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锚杆架棚支护技术在破碎顶板支护中的应用

2023-01-14

山西冶金 2022年2期
关键词:离层工字钢锚杆

杜 军

(汾西矿业集团贺西煤矿,山西 柳林 033300)

煤矿开采期间容易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这对于矿井作业会造成直接影响,当前我国对煤炭的需求加大,而且掘进巷道于矿井深处进行延伸,这时巷道渗出煤层煤质必然会改变。顶板破碎、下沉,以及巷道围岩和地质构造应力等因素影响下,对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构成严重威胁,因而需合理运用锚杆架棚支护技术处理,以便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安全性[1]。

1 工程概况分析

某煤矿5201 巷处于井田三盘区,北东部、北西部、南东部、南西部分别为:山2 号层盘区巷、8202工作面、8206 工作面、2 号煤层可采边界。其中5201巷的设计长度、巷道断面宽度、巷道断面高度分别为:1 785 m、5 m、3.5 m,巷道掘进的煤层为2 号煤层、平均厚度在2.72 m 左右,煤层含夹矸2 层。煤层的走向为北西——南东,煤层结构不是很复杂,同时2 号煤层在伪顶以泥岩为基础,中位厚度约为0.25 m;直接顶以粉细砂岩为基础,中位厚度在15.2 m 左右。5201 巷使用的为综合机械掘进,当前共掘进了520 m,巷道掘进到530 m 位置时巷道北侧25 m 可见X4 陷落柱、长度为35 m,短轴的长度18 m 左右,这一陷落柱对巷道掘进长度构成一定的影响。巷道掘进到510 m 的时进到X 陷落柱应力区,受到陷落柱应力因素所影响,巷道前期掘进时顶板破碎和片帮问题比较严重,需要在第一时间通过密集锚网索维护,联系具体情况来看使用的时间较长,若想达到应力区巷道的相关标准有一定难度。

2 以往支护作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研究

采用传统支护工艺,多会通过锚网对巷道顶板作以支护处理,在顶板平整性较佳工作面中应用效果可靠、有效,但在5201 巷软薄岩顶板中运用无法获得理想的支护效果,究其原因和这一巷道掘进断面非常大、软薄岩节理发育破碎易致使支护失效、顶板下沉等因素,存在紧密关联性[2]。锚索支护期间钻孔用水量较大,所以会导致施工的挑战性加大,使用传统锚网索支护技术不能达到实际支护的需要。

因5201 巷复合顶板的压力不会很小,因而单独通过工字钢棚实行顶板支护,不能很好的抵消顶板压力,这时则会出现离层的现象。顶板压力更大、工字钢棚棚腿变形的可能性则会提升,因而必然会加大使用人员的工作量、工作压力,以及后期维护量等,而且容易使得掘进工作面推进速度减缓、工字钢棚投入资金增加,提示单独通过架棚支护的方式作业,不能在较短时间完成掘进的要求。

3 破碎顶板中锚杆架棚支护技术的应用

锚杆架棚支护技术的应用,具备主动性承载、及时性承载方面的优势,锚杆经托盘、钢带,以及锚固剂、巷道围岩等,会逐渐形成受力的主体,促使岩石为载荷、承载体[3]。顶板保持完整,便于使得施工作业更加顺利的实施,顶板相对破碎顶板暴露过大的面积,打设锚杆的时间缩短,打锚杆眼使得围岩发生震动所致冒落现象,直接关系到施工的整体进度,因而建议合理使用锚杆架棚支护技术处理。

3.1 掌握支护的基本原理

掘进巷道顶板压力不断增加,因工字钢棚支撑能力下降,顶板变形下沉量会随之发生变化,此时工字钢棚仅可对顶板离层支护,但不能实行下沉顶板支护处理,如果发生掘进巷道顶板严重下沉问题,工字钢棚棚腿出现变形/断裂的概率加大。通过使用锚网支护便于满足巷道围岩加固的需要,保证顶板支撑承载力的同时,还可以达到主动支护的要求,但不建议在软薄型复合顶板中应用。选择联合支护方式,会借助锚网的作用实现支护加固的效果,通过采用钢棚实行顶板支护加固巷道围岩、支撑工作,故而可在软薄型复合顶板中予以广泛应用、推广。

3.2 确定相关支护的参数

锚网支护长度、直径分别使用2 m、20 mm 左旋螺纹钢锚杆,为所有锚杆配套两卷型号的数值药卷,即为32360 树脂药卷、Z2360 树脂药卷,邻近锚杆的距离设置为0.8 m 左右,邻近两排锚杆的距离设置为0.6 m,实行金属网顶板支护、钢带顶板支护。巷道两侧锚杆采取长度2.2 m 钢锚杆、直径20 mm 钢锚杆,同样为所有的锚杆配套树脂药卷,但配套的为1套S2360 树脂药卷,建议将邻近锚杆间距设置为1 m、邻近锚杆排距设置为1 m。

工字钢棚通过工字钢梁构成,邻近工字钢棚距离可设置为1m,然后将棚梁的距离设定为5 m、棚腿的距离设定为3.5 m,在掘进工作面后12 m 左右位置进行工字钢棚安装。

3.3 施工工艺情况

经联合支护设备作业,可达到对顶板支护、侧帮支护的理想效果,这个过程中要求考虑到安装时间、安装地点,确保所有支护设备能相互配合,具体应该遵循钻钉炮孔、铺设金属网、安装钢带和顶锚杆,以及及时清理浮煤、钻帮炮孔、顶锚杆安装、工字钢喷的顺序进行支护作业[4]。

3.4 分析架棚支护失败成因

离层破碎顶板容易发生离层及冒落的现象,不能形成整体承载结构,随着巷道掘进开挖的深入会产生临空自由面,这时应力再次分布、软弱围岩发生离层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加大。与此同时,架棚支护无法很好的支撑围岩、提高支撑水平,一般情况会在围岩应力释放期间,为巷道顶板下沉、两帮为鼓起的状态,围岩、架棚为贴近的状态才可以发挥出钢棚支撑的作用。如果巷道遭到应力因素所影响,围岩压力高于钢棚、围岩的支撑力,引发架棚变形、支护不成功的问题可能性加大。

锚杆支护作为防御支护的有效方法,离层破碎岩体锚杆能在第一时间使岩体、上位岩体挤压并加固,利于避免产生顶板岩石离层破碎范围加大的现象。在顶板来压的时候,建议经加大锚固的范围进行处理,以此保证加固厚度适中、锚固区岩体强度、锚固区岩体剪切强度,同时对深部围岩侧向的约束力加以保障[5]。不仅如此,同时可很好地维护锚固区外围岩弱面力学性能,使得深部围岩强度、稳定性提升,这一支护不需投入过多资金及人力资源、成巷的速度非常快、回采面端头维护工艺操作简便,便于有效维护矿井企业方面的效益,然后联系矿回采巷道顶板离层破碎主要特点确定支护的方式。

3.5 巷道围岩变形的主要特征

使用十字布点法加大对巷道变形特征的监测,巷道两帮移近量会在成型2 周内不断增加,在成型3~4 周缓慢加大,1 个月后处于稳定的状态;顶板移近量会在成型3 周内持续加大,3~7 周缓慢增加、7周后保持稳定,平均巷道顶板移近量为235.6 mm±15.8 mm。顶板离层量,容易受到时间变化而发生改变,顶板离层量会在巷道成型3 周内不断加大,这一时期最大顶板离层量为15 mm 左右;巷道成型3~7周缓慢增加,最大顶板离层量约为16 mm;巷道成型7 周后稳定,最大顶板离层量在20 mm 左右。

3.6 实行矿压观测

进行顶板离层、下沉量方面观测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测定的效果,应在超前支护区、非超前支护区,分别设置2 套顶板离层指示仪,高度设计为:6.2 m、2 m,观测的时间为1 个月[6]。非超前支护区永久支护前顶板为离层的状态,锚盘、顶板无法保持稳定,而这也是造成巷道开挖后顶板严重下沉的主要原因,通常下沉≥30 mm。锚盘、顶板无法保持平衡,直接关系到锚杆、还容易引发顶板下沉的现象,锚固范围2 m 内、锚固区6.2 m 外离层显著,锚固范围中的岩层可当作承载体,铺设金属棚后位移情况得以有效控制。与此同时,超前锚杆支护区因巷道开挖前实行顶板方面控制工作,永久支护前能够保证顶板的完整性、巷道稳定性,锚固范围内顶板离层位移在12 mm 左右,锚固范围外6.2 m 位移量控制效果较佳,为相同时期非超前支护区离层位移量35%左右。可见,超前锚杆、永久锚杆支护结合起来,对控制破碎顶板下锚固范围岩层变形发生率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会逐渐形成承载体,对锚固范围外的离层加以控制[7]。实行超前锚杆支护能有效处理围岩震动、冒落相关问题,破碎顶板.直接顶作为偌层理结构围岩没有开挖前,使用锚杆支护技术能对顶板支护,确保开挖后原岩的完整性,防止发生围岩严重形变问题。

4 结语

本文以5201 巷道为例,通过对传统支护工艺的分析发现存在较多不足,因而建议使用锚杆架棚支护技术处理,以便提升顶板支护方面的能力,有效弥补传统工艺技术的不足,比如降低工作人员工作量、后期维护量、资金投入等,从而充分发挥出该项技术在破碎顶板中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离层工字钢锚杆
超长悬挑工字钢搁置横梁施工技术
超前管棚支护散体地压监测及支护参数优化
WBY-10型顶板离层仪的优化设计
巷道顶板离层在线监测系统应用研究
采动覆岩离层多层位注浆地表沉陷控制技术
煤矿顶板离层水害形成机制、致灾机理及防治技术
浮煤对锚杆预紧力矩的影响
锚杆参数对围岩支护强度的影响
在用电动单梁起重机工字钢下翼缘变形的原因分析
锚杆支护技术中一些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