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溶隧道施工阶段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

2023-01-15吕涛董增春高文立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23期
关键词:仰拱工法拱顶

吕涛,董增春,高文立

(1.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 310000;2.杭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 310006)

1 工程概况

某岩溶隧道为双洞双向隧道,全长2 870 m,左右洞测设线有2.98~29.8 m的间距。所处地质条件为岩溶地貌,有着较大的地形起伏,最大埋深180 m。基于现场勘探结果可知,该隧道所经区域与其垂直相交有两条断层,并有显著的地表水系,地下水对隧道仅有较小的影响[1]。

为确定岩溶地质对隧道开挖的影响,本文将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建模分析。

2 数值模拟分析

2.1 三维数值建模

该隧道使用的是复合式衬砌结构,由系统锚杆、钢支撑以及钢拱架等组成。其中,以3.5 m长的锚杆,按照1 m的环向间距和0.75 m的纵向间距设置系统锚杆;布置φ8 mm@200 mm×200 mm的钢筋网,并在其上喷射C20混凝土,厚度为26 cm。在对开挖进行模拟时,使用摩尔-库伦弹塑性模型作为围岩模型;以实体单元作为初期支护,以板单元作为二次衬砌,均以弹性模拟本构模型;以植入式桁架单元作为锚杆,模型中不对地下水进行考虑。为使围岩参数得以提高,采用简化的方式模拟钢支护,以各施工工法的施工工序为准进行添加。在建模时,将溶洞简化成半圆球加圆柱加半圆球的形状,约有1~5 m的半径[2]。

2.2 围岩初始应力场的模拟

在模拟时先对溶洞形成阶段进行模拟,再对隧道开挖阶段进行模拟。首先,基于围岩参数进行地层的生成,以产生初始应力场;再基于此形成溶洞,以产生二次应力场;最后,模拟隧道开挖随后支护以产生最终应力场,并且在模拟隧道施工时,不考虑溶洞导致的应力集中现象。为对隧道施工时的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选取如图1所示几个典型断面进行监控[3]。

图1 岩溶隧道监控剖面示意图

3 施工工法对岩溶隧道稳定性的影响

3.1 留核心土法

隧道从起点开始开挖至各典型断面时的竖向位移如表1所示。

表1 典型断面隧道周围特征位置竖向位移计算值mm

从表1结果可知,隧道施工时,仰拱底和拱顶有相对较大的竖向位移。当隧道施工和岩溶区不断接近并穿越时,仰拱底竖向位移不断增加。在30 m断面时,仰拱底有16.2 mm的竖向位移,在施工到40 m断面时,仰拱底有20.0 mm的竖向位移。当隧道开挖面开始进入岩溶区时,在45 m断面时隧道拱顶有最大的竖向位移。隧道拱肩竖向位移在施工到岩溶区后不断增大,并在50 m断面位置出现最大值,拱腰位置则有相对较小的竖向位移,拱脚变化较小[4]。

进一步分析可知,在仰拱处有着最为显著的位移增量,其原因在于隧道底部岩体因溶洞而变得软弱,对于仰拱而言,在完成隧道的开挖之后岩体刚度有所降低,故使得仰拱出现较大的向上位移。此外,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可知,在隧道的拱腰处存在较大的水平位移,并且随着隧道施工的推进,其影响范围不断增大。当岩溶区有隧道进入时,在隧道开挖后拱腰处的围岩开始向中心收缩,相比于右侧拱腰围岩而言,左侧拱腰处的围岩有着更大的水平位移。

3.2 C R D法开挖

从表2可以看出,隧道施工时,拱顶和仰拱有相对较大的竖向位移。当岩溶区和施工面接近时,隧道拱顶竖向位移不断增加,且在40 m断面位置出现最大值。施工面在岩溶区时则有所降低,此时,拱脚和拱腰竖向位移不断增加。

表2 典型断面隧道周围特征位置竖向位移计算值mm

当隧道施工至岩溶区时,仰拱处并无较大的竖向位移产生,但当岩溶区中有隧道进入时,围岩的竖向位移出现了较大的增量,隧道仰拱在50 m断面处有着最大的竖向位移。因此,对于仰拱的竖向位移而言,当岩溶区未有隧道进入时,溶洞并未对其产生影响。50 m断面处隧道位移变化如图2所示。

图2 50 m断面处隧道位移变化图

在50 m断面处,两个特征点在第15步开挖前均具有较小的竖向位移,此后其竖向位移则不断增大,仰拱的位移量到开挖第21步时比拱顶的要大,仰拱的变形量在23步开挖时保持在20 mm周围,拱顶则有着15 mm左右的沉降。此外,在隧道拱腰处有着显著的水平位移,并且该位移在隧道进入岩溶区之后逐渐向溶洞扩大。当岩溶区中有隧道进入的时候,隧道拱腰表现出向中心收拢的变形,水平位移表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4 施工工法对比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知,两种施工方法均会对围岩变形产生影响。基于所得结论,相比于其他位置的位移而言,隧道的拱顶以及拱顶处有着较大的位移。对比拱顶以及仰拱处在不同工法下的位移变化规律。

对于围岩的位移而言,不管是何种施工方法,在围岩位移场中,拱顶处均表现为沉降,仰拱处均表现为突起,拱腰处均表现为收敛。当岩溶区与开挖面不断接近时,隧道开挖对围岩位移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围岩的变形量而言,当岩溶区所产生的影响较小时,拱顶位置比起仰拱位置有着更大的变形量。当岩溶区中有隧道进入时,对于隧道的底部岩体而言,溶洞的存在弱化了其整体性,并且其仰拱和周围土体的变形刚度在开挖完隧道后均有所降低,使得仰拱处比起拱顶有着更大的变形量。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在隧道施工时应对其拱顶和拱肩有着较大位移的位置进行局部加强。位移变化主要表现为拱顶的沉降以及仰拱的隆起,拱腰处位移较小。隧道围岩,支护参数及其设置时间是影响围岩位移的重要因素。因CRD法施工的不对称性,隧道的位移存在不对称性。在实际施工时,当岩溶区中有隧道开挖时,采用CRD法比起留核心土法有着更小的拱顶沉降,但两种施工工法所导致的仰拱位移基本一致。采用留核心土法施工时,对于仰拱处的竖向位移而言,其大约有一个半径的影响范围,而使用CRD法进行施工时其影响范围有所减小。

基于溶洞所处的具体位置,针对其最具代表性的监测断面开展分析。对比30 m断面处和50 m断面处的拱顶沉降的实测结果以及模拟结果后可得到如图3所示结果。

图3 数据对比结果

相比于数值模拟结果,现场实测结果有着更大的数值,原因主要在于现场地下水等的存在,使得实际地质情况更复杂。但无论是实测结果还是模拟结果都在允许范围内,即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基本保持一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施工情况。

5 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

1)当隧道施工至岩溶区时,仰拱位移急剧增长,并且因为溶洞的存在,弱化了底部岩体的整体性,仰拱和周围土体的变形刚度均有所降低,导致仰拱处出现了更大的位移。

2)以留核心土法进行施工时,岩溶区在30 m断面处即对隧道的竖向位移产生影响,而采用CRD法进行施工时,岩溶区在40 m断面处才对其产生影响。

3)对于上述两种施工方法可知,对于隧道围岩的竖向位移而言,相比于CRD法,以留核心土法进行施工时该值较大,在最大位移处应适当对围岩进行加固。

4)对比实测数据以及模拟数据可知,两者具有较为一致的变化规律,表明以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得规律可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基于安全以及经济性的角度进行考虑,该项目以预留核心土的方法进行施工更加合适。

猜你喜欢

仰拱工法拱顶
中核集团:全球最大LNG储罐拱顶模块吊装成功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变形规律及预留变形量研究
预制内隔墙板板优点及工艺工法
新建黄土隧道仰拱开裂原因与处治技术
110工法切顶留巷安全技术在张集矿的应用
沉井压沉工法施工技术
方斗山隧道拱顶FLAC沉降模拟及修正
浅谈辊道窑拱顶开裂或塌陷原因分析
N-JET工法在大粒径砂卵石地层止水中的应用
自行式仰拱栈桥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