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瓷绘画中人物题材的拓展与创新
2023-01-14涂少波
涂少波
(景德镇书画院,景德镇,333000)
1 人物题材绘画在陶瓷领域的概述
1.1 发展概况
在陕西半坡遗址挖掘的舞蹈模型彩陶中发现的人物题材绘画表明,人物绘画早在原始新石器时代已经形成。战国时期,也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装饰图案,如狩猎、射击、农业耕种、音乐和舞蹈等活动的体现。楚王墓发现两位战国时代人物,龙凤图和驱龙图,线条流畅、生动。事实证明,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艺术水平在这个时候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汉代有石头、砖块、墓壁上有人类活动痕迹的图案。表现手法严谨,人物形象丰富生动。魏晋南北朝,南北统一被打破,思想性更强,出现了更自由的精神科学,其主观要求必须通过艺术来表现。人文主义画家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外观,着重描绘人物的各个方面。隋唐时代,随着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物题材绘画将走向成熟。隋唐时期,人物题材绘画和道教人物占主导地位,唐代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们在人物题材绘画理论、色彩协调和色彩对比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五代两宋时期,中国人物题材绘画发展达到绘画技术领域的艺术顶峰。宋代的人物题材绘画比唐代的人物题材绘画更加的丰富多彩,这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特色息息相关,扩大了人物题材绘画的表现范围。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南宋出现了写意人物题材绘画。绘画风格简单、自由、厚重。充分发挥笔墨纸的优势,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情趣。浓墨重彩的写意人物题材绘画生机勃勃,写意与工笔共存,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从此,人物题材的绘画开始重视审美功能,更多地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表达。明代出现了陈老莲等为代表的人物肖像画家。清代出现了扬州画派,使清代画坛充满了活力。继承传统,融合学习国内外绘画技巧,展现出新时代的风貌,为中国现当代人物题材绘画做出了巨大贡献[1]。
1.2 发展特点
1.2.1 至魏晋时期,人物题材画的特点
人是社会生活的创作主体,他们往往是艺术作品中描写表达主体。从古至今,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是陶瓷装饰的主题之一。经常描绘的对象有古代历史人物、神话人物、歌剧人物、市井生活等。通过工匠们的精湛绘画和制瓷技术,可以生动地表现陶瓷上人物的动态表现。早在仰韶文化时代的陶器,通过绘画和描写来表现,以真实人物的面部形象来装饰,主要以战时陶器和汉代的图像石中常见的舞蹈图案为主,这些图像通常表示舞蹈的场景,表示描绘技术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陶瓷器和图像砖上,通过粘贴、模印、描绘刻画,逐渐体现出陶瓷器和人物题材的图像旋转舞蹈图案。
1.2.2 唐宋时期,人物题材画的特点
在唐代,长沙窑烧制的陶瓷上出现了人物题材画像。从唐代遗留下来的人物陶瓷作品可以看出,唐初的人物题材画装饰瓷主要采用雕刻陶瓷的装饰工艺。在唐代,长沙烤箱被广泛用于图案印刷贴花、釉下彩绘、雕刻和陶瓷装饰技术。唐代常见的陶罐图案,主要采用印模贴花的陶瓷装饰手法。
宋代中国人物题材画的陶瓷装饰技术水平处于逐渐蓬勃发展的阶段。因此,很少能看到以宋代人物为题材的绘画优秀陶瓷作品。宋代的磁州窑出现了青釉和釉上红系列作品。随着花鸟山水画技法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宋代时期我国的人物题材绘画陶瓷装饰技法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人物题材的范围。宋代中国人物题材绘画陶瓷装饰的共同主题是民间人物题材绘画、上层贵族人物题材绘画、童话人物题材绘画、宫廷人物题材绘画、幼儿游戏人物题材绘画。宋代人物的这些陶瓷装饰主题首先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社会生活和民俗。宋代人物题材绘画的共同特点是高雅、稳重、纤细、淑女。另外,以宋朝人物为题材的绘画陶瓷器,被放在卧室里作为家里的装饰而经常被使用,在宋时期,目前有大量烧制人物题材纹样的瓷器作品,甚至在宋代磁州窑炉就有开关的人物花纹的瓷枕作品。
1.2.3 元明清时期,人物题材画的特点
元代,景德镇首次成功烧制了青花瓷,不仅提高了陶瓷装饰中人物题材绘画的视觉清晰度,还进一步扩大了人物题材绘画在陶瓷装饰上的应用范围。到了明代,釉下的青花成了陶瓷器装饰的主要形式。明代青花人物图案清晰大方,白底青纹、陶瓷装饰手法更完善[2]。明代除了改进青花人物陶瓷装饰技术外,还创造并烧制了釉上彩、釉下红、青花结合的“韵彩”,改变了以往单一色彩釉药上彩的局面,变成了多色釉药上彩。到了清代,以陶瓷人物为题材的绘画装饰技术达到了顶峰。在清代,陶瓷器的烧印、绘画、雕刻等陶瓷装饰技术也取得了成功,发展为陶瓷装饰艺术的主流。清代继承和更新了元明时期的陶瓷装饰艺术,创造了新品种,推动了陶瓷装饰技术的光辉。清代康熙年间,彩陶的装饰形式和工艺得到发展,康熙时代的彩釉丰富。康熙年间,同时进口西方珐琅材料。清代雍正年间,釉粉装饰技术兴盛,他的陶瓷装饰技术达到鼎丰。用于人物题材绘画的陶瓷装饰技术有玻璃外彩色人物题材绘画的陶瓷装饰技术、用于玻璃外粉色人物题材绘画的陶瓷装饰技术、用于玻璃外漆漆的陶瓷装饰技术等很多种类。清代乾隆时代,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陶瓷装饰技法融入了西方陶瓷装饰技法,结合工笔画法和写意笔法,使清代中国陶瓷装饰和彩绘技法的水平提高到了历史的高度。从清代嘉庆到民国时期,战争频繁持续,社会发展相对动荡,陶瓷装饰技术水平不如以前。
2 陶瓷绘画中人物题材的拓展元素价值
我国的陶瓷绘画艺术在中国这片独具特色的土壤之中孕育成长,“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因中国各地区的地理环境、民俗、方言等因素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种类的绘画工艺和陶瓷绘画风格美学[3]。
2.1 实用元素价值
现在,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绘画艺术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正处于一个吸引公众注意力并获得经济利益的时代。绘画艺术中的人物题材陶瓷绘画作品是绘画文化的生动体现,工匠艺术家们在创作陶瓷绘画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与现代绘画工艺相结合共同塑造陶瓷绘画艺术品的高品质,一定程度上的宣传、推广和促进人物题材陶瓷绘画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同时,还可以向相关市场提供陶瓷绘画产品,赋予中国绘画艺术新的活力。陶瓷绘画艺术产品不再局限于传统手工艺绘画品,而是展现出更大的艺术性和独特的实用性魅力。同时,也促进了陶瓷绘画文化的不断发展。
2.2 融合元素价值
人物题材的陶瓷绘画艺术与其他行业进行跨领域合作,或许会成为陶瓷绘画文化发展的特殊文化符号或载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由于现在人物题材的陶瓷绘画制作和其他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是互相独立发展阶段,它们仍然是相互联系的,可以通过互助合作来发展,二者可以展开协会内部的合作,共同促进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还可以与一些新潮创新的店铺进行合作,例如将人物题材的陶瓷绘画文化与美食结合,促进经济和文化的繁荣;还可以与对人物题材的陶瓷绘画文化感兴趣的艺术创作企业进行合作,推动人物题材的陶瓷绘画周边产品推广,扩大影响力,进而推动新时期陶瓷绘画艺术发展的新方向;后期,政府部门和艺术教育机构可以实施援助传统陶瓷绘画艺术措施,可以通过高校和中小学的课外兴趣的形式推广人物题材的陶瓷绘画艺术,扩大整体陶瓷绘画艺术的影响力。
3 人物题材陶瓷绘画的发展方向
我国千百年来的陶瓷艺术吸收了西方陶瓷理论艺术的同时,基于自身优秀传统的创造性思维和美学思想。收集旧的优点,革新和扩张新的制作方法。不断发现古今文化和中西文化的融合点,不断革新现代陶瓷的发展,探索现代陶瓷的一条新风格道路。抽象表现、意念和豪放是艺术形式的焦点。粗野自然朴素是陶瓷作品艺术风格的共同点。从审美表现来看,陶瓷的创作造型形态丰富。在一种容器型中,将现实的原形分解为点、线、面等形式要素,再组织结构,其中心目的在于不断追求形式的革新。在继承传统陶瓷人物绘画造型艺术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中国现代优秀陶瓷艺术品。现在人们对艺术美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人物题材的陶瓷绘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陶瓷绘画的精神内涵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近些年来,陶瓷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创作出了不少的优秀作品。陶瓷创作,继承传统艺术文化中的精髓养分,吸收外来艺术理念,两者互相融合、主次配置、同时共存,形成了总体专一传承而又博采众长、创作深入而又作品简练的创作态势。
创新思维在陶瓷绘画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除了在绘画设计上不断创新之外,传统陶瓷绘画的产业链可以从固有产业链中衍生出来,如陶瓷绘画技术的教学与培训。同时政府必须从政治角度为陶瓷艺术形式和技术的创新投入必要的支持和资金,积极鼓励个体工匠注册其原创陶瓷作品,并为实用、新颖和创造性的生产工艺申请专利。此外,有必要进一步改善自由竞争以及标准化和有序的陶瓷市场,加强对手工技术违规和不公平竞争的打击,并有系统地保护个体工匠的创作热情。陶瓷是为了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其艺术生命力和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需要政策和制度的创新,以有效激发艺术形式和技术的创新能力陶瓷。绘画不仅是一门手艺,也是一门艺术。就工艺而言,陶瓷绘画的创意设计必须在应用传统绘画工艺的基础上,有效利用现代工具,丰富陶瓷绘画的加工工艺和影响。在题材上,现代陶瓷绘画应该继承传统文化的表现,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事物已经成为陶瓷绘画制作家捕捉到的创作素材。就设计技术而言,人物题材的陶瓷绘画应该在继承传统陶瓷绘画工艺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绘图,并利用绘图工具的多样化来进一步改进陶瓷绘画的制作工作,提高陶瓷绘画的工作效率,有效推动陶瓷绘画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