是高校、政府建设科技园、孵化器等中间服务平台,通过孵化培育高校教师、大学生等创业团队,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纵观目前我国的成果转化实施路径,多以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牵头,忽略了企业在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市场对成果转化的需求。

企业作为科技成果市场化的实际受用群体,身处市场经济的第一线,凭借自身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较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其他主体,在体制机制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如经营权清晰、动力机制强、市场机制灵活、调节机制畅通,这些使企业在资金分配、人员配置、管理机制与评价方式上更易实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灵活变通,从而开辟更加丰富多样的成果转化渠道,扩大成果转化的可能性。此外,企业主要动力和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这使得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更加注重实质性的结果,有利于推动成果转化的真正落地,带动成果转化系统中其他主体的积极性,使成果转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成为现实。但是,当前国内很多企业增加自身实力的方式仍然是基于资金、物力的投入,从而实现企业体量的扩张,提升市场占有率。而以科技进步为主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还没有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主流。

本文基于三螺旋创新模型理论,以玉龙公司历经的10年成果转化模式探索为例,研究在科技成果转化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如何构建协同网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壁垒,在区域形成行业内科技成果转化的聚合叠加效应,提出基于企业视角的成果转化实施路径建议。

1 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探索

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前身是一家国有小型氮肥生产厂,1985-1994年,由于天然气能源价格上涨,导致企业传统产品利润降低,加上技术创新能力低等问题,致使企业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加。公司不到1亿的总资产负债却高达8 000多万元。为突破困境,1994年,玉龙公司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负重攀登,二次创业”。在新的发展思路引领下,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先后投入1亿多元,招募大量科技人才,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引入新型高效的生产设备,使得公司年产量和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安全和环保生产的各项指标得到显著提高,这一系列的变化为公司迎来一段稳定、快速的发展时期。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使国内企业加快融入全球化进程,国家大力推进创新技术发展,国内企业又一次迎来新的变革。玉龙公司在维持前期稳定发展战略时也面临着新阶段的挑战,仅靠企业自身技术人员,提高设备性能等很难平稳度过这次新变革,只有紧跟国家政策,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引进外部人才,协同各方资源,构建企业自身知识产权体系,才能抓住机会迎来发展高潮。此后的一段时间,公司一边巩固自身的基础产业,一边不断寻求突破,主动出击,寻求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

(1)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为成果转化奠定基础。面对当时工业产能严重过剩、能源价格快速上涨等压力,玉龙公司于2010年引进清华大学先进生产技术,以已有的天然气合成氨、尿素产业链为基础,延伸产业链为核心,建成了年产5万吨三聚氰胺装置,为公司探索技术创新发展做好了铺垫。

(2)共建校企创新平台,为成果转化拉开序幕。2011-2018年,玉龙公司开始深入探索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成都市科协牵线搭桥中与四川大学高分子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校企联合创新平台,共同研发出三聚氰胺系列阻燃剂、三聚氰胺阻燃泡沫生产技术等创新成果。这次产学研合作探究使得公司从单纯的技术引进逐步走向技术联合开发,也是公司探究产学研协同发展与成果转化模式的开端。通过采取技术引进和产学研协同合作并举的模式,玉龙公司成功从单一化工生产企业蜕变为新材料技术创新及生产企业,公司规模也逐步扩大,成为了区域内有较强影响力的新材料科技公司。

(3)独创“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中试平台搭建模式,为成果转化提质加速。高校科研院所拥有十分先进的科研成果,但其成果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想要进一步转化,就必须解决在中试阶段的工程放大、安全环保等问题。而目前成果转化却往往忽略中试的重要性,缺乏合理高效的中试放大合作机制成为当前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所在。实际上,中试也是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一环,是技术成果在实验室试验成功后、大规模量产前,进行的多学科融合和交叉的关键验证环节,中试的成功才真正能使技术资源转变为技术资产[5]。

2019年起,玉龙公司在继续与高校、科研院所保持技术联合开发的同时,提出了“开放股权,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通过开放公司股权,吸引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团队以成果入股,共同成立公司,实现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创新融合,探索出了一种“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在该模式下,科学家负责“从0到1”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程师负责“从1到100”的中试放大,企业负责“从100到N”的市场推广,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了专家、企业“全程参与、深度互动、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局面。这样的模式促成了企业和科研院校产学研合作的落地与良性循环,使实验室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促进院校科研和企业产业的同步快速发展,形成了“研、学、产、金、服、用”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随着这种模式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公司已经建立了上百人的成果转化团队专门围绕院士专家项目进行产业孵化,一个专家一个公司,一批成果落地开花,成为了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试产业基地”。

图1 “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模式

(4)搭建产学研合作大平台,为区域成果转化问路寻方。目前,玉龙公司开启以自身产业为基础探寻区域成果转化道路,以企业前期探索产学研协同合作模式为根据,积极推动区域性产学研大平台搭建和区域成果转化,让产学研协同合作融入到区域各企业的发展当中。2020年,玉龙公司与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白江区政府、成都市科协、先进金属材料院签约共建科创中国先进材料会地联合创新中心。在创新中心的协同下,实现了政府主管部门、园区、行业协会(学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优势资源互换,让各方组织得到了实惠的同时,加速了区域成果落地转化的进程和效率。

以联合创新中心为基础,玉龙公司创新性地搭建了共享研发平台,研发平台包含研发中心和中试产业基地。其中研发中心以院士、专家为核心,采用引进、推荐、培养等方式,建立专家团队群,采取委托开发、合作研发、技术转让、注资控股、连人带技术引进等灵活的合作模式[6],引进高端人才和高科技项目;中试产业基地则开展以科研项目发布、科研机构对接、中试验证实施、产业孵化扶持、项目建设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流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围绕“技术研发—试验验证—产业孵化”,建设集“政务、办公、生活、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共享空间以及安全环保的研发、中试基地,以此吸引省内乃至国内外科研院校、科研机构、科创企业入驻,共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玉龙公司探索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的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①技术引进时期(2008-2010年):合作单一,通过购买高校、科研院所的先进技术,改善企业技术瓶颈问题,为后续深入合作打下基础。②产学研协同合作初探时期(2011-2018年):深入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研发实验室,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是企业思维与高校思维结合的关键一步。③深入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新时期(2018-2019年):在联合创新的基础上,探寻成果转化的出路。搭建中试平台,给成果插上市场化的翅膀;思考合作新机制,引入股权合作模式,解决成果权益问题,实现长效激励,打通成果转化路径。④产学研合作大平台搭建时期(2020年至今):以前3个阶段的产学研合作为基础,协同区域内政府、协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机构等一切可用资源,以玉龙公司为纽带,搭建产学研合作大平台,带动区域内“政产学研金”主体共同开展成果转化活动,在区域内形成成果转化连锁共振效应,达到示范作用。

2 玉龙公司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2.1 产学研合作成果

10余年的科技成果转化探索过程中,玉龙公司通过产学研协同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通过产学研创新合作,玉龙公司成功从传统化肥厂转型为天然气到新材料全产业链打通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了废水处理技术及工艺,顺利建成装置并生产出高质量的PVB产品,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水平。

(2)公司与高校、院士专家团队等共建了省市两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四川省工程实验室、省市两级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川大-玉龙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等;与政府学会、共建科创中国先进材料会地联合创新中心;作为发起人,成立了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8所在蓉高校材料学院为主体的成都新材料学会;建成了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试产业基地”——先进材料中试产业基地;获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

(3)公司先后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合作,共同开发三聚氰胺气相淬冷工艺,改性皮纤维处理含油污水、海洋除油污泡棉、工业污水深度处理回收、低温高效分离等前沿技术,协同攻关三聚氰胺阻燃剂系列项目,其中三聚氰胺系列阻燃剂项目获得了2014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6年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

(4)在产学研合作中,公司共申请专利70余项,获授权专利50余项,多项成果通过了国家工信部和四川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包含2项国际领先、1项国际先进、1项国内先进,牵头制定国家标准1项[7]。同时,产学研合作项目列入了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四川省企业技术改造专项、成都市战略性新兴产品、四川省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等省、市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在国内化工机械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5)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并先后荣获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成都市十大创新力企业、全国环境优美工厂和玉龙化工工业生态园区等荣誉。公司是全省首批荣获安全标准化二级达标企业之一,先后荣获成都市环境友好型企业、成都市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四川省安全文化示范企业,连续10年被成都市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公司于2020年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

2.2 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效益

(1)经济效益。通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玉龙公司成功从传统化肥企业转型为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占地400余亩、在岗员工700余人,现有年产5万吨三聚氰胺、20万立方米三聚氰胺泡沫、20万吨合成氨、55万吨化肥、5 000吨三聚氰胺系列阻燃剂、2 000吨有机硅催化剂、3 000吨PVB树脂、1 000吨聚脲和3 000吨水处理剂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达10亿元。通过10余年的产学研深入合作,玉龙公司已形成完善的以三聚氰胺及下游环保、阻燃新材料产品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同行业中成功完成从天然气到新材料全产业链打通的企业。

(2)社会效益。玉龙公司以产学研融合为基础,全力打造的“有品牌引领、有团队创新、有空间支撑、有专业运营、有机制协同、有要素整合、有平台运用”的“科创中国·先进材料会地联合创新中心”[8],促进了区域高新产业技术的聚集和发展,汇聚了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成果,搭建起了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间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推进了区域从传统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化的脚步。另外,玉龙公司与青白江区政府共同打造1 km2的产城融合中试综合体,协同推动研发平台、中试基地、高校院所、相关企业在区域内的整合集成、共建共享,推动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跨界融合,形成创新链、人才链、技术链、产业链、金融链“五链融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9],助力形成“政府引领、企业主导、专家支撑”的“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格局,促成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源于成都、引领全国、惠及全球”。

此外,玉龙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在从传统化工生产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伴随着设备的提档升级,摒弃了传统重污染生产技术及设备,降低了工业废水废气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企业产学研创新的进程,也是适应国家环保要求,减排降碳的进程,这为区域企业尽快实现“碳中和”指明了新的方向。另外,玉龙公司通过对产学研合作模式深入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很好地发挥了自身化工企业龙头作用,为四川化工企业和国家传统化工企业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模板。

3 理论模型分析

3.1 三螺旋创新模型理论

通过引入生物学中的三螺旋概念,亨瑞·埃茨科瓦茨(Henry Etzkowitz)[10]首次提出使用三螺旋模型来分析政府、产业和大学之间关系的动力学,并用以解释政府、企业和大学三者间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关系[11],自此, 三螺旋理论被认为是一种创新结构理论。勒特·雷德斯道夫 (Loet Leydesdorff)[12]对此概念进行了发展, 并提出了该模型的理论系统, 如图2所示。

图2 政府、产业、大学关系的三螺旋模型

三螺旋模型最发达模式是重叠模式,即通常所指的三螺旋创新模型理论。其具体结构是政府、大学、产业3个机构在保持各自独立身份的同时,又都表现出另外两个机构的一些能力,也就是说政府、大学和产业3个机构除了他们的传统功能外,还表现出另外两个机构的作用。该理论着重探讨了以大学为代表的学术界、产业界、政府等创新主体,是如何借助市场需求这个纽带,围绕知识生产与转化,相互联接在一起,形成3种力量相互影响、抱成一团又螺旋上升的三重螺旋关系的[13]。

三螺旋理论认为,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产业界-政府”三方应当相互协调,以推动知识的生产、转化、应用、产业化以及升级,促进系统在三者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不断提升[14]。它强调产业、学术界和政府的合作关系,强调这些群体的共同利益是给他们所处在其中的社会创造价值[15]。

3.2 基于三螺旋视角的玉龙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玉龙公司构建的成果转化模式符合三螺旋创新模型的合作模式。青白江区政府及下属机构组成了行政链;玉龙公司及区域内相关企业构成了生产链;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研究机构组成了技术科学链。玉龙公司以自身为主体,调动了这三股链条上各主体,通过共建各类创新实体,打通金融链,实现了政府、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在推动知识生产和传播中的交迭。玉龙公司在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的探索过程中,立足自身及区域特色,以市场需求为抓手,从易到繁,多条成果转化路径并驾齐驱,充分协调“高校-产业界-政府”三方互动,推动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创新螺旋不断上升。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玉龙公司为代表的企业相对独立,但和谐地相互作用、协作创新,推动了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玉龙公司从实践中证实了将三螺旋创新模型理论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3 基于三螺旋模型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近年来,我国基于三螺旋理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并开始建立基于三螺旋创新模型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开展成果转化。目前国内基于三螺旋创新模型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主要有:大学科技园、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16],这些新模式重视“大学-产业-政府”的平等合作关系,突破三方形成的“混生组织”[13],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科技园、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在推进成果转化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这三类组织更类似于中间服务平台,通过向平台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其所需的衍生服务,以此推动成果的转化,这使得创新和市场需求衔接不够紧密,导致转化效率低下。

玉龙公司成果转化模式以企业自身的基础产业为核心,产学研合作平台为媒介,区域内核心企业为主体,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三方合作为助力,摒弃创新与市场需求间的冗繁环节,建立起“‘一基地’‘二中心’‘三平台’”(中试产业基地、碳中和转化中心、新材料转化中心、信息平台、人才平台、金融平台)的“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产业平台孵化模式。通过科技赋能、产业赋能、管理赋能、金融赋能,源源不断地转化高新技术项目,培育产业生态。此模式中,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引导基金支持;核心企业提供中试验证场景,为实验室技术量产解决工程放大、安全环保等问题,验证其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市场可行性,提供产业化配套,提供各种产业化服务,充当天使投资人;科研机构专心于原创技术研发,这样就打通了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诸多壁垒。

玉龙公司构建的“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产业平台孵化模式,是区别于大学科技园、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的新的以企业、市场为主体的基于三螺旋创新模型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具有示范意义。

4 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优化建议

基于玉龙公司成功的成果转化模式经验,就当前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构建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以三螺旋创新模型理论规则明确成果转化主体。三螺旋创新理论指出三方螺旋主体都是创新系统的主体,都可作为区域创新的发动者。也就是说,产学政任何一方都可能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发起者和主导者,这点打破了当前科技成果转化多以高校、政府为主体,忽略了企业的能动作用的现象[17-18]。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的成果使用方、推广方,对科技成果能否真正落地转化起着主体作用。根据三螺旋创新理论,应不断提高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认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改变其依附于政府、高校的现状,以主人翁的态度勇挑重担,真正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导者。而政府应当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不仅要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同时也应该调动区域企业的积极性[19]。高校、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扮演着科技成果供给者的角色,应走出学校实验室,走进行业领域企业,了解行业应用的急需,让产业、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成为导向来选择科研项目。

(2)以创新精神推进中试平台建设。遵循科技创新客观规律,以创新精神推进中试研发平台建设工作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保障[20]。一是创新中试平台建设模式,针对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需求,分类别建设中试平台,如: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面向产业的行业类中试研发平台。二是持续优化运行管理模式,赋予中试平台立项权、技术路线制定权、攻关任务分解权、承担单位决定权、资金分配权,激发中试平台的创新活力[21]。三是强化资源集成利用和开放共享,加强产业、地方政府、高校、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之间的协同及资源共享,面向行业产业需求,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实效,促进研发链成果链市场链深度融合[22]。四是制定符合中试项目实际,并有利于中试基地相关资质、准入、审批、环保、安全等方面运营规范性和便利性的政策文件。五是鼓励中试孵化基地由企业作为责任主体牵头建设。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灵活的机制体制、已有的生产设备,具有生产经验的人员作为中试基地运营人员等优势,有效发挥企业在科技和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六是出台相应政策和资金扶持办法,制定有特色的、完善的、合理的中试产业人才政策,鼓励中试基地建设。

(3)以市场需求引导科技成果研发方向。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就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化运行,要让懂市场的人才进入到成果转化的专设机构,与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发挥出创新、市场并驾齐驱的优势,真正成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的先行者。

(4)以统筹开放原则完善政策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多方主体的协同创新,各主体间对政策、机制、体系、资源等的需求各有不同。由于环境的脆弱性,要保障这些主体间能够在求同存异中完成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这就需要政府部门以统筹开放的理念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即既要统一组织推进,又要制定绿色开放政策,激发成果转化链上的各方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政府支持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3]。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责任部门的运行管理,按分工推进各项工作,推动创新资源向成果转化链聚集。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对成果转化平台给予资金支持;优化财政资金形成的知识产权处置方式,向成果完成人和转化人倾斜;在人才、土地等要素保障方面给予配套支持;在环评、安评、能评等行业审批方面给予协调支持。三是完善免责机制,营造宽容、激励的政策环境,对因不可预见、不可抗力原因导致的成果转化失败给予免责,以此促进成果转化行业长足发展。

(5)以开放思维培育科技成果转化新型组织。政府应以高水平开放支撑高水平创新,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统筹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加速各类创新要素融合,借力提高创新起点,补齐创新发展短板,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国企、私企、中介服务机构等利用自身优势创建科技成果转化新型组织,赋予高校、科研院所、国企、私企、中介服务机构在建设创新成果转化组织中同等的权利与政策优惠,以此最大化实现科研机构、产业、政府、三方机构的优势资源,全域构建科研机构、产业、政府、三方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多层面合作的平台,实现科技前沿、市场动态信息的域内及时共享,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商务洽谈活动平常化举办,为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全方位、高标准、精细化服务,营造优质的创新生态环境,消除成果转化中的障碍和壁垒,推动科技成果顺利转化。

5 结语

本研究基于企业视角,通过剖析玉龙公司在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现实情况,结合三螺旋创新模型理论,发现企业作为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主体,若能够作为产学研合作中的牵头主体,通过搭建平台将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协会、中介机构等资源要素高效地协同起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成为推动政校企产学研合作中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力量,实现成果转化倍增效应,进一步证明了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搭建中优势。同时,从玉龙公司实践出发,为企业牵头构建产学研合作,搭建成果转化路径提供了具体操作方法。

猜你喜欢

玉龙科研院所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玉龙云峦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研究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