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低年级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提升方式

2023-01-11滕晓敏

当代体育 2022年47期
关键词:运球体育锻炼运动

滕晓敏

小学低年级阶段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存在运动兴趣不高、动作不规范、耐力不足、畏惧运动、逃避运动等多种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小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对学生品德养成、意志力提升、社会参与、合作精神的养成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从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始,教师就要向学生渗透积极的自主锻炼能力。结合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运动的乐趣,释放运动活力,发挥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锻炼,快乐成长。

1 小学体育低年级阶段学生自主锻炼能力提升的意义分析

1.1 以有效引导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在“阳光体育”理念指引之下,小学体育教学要落实以生为本理念,从学生学习成长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结合趣味性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实现快乐愉悦互动。体育教学要跳出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式教育理念,更好地结合小学生的运动特点,设计新颖有趣的运动项目,吸引学生专注力的同时,让学生在运动中萌生兴趣,发展能力,运动素养进一步提升。推动学生对体育课程所学内容充分理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些运动技巧,学会科学的发力、呼吸和动作技巧,以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进步,彰显体育的鲜活与生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1.2 让学生对体育建立正确价值认知

很长一段时间来,家长对学生文化课成绩都非常关注,但是忽略了体育锻炼过程的扎实推进。而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期,有效的体育锻炼,能够让他们身体更结实,运动更敏捷,同时对于防止学生出现近视、含胸、驼背等问题也具有重要價值。从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始,教师就要贯彻落实“五育并举”理念。通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能力,引导学生以体验强健体魄,对体育的多元价值丰富认知。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体能测试的结果,更要融合于日常教学过程,锻炼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理解合作与坚持的重要意义,通过科学锻炼,持续坚持,让学生体能素质逐步增强。

1.3 以自主锻炼推进体育全面育人

当前,小学生学习成长的外部环境在急剧变化,社会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能力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能力,引导学生循序提升,能够创新体育课堂呈现方式,推动体育学科全面育人工作扎实落实。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些竞技活动。在走、跑、跳、跃、奔、驰中,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运动速度,同时融入有效的合作对话环节,增强学生集体意识,推动德育工作有效落实。让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团结信任,热情竞技,营造良好的课堂育人氛围。其次,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运动技巧,学会安全运动方式,还会从身体健康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均衡饮食科学锻炼,以矫健的身姿、挺拔的姿态、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以体育教学推进五育并举工作扎实开展。

2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提升对策

2.1 贴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教师要有效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面,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领学生愉悦互动,让他们对体育的认知可以更加鲜活生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体育锻炼要更好地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参与,大胆展示,同时教师为他们进行有效的纠错指导,增强学生运动参与的信心,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让他们真正爱上体育,自主锻炼,快乐突破。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动物的运动技巧,扮演青蛙跳一跳,扮演大象转一转,扮演山羊尝试一下过独木桥。以学生熟悉的动物为引子,让他们模仿动物走路形态,掌握正确运动技巧与趣味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平衡感、速度、耐力、柔韧性、敏捷性等多个方面循序提升。在体育课堂上还可以引入一些游戏互动项目,如速度挑战类项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体育竞技的快感,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意识。每次体育锻炼活动的落实都能够让学生技能发展进步提升,让学生享受运动过程绽放绚烂笑容,以体育游戏推进实现寓教于乐。

再比如在学习篮球行进间运球动作时,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不要刻意的要求学生去完成某些动作挑战,而是要以学生喜爱的花式上篮、三步上篮等动作展示为基础,让学生可以在玩乐间掌握篮球正确的指部按压位置,尝试在运球的过程中变换脚步位置,完成运球训练。以学生之间的运球切磋,培养学生良好的控球意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他们有效的行为指导,让他们更好地协调身体平衡力,探索更多丰富趣味的运球、投篮方式。

只有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特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创造性,他们的运动热情才可以更好地释放,学生的能力水平也能获得突破性发展。体育课堂上教师要摒弃单纯的限定性动作练习,合理使用鼓励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之间积极沟通,灵活展示,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有效释放。在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感之后,他们更愿意对一些有效动作反复的模仿、揣摩、实践。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被有效激发,学生自主锻炼的兴趣才能够稳步提升。

2.2 引导学生合作推动学生之间取长补短

小学阶段学生在运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有效交流,增强学生学习意识,让他们掌握运动技巧及借鉴彼此的一些有效运动方式,以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综合素质获得突破性发展。同时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一些小型的竞技切磋,推动学生自主锻炼的热情更好地释放。

还是以篮球运球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十人一小组,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大的圆形。在运球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准确将球传递给下一人,在此基础上需要将球投送到指定同学面前。这种合作式运动方式,降低了学生个人训练的枯燥性,以圆圈为中心指导,方便学生之间相互进行动作观摩,对于运球的站姿、手部力度、控球都有良好的提升。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更加娴熟的运球方式,而且方向性、韵律感也能显著提升。

再比如一分钟跳绳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分钟跳绳挑战训练,各个小组选出跳绳冠军之后指导组内其他成员共同进步。在各个小组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默契度大大提升,这时候与其他小组进行跳长绳竞技。通过相互之间的切磋训练,让学生跳绳动作更加连贯,摇绳的速度、腿部力量稳步增强。教师可以进一步评选出跳绳训练的最佳表现小组,增强学生成就感。每节课都拿出15-2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快速跳绳训练,循序渐进中能够提升学生运动耐力,学生的速度、核心力量也能稳步增强。还有一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之后,会在课间坚持跳绳运动。这样能够更好地唤醒学生自主锻炼意识,让学生享受运动过程,增强运动自信。

2.3 以鼓励性评价增强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良好运动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动作引导,指引学生开展团体竞技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落实多元评价,通过有效的鼓励肯定,让学生更好地主动锻炼积极进步,使学生运动心态更积极。

比如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运动健儿们在体育场上拼搏进取的瞬间。让学生学习女排精神,以体育锻炼为国争光。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一些运动特长有效观察,如有的学生身体轻盈灵活,善于奔跑跳跃,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在学生心底种下体育的种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体育方面的优势特长。在体育锻炼中让学生增强自信,深层感悟体育的魅力。另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律动性舞蹈、节律操等,带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的韵律感与流动感,让学生身姿矫健,轻盈灵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在舒展自我、强身健体多方面的价值,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稳步提升。

立足课堂,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运动心理有效观察,如在课堂上教师发现有的小学生情绪低落。在运动的过程中他积极付出了努力,但是学而不得其法。这时候教师就要走进学生身边,给予及时的鼓励,纠正学生运动中的一些错误动作和错误发力方式。通过近距离的引导、鼓励,让学生跨过学习障碍,增强学习信心。此外,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要注重引导与评价相结合。例如,有的学生本身就自信张扬,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也非常好,这时候如果只是夸奖很容易让学生失去方向。教师不仅要肯定学生的一些优点,还要指出学生有哪些方面的不足,让学生在取得优秀成绩的基础之上更好地克服缺点,获得跨越式发展。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一些发力技巧,在运动中领先一步。在比如有的学生本身在奔跑速度方面有显著优势,但是对于跑步姿势、跑步技巧的掌握并不到位。教师就可以进一步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在后续锻炼的过程中积极超越,争取学生在短跑方面获得更大的突破。

除了个体引导外,还需要重视团体引导工作的落实。在一些团队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成功,但更多时候将会面临失败的窘境。教师也要为学生的小团体及时加油鼓劲。让学生更好地发现其他团队的优势,找出自身不足,指导队员今后团结友爱,积极奋战,争取在下次比赛中取得更好地成绩。

3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锻炼落实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3.1 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主要是要改变学生缺乏锻炼的现状,让小学生体魄更健康,自主锻炼意识循序养成。但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而言,让他们进行自助锻炼,需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太高强度的锻炼项目并不适宜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更不能在锻炼中存有揠苗助长的心理,而是要循序渐进,结合学生体能发展状况进行有效的引导。要坚持日常教学与课余锻炼同步并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在锻炼中感受到进步与成长的乐趣。而不能以过高的运动目标,给学生造成较强的心理负担,打消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引导循序渐进,让学生积极锻炼,使学生自身身体优势充分呈现。

3.2 体育要落实自主锻炼,不能自由锻炼

自主锻炼主要是在学生自身主体意识参与下的自觉锻炼,主动锻炼,对学生自控意识养成、高效完成锻炼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而自主锻炼的过程并不是要让学生自由锻炼,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锻炼方法。在保证学生身心安全的前提下,以他们能够承受的强度循序增加训练项目。以小学生健康发展为前提,科学安排不同运动项目,让他们循序锻炼,在力量、强度、难度等多方面不断提升。所以,自主锻炼并不是自由锻炼,必须要从基礎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在每次运动之前,还需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热身,防止扭伤、挫伤、拉伤等问题的出现。自主锻炼也要在安全科学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为学生学习成长创造更加和谐、宽松、稳定的外部环境,让学生自主锻炼的热情可以稳步提升。在自主锻炼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锻炼,但是不能忽视安全,必须全方位保证自主锻炼的安全性和科学性,防止学生随意锻炼造成一些不可逆转的运动伤害。

3.3 要倡导体育多样锻炼,不能一成不变

小学阶段学生本身在耐力、自制力、专注力等多方面就存在一定的欠缺性。如果教师以一成不变的方式让学生枯燥锻炼,学生很容易就会丧失热情。为了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兴致高涨,在自主锻炼的过程中要注重锻炼方式的多元化,督促学生积极展示不断进步。譬如可以探索科学训练计划,将每周训练的重点录制成微课视频,让学生每周对着视频来锻炼。将一些动作组合穿插,让学生对锻炼过程充满兴趣,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意识。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小组内部选出小组长和副组长,大家集思广益商量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并将成果录制为相应的训练视频,通过数字化方式将学生积极训练的成果有效展示。这样既能够彰显学生主体性价值,又会避免出现“齐步走、一刀切”的无序式训练方法。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创造发挥,更好地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综合提升。为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的平台,加深学生对各个运动项目的综合认知。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围绕田径项目、跳绳活动、羽毛球项目、篮球运动等各种不同的训练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精彩展示,结合学生能力指导他们选择不同的训练力度,并定期对学生的训练成果进行有效考核。以与科学评价,鼓励引导,让学生更好地完善训练计划,实现综合提升。

总之,体育是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核心学科,小学体育教学要从统一式引导中走出来,更好地尊重学生学习特点,以自主锻炼、合作互动、趣味锻炼实现体育授课的有效转变。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推进体育学科全面育人工作落实。同时,在体育教学展开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趣味性引导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运用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学互鉴共同进步,让学生全面参与、积极成长,享受运动过程精彩活力律动。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锻炼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与信心,对其渐进式引导,要学生自主锻炼、积极锻炼、多样锻炼,督促学生养好锻炼习惯养成。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北桥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运球体育锻炼运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完形填空一则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我最喜欢的课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