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机遇、挑战:促进香格里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23-01-13刘静杨银涛杨若愚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16期
关键词:香格里拉交融民族团结

刘静 杨银涛 杨若愚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工作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香格里拉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基础、现实机遇及困难挑战的分析,面对新问题,需要夯实共建共享的经济社会基础、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开放的社会关系,助推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推动全社会共同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拓展各民族“三交”的广度、深度、温度。

回顾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理论与实践历程,是以“民族平等团结”为基本原则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結合中国实际,不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首次提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1],并在其后不断强调。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2]。并指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方向,促进“三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举措”[2]。这一论断为“三交”理论赋予了战略性和全局性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重申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性,这一思想和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4]。2020年8月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5]。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6]。

迪庆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和宝贵经验[7]。然而迪庆的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要实现省委省政府对迪庆寄予的厚望,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进展既要考虑现实情况又要尊重民族关系发展的规律。本文将着重从迪庆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市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根基、现实机遇及存在的挑战等方面分析,提出进一步加强香格里拉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若干思考。

1 香格里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根基与现实机遇

1.1 香格里拉:多民族聚居的历史根基

香格里拉历史上曾居住着白狼、槃木、姐羌等氐羌民族,吐蕃分裂后期逐步融合汉裳蛮、施蛮、顺蛮、长裤蛮等民族,成为香格里拉境内藏族的先民,随后通过战争、贸易等方式迁徙而来的蒙古、西番、纳西、回等民族不断交流互动,交融发展。明清时期是香格里拉历史上民族迁徙最为频繁、交融较为密切的时期,明代丽江的木氏土司为了扩张自己的统治势力,从丽江、鹤庆迁来大量纳西先民定居香格里拉金江、上江、虎跳峡一带,也有一部分纳西族先民与当地藏族融合,清代因屯垦、经商、逃避战乱、开矿等迁徙而来的民族更多,汉族、傈僳族、苗族、彝族、白族、回族等民族不断涌入香格里拉,清代以后香格里拉的民族分布格局逐步定型,随后在人口数量、民族结构、地域文化和民族关系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在生产生活方式上,香格里拉的先民最初处于游牧、狩猎的生活状态,由于生存的地理环境有所差异,各民族选择了多样的生计方式,随着族群不断融合,以农业、畜牧业为特点的生产方式一直延续至今。例如藏族、纳西族、苗族、傈僳族等民族的先民在共同开发、改造香格里拉的过程中,互相借鉴劳动技术和经验智慧依靠当地的森林、草原资源经营发展,时至今日依然是当地居民的生计手段且特色鲜明。明代随着木氏土司势力扩张而来的纳西先民将核桃、蚕豆、玉米、南瓜等作物和种植技术、铁犁等生产工具及皮毛、铜制器具制作技艺带到了香格里拉,而这些纳西先民也学会了喝酥油茶、吃糌粑、养殖牦牛。今天纳西族聚居的乡镇可以称得上是香格里拉的粮仓和厨房。作为茶马互市上的重镇,香格里拉各民族在经济上从相对独立发展到了经济联系密切、互相依存较为明显,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也不断得到深化。早在吐蕃经营香格里拉期间,吐蕃为了获得茶叶、盐、铁器等生活物资与内地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茶马互市”重地香格里拉在宋代逐渐有了规模,新建了许多驿道、设立了马站,更加方便了汉藏等各民族之间的贸易外来。康熙年间,“中甸正式立市,从此古城商人云集,贸易畅通,进出康藏的货物荟萃于此地。中甸成了西藏、青海的喇嘛、蒙商、藏商及滇川汉、白、纳西商人进行牲畜、珠宝、绸布、借毽、毛织品、药材、糖、茶、烟、酒、铜器等商品贸易的集散地”[8]。

1.2“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带来的现实机遇

1.2.1 政策在香格里拉交汇叠加的机遇

虽然我国56个民族人口规模、发展程度各异,但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每个中华儿女都肩负重任,香格里拉十八万各族儿女同样肩负重担。在这个过程中,香格里拉各族人民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进入新时代,香格里拉抢抓时代机遇,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香格里拉实现全面脱贫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极大地凝聚人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推进,国家扶持“三区三州”脱贫5年过渡期的政策,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的要求,云南省委提出了系列支持涉藏州县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开放合作空间拓展、投入力度全面加强、帮扶举措有效落实等方面为香格里拉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政策机遇,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为香格里拉加快自身发展步伐,凝聚人心、不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1.2.2 自身条件及新发展格局构建带来的机遇

香格里拉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是云南通往西藏和四川涉藏州县的北大门,从近处看内联滇中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向外辐射西藏东部和四川、青海涉藏州县,是滇西、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轴心区;从更广角度来看,香格里拉是由川藏入滇向东南亚和由滇入藏向南亚的大通道,在全国、全省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香格里拉与外部联系的通达性、便捷性大幅提升,为各民族实现跨区域流动提供了便捷,为构建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带来了有利条件。

1.2.3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的机遇

当前香格里拉正在举全市之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创建契机着力补齐我市发展短板,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通过持续改善民生、增强发展动力、推动文化繁荣、改进民族事务治理、巩固民族团结等让创建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推动各民族在创建过程中不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深“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

众多的历史机遇交汇叠加,使得香格里拉从历史上多民族和谐共生的边地逐步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生活在这里的汉族、藏族、纳西族、彝族、苗族、傈僳族等25个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中的一员,守望相助、休戚与共。截至2021年,香格里拉市地区生产总值176.9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115元、11102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深化,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书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上述对香格里拉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根基与现实机遇的分析,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该地区各民族“三交”的历史脉络、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2 香格里拉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面临的挑战

2.1 宗教问题交织的复杂性

站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两个大局”激荡交织的关键节点,香格里拉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确保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责任,随着国际格局不断调整,境外分裂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分裂中国的企图,作为反分裂、反渗透的前沿阵地,境外分裂势力利用信教群众朴素的宗教感情,割裂香格里拉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维护祖国统一、社会稳定的重点仍然是宗教领域,而不少领导干部对这一问题认识不足,应对斗争的本领不足。宗教问题的复杂性制约着香格里拉市促进各民族“三交”的深度。

2.2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客观性

从发展整体上看,香格里拉与全省全国发展差距明显,经济基础薄弱,全市不少指标排名全省靠后。2021年,在全省综合考核评价中仅达合格等次,在三县(市、区)中位居最后一名,相关指标完成不理想。财政收支压力大,继续依靠固定资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消费需求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明显,制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牢固。

从产业结构上看,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全市产业体系不全,产业较单一,产业结构不优、市场化水平低。工业方面:发展工业、制造业等产业的先天条件不足,投资也就不足。现有工业园区规模小、实力弱、僵尸企业多。旅游业方面:高端产品不足,国际化产品紧缺,旅游景点的分布和开发不均衡,产品吸引力趋向弱化,市场营销力度不够,文农旅融合度不高,与周边省市缺乏高效联动机制。农业方面:基础薄,高原特色农业在发展中存在趨同性和盲目性,产业数量和规模小,分布散,层次偏低、产业链短,现有能够代表香格里拉的牦牛肉、尼西鸡、藏香猪等特色优势产品的品牌还处于单点营销阶段,未形成品牌体系合力,品牌竞争力弱。

从城乡差距上看,市政服务功能不强,全市规划整体水平较滞后,基础设施密度和网络化程度较低,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功能不强。城镇化水平不高,全市人口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导致城镇化聚居程度低,我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5%,低于全国63.89%平均水平,城镇化进程缓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不高,城乡差距大,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导致农民在城市生活受限,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进城能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不高,城市仍处于集聚大于辐射的阶段,城乡发展不均衡因素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加快。

2.3 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不深的现实性

全市对新时代民族工作整体认知不够全面、深入,具体表现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不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的整体性,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根本目标,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途径。但从香格里拉市整体的实践工作中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不深、理解不透。群众存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存在不了解,了解得不多的情况,部分人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自己的生活、工作无关,主要是政府部门的工作,认为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等措施、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会导致多元民族文化的弱化、消逝甚至民族同化发生。目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研究成果普及度不高,缺乏权威材料,政府层面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工作多为宣传口号,干部自身对其认识不深,所以活动开展仅局限在宣传教育及主题活动层面,效果不明显,宣教工作表面化、形式化、感召力不够,相关行业部门对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指导性不强,社会尚未形成整体合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与实践动力不足是当前工作的主要难点和痛点。

对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关系把握不足。对中华文化认识存在偏差,潜意识中将中华文化等同于汉族传统文化,或者将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等同于传承弘扬中华文化;认为中华文化是56个民族文化简单的叠加,把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理解成56个民族共同性文化因素,不包括个性文化内容,直接割裂了民族文化。“把56个民族文化简单加在一起解读中华文化,淡化或忽略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兼容并蓄性,割裂了各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联系,实际上虚化了中华文化”[9]。同时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程度不深,有时候对其他民族还存在刻板印象,对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深,对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还存在了解不足、不愿了解心态。对共同的文化挖掘、宣传不够。

无论是反分裂斗争的复杂性严峻性、发展短板的客观存在还是思想认识上的不足,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香格里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最终会影响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威胁到共同体的稳定。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需要从多重维度入手,把目标任务落细落小,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3 加强香格里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若干思考

3.1 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夯实共建共享的经济社会基础

用好中央支持,东西部协作和自力更生,激发内生动力,用足外部动力,积极融入云南发展大局,着力改善民生,注重物质维度的现代化建设,通过改善提升物质基础打破社会结构与民族结构重合的状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夯实各民族“三交”的物质基础;大力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促进我市各族青少年在教育中接受先进的思想理念,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拥有更强的竞争能力。加强学前“双语”教育,扩大学前教育覆盖面,为青少年儿童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加大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各民族自我发展能力[10]。

3.2 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确保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一视同仁、一断于法,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事件,保证各族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2]。遵循从事实出发,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不能动不动就把一般性的问题牵涉到“民族”上来,做好理论话语在政策层面的转化,不再把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与民族挂钩,还原社会问题的本来面貌,实现从解决民族问题到在一般法律统摄下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和“宗教事务”的转换。不断加强依法管理民族事务人才培养力度,提升以法治手段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全市各民族公民的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创新法治教育宣传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各民族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公民意识,使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平等一员,都要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11]。各民族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义务,任何人都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进一步提高普法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涵养出自觉守法、遇事找法的情感信赖、心理预期和价值取向,塑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3.3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开放的社会关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共性、淡化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大力挖掘迪庆各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和形象,如春节、端午赛马节、火把节等共同的节日,挖掘迪庆各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部分,如各民族爱国恋乡的家国情怀、关于兄弟民族团结互助的传说故事,生态环保理念等,更加注重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展示,打造人们广泛认同的文化标识,进而增进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积极创作推出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充分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文艺作品。推动各族群众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教育引导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消除片面认识,认清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必然和未来大趋势,增强“五个认同”,以群众参与、群众主体为理念,紧紧围绕“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不断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讲好历史上香格里拉各民“三交”的生动故事,让“三个离不开”“四个维护”“五个认同”“四个与共”等思想认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加强网络平台建设,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网络”等活动,增强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线上线下积极营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良好氛围。把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神圣職责,始终把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摆在首位,坚决反对“同化论”与“固化论”两种错误思想。进一步把握创建工作契机,深入心理契合点、情感共鸣点、利益结合点,夯实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基础,拉近共同利益和情感纽带。

3.4 推进互嵌式社会建设,助推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

精心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以多元化的服务使各民族在香格里拉安居乐业。用好民族团结节、端午赛马节等载体,促进不同民族和地域人群文化习俗上相互尊重、理解和借鉴。鼓励引导全市青壮年劳动力到发达地区务工和创业,并提供更多的便利,使人口能够有序流动和融入,提高本地人口对外部世界的认识[10],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增长见识、增加收入,融入城市生活。改善营商环境,鼓励外地人口到本地创业,经商办业,择业就业,完善流动人口信息统计工作,最大限度解决外来人口就医、就读、就业、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工作,通过为其解决烦心事培养外来人口的归属感,使其从单一的被“服务”到主动积极参与到本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创建等工作中,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3.5 建立多元协同机制,推动全社会共同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

相关部门要吃透精神,充分把握工作实质,加强对示范点甚至全市民族团结示范市创建工作的指导,培训好讲解员、宣传员等。聚焦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等问题,探索双向协同机制,深入做好流入地与流出地的对接工作,针对市外来务工人员,成立由人社部门、民宗局、政法部门组成的专门协同工作小组;针对市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建立“社区+”协同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从不同渠道了解流动人员情况,实现信息共享、协商管理、主动服务,帮助流动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宣传引导、信息反馈等保障机制,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由部门单打独斗变为社会协同参与,使各项服务管理工作逐步趋于有序。■

引用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0-01-23(01).

[2]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习近平作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9-30(01).

[3] 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N].人民出版社,2017-10-27(06).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单行本[N].人民出版社,2019-11-1(04).

[5] 习近平.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N].人民日报,2020 -8-30(01).

[6] 习近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新华网,光明日报,2021-8-29 (01).

[7] 民委发〔2021〕3号.国家民委关于命名迪庆藏族自治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决定[Z].2021-01-19.

[8] 周智生.云南商人与近代滇藏商贸交流[N].西藏研究,2003 -01-01(07).

[9]沈桂萍.讲清楚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N].中国民族报,2019-2-1(05).

[10] 鄂崇荣.青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与现状述略[J].青藏高原论坛,2020,8(3):1-7.

[11] 姜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N].光明日报,2021-10-22(11).

作者简介:刘静(1989—),女,藏族,云南香格里拉人,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就职于香格里拉市委党校;杨银涛(1992—),女,藏族,云南香格里拉人,本科,讲师,就职于香格里拉市委党校;杨若愚(1982—),女,纳西族,云南香格里拉人,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就职于香格里拉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香格里拉交融民族团结
香格里拉行
民族团结之歌
真美
寻找香格里拉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交融的独特优雅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迷行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