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为导向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023-01-12李俊玲

教育观察 2022年35期
关键词:导向思政高职

李俊玲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通过问题导向构建高职思政课教学新模式,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对提高课堂实效性也具有重要意义。[1]在思政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合问题意识,既是思政课教学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学生教学主体性的必要体现。对学生来说,启发和培养问题意识是训练反思思维奠基性的一步;对教师而言,在教学中,始终贯穿问题意识导向是引发学生学习共鸣,展示思政课理性魅力、提升课堂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一、问题提出

当前高职思政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受到广泛关注,以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思想政治课程实效性的研究正成为热点之一,研究成果不断增加。在知网以“问题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得到核心论文共计52篇。综观这些文献,研究内容及成果大致论述如下。关于“问题意识”内涵研究,主要观点有两种:一是将“问题意识”定位于一种主动探究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强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性;二是将“问题意识”定位于大学生群体所处时代的具体问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及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关于“问题意识”指导下高职思政课的具体改革方式研究,此类研究从本质上讲是基于反思传统灌输式教学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对学生创新思维培育的思考。总体而言,目前研究成果的主要贡献在于对新时期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发展具有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不仅凸显了从传统思政课教学的“文本本位”向现代思政课教学“问题本位”的转变,而且凸显了从传统思政课教学的“单向灌输”向现代思政课教学“交往实践”的转变。但就目前研究现状看,从高职学生群体及他们所处时代的具体问题出发,展开基于问题导向的针对性教学研究相对较少,将“问题导向”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的研究也不多,因此,构建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模式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研究,其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正确认知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探索与实践。纵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发展过程,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归结为“体系意识”与“问题意识”两个历程,当前正在由“体系意识”向“问题意识”发展。[2]高职思政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就其内容而言,至少应包括三个有机组成部分:首先表现为引导高职学生如何积极应对当前面临的诸如错误思潮等外部挑战的问题;其次是结合高职学生思想实际问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后是可以正确回应当前高职学生遇到的重大理论和社会现实问题。因此,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式思政课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解决思政理论课教学公信力和吸引力的问题,而且为高职学生正确认知问题、有效分析问题、科学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提升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既顺应了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需要,又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发展的新潮流。

二、高职思政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时代性原则

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其逻辑思路体现在对问题的不断发现、分析和解决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问题意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导向。问题意识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中的根本性作用,就是体现在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基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实践问题,深化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逻辑,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内涵。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就是在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个问题的不断解决之中完成的。

思政课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必然要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坚持鲜明时代性的教学原则,抓住社会发展最大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空洞乏味的说教式教学,提升教学实效性。因此,问题导向模式下教学问题的设置,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时代性原则,紧密贴近学生的专业实际和思想实际,联系国内外重大社会热点问题,顺应时代发展,力求让教学改革与时代发展同步,给思政课打上深刻的时代烙印。

(二)促进供需平衡,坚持双主体性原则

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与单一化的思政教育供给主体之间的矛盾。显然,构建新时代“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思政课育人模式迫切需要提上教学日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 提升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4]因此,构建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的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成为当前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即通过改革思政教育供给主体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高职思政课供给的实效性。根据高职思政课育人特点,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挥“教”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尊重学生“学”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与学的双主体互动过程中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教师作为“教”的主体,是思政课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作为“学”的主体,是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接受者。[5]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存在于同一教学过程中。

以问题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把问题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师生紧紧围绕教学问题体系实施教学。坚持双主体性原则,既能保证教师主体地位,用思想政治理论的彻底性和科学性回应学生、引导学生,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也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提升认知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师资队伍,坚持高配置性原则

素质高、能力强的思政课师资队伍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人格要正,自律要严” 的“六要”要求,为所有思政课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6]高职思政课内容丰富、体系宏大,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心理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这要求思政教师要有坚定的信仰、宽广的视野,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才能在网络信息时代,面对海量真假难辨的信息,提炼出符合政策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信息。

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设计环节,教师不仅要准备教材、教法、学法、教具,还要准备应对学生所关心和随时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敏锐捕捉高职学生学习中的思想困惑和发展需求,这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理论素质,学术修养和教学功底,还需要对当今时代各种社会问题的本质做到洞悉无遗,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优化配置,才能精准灵活地构建和实施“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真正做到熟能生巧、游刃有余,让这一教学模式充满灵动的思想和旺盛的生命力。

三、以问题为导向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从本质上讲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内含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严密逻辑过程。[7]这一教学模式秉承以问题为导向,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通过提出并引导学生解答他们普遍关心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实现思政课对当前重大理论和现实社会问题的有效阐释,从而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以问题导向引领高职思政课教学,对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增强阐释力,引导高职学生形成正确认知,使课堂和讲坛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坚强阵地,高效完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的教育使命,迎合了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意义。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通过科学设置教学问题,构建问题维度体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落实“双主体”理念;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创新多元化教学形式展开教学。

(一)科学设置教学问题,构建问题维度体系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搭建思政课教学问题体系是问题导向专题化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如图1所示,在问题导向专题化教学模式中,教师除了紧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还必须及时了解学生具体的思想状况和他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并回应或回答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教学问题体系设置的针对性。首先,要回应的是理论与现实问题。就思政课课程性质及内容而言,课程教学必须对中央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会议及领导人讲话的精神及导向做出及时回应,必须对当前党的重大理论问题做出回应,必须对改革开放中国面临的重要社会现实问题做出回应。其次,要及时回应学生问题。就课程对象而言,课程教学必须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做出回应,必须在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语言的组织及运用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要及时回应社会及网络上的问题。就思政课面临的外部挑战而言,课程教学必须对错误社会思潮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流行事件做出回应,用真理的力量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原则对社会热点进行“解剖”,在问题分析中带领大学生领悟科学理论的真谛,培育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分辨是非、区分善恶的育人目的。

图1 高职思政课问题维度设计示意图

(二)精心组织教学过程,落实“双主体”教学理念

师生“双主体”教学理念是基于主体间理论,通过师生间双向或多向交互活动进行的一种主体间性教学活动过程,其本质就是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性学习过程。[8]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从教的视角来看,教师是主体,只有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才能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从学的视角来看,学生是主体,课堂上学生只有积极、能动地学习,主动接受来自教师教育的影响,积极与教师探索新知,不断质疑,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实现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把控。“教”与“学”的主体性角色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交替式地变换着位置。

当然,“教”的最终目的还是“学”,教学设计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学”,而教师的“教”则仅是出发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议题对话与研讨,采用适合当前高职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方式,寻找教材内容与学生成长主题的契合点,在讲述相关理论专题知识的同时,解答高职学生的心头之惑,使他们从课堂的旁观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教师“教”与学生“学”双主体互动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理论认同感。通过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之间的有效互动,实现思政课教学过程的立体化,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三)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创新多元化教学形式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转变适应当代高职学生“话语习惯”的话语体系、让形式跟上时代,让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校园,实现思政课程教学的黏合力、吸引力,真正让教学“鲜活”起来,让学生“能动”起来,最终实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体系等的统一性与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及受教育对象等的多样性问题之间的相互统一与融合, 真正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教学设计重在以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参与度。例如,课前通过思政辅学平台发布调研任务,以调研所得数据反馈作为教学设计的有效依据;课中探究过程要求以问题为导向,设置情境,通过巧对比议问题、讲理论析数据的方式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教学内容为例,课堂导入以社交媒体上两个辛丑年不同外交场景的对比照片启发学生思考中国百年前后的变化,以此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提升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设计从回应学生对“新时代从何而来?”“新时代走向何方?”“新时代如何作为?”的困惑入手,构建 “新时代之据”“新时代之义”“新时代之行”三个教学模块,驱动学生“抬头看—动脑想—开口讲”,驱动教师“聆听学生—解惑学生—引导学生”,建构起“师生交互”式生态课堂,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所感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使命自觉和责任担当,实现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

此外,课堂之外还可通过设置“青春讲堂”,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进行“学党史、掌国情、悟国史”青年大讲堂宣讲,让新时代青年用他们的话语体系讲解如何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帮助学生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增长,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总之,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是当前高职思政课程改革的有效范式,强调从实际问题出发,构建问题维度体系;通过师生“交互式”对话,落实“双主体”教学理念;通过精心组织教学过程,转变话语体系,创新多元化教学形式等策略,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不仅如此,高职思政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还强调从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尤其注重他们所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热点问题,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与手段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参与互动学习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从而树立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理想。

猜你喜欢

导向思政高职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偏向”不是好导向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