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开展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要点

2023-01-11鲜刚

当代体育 2022年47期
关键词:耐力体能训练体育锻炼

鲜刚

一直以来,我们提倡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在传统教学方式和理念下,学生疲于应付学业压力,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而且也没有系统地进行体能训练,体能水平和素质可想而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体育锻炼也成为教育工作者愈加关注的方面,尤其是高中生正处的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让学生能够紧张的学习生活中,通过体育锻炼舒缓压力,放松心情,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增强体能。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能训练对于学生而言,不单纯是身体素质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形成健康的运动习惯,最终建立终生运动的意识与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一下讨论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要点。

1 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现状

体能分为健康体能竞技体能,我们在这里主要谈的是健康体能。众所周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体三大能量来源,通过体内的能量转换过程满足人体活动之必需,而体能就是人体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自发地产生的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人体神经、骨骼、肌肉以及各器官的参与,同时还与身体的柔韧度、协调性等等相关,而体能训练就是要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运动能力、体力、耐力以及灵敏度、新陈代谢等各个方面,从而提高人体对于自然以及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从更深层面而言,良好的体能也能够让人的心情处于愉悦状态,对于健康的心理状态产生较大的支撑力,因此,体能训练对于正处于身心都在逐步健全完善的高中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目前高中体育体能训练尚存在一些问题。

1.1 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重压,每天不得不面对做不完的习题与训练,学习成为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晚睡早起成为常态,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成为奢侈,时间和精力限制了学生体能训练的实施,而且部分老师和家长也认为学习才是高中生的第一要务,其他事项都可以忽略不计,体育锻炼时间一再被压缩,甚至个别学校变相取消了体育课,正是因为老师和家长对于体育锻炼的认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因此高中生体能训练难以达标,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不在少数,甚至有的学生出现心肌炎、腰肌劳损、颈椎病等临床病症,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一定阻碍。

1.2 教学方式老化

互联网的发展,带给学生更多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现今高中生的思维方式及知识结构已不是以往学生所能比拟的,但是在高中体育体能训练中,虽然学校与老师已经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以及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比知识的灌输更为重要,可是教学的方式和训练的方法仍局限于老旧的模式套路中,没有创新与突破,不仅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亦不能满足学生潜在的体能训练需求。同时,在体育锻炼中,体能训练占比较少,没有形成高效的体能训练体系,导致体能训练效果不佳。而且在体能训练中,老师常常强调机械化的动作,而忽略了学生的天性,失去了体能训练的乐趣,导致学生对于体能训练产生消极情绪。

2 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意义

2.1 锻炼体能,提升体质

素质教育的理念明确了体育锻炼对于学生长期和全面发展的意义及必要性,通过科学、合理、适当的体能训练,能够让学生提升体能与体质,为学生今后长远发展奠定体能基础。体能训练中,学生的大运动能力、骨骼、肌肉、神经、血液还有能量代谢系统均可以得到强化,身体机能从而保持在高效而良好的运转当中,帮助学生能够保持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其他学科学习当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老师专业的指导与训练方式,既可以让学生较为轻松地达成教学目标,促进体能提升,也可以对于学生的运动问题进行纠正,帮助学生学会健康运动,学会自我防护,减少运动损伤,让学生在运动中受益,在运动中成长,在运动中获得全面发展。

2.2 缓解压力,均衡发展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给予学生压力较大,尤其是学生成年后,步入社会,面对各方面竞争较多,需要学生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强健的体魄。通过体能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让身体更强壮的同时,由于运动的特点,也让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刺激不同的大脑区域,转换思维和脑筋,促进学生劳逸结合,智力和体力得到均衡发展。

2.3 塑造良好意志品質

体能训练和提升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若干不同的训练内容,让自己的体能有所提升,在反复的,一点一滴的训练中,甚至更多地需要学生加以坚持的体能训练中,无论是训练科目种类还是训练时长的增长,学生都能够从其中获得成就感,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并且逐步形成不畏困难,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从这一层面来讲,体能训练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仅限于体能,更是对学生意志力的考验。体能训练以提升体能,提高体质为根本目标,同时培养学生运动习惯和自觉参与运动的意识更是终极目标,体能训练如果只是学生的被动参与,肯定不会长久,但是如果通过体能训练,让运动成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的内在动力,那么最终会促进学生健康的思想品质的提升,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

3 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要点

3.1 提高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知

学校、老师、家长还有学生要转变观念,深刻领会教育改革的实质内涵,以及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以往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许多的考试型人才或者高分低能的学生,但是从实践上看,这类学生在社会和工作中越来越失去竞争力,只有政治立场坚定,意志品质过硬,心理状态稳定,身体素质良好,同时兼具专业技能的人,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适应、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年轻有为的人才英年早逝的报道屡见不鲜,大多与身体机能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自身体能满足不了繁重的工作压力与强度相关联,因此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体能训练意识与能力尤为重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中阶段的老师要提高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统筹安排学生学习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兼顾学生学业与体能的共同提升。同时以学校、老师为核心,带动家长及学生观念的转变,深入理解体能训练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智力与体能协同发展的意义,对于学生良好心理状态形成的作用,从而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能训练,将学业学习与体育锻炼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2 结合实际合理安排体能训练时间

高中生的体能训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长期的坚持,也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比如安排体能训练时间上,一方面要考虑到高中生本身的身体发育情况,在训练时间及强度上合理安排和规划,不可因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致使学生出现机体疲劳或运动损伤,另一方面对于各个体能训练项目也要合理安排时间,力量、速度、耐力等训练要交叉进行,不可仅局限于某一方面,如可以俯卧撑、蛙跳、长跑、折返跑等先后进行,既锻炼力量,也锻炼耐力,协调性也得到提高,同时上下肢也可以逐步强壮起来。合理安排体能训练时间,也要结合学校所处地域实际,俗话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古人借酷暑寒冬天气来磨炼人的意志,但是从实践上看,夏练三伏对于身处南方的高中生而言,就不太适合,过于炎热的天气学生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同样,冬练三九对于北方的高中生也易造成身体的伤害,这种情况下,合理的训练时间安排就显得更加重要,南方高中生的体能训练在夏季可以选择在早上,太阳还没有升起之前进行,而北方冬季时,对于高中生体能训练可以放在室内进行。再比如,冬季很多城市有雾霾天气,那么老师在制定体能训练计划就要有所侧重,可以安排在天气晴好的季节多一些的体能训练。最重要的是,体能训练的时间要与学习时间合理搭配,既不可占用太多学生精力,又要做到劳逸结合,真正发挥体能训练对于学生整体发展的作用。总之,高中生的体能训练需要老师精心规划,合理安排时间,务求达到学习时间、训练时间、天气、季节等因素的综合统筹。

3.3 统筹选择体能训练项目

提到体能训练,大多数人能够想到的就是长短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等传统的训练项目,或者很多人的概念当中,只有长短跑才是体能训练,而实际上体能训练分为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协调等方面的内容,每个训练内容又可以分为若干个项目,比如力量训练锻炼上肢的有引体向上,双杠支撑臂屈伸等,下肢则有蛙跳、深蹲等,而速度则可以短距高跑、快速俯卧撑等。在高中生体能训练中,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统筹安排好训练项目,以提高体能训练的质量与效率。目标制定和项目选择上,不可过于简单,达不到体能训练的目的,也不可太过于高大上,学生拼尽全力也达不到要求,从而打击到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也就是说体能训练不是拍脑袋决定,盲目进行,而是在科学合理恰当的框架内开展,比如大家都知道俯卧撑可以锻炼手臂和腰腹力量,但是对于女生而言,俯卧撑有难度,那么老师就可以降低难度,让女生做跪姿俯卧撑,同样引体向上更适合男生,对于女生就要替换成其他项目,而对于下腰、俯腰等柔韧性训练项目,女生则明显占据优势。因此在高中生的体能训练中,老师要紧扣体能训练目标,在众多训练项目中选择最适合高中生的内容来进行训练,同时根据训练过程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训练项目,如学生出现疲劳或不耐受的情况,老师就要立即做出调整,保证学生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进行体能训练。

3.4 创新体能训练方法

传统的高中体育体能训练中,晨跑和晚跑是较为常见的形式,对于这两种方式在训练时间的设定上是否合理科学,在此不加赘述,单从训练的目的上看,主要针对的下肢小腿的力量锻炼,还可以锻炼一下学生的耐力,但是无法满足学生其他体能的需求,如速度、协调性、柔韧度等等,从另一角度来讲,即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较为单一、固化、片面,达不到体能训练的目的,因此需要对体能训练方法加以创新,以期提高体能训练质量。比如,耐力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心肺功能,加快代谢速率,但是如果只是通过跑步来锻炼耐力,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也难以坚持,老师可以通过组织足球比赛来进行耐力训练,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分成若干个足球队,两两对抗,让每个学生都在球场上跑动,这样既锻炼了耐力,也提升了速度。组织篮球比赛也是可以的,同样地让每个学生都上场,上篮可以锻炼身体协调性,运球、传球可以锻炼速度与爆发力,而如果能够打满全场,那体力与耐力也不容小觑。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将体能训练与娱乐竞赛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玩乐中完成体能训练项目,而学生收获得不仅仅是体能的提升,还有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增强。还可以设定游戏进行体能訓练,比如追赶超车是结合变速跑的一种游戏,从中可以训练耐力与速度,即将若干人员排成一队,开始匀速跑,20米后,队尾的最后一人加速跑至队首,取代原队首,然后再匀速跑,以此类推。还有以头脚相接的俯卧撑游戏,“齐心协力”,既锻炼学生的力量,也需要团结协作,共同拧成一股绳才有可能游戏成功。体能训练方法的创新,能够迎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并参与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体能训练,达到体能训练目标。

3.5 老师的指导不可或缺

科学合理高效的体能训练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在高中生体育教学中,尤其是体能训练中,老师的良性指导不可或缺。指导作用发挥得好坏,与高中体育老师的整体素质与专业素养密不可分,老师首先要有强烈的职业荣誉感,要让体育锻炼与体能训练与学生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而不是在高中教育阶段,体育教学成为可有可无的存在,同时老师也要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既认真研读体育教学整体目标,领会新时代、新教育理念、新课改下体育教学意义之所在,也要阅读学习运动学、生理学、心理学、康复学等相关书籍,了解高中生身体与心理发育阶段特点,有的放矢地制定体育锻炼与体能训练目标与计划,并从学生身心发育的角度入手,推动目标与计划的实际实施,务求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运动意识与习惯,并外化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促进体能的提升。在实践中,比如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差异化的训练方案,既要有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也要有体能基础不同的差异,还要考虑到先天遗传因素等等,并给予相应的差异化指导,让不同学生都能够体会体能训练的乐趣。对于学生而言,则要信服老师的专业指导,少走弯路,少受伤害,能够持之以恒地参与体能训练中来。

4 结语

总之,在高中体育体能训练中,直面问题,抓住要点,补齐短板,摒弃传统训练模式,不断创新高中体育体能训练方式、方法,就一定能够实现高中生体能全面提升的目标,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芦溪中学)

猜你喜欢

耐力体能训练体育锻炼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
巧用球类练习发展耐力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