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休闲体育食品在短跑运动员体能恢复中的作用

2023-01-12廖琛农丽颖贺州学院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广西贺州54899贺州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广西贺州54899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2年12期
关键词:糖原机体蛋白质

廖琛,农丽颖(.贺州学院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 广西贺州 54899;.贺州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 广西贺州 54899)

为实现体育强国目标,对运动员的培育与保护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基于短跑运动员的体能需求,在常规膳食方案基础上,科学适当地利用休闲体育食品进行能量补充,对于运动员的体能恢复效率有着一定助益,而如何实现科学利用,则要通过针对性剖析其中作用来完成。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与崛起,与之配套的相应产业链条也不断完善,如休闲体育食品目前已被精细区分为多种不同类别,能够为不同需求的短跑运动员带来不同的营养支持,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营养强化手段进一步推广利用。本文将详细分析休闲体育食品的内容,分别探讨补充能量类、蛋白质类、氨基酸类、微量元素类等不同类型休闲体育食品对于短跑运动员体能恢复的影响,并结合短跑运动员的膳食结构现状,从加强知识普及力度、把控食用时间及剂量、重视个体差异特征等方面提出具体化的措施,力求能够帮助短跑运动员合理搭配休闲体育食品,实现运动过程中体能的尽快恢复。

一、不同休闲体育食品对短跑运动员体能恢复的影响

1.补充能量类

由于短跑运动员日常训练中能量消耗较大,一般以碳水化合物作为主要功能营养素,即通过及时补充糖分,保持机体糖原储备量,进而提高运动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人体60%左右的基础能耗来源于膳食中的糖分,对于具有大量运动需求的短跑运动员而言,糖所占的热能比则更高,在大负荷训练下,约60分钟-90分钟后,机体中的糖原储备将基本消耗殆尽,如仅依靠普通混合饮料进行糖原补充,约在72小时后可恢复如初。休闲体育食品中,有专门用于补充糖原能量的类别,及时为肌糖原、肝糖原合成供给原料,即便在大负荷运动下,糖原储备量也可在24小时内恢复,大大提升恢复效率。譬如,1.6-二磷酸果糖能够通过刺激红细胞氧释放量来达到改善心肌微循环、促进能量代谢的目的,因此被称为细胞强壮剂,常用于改善人体无氧代谢能力,对于帮助运动员恢复体能、消除疲劳有重要作用。另外,肌酸类休闲体育食品对脑及神经系统、骨骼肌等所需能量也有针对性补充功能,可在高强度、持续性训练中维持人体肌肉内ATP水平,增强肌肉耐久力与爆发力,减少乳酸的生成与堆积,同时对运动后的损伤修复也有促进作用,有助于维持肌肉GLUT4蛋白含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有利于肌力恢复。脂肪类休闲体育食品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规避运动后代谢耗氧高、酸性产物过多等问题,并通过提供不同的油脂种类,来保障能量供给量达到需求量,帮助运动员快速恢复脂肪储备。

2.蛋白质类

蛋白质类休闲体育食品一般用于为运动员及时补充蛋白质、增肌、强化骨骼肌运动适应性,加快骨骼肌功能恢复速度。譬如,短跑运动员在训练后,按照科学方法适量服用乳清蛋白,能够显著加快疲劳修复效率,从而改善运动能力。同时,有研究表明,蛋白质类休闲体育食品更适用于运动后这一阶段,在氨基酸、多肽等代谢产物生成后,人体运动后的消化系统更易吸收利用,有益于机体肌肉合成、代谢效率增长,肌肉功能恢复能力也进而增强。乳清蛋白的水解产物中,L-亮氨酰-L-异亮氨酰二肽、异亮氨酸能够帮助细胞将胞外葡萄糖向细胞内转运,使糖供能、肌糖原合成进度加快;支链氨基酸类则具有氧化供能作用,能够使人体在运动后肌肉细胞修复效率提升,对于运动员而言,可有效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现象,从而以更好的竞技状态应对训练。

3.氨基酸类

氨基酸具有分子结构小、易被胃肠道吸收、易参与机体生理调节等特征,属于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且能够在不影响运动员体重的前提下,促进运动员生理代偿能力提升,即有助于快速改善因高强度运动引起的运动性疲劳状态,使机能水平恢复时间缩短。譬如,富含牛磺酸的休闲体育食品在市面上较为常见,其作用主要在于参与神经传导、调节内分泌、糖酵解等,抗脂质过氧化功能明显,并且可以通过强化机体LDH活力等生化代谢调节作用来对抗运动性疲劳,增强体能。实践论证,复方牛磺酸制剂能够直接作用于人体大脑组织SOD活性水平的提升,以及MDA水平的降低,意味着能够延长与运动开始至力竭的时间,并通过强化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运动后的乳酸堆积状态,将机体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另外,在针对短跑运动员的营养研究工作中,人们发现,谷氨酰胺作为非必需氨基酸,却属于免疫系统必需的代谢基质,因此,此类运动补剂在休闲体育食品中也较为常见。从谷氨酰胺的功能来看,主要包括参与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等方面,人体在过度运动之后,血浆中的谷氨酰胺含量一般会降低30%左右,对于免疫功能、小肠黏膜功能会产生一定影响。通过食用谷氨酰胺类休闲体育食品,有助于抵抗剧烈运动后的肌肉蛋白质分解,促进肝糖原合成,调节糖代谢,从而达到加快体能恢复的效果。

4.微量元素类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偏低,但直接影响着人体生理机制及运动能力。短跑运动员长期处于高强度训练状态,微量元素代谢速度较普通人更快,在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生理机能失调,直接影响体能恢复效率。休闲体育食品中,微量元素类包括铁复合营养补剂、锌镁合剂等,对于维持人体营养平衡、改善机体素质有重要裨益。譬如,短跑运动员经过剧烈运动后,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对铁元素的需求量增加,可通过食用富含铁元素的休闲体育食品,降低运动性贫血的发生风险,增强有氧代谢能力,提升生理机能水平及体能恢复速度;锌元素直接参与着机体与酶相关的生理过程,通过补充锌元素,能够促使人体神经传递介质、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同时还具备抗氧化功能,在适当食用含锌食品后,机体自由基清除能力可随之增强,有助于降低运动损伤;镁元素可有效调节人体乳酸水平、提升神经系统葡萄糖利用率,食用含镁食品后,人体血糖含量可在短时间内获得提升,从而减轻运动后产生的肌肉疲劳;含硒元素的食品有着抗氧化作用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缓解高强度运动后产生的运动性疲劳状态,适用于短跑运动间隙。

二、短跑运动员的膳食结构现状分析

1.蛋白质摄入量偏高

根据短跑运动员的平均食物摄入产能总量来看,每日摄入的蛋白质应控制在555 kcal-846 kcal之间,但实际情况中,大部分运动员所摄入的含蛋白质食物产生能量均明显超出这一区间,蛋白质摄入量偏高的问题普遍存在,如长期处于这一状态,容易导致体液酸碱平衡紊乱,肝、肾代谢负担也将随之加重,同时也会加剧疲劳程度,并不利于运动员总体体能水平的提升。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于蛋白质营养需求往往有错误认知,认为蛋白质摄入量越大,运动员体能恢复速度也就越快,这种观点使得许多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后盲目补充蛋白质,忽略了实际消化吸收量,反而引发代谢亢进等问题。

2.碳水化合物产能比例偏低

对于短跑运动员而言,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是保障体能及时恢复的关键,据研究结果显示,短跑运动员每日所需的碳水化合物产能应在1850 kcal-2585 kcal之间,才能够在训练中维持足够的肌糖原、肝糖原储备,从而减缓疲劳产生的时间。但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短跑运动员的每日碳水化合物产能比例处于相对低下状态,尤其是女运动员,由于主食摄入量较少,导致碳水化合物产能低于推荐值。究其原因,导致上述情况常出现的原因可能在于:短跑运动员对于碳水化合物产能比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未将视为能量供给的重要能源物质,缺乏及时补充的意识。

3.脂肪供能比例增高

针对短跑运动员的日常训练需求,脂肪供能占比应在25%-30%之间,产能应控制在925 kcal-1420 kcal左右,如脂肪摄入量过高,容易增加人体饱腹感,进而影响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甚至可能引发高脂血症。但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短跑运动员中,仍有小部分因摄入重油重盐食物,或食用肥肉等脂肪含量较高的食品,导致脂肪供能比例增高,不利于其它必需能量的供给与吸收,对于体能恢复的效率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三、利用休闲体育食品加快短跑运动员体能恢复的优化举措

1.加强知识普及力度,提升运动员认识

休闲体育食品对于短跑运动员而言主要起辅助作用,但在如何有效利用方面仍需遵循相应的科学依据,在增强运动员科学认知的前提下加以利用,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其效能,帮助运动员及时恢复体能。一方面,可首先针对教练员进行知识储备提升训练,将休闲体育食品的相关知识以宣讲、培训的模式进行科普,培养教练与运动员正确的膳食营养意识,使运动营养食品与科学训练模式能够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另一方面,可在短跑运动员的训练课程中,加入营养学课程,通过设置宣传栏、发布新媒体信息等渠道进行全方位宣传,如条件允许,可配备专业的营养师,进行日常饮食指导,将休闲体育食品的辅助作用发挥至最大化。

2.把控食用时间及剂量,确保饮食科学性

休闲体育食品根据食用时间、剂量的不同,对短跑运动员的体能恢复促进作用也各有差异,需要根据实际需求与科学方法,以适宜的量进行补充,使之发挥更优价值。譬如,饮用运动饮料时,可于运动前30分钟左右补充300毫升-400毫升,用于增加机体内糖原储备,防止运动性脱水情况发生,并在训练过程中以15分钟-20分钟左右为间隔,进行充分补充,每次补充剂量约在150毫升-300毫升左右,用于维持体液平衡与血糖水平正常。及时地补糖能够促进糖原恢复,最好在运动结束后即刻进行补充,后续1小时-2小时还可进行连续补糖,以少量多次为原则,确保24小时内总补糖量达到9 g/kg-16 g/kg。

3.重视个体差异特征,保证体能恢复效果

不同个体在基础营养结构、膳食状况、训练负荷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休闲体育食品的补充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了解大致摄入区间的前提下,还可根据个体差异特征进行食用时间、剂量方面的细化调整,最大限度发挥营养辅助作用。譬如,针对处于初级基础训练阶段的短跑运动员,可考虑到其运动负荷量较小的特征,将休闲体育食品的摄入量控制在偏低范围,以免造成营养过剩;针对处于高级专项训练阶段的运动员,则可考虑适当增加摄入量,维持供需平衡;另外,根据性别、年龄的差异,也可作出一定调整,如女运动员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概率较高,可考虑多食用含铁丰富的休闲体育食品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短跑运动员需要通过及时的体能恢复来应对高强度的训练与比赛,除去本身的机体代谢水平因素之外,营养手段的辅助配合也是重要一环。休闲体育食品作为一种能够针对性补充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食品,在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下,在类型、口感、质量等方面已趋于完善,对于加快短跑运动员体能恢复速度具有重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休闲体育食品并非摄入量越高越好,在过量食用的情况下反而容易造成生理功能损伤,因此需要结合运动员的实际状况、需求,进行科学选择与摄入。

猜你喜欢

糖原机体蛋白质
糖原在双壳贝类中的储存、转运和利用研究进展
体育运动后快速补糖对肌糖原合成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蛋白质自由
人工智能与蛋白质结构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王建设:糖原累积症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蛋白质计算问题归纳
体内诱导多能干细胞与机体的损伤修复及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