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3-01-14郭永奇王炳焕王燕玲
郭永奇 王炳焕 王燕玲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 南阳47000)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各高校加强人才培养和思想教育的新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举措。2017 年12 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1]。2020 年6 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学校、教师、课程均应“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2]。跨境电商专业人才不仅应当具备知识和技能,还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与全世界交流的大国自信[3]。跨境电商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窗口,从业人员的素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的形象。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如何培养学生专注敬业的职业素质,如何培养学生自信地与世界交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播中国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都是课程思政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实务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及实践进行探讨,通过将课程的教学目标细分,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尝试将专业知识与思政要素融合的具体实践[4],以期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实现思想政治育人功能。
一、《跨境电商基础》课程思政设计的目标
跨境电商实务课程目前比较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能力培养,“德”“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应进一步融合。在跨境电商实务的教学中,涉及到跨境电商发展趋势,基本业务操作等内容的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展示以及实践项目任务。通常在处理上述问题时,较多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教学方法单一。要设计具体的跨境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首先要理顺该课程的思政教学思路和明确思政教学目标[5]。为此,本门课程需要结合学生特点,通过融合目标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融合要素等,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应用唯物辨证的思维,实践出真知的理念,培养学生自动自发、专注工作、良好沟通、诚实守信、持之以恒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创新意识。为学生走上跨境电子商务相关工作岗位和跨境电子商务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更大的格局和视野打下基础。
二、《跨境电商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跨境电子商务实务》课程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全过程,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将思政映射与融入点有效融合,课程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映射与融入了5 个思政元素点,具体的融入点如下表(表1)所示:
表1 《跨境电子商务实务》各章节课程思政融入一览表
三、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程思政教育的实现离不开有效教学方法的支撑,《跨境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思政主要涉及的教学方法有以下五种。
(一)采用案例分析法
引领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梦,提升民族自豪感。如,在介绍跨境电商认知时,通过对我国历年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数据的讲解,和分享校友及合作企业成长的故事,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跨境电商对企业转型和未来发展的影响,中国企业正在自信地走向世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
(二)邀请企业高管和学界专家进行跨境电商系列讲座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精神。如,邀请跨境电商企业高管和学界专家来校做系列跨境电商主题讲座,包括跨境电商发展历程、跨境电商之知识产权保护、跨境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大学生如何进行跨境电商创业等内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职业操守和诚实守信的良好职业道德,激发学生品牌发展意识以及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6]。
(三)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法
介绍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并开展法律意识教育,塑造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在校内实训室开展跨境电商运营模拟实训,采用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进行跨境电商店铺注册、定价、刊登和发布等一系列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通过在校企合作的团队中开展实践工作,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
(四)采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实务》在线开放课程,辅之以学习型社团形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跨境电商热点动态,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习惯。比如,新冠肺炎疫情环境下,企业发货受到了影响,在课程“跨境电商物流”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展示中欧班列在疫情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 “一带一路”中欧经济发展战略,紧跟发展热点。在2020 年跨境电商亚马逊封店潮中,学生分享亚马逊规则发生的重大变化,既培养了终身学习意识,也增强了合规运营意识。
(五)过程性考核方式
思政考核融入理论和实践各环节的考核。通过线上作业、章节测试和期末考试考核理论知识,在案例分析、讨论作业中融入价值观、法治意识等思政内容;通过任务项目、仿真模拟及实战项目的成果考核实践能力,同时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意识、法治意识,肩负的民族责任[7]。课程考核采用指导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方式,提前给学生评分标准和参考标准,特别注重学生作业和项目的反馈,帮助学生一点一滴成长。
四、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成效
开展思政教学改革三年来,课程取得明显成效,教学效果获得很大提升、服务社会获得典型成效。
(一)教学效果
1.学生思想认识的变化。
通过学生对跨境电商运营认知的改变可以看到育人效果的作用。通过课程的教学,学生对运营的认知变成了:品牌、责任、创新、持之以恒、团队、知识产权、转型发展等,上述这些词汇充分体现了育人的效果。
2.运营操作能力提升,实践中的法律意识、创新意识加强。
学生通过学-做-创-赛多平台的实践融合,实现了从基本认识到情感认同再到能力提升。学生在跨境模拟活动中的参与率达到90%、跨境电商技能竞赛的参与率达到15%,创业活动的参与率达到3%。学生普遍反映对课内课外的实践有了情感共鸣,对行业职业道德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还有了更强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创新意识。如河南省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三创赛、互联网+大赛等参赛同学的方案设计和多次获奖,学生参赛获奖的比例达到10%左右。这些比赛常常结合地方产品发展,既体现了运营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对商业伦理的认知,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近两年,学生创业人数有所增加,年均创业比例从1%提高到3%左右,他们在相关领域践行正确的运营观念,为不少地方企业的跨境电商转型发展助力。
3.形成多元教学方式和评价与激励机制
结合学习通、雨课堂等平台实施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主动学习、被动学习、小组学习、相互学习中不断循环、提升。实现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生产工作为中心。
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学生、学校、社会等多方参与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实现学赛结合,对于在学科竞赛中获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在学分中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
(二)社会服务成效
1.公益培训逐渐成为课程特色,也为学生服务社会提供了机会。
该课程成为跨境电商培训基地的重要窗口,课程的教师和学生团队共20 人左右,三年内为本校1000 多人次大学生开展跨境电商运营的亚马逊公益培训。同时,借助于电商帮扶项目,为学校所在地的13 个县区开展“跨境电商”公益培训,为南阳市及部分县区的跨境电商发展献计献策,提供咨询服务。如关于南阳市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先后被市政府相关部门采纳和实施。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在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服务地方经济能力不断提高。
2.学生参与服务企业质量突出。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6 名教师和20多名学生的师生实践服务团队,帮助地方企业实现了跨境电商的转型,帮助企业培训孵化多个跨境电商团队。校企合作团队的建设,为地方企业跨境电商发展转型注入活力,另外通过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将合作经验推广至更多高校、企业等机构,不断带领学生践行社会责任。
(三)特色与创新
1.课赛互促,交融创新。
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赛结合、教学相长”的竞赛宗旨,大力支持专业生参加科研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与技能竞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通过将学科竞赛项目、创业项目反哺课堂,交融创新,强化了学生对行业职业道德更深层次的认识,使其树立了更强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创新意识。
2.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依托合作企业及现代产业学院,课程教学采用任课教师+企业导师双元主体的教学团队,为学生提供了高层次、高级别的实战场景与机会,实现理论、实践、就业无缝对接。与牧原集团、想念集团、河南聚爱数字科技、河南邦尼等企业密切合作,分别在上述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让企业界导师走进课堂,对学生实践环节进行督查和考核评价。邀请企业界导师到校举行跨境电商方面讲座和运营实战内容,拓宽课堂知识;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使学生明白一切商业活动都应建立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上,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