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体育赛事需求视域下体育翻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3-01-11李雅伟刘飞富婷王丽君耿雪

当代体育 2022年47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英语专业赛事

李雅伟 刘飞 富婷 王丽君 耿雪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体育早已与国际体育化接轨。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由我国来举办。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体育局发布的“2019年度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北京全年共举办大型国际赛事28项;2021年,上海举办了多项国际国内重大赛事,除上海马拉松、世界田联钻石联赛等传统品牌赛事外,还有初次来到中国的世界赛艇锦标赛;上海市体育局发布了《2021上海市国际国内体育赛事计划(第一版)》,统计国际比赛54场;2021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深圳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提出,构建与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相匹配的高端体育赛事体系,提升深圳马拉松、中國杯帆船赛、WTA年终总决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深圳站等赛事办赛水平;引进更多契合城市定位和特质的高端赛事,力争每年举办30场以上国际体育赛事;成都市人民政府对外发布《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世界赛事名城,每年举办国际和全国赛事50项以上。面对体育翻译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多,而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否迫切地解决人才供需关系,体育翻译人才质量能否满足国际体育赛事翻译人才市场的需要,是我国国际体育赛事需求的体育翻译人才培养所要研究的问题。

1 国内外体育翻译人才研究现状和需求趋势

1.1 国外体育翻译人才研究现状和需求趋势

国外学者在体育翻译人才的培养相关研究比较少。有学者指出,克罗地亚篮球教练员通常采用克罗地亚语转换英语的形式,对球员用美国篮球术语进行球场比赛时的进攻防守转换的技战术指导,翻译的方式在比赛现场由具体情况来进行整体的调整。Tessis M曾提出,国家需要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体育翻译人员组织体育赛事和体育研讨会,对来自不同的国家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的比赛现场及生活所需进行同声传译、笔译、口译。综上所述,由于全球化体育赛事的迅速发展,赛事的规模、赛事的级别、赛事的需求不断提升,也受到全世界广大体育爱好者们的关注。鉴于此,体育翻译行业正在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体育翻译人才被诸多赛事所聘用,并且对体育翻译人才的需求也随之越来越多。

1.2 国内体育翻译人才研究现状和需求趋势

根据《中国地区译员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从事翻译工作3年以下的青年工作人员占调查总体人数的68%,从事翻译工作3年以上10年以下及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中青年工作人员占调查总体人数的61%,已经成为翻译行业的中流砥柱。学历方面的情况,目前拥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翻译人员占19%,具有外语专业的翻译人员占调查总体人数的62%,翻译教育专业人员仅占2%。但是在体育翻译领域方面的翻译人员仅仅占调查总体人数的1.29%,在翻译22个专业排名中列位第19名。我国CBA男子职业篮球联赛是国内顶尖的篮球赛事,通过对17所俱乐部管理层的调查了解,体育翻译工作是队内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外籍球员通过语言翻译来理解教练临场布置的比赛技战术打法,从而为球队赢得胜利的保障性工作。从体育专业性的角度来看,CBA职业篮球俱乐部对体育翻译工作要求很高,比赛现场翻译出现的小小偏差,将会决定比赛最终的成败,翻译工作的功能和特有工作性质是其他工作所不能替代的。我国足球、篮球、排球职业俱乐部就有100多家,每家俱乐部都需要外籍球员和外籍教练员,更需要多种形式的体育翻译。

刘迪在其文章《体育文化产业国际化背景下体育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研究》指出,当前我国体育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国家体育整体的发展对体育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加大,体育翻译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阻碍因素。

彭永靖在其文章《河南省体育外语翻译从业者现状调查研究》指出,体育翻译人才的缺乏与体育外语专业的专业性和体育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不规范有一定的关系,是抑制河南省体育外语翻译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所以,通过从以上数据和查阅其他学者的文献资料进行阐述,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我国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和国内体育俱乐部,还是未来我国体育国际化的发展,我国的体育翻译人才需求和我国翻译市场的高端人才都处于紧缺状态,体育翻译人才的培养还处在起始阶段。目前大多数体育翻译人员来自体育院校毕业的学生和设计翻译专业转型进行任职的工作人员,所以才导致体育翻译人才质量较差,难以维持市场的供需平衡。

2 我国体育翻译人才的培养路径分析

目前我国体育翻译人才没有特别直接、规范和有效的来源体系,在众多渠道和途径中汇集,导致体育翻译人才的自身素质、专业水平、适应能力等方面良莠不齐。例如: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体育翻译人才的来源主要以翻译公司、高校体育学院教师和学生、高校外国语学院教师和学生、外籍志愿者、社会招募有翻译经验且经过专业培训的广大翻译爱好者、曾直接参加过大型体育赛事语言服务的政府机关部门工作人员、海外留学人才、外籍专家及社会人士。在培养途径的形式上由以下6个方面所组成:

2.1 我国体育高校体育外语专业/培养路径

自2002年以来,我国陆续有14所体育院校开设体育英语专业或者是英语专业,有单独的外语系也有二级系部下面的外语专业,例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最终的培养目标定位在高级体育赛事的管理工作和体育外事工作,其中包括体育翻译、体育口译、体育笔译、国际体育组织等人才的培养。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我国体育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了大约4000名。这种新兴设置的体育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主要还是以英语为主,但是在教学模式、体育英语专业教材、师资能力、学生就业渠道还停留在初探和摸索阶段,能够借鉴国外的经验相对也较少,毕竟我国的国情与他国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在体育翻译人才的培养塑造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很多专家和学者也曾提出,体育英语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既要有强大的英语交际能力,又要有应对体育工作的能力,还有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能力。但实际的研究发现,我们在培养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时,有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

庆贺琴在其文章《郑州大学体育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指出,2009级毕业的体育英语专业学生,整体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就业是与自己本专业不相关,工资待遇大多数在1500元-2000元之间,导致学生就业方向不明确,就业态度比较消极,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提高学历求学或出国深造。在其他学者文章中发现,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的缺失、体育翻译有关的课程设置过少、教材建设落后、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翻译师资能力匮乏等。这与我们体育翻译人才市场缺乏大量人才是相互矛盾的,那就需要找到主要出现的问题原因是什么,要从问题的根本寻求答案,社会对体育翻译人才的需求与体育翻译人才培养方向不一致的原因有哪些,校方每年对我们毕业的学生是否有相关的调研工作、就业指导工作、择业的帮扶工作。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和角色有哪些期待,就业单位又能给予毕业生提供就业的岗位有哪些,学生与就业单位之间培养输送关系是否一致,如果有一定的出处,是否存在供过于求现象。究其根本,体育翻译这样交叉学科人才难培养的原因是,既要外语语言功底扎实、学习能力强,还要精通体育项目。所以在报考体育院校的体育英语专业学生人群中,学生综合能力方面需要掌握了解,分析大多数报考体育英语专业的学生会有以下几类:第1类学生,出于对体育的热爱,他们的体育专业强和外语专业强,综合能力超群,就业前景明朗,这样的学生属极少数;第2类学生,外语水平一般,体育能力强,想通过几年的专业性学习有所突破,这样的学生也会是大多数;第3类学生,看中行业未来的发展,避开体育生大军的就业压力,属外语水平和体育能力都一般的学生。体育翻译人才培养过程要求极高,如果没有良好的外语语言基本功,仅靠大学4年的刻苦努力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前提是学校在体育翻译人才培养方案相对成熟和师资力量雄厚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如果3类学生在高考考取的分数与外国语大学的分数相近,想更明确地定位自己的外语翻译领域,是否会选择报考外语方面更专业的外国语大学而不是体育院校的体育英语专业,在未来体育翻译就业中,如果进行对比,外国语大学的毕业证书是否会比体育高校体育英语专业的毕业证书更具说服力。所以,通过专家和学者们发表的文章来看,我们体育高校体育英语专业能力和课程设置方面还需要不断提升。

2.2 我国外语高校翻译系或翻译方向专业/培养路径

截止到2022年,统计全国开设英语专业的大学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678所。2004年全国开设翻译专业的大学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黑龙江大学、燕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206所,开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高校158所,开设翻译方向有,葡萄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俄语(俄英双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朝鲜语(朝英双语)、朝鲜语(经贸方向)、朝鲜语(翻译方向)、英语(英德双语方向)、英语(英法双语方向)、英语(英西双语方向)、英語(英俄双语方向)、英语(英日双语方向)等16个,多年以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翻译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翻译人才。2004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免试招收退役运动员进入该校英语系英语专业本科(体育方向)深造,一些高校也开启这样的录取模式相继招生,比如:大连外国语学院在2006年招收优秀退役运动员可免试进行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韩国语6个本科专业学习,但是专业运动员的文化课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在培养人才的质量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外国语高校中开设体育英语翻译专业,并且在全国进行统招的几乎没有。体育翻译英语在英语翻译的范畴内,我国外国语高校在英语翻译专业性和人才培养方面是没问题的,而体育翻译就是在英语翻译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大量的体育专业术语词汇、场景词汇、体育技战术比赛规则等就能实现。

体育翻译人才如果通过外语高校翻译系或翻译方向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在专业性和质量上是无可挑剔的,但是英语翻译人才大多数仅是体育爱好者或是忠实的荧幕前观众,体育项目的组织管理、比赛规则、裁判法和运动员场上的技战术打法,在没有经过长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很难理解与掌握的。例如:在2020年9月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中,利兹联VS利物浦赛后采访遭教练员比尔萨怒斥。翻译问:“利兹联VS利物浦”这场比赛里最积极的方面有哪些?比尔萨说:“比赛中的很多时刻,我们的攻守都是比较平衡的”,这个时候翻译在现场说的词汇就没有翻译出来,比尔萨很不高兴地说:“说话声大点”,现场瞬间进入到尴尬气氛中;央视网2019年6月15日,许昕、朱雨玲在日本公开赛混双夺冠后的采访中,日本记者说:“恭喜你获得了冠军,这次的比赛你打地很厉害,能不能来解释一下这次的比赛,解释决赛的结果”,直接给翻译成“榨汁的比赛,你大的很腻害呢。能不能来结束一下这次的比赛,解解手”。英国记者在一次采访中问福原爱:“你很兴奋进了女单半决赛,今天你赢了沈燕飞,昨天你赢了孙蓓蓓,赢了今天的比赛给了你多少信心”,美国记者进行翻译:“今天你特别准备了这个比赛,为什么?”福原爱:“因为沈燕飞最近状态也是挺好,她状态挺好,她拿了好多个冠军,所以我特别想赢她”,美国翻译:“她说这场比赛准备得非常非常充分,也很开心能参加这场比赛,所以准备的很好”英国记者:“有什么进步的方法吗?还是因为现在比两年前年纪成长了,变更聪明了”,美国翻译:“在现在你更聪明2008年至今年,为什么你不一样的,对不对,现在的年龄你更聪明,准备更好。”所以在现实比赛场景,转瞬即逝的瞬间很难将技术环节进行同声传译或者普通的现场转译。

3 结语

通过对我国国际赛事的体育翻译人才需求研究发现,现有的培养路径中语种单一,通常主要以英语语种为主,而高校的一些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与国际体育赛事需求出现了人才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过少、教材建设不与社会发展同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无更新等现象。面对这种境况,如何将现实体育与外语进行全面融合,优化体育英语的课程体系,将体育专业和英语专业有机地进行结合,以培养综合型、高质量的国际赛事体育翻译人才为目标,从而满足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翻译需求,提高体育翻译服务行业在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地位。

项目来源: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国际体育赛事需求视域下体育翻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Q2022044。

(作者单位:1.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2.承德护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英语专业赛事
本月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