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河南省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实现路径与对策建议
2023-01-25□李斌
□李 斌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0)
1 河南省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及优势
1.1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农业绿色低碳生态系统持续改善
随着河南省脱贫攻坚目标的顺利实现,河南省农业开启了以乡村振兴为核心、以建设农业强省为目标的新征程。在此背景下,河南省出台了乡村振兴规划等顶层设计,将“双碳”目标纳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河南省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能力持续提高,农业绿色低碳生态系统持续改善。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17,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4 年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90%以上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0%;农业生态系统建设成效显著,2020 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5.07%,与“十二五”末相比增加了1.45 个百分点,为实现农业碳达峰、碳中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农业产业优势持续提升,农业产业绿色发展体系雏形初显
近年来,河南省在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同时,立足农业基础优势,围绕生产模式打造、经营主体培育、市场空间拓展、绿色技术应用等重点环节,着力构建农业产业化绿色发展体系,涌现出多种绿色低碳农业模式,探索出了以“文农旅融合”为特征的沟域经济模式、以“三链同构”为特征的粮食产业发展模式。
河南省绿色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2020 年,河南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44.2 万个,农业社会化组织达到12.5 万个,绿色农业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绿色农业市场空间不断拓展。河南省作为“双循环”新格局腹地的优势不断释放,绿色优质农产品消费需求不断扩大,超大规模市场对绿色农业的拉动效应逐步显现。
2 河南省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短板和挑战
2.1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仍未根本性改观
从河南省农业发展理念上看,尽管绿色发展理念已经贯穿农业发展的全过程,但由于河南省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人均耕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0%,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0%,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并未在根本上化解,进而导致农业发展进程存在一些问题。
在认识上,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存在“重发展、轻环保,重产业、轻生态,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等误区[1]。在实践中,农业主要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仍未根本改变,绿色发展理念践行不够,化肥、农药施用量仍然较大,农业面源污染、土壤酸化、生态退化等问题依然突出,农业在根本上实现由单纯追求规模产量向“发展与保护并重、产业与生态协调、数量与质量齐升”转型仍任重道远,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2.2 农业绿色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健全,农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任务依然繁重
在“双碳”目标刚性约束下,系统化满足激励相容原则的绿色发展激励约束机制是保障农业产业链向绿色、高端演进的重要内生变量[2]。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河南省围绕绿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着力构建绿色发展保障体系,但从总体上看,尚无针对性、整体性、系统性的关于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
3 推动河南省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实现路径
3.1 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绿色发展能力
河南省应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提升农业绿色发展能力。
一是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持耕地利用优先顺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控非粮化。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有序推进退化耕地治理,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为扛稳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打好基础。
二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实农业计划用水管理,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保护农业生物资源。构建涵盖农业物种资源、水生生物资源、防控外来入侵物种等环节的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体系。
四是着力保护修复农业生态系统。治理修复耕地生态,因地制宜发展耕地轮作,促进耕地用养结合。建立和完善耕地管理清单,实施污染耕地治理。营造复合型、生态型农田林网,增强田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2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河南省应加快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一是推进农业生产要素减量增效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持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提升优质绿色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构建集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于一体的农业病虫害防治体系,推动农药减量控害工作[3]。
二是促进养殖废弃物和秸秆资源化利用。以沼气工程为纽带,推广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实施畜禽粪污源化利用提升工程。促进秸秆肥料化,集成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三是加强农业白色污染治理。推进农膜回收利用,开展区域农膜回收补贴制度试点,探索建立地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按照“谁生产经营谁回收”的原则,建立农资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推进农资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
3.3 挖掘农业绿色碳汇潜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河南省应突出农业绿色本质,加快推进农业减排固碳,开源节流,挖掘潜力,增强农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能力,服务“双碳”目标。
一是着力优化农业能耗结构。全面落实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推广绿色、智能、复式、高效农机化技术装备,推进农机节能减排。大力建设分散式分布式发电系统,实施农村可再生能源替代,推进农村能源绿色转型。
二是着力推进农业减排固碳。以减少农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为导向,推广农业水肥管理技术以及畜禽、水产、林果低碳种养技术,降低单位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三是着力扩大农业碳汇规模。构建用地养地相结合的培肥固碳模式,增强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能力。以巩固提升林业碳汇为目标,建立健全林业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开展森林碳汇培育工程,增强林业固碳能力。
3.4 打造绿色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
河南省应以打造绿色农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全产业链拓展农业绿色发展空间,打造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价值链,增强农业绿色供给能力,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
一是着力构建农业绿色供应链。坚持加工减损、梯次利用、循环发展基本理念,推进河南省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绿色转型。依托河南省区位交通优势,发挥郑州、南阳、商丘等物流枢纽作用,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绿色低碳流通体系。依托河南省超大规模市场潜力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促进绿色农产品消费[4]。
二是着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产业强镇为载体,推动河南省农业与食品加工业、生产服务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村一二三产绿色升级。
三是推动农业产业低碳循环发展。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化、高值化利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打造“种养加销一体、农林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体系。
4 促进河南省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激励约束机制
针对河南省农业绿色低碳转型中存在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问题,亟须构建涵盖绿色发展立法执法机制、农业资源保护补偿机制、循环农业激励引导机制等在内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河南省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发展。
一是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约束机制。围绕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饮用水水源保护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健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地方性立法工作,为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二是健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补偿机制。以探索推进补贴发放与农业资源保护治理行为相挂钩为导向,围绕耕地地力保护补偿、退耕还林还草补偿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健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补偿机制,激发、调动农业生产主体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积极性。
三是优化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机制。以循环农业“减量化、循环化、再利用”原则为导向,围绕农药减量、循环种养、农业废弃物再利用等重点环节,引导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循环农业引导机制[5]。
4.2 加大农业绿色发展投入力度
高效持续的投入机制是保障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因素。当前,针对河南省农业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存在的投入机制不健全、资金保障不充实等问题,亟须从完善财政激励政策、引导金融支持农业绿色发展、强化社会投入等层面着手,进一步加强农业绿色发展投入力度,为河南省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持续性的金融“血液”。
一是进一步完善农业绿色发展财政激励政策。以财政支农政策导向变革为契机,以财政支农资金由农业生产领域向生产提质和生态治理并重转变为导向,围绕农业资源保护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碳汇工程、绿色农产品价值实现工程等农业绿色发展重点领域,创新农业绿色发展领域地方政府债券、河南省绿色发展基金等政策工具,加大财政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是进一步引导绿色金融支持农业低碳发展。以强化对绿色有机、低碳循环农业的金融支持为导向,以完善农业绿色信贷增信机制为抓手,构建涵盖信贷、保险、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在内的农业绿色发展金融体系,围绕农业绿色发展重点领域开展金融创新,推动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
三是进一步引导社会层面资金进入农业绿色发展领域。创新PPP 模式、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金融形式,引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绿色发展领域,支持农业绿色发展。
4.3 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科技支撑
加强创新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引领作用,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等战略贯穿于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着力推动农业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为河南省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注入强劲的动能。
一是推动农业绿色低碳科技创新。针对河南省粮食、绿色食品等农业绿色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围绕现代种业、农机装备等关键领域,依托神农种业实验室、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以及农技推广机构,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及技术产业化实现,为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是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助力农业绿色发展。以满足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科技需求为出发点,加强绿色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建设,搭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强化农业绿色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以实施“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契机,开展农业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原英才计划”等重大人才计划引领作用,多途径培养农业绿色发展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4.4 推动农业资源产品价值实现
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绿色农业资源产品价值实现,是破解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重发展、轻环保;重产业、轻生态”问题的关键。当前,亟须健全农业资源价值实现机制,建立绿色产品市场价格实现机制,培育绿色农业要素交易市场,推动农业资源实现产品价值,助力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
一是健全农业资源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和落实耕地资源、种质资源、水资源等关键核心农业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进农业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推动绿色农业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加快推动河南省绿色农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二是完善绿色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开展农业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通过原生态种养、精深加工、休闲旅游、品牌打造等模式,拓展提升生态产品价值。
三是培育绿色农业要素交易机制。围绕农业排污权、水权、碳汇等绿色农业要素,培育和发展绿色农业要素交易市场,打造交易平台,完善农业绿色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和交易机制,推动绿色农业要素价值市场化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