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年经济坚持稳字当头

2023-01-13孙颖妮

财经 2022年26期
关键词:消费防控疫情

孙颖妮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1月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包括工业、消费、出口等在内的多项经济指标继续走弱,供需两端承压。

供给端,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比10月的5.0%回落2.8 个百分点。需求端,消费继续下探,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9%,增速比10月的-0.5%回落 5.4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大幅下滑,11月出口同比增长0.9%,比10月的7.0%大幅回落6.1个百分点。投资方面,1月-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3%,比1月-10月的5.8%回落0.5个百分点,依旧发挥着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一德期货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师郭士英向《财经》记者表示,11月多项经济指标继续下探,显示四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两个指标值得高度警惕,一是消费增速大幅下滑,表明居民收入下降,经济收缩较严重;二是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外需收缩幅度大。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当前外需的走弱值得警惕。

12月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释放出稳增长的强烈信号。会议指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会议强调,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诸多经济学家对明年经济增长保持乐观。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2月13日共同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1%左右,呈现进一步复苏态势。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2023年主题词是疫后重启,经济增速有望“保5争6”。中国將走出疫情,叠加房地产市场逐渐企稳,带动经济复苏。预期明年经济增速恢复到5.4%左右,大幅高于今年,比市场预期更乐观。

疫情冲击,出口下降,内需持续疲弱,使得工业生产也受到较大影响。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比10月的5.0%回落2.8 个百分点。

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也显示工业生产的走弱。数据显示,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至48.0%,其中生产指数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至47.8%,仅高于4月,均为年内次低水平。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48.9%,为2020年3月以来首次降至50%以下,显示企业对短期内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趋于减弱。需求端消费的下探最为明显。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10月的-0.5%大幅回落至-5.9%。

疫情对消费活动的冲击最为明显。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显示,11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45.1%,低于上月1.9个百分点。道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38.0%,行业业务总量明显回落。

从主要商品来看,汽车销量罕见下降,乘联会12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为164.9万辆,同比下降9.2%,环比下降10.5%。

“11月车市下降,这在汽车市场历史上是少有的。”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零售远未达到预期,这不是一个正常的走势,厂家预期完全落空。疫情对生产和销售带来影响,库存整体压力大,部分厂家主动调整了生产和销售节奏。

郭士英认为,除了疫情对消费活动的冲击,消费的大幅下滑主要受经济收缩、居民消费下降的影响。“消费疲弱是当前经济最大的痛点和‘绊脚石’”。

投资方面,1月-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3%,依旧发挥着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9%,增速比1月-10月加快0.2个百分点,连续七个月回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3%,快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4.0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则继续下探,1月-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3863亿元,同比下降9.8%,1月-10月为下降8.8%;其中,住宅投资94016亿元,下降9.2%。

近期,各项政策加码扶持房地产,信贷、债券、股权“三箭”相继发力支持房企融资,但效果并不明显。

“外界对房企政策的基调不应有太多误解。”郭士英认为,当前的房企系列政策是在市场持续低迷情况下对过去紧的房产政策的纠偏,主要是为了避免房地产市场系统性崩溃,并不是为了将房地产作为短期的经济刺激政策,房住不炒的总基调是没有变的。

因此,郭士英预计,接下来房地产市场的好转和修复只是扭转了市场过度悲观的预期,市场整体与之前相比依旧处于较低迷的状态,各项数据的恢复还需要较长时间,房地产依旧是影响经济增长的负面因素,不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板块。“因为房地产下行的大的周期趋势不会变,且这个下行周期同此前的上升周期一样,也会经历较长时间”。

此前诸多经济学家预计在系列稳经济政策的出台后,四季度经济将强劲复苏,中国银行研究院等多个机构预计四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将扩大至5%左右。然而受疫情冲击,10月、11月经济复苏的力度依旧较弱。郭士英预计,四季度GDP增速可能不到3%(三季度为3.9%),全年GDP增速在3.2%左右。

不过,虽然经济复苏的进程再生波折,但随着防疫政策进一步优化,中国经济恢复的有利条件也在增加。在11月出台了“二十条”疫情防控新政后,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又发布了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其中明确: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健康码;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

对此,郭士英表示,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是对经济增长的重大利好。但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加,人们对疫情的恐惧还未消除,接下来会有一段时间的闯关期和阵痛期,预计这个阵痛期将延续到春节以后,明年四五月时国内将逐步向疫情之前的正常经济活动恢复。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也认为,疫情防控措施走向全面调整的过程可能是逐步的。考虑到目前中国新冠感染率较低,不能低估疫情管控调整初期对经济的潜在负面影响。

展望2023年,《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都表示,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渐调整,明年将是千方百计全力拼经济的一年。

郭士英认为,此前较为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一定程度约束了经济增长,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对接下来的经济增长是重大利好。考虑到外需的不确定,预计明年GDP增速在4.5%-5%之间。瑞银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2023年国内消费复苏将推动实际GDP增速反弹至4.5%。

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畅也表示,伴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明显改变,为经济基本面进行“松绑”,有利于为经济修复营造更加良好环境。受部分城市全域静态管理的影响,今年经济的最低点在4月-5月,现阶段疫情防控措施已明显改变,因此可以认为11月的经济数据已经触碰底部,进入复苏进程。

今年以来,内需持续疲弱,居民消费倾向一直较低。《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都认为,着力扩大内需将是2023年经济战略主基调。郭士英告诉《财经》记者,启动内需,除了基建投资,扩大消费将是2023年政策的主要发力点。

东方金诚宏观经济团队也认为,疫情影响消退后的消费修复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进而改变2022年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將明显增强,这也是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下称《纲要》)。《纲要》指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展望2035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远景目标是: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完整内需体系全面建立。

可见,展望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郭士英表示,这表明国家对扩大内需的高度重视,明年将加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猜你喜欢

消费防控疫情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