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探讨
2023-01-12周旎
周旎
歙县水利局 安徽 黄山 245000
引言
小流域水土保持技术具有极其关键的意义,和民生大计紧密关联,伴随着现如今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高,有必要针对小流域水土保持作出深入的整理研究。就小流域治理的有效性的提高而言,其能够改善与保持、利用好本土土地资源,同时,生成一定的生态效益,继而更好地达到有效的环保作用。因此,应当针对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的有关问题展开分析。
1 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及水土保持工程的概述
1.1 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
水土流失具有两种主要危害,其一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其二造成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破环,甚至发生地质灾害。目前,一些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不到位、土石料场开采严重过度、取土行为过多等,都使得水土流失情况越发凸显。就水利工程来讲,尤其是某一些大型的枢纽工程,必须有较多土石料,因此不太可能外运,如此一来,就应当展开土石料场的有效建设,并开展开采工作。在具体的开采过程中,土层以及地表植被都必然会遭到破坏,继而引发水土保持设施的持续性的损失,且很难马上恢复,更有甚至,达到无法逆转的程度,因此,这在很大的意义上加大了本来的土壤侵蚀的严重程度以及水土流失问题。
1.2 水土保持工程的概述
水土保持所指的是在某一个区域中其由于自然以及人为方面的因素而出现水土流失状况,并且为此而使用的科学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通过一定的措施来预防水土流失持续恶化,实现严肃的水土保持治理。对于人们的生活而言,水土流失问题极为严峻,并有着极大危害与影响的问题,非常恶劣,水土流失必定将使得农田中的土壤过分流失,同时,缩小其粮食产量,并使得河道中的含沙量增大,继而让河床上升、引发频频的洪水灾害,加大水土保持的开展力度,才能治理水土流失、预防水土流失,并减少农田中的土壤流失现象,治理河道淤泥,确保当地的常规化的农业发展,并保护好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
另外,水土保持措施将会提升预防水土流失的作用,并且提高对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涵养水源的关键作用,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调节。水土保持工程的各种措施并非是可以轻松完成的,必须考虑各式各样的因素,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性以及地域性、科学性及群众性,将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考量在内,展开水土保持建设工作。在实施上述措施时,还将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如财政支出以及农业发展、交通、建筑等,需同各部门有序协商并探索出一个可行方案,除了要有助于农业发展之外,还需改善该地区的生态自然环境与交通条件[1]。
2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需要水土保持作为保证。水土资源及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农业生产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是促使社会更好地发展以及进步的无法缺失的物质条件。而另外,水土保持的最基本的任务是要防范水土流失,这也是资源及环境的有效融合,解决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需求、关键。水土流失问题如果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必然会引发资源的破坏,同时污染生态环境,使得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同时,还会大大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危害经济社会的长久以及稳定发展、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实施有待解决的两大制约因素分别是水土资源、生态资源。将水土保持搞好,预防水土流失,是保护水土资源以及对其实现积极利用、维持以及改善国内生态环境的无法缺失的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农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必要保障[2]。
3 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当前的问题
小流域水土流失目前具有两个大类,即重力侵蚀以及水力侵蚀,在此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水力侵蚀。水力侵蚀主要为疏幼林地以及坡耕地,而重力侵蚀则是基本以滑坡形式出现的,其危害性极高,具体来说水土流失的特点如下:其一,坡耕地其地表土壤明显不太能够承受侵蚀,是水土流失最为突出的特点。其二,重力侵蚀极其活跃,具体来讲,小流域内不论是地形还是地貌,或者是降雨以及岩性等,均较易引起重力侵蚀。其三,在水土流失的问题下,推移质的总的水量较为接近,而且有些还会超过悬移质,并且还将淤塞河道,甚至是损毁水利设施[3]。
4 导致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的几大原因
4.1 生产方式水平比较落后
从一些出现水土流失状况的地区来看,生产农户通常的耕种表现是,一旦到了实际耕种阶段,绝大部分生产者基本会使用固定单一的方式来生产,而且并不重视在该阶段保护农田,所以,长此以往,农田中就会发生显而易见的营养含量缺失的问题,极大地影响到农田本身的蓄水保肥能力。如此一来,就让耕种地区难以达到避免水土流失的蓄水能力标准,此外,生产方式较落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生产农户并未执行严格化的管理工作,有一些地区,生产农户到了实际的耕种阶段,不把水土流失放在心上,对此类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缺乏防范以及治理意识,水土流失问题为此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导致水土保持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4.2 治理技术应用推广不够
小流域综合治理依然缺失一定的科技含量。目前,其所用的方法、技术和手段等,都比较过时,而且耗时耗力、效果低下、效率不高,虽然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水土保持科研成果,但远远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以及应用,很难投入实际治理中,导致小流域治理进度显得过于缓慢,和当前的生态环境建设大大脱节[4]。
4.3 发展建设控制管理不足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国内的许多地区现已开始重视城市各区的有效的自主建设,在开展城镇建设的过程中,易于忽视该区域的生态自然环境保护问题,因此会使得当地发生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城市比较注重发展畜牧业的情况下,发展建设管理不足,忽视天然植被保护,继而严重地破坏当地的水土保护基层,如果长时间没有控制管理,就会使得这些地区很快出现水土流失。随着人们自身的意识提高,水土保护得到一定注重,但传统理念仍然和过去一样,固定不变,缺乏可靠的应对措施,这种发展模式会严重地破坏地区的水土保护,导致过度的水土流失,因此,不利于改善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5 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中的具体应用
5.1 提高水土保持技术应用水平
一是应当先针对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原因展开具体的分析,对其中的直接影响因素作出基本的了解,要对该问题的产生的根本影响因素有所了解,即搞清楚到底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造成了此类问题。如若是人为的因素,那么,就应当要摸清具体的原因,比如到底是由于企业污染的原因,还是因为生活用水或者农业用水的原因。总而言之,应当对实际原因作出调查分析,并且要基于其实际情况,来为其制定同实际情况相符的可靠的治理方案。二是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性治理的方案中,需要结合有效的技术手段,同时,使用最新的产品,继而提升小流域综合性治理的整体效果,运用高效的技术手段可以大幅提高其治理效率,比如,可以运用分解一次性植被覆盖方案、高分子材料覆膜方案,然后通过以上所提及的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合理应用,提高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整体效率以及效果,完成上述治理工作后,再运用这些技术手段来维持总体的水土保持能力[5]。
5.2 构建小流域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必须明确“谁建设、谁保护”的机制,在该机制、水土保护生态价值的基础下,由政府来对各方的利益加以协调。对于流域内展开项目建设工作的其中一方而言,其应缴纳保持水土的合理补偿费用,以用于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及被损坏的植被的长期修复。项目的建设方需要担负起此区域的水土流失及水土治理责任,同时,还应当享受最后的水土保持工程的生态效果,这样才可推动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并解决资金短缺等问题,取得圆满的生态建设效果,并推动经济发展。
5.3 采取分类施策导向提高森林面积
水土保持技术的投入应用在当前的一些地区的综合性的小流域治理中,是比较可取、同时见效也比较快的一种可靠措施。在利用这一技术来展开相应的水土流失治理时,其一,必须了解此区域的总体水土流失面积。其二,按照所划定的面积内的各治理区间的地形、地势以及水土流失等,来梯次划分本土的治理区域。其三,再按照治理地区的实际地形特点与空气状态、平均降水值和土质状况、土质储水的强弱等,分类施策来选择栽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稳定的生长模式以及较好的生长趋势的树苗,然后达成扩大森林建设面积的目的,较易于成活的树种有松树、柳树、杨树以及榆树[6]。
5.4 加强河岸生态护岸安全屏障建设
在如今的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过程中,其河道两侧护岸的修建已经逐渐成为治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水土流失问题突出的地区,及时做好护岸修复是保障安全、避免危险问题的重中之重,而强化护岸修复能够保障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周边堤坝的安全性,并且可以帮助河岸堤坝巩固安全状态等。在实施前,相关的责任部门还应当要编制出较为完善、可靠的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案计划,而后,要按照此计划来展开生态护岸修复工作,保障各治理区域不发生水土流失,继而达到预防水土流失以及抵御水流冲击的根本目的。
6 生态成果以及社会成效
小流域区域在全面的整治下,选择的是秃山加大植被以及将生产效率低下耕地清退的措施,严禁采伐森林以及恢复植被活动,并在山地推广以及种植经济效益明显的果树林,继而使得小流域内得到明显的森林植被覆盖。事实上,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植被,所以,该区的蓄水保护土壤能力能够得到显著增强。另外,山区内的湿地河流区域开展了退耕还林还湿,加大土壤的层层保护,增强水土保持能力,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净化水体水质,形成小流域区域一个具有完备的基础设施以及功能齐全的水土保持全方位保护系统,真正地达到有效防控[7]。
7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土保持技术目前在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有着比较大的可行性和应用意义。在开始实施应用的过程中,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人员必须及时地依据该治理区域的整体地势环境与水土流失程度、周边土质状况等,制定出效果优良的、合理的治理计划,以利于水土流失的高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