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稿须知

2023-01-15本刊编辑部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英文正文参考文献

一、基本要求

1、稿件须有省市级及以上基金项目或攻关项目支持;知网查重率不能高于7%;内容符合栏目:理论方法与研究、先进制造技术、数控与自动化、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机器人技术、管理与综述、智能制造、现代工业设计。投稿注明栏目名称。

2、第一作者应具备基本条件:

A“.985”高校的博(硕)士研究生;

B“.211”高校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

C.一般本科高校具有硕士学位的讲师;

D.科研企事业单位硕士学位中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

3、为提高来稿质量,本刊实行有偿审稿,投稿须缴纳审稿费,退稿不退费。

4、稿件须具有创新性、学术性和前沿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论证严密。文字简练、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5、稿件为原创,未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过,非一稿多投。

6、凡引用或参考他人的论述、数据、结果,请将文献信息查全并在文中明确标引。

7、稿件若有保密内容,应有投稿者单位出具无涉密证明,同意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上公开发表。

8、稿件一经录用,第一作者和单位不允许改动。

二、稿件编排格式

1、来稿须包括题名(中英文)、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单位(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中英文)、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

2、题名要恰当、简明,充分反映文章中心内容,字数在20 字以内,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不应有“基于XXX”字样。

3、作者单位要写全称,大学要具体到院(系)或研究所。如:(东北大学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辽宁 沈阳110819)

4、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籍贯、性别、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第一作者是学生,请加注导师简介等。作者数不能多于4位,提供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5、摘要应概括全文,简明扼要。中文摘要以200 字为宜。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应具有独立性。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要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建议采用“对……进行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的调查”等。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义一致。

6、关键词应能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以6-8个为宜。

7、论文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

8、基金项目写明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同时在论文结尾处附带基金项目相关证明)。

9、论文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

10、论文正文中不应出现“本文”“作者”等字样,避免出现公司、人物名称。文中附图表应精选,随文出现,图以6 幅为宜。表格采用“三线表”。图题表题配英文翻译。

11、公式要简化,重要公式要加序号。正文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数学公式请用MathType 6.7公式编辑器输入)。

12、结论部分应准确、概括、精练、完整,有条理性。

13、参考文献以10条为宜,应有本刊的参考文献,且应在论文引用中注明参考文献序号,中文参考文献配有英文翻译。

三、参考文献排版格式

期刊:[序号]作者.文章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著作:[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城市: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序号]作者.文献题名[C].论文集名.出版城市: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作者.论文名[D/R].出版地(城市名):出版单位,年份:起止页码.

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国别:专利号.公告日期.

电子文档:[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城市):出版者(单位),(出版)年份.

四、注意事项

1、本刊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文责自负。

2、转账时户名与账号必须一致。

3、转账费用时请在附言栏注明稿件编号或作者姓名。

户 名:《机械设计与制造》杂志社有限公司

账 号:211111211018010041425

开户行:交通银行沈阳北陵支行

投稿方式:http://www.jsyz.cbpt.cnki.net http://www.jsyz.chinajournal.net.cn

联系电话:024-86899120

本刊编辑部

猜你喜欢

中英文正文参考文献
《隧道建设(中英文)》征稿简则
更正启事
科技论文正文书写的要求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The Muted Lover and the Singing Poet:Ekphrasis and Gender in the Canzoniere*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its receptors
户口本
The Review of the Studies of Trilingual Education in i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