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导向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优化策略
——以昆山市为例

2023-01-14陈志禄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12期
关键词:昆山市双碳站点

陈志禄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 510000)

21 世纪以来,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全球地下资源被大量开采,同时作为再生资源,大量废渣被直接堆积在地表[1],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相关资源开采量持续增长,再加上传统的用后即弃模式[2],导致废渣产生量持续增加。2021 年11 月,国家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尽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其中,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等地率先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热点。

再生资源是生活消费和经济生产过程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且通过回收、再加工、重复利用后恢复原有使用价值或获得新使用价值的资源的总称[3]。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从再生资源产业特征、再生资源经济性评价、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和再生资源相关理论等视角,研究了再生资源回收的主要驱动因素、再生资源处理加工技术、再生资源产品消费带来的经济效益等内容[4-5]。鲜有学者系统探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规划与建设。基于此,本研究以昆山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规划与建设实践项目为载体,探索再生资源回收利用“N 网融合”建设的新路径,以期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构建提供有效支持。

1 再生资源回收“N 网融合”发展内涵

2019 年,昆山市组织编制了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规划。“两网融合”规划强调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在空间上融合,促进低值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但是,实践发现,两网融合系统对高值资源回收的管控缺位,因此难以满足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背景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多样需求。基于此,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需要融合更广泛的“N 网”,从“两网融合”迈向“N 网融合”,以兼顾各类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如图1 所示。“N网融合”主要包括实体网和虚拟网,其中,实体网络回收系统由垃圾回收网络、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再生资源加工产业园等组成;虚拟网络则引入互联网技术,由互联网+、物流网、政府社会监管网和产业网等系统组成。再生资源持有者可以通过再生资源回收应用程序(APP)下单,物流网的物流人员负责运输收集,再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人员组织集中加工,最后通过互联网销售,完成再生资源回收、加工、销售的“N 网融合”。

图1 再生资源回收“N 网融合”发展概念图

2 昆山市再生资源“N 网融合”回收体系规划与建设

2.1 “N 网融合”回收体系规划经验

长期以来,昆山市再生资源行业存在部分突出问题,再生资源企业规模小,环境脏乱,市场驱利明显,低价值资源难以有效回收,处理技术水平偏低,整体效益不高。因此,要坚持规划先行,全面布局“N网融合”回收体系。为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解决再生资源回收难题,切实推进“两网融合”,减轻生活垃圾前端与终端处理压力,2017 年,昆山市先试先行,启动编制《昆山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2017—2035)》(简称《昆山再生资源规划》)。《昆山再生资源规划》构建三级回收站点,形成“4+11+N”的总体规划体系,强化“两网“在空间与数字上的融合,加强用地保障,示范推进(近期建设2 处分拣中心),纳入各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

2.2 “N 网融合”回收体系建设现状

2.2.1 回收体系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但虚拟网络回收水平有待提升

“两网融合”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已初具成效。截至2021 年,昆山以区镇为单位,在全市建成11 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新改建340 个再生资源固定回收站点(139 个“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已建分拣中心占地面积为1 000 m2(见图2),每月可回收再生资源近800 t。但是,辐射范围较小,大部分地区未在其辐射范围内;分拣功能较弱,实现资源初步分拣,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对再生资源的运输、再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管控落后。它难以应对未来的高速发展需求,整体回收水平较低。

图2 昆山市再生资源回收设施现状图

表1 昆山市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分级建设内容

2.2.2 经营性站点整合难度大

经营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仍以回收企业、回收站点两种形式为主(见图3),散、乱、差现象仍大量存在。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各自经营,发展趋利性强,同质化、低端化竞争严重,难以形成合力。同时,城市更新速度缓慢,被市场淘汰企业面临更新难的局面。

图3 昆山市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核密度分析

2.2.3 政企合作制度缺位

目前,昆山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缺乏顶层制度设计,再生资源公共性回收体系与经营性回收体系平行推进。回收体系仍多停留在初级分拣,加工、销售等环节较为薄弱,回收—分拣—加工—销售的全链条体系仍不健全。

3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优化策略

未来城市将从线性经济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将所有资源纳入可持续循环价值链统一管理。《昆山现代化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 年)》提出建设绿色低碳的无废城市,要求提前布局无废城市载体建设,践行“双碳”战略,进一步优化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以“N 网融合”发展为理念,深化“两网融合”建设,探索公共性与经营性回收体系一体化发展,实现再生资源产业链条的拓宽、做长、提质。

3.1 整合优化,高质量推进实体回收网载体建设

当前,要整治经营性回收站点,鼓励推进入园生产开展昆山市再生资源企业摸查,梳理企业发展情况,重点摸查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情况、建设情况和上下游产业等,对企业进行抽样座谈。通过现状摸查,建立评估机制,结合评价结果对现状企业进行分类,如强制关停企业、有条件腾退企业、保留企业和特色企业等。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开展分类抽样访谈,开展年度再生资源企业整治行动。重点整合现状规模小、环境散乱差的回收企业,推动用地有序更新。同时,鼓励大型企业或者特色专门企业做大做强,优化产业链条,形成专门化特色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借鉴国内外静脉产业园、城市矿产基地的经验,加快推进建设再生资源示范园区,高效整合吸纳中小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为支点的高效分工合作模式,实现统一规范化管理。

3.2 创新联动,科学构建虚拟运管网服务平台

3.2.1 拓宽产业网,促进政企合作一体化

以再生资源再加工为纽带,拓宽并延长产业链条。一是鼓励再生资源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培养专业人员,引进先进设备,提高处理水平。二是利用市场淘汰的产能过剩企业,优化成本结构,形成高效、优质、环保的再生资源。三是以政企合作为基础,汇聚高值、低价的再生资源,以再生资源示范园区为重要载体,实现再生资源全链条深加工、生产与再销售。

3.2.2 联动“互联网+”,搭建昆山再生资源线上平台

目前,“互联网+回收”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可以快速实现再生资源的回收。结合深圳、上海等城市经验,通过开发微信小程序、手机APP 等进行线上交易,加快开发昆山本地回收平台。线上平台应侧重社区回收环节,强化便民回收,保证交易价格的透明性。同时,增加用户的友好体验,特别是中老年用户的可操作性。不断拓展专门化、特色化的线上交易平台,形成再生资源回收、服务、销售的全面服务。

3.2.3 融合社会物流网,实现再生资源高效回收运输

再生资源回收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货物运输。以回收站点集中建设为契机,有效整合社会物流网络,重点强化对再生资源在回收、销售等环节的物流整合,实现平台化高效运输。对于需求量大、线路固定的站点,可以考虑专门化物流运输。

3.2.4 构建产业监管网,实现回收体系规范化运行

全方位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的顶层设计,构建市领导小组、区镇负责人、社区管理员组成的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层层落实相关要求。以昆山市商务局为牵头部门,整合自然资源、城管、住建、环境等相关部门,组建产业监管小组,重点落实政策制定、年度行动计划编制、产业发展质量调查、环境整治等内容。落实区镇负责人,以其为中间纽带,传递市领导小组相关要求。以昆山社区网为平台,重点落实回收站环境监管、站点建设等内容。

4 结论

再生资源“N 网融合”回收体系的探索性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内涵。“双碳”时代,“互联网+回收”和“互联网+销售”将给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带来新发展机遇。“N 网融合”模式将互联网+与实体网相结合,在该模式下,再生资源持有者和资源需求者可以密切联动,促进再生资源线上交易、线下收集,最终实现高效回收。所有再生资源信息在各参与主体之间顺畅流通,使得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与销售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线下物流与线上交易追踪反馈系统有机结合,将居民、地方政府、生产企业、专业回收企业、平台管理者等相关利益主体紧密串联,最终建立再生资源多方主体共赢的生态圈。

猜你喜欢

昆山市双碳站点
“双碳”背景下河南省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实现路径与对策建议
昆山市“四进四排查” 守群众平安年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两块矿石
凌绝顶
江苏省昆山市陆家镇菉溪小学活动掠影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示范站点评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