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游泳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

2023-01-11何晓英

当代体育 2022年47期
关键词:师友游泳思政

何晓英

游泳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在社会生活中受到了大众的认可。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主要对高校游泳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措施进行研究,详情如下。

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政课程元素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融入学校开展的各类课程,以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游泳课作为各大高校广泛开展的体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如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等体育精神。

1 高校游泳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价值取向

新时代背景下兴趣培养在高校游泳课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想要开展发挥新时代兴趣培养的优势和作用,提高高校游泳课程教学的效率需要教师对必要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高校游泳课程开展的必要性如表1。2019年9月2日,为进一步明确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及措施,充分发挥体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要将体育事业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2022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再次强调:“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要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步伐。”大学生群体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实现体育强国梦,仅仅进行技能教学是不够的,教师还要从教学设计入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模式等,培养学生顽强奋斗、勇敢拼搏的女排精神,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冬奥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充分实现游泳课程的思政育人价值,进一步提升当代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建设体育强国献力。

2 高校游泳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措施

2.1 游泳课堂“互助式”教学应用

游泳运动技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生存技能之一,也是众多运动项目中适宜在高校阶段就可让学生达到掌握程度的一项运动。因而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成为一线游泳教师提高游泳课堂教学效果的关注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的课程理念为本课题所进行的游泳课堂“互助式”教学策略研究指明了主体思想以及研究方向。“互助式”教學策略的步骤包含有(图1),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师友”分组开展学练实践→发现问题,进行指导纠正→反馈练习情况,教师引导改进→提高练习,相互评价,五个环节。在教师示范讲解环节以指导观察、启发思维为主线进行教学,示范之前教师将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作为问题提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示范,从教师的示范中寻找答案,从教师的讲解中丰富和完善知识,为接下来的“师友”分组实践练习以及针对问题指导纠正的环节奠定知识基础。“师友”学习分组展开的练习与指导纠错是实验的核心部分,在这一部分当中“师友”分组,既可以是同班级学生依据学习能力结成“师友”学习小组,也可以是同年级不同班级之间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结成“师友”学习小组,还可以跨年级让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结成“师友”学习小组。在学习小组中承担师者角色的学生负责带领小组成员进行练习,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在练习实践中关注小组成员的练习情况及时进行纠错、评价,帮助小组成员达成教学目标。完成学习后向教师反馈本小组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掌握各小组的学习进度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而有针对的性的进行师生互助指导,创设互助练习,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实施互助之前教师明确提出通过互助练习要解决什么问题,“师友”学习小组成员应如何互助以及有哪些互助练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技术动作,为了让互助实施顺畅有效,还要给出具体的、可行的操作要求,再让各学习小组分组进行学习。

“互助式”教学策略设计的“师友”学习小组开展学练指导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学习小组中“导师”充当着技术“顾问”的角色,在不断的交流和协助中帮助“学友”掌握运动技术。“导师”在协助中发挥创造性,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诀窍分享给“学友”。在这一过程中“导师”角色的学生更加理解和关注需要帮助的同伴需求,逐渐形成合作意识。而“学友”角色的学生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有效与“导师”交流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在“互助”中学生之间的情意加深,能更好的团结协作,增强学习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在“师友”学习小组团队合力的推动下学生的运动成绩提高显著。

2.2 微课的应用

在制作过程中,各类视频技术的运用应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学情与学习的主要矛盾。在学生看得懂的前提下,先做出视频并运用。在收到反馈之后,再改进与升级视频编辑技术,避免对体育微课视频进行过度编辑。同时,要结合实践课教学来设计体育微课内容,做到线上线下课程的配合。体育微课存在无法及时反馈以及难以掌控学生学习行为的局限性。内容的设计上,应该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先框架,再细节,让学生在舒适区与困难区的边缘多练习,打好初级运动技能的基础。不要让学生进入“困难区”,降低课后错误动作出现的概率。在教学中使用体育微课视频时,可以布置课后视频作业,让学生进行基础动作技能的实践与巩固。视频需要上传、打分并与期末成绩“挂钩”,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要一个人一部手机就能制作体育微课视频,但仅限于简短的视频制作。对成体系且有大量素材的视频制作,PC端更具优势。视频制作是一门学问,需要进行专门的学习与练习。

2.3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游泳运动能力的培养

2.3.1游泳培养学生勇于面对的思想品质

从我校游泳发展至今的历史来看,每一位参与的学生都不曾因游泳而拖累学业,相反的,正是因为他们参与了游泳的学习和训练活动,反而使他们变得更为优秀。作为涉海类院校,我校相关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游泳技术,使他们在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期间的生命安全有了保障,进而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业当中去,使他们的专业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为他们在该领域获得成功打下基础。而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体会到“从无到有”“从恐惧到征服”的奋斗精神和成就感,对于学生而言,这份源于自身努力而来的满足感,会为他们带来自信和勇气,而这自信和勇气无形之中也会影响他们在专业学习中的表现,能够促使他们在学业中不怕难题、勇于攻克难关,从而树立“勇于面对困难”的正确的思想认识。

2.3.2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统一

在学习游泳的初期,学生需要先熟悉水性,部分学生会出现恐水心理。对此,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寓教于乐,如通过打水仗锻炼学生的水中行走能力,让学生感知水的阻力,掌握维持身体平衡的方法,消除对水的恐惧心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充分了解水的特性,才能更好地熟悉水性,从而实现水中畅游。

2.3.3 量变与质变规律

游泳教学中,很多动作需要学生反复练习。如在蛙泳教学中,蛙泳腿是蛙泳游进的主要动力,因此,“浮板蹬蛙泳腿”教学所占课时比例最大。在开展练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量变与质变的规律,鼓励学生多次练习,进行量的积累,掌握蛙泳腿的动作要领,最终实现质的飞跃。

2.4 高校游泳训练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

2.4.1 针对学生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干预对策

(1)调整训练强度。无论是大强度训练,还是小强度训练,都应有节制,不能长期无休止地让学生处于过度紧张和过度放松的状态之中。游泳教师制订训练计划时,要控制好大强度训练、小强度训练的时间,并注重两类训练的有机结合。(2)丰富训练内容、方法。游泳教师要使训练内容、方法丰富多彩,不时给学生新鲜感、层次感。例如,游泳课教师可将健身气功作为学生训练期间的身体恢复练习;让学生佩戴VR眼镜进入虚拟比赛场景进行比賽;通过游戏法、比赛法增强训练的趣味性、竞技性,使学生保持情绪饱满,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避免和消除学生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关键是通过一些措施让学生体验训练的快乐,让他们有所收获,强化他们的训练动机。

2.4.2 针对学生自卑心理的干预对策

在游泳训练中,游泳教师避免或消除学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很多。游泳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训练录像,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肯定自己的优点,同时正确评价他人,学会欣赏别人。游泳教师可以通过自我暗示训练法,教学生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语,如“我的身体素质很好,进行大强度训练肯定没问题”,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游泳教师还可以安排水平相近的学生一起训练,促进他们共同成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游泳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多用名言警句激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游泳教师有必要设计自卑感量表,定期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及时采取干预对策。

2.5 引入游泳体育名人故事培养学生游泳兴趣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并且经常会模仿和学习体育明星的动作,在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正面引导下也会更加主动地开展体育锻炼。但是就高校游泳课程教学而言,由于一些学校缺乏游泳场地或者是对游泳教学的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的游泳兴趣较低,对游泳体育名人故事的了解较少,所以无法受到游泳名人的熏陶,更无法提高学生参与游泳的兴趣。因此,在兴趣培养下高校游泳课程教学的开展,教师要加强对游泳体育名人引入教学的重视,通过讲述奥运会中游泳健将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和熏陶学生,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开展游泳训练,达到激发学生游泳训练兴趣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引入我国游泳健将的故事,通过引入训练故事和比赛事迹来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游泳训练的兴趣。不仅如此,在游泳健将和明星的引导下学生们会树立榜样的精神,因为游泳本身就属于一项全身运动,并且动作优美,有着其独特的魅力,教师通过讲述游泳健将在比赛中的故事或者是模仿游泳健将在比赛中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游泳运动的魅力,这对激发学生开展游泳运动的兴趣和做好新时期高校游泳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游泳积极性起到了帮助。

3 结语

游泳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推手,其中有大量思政元素亟待发掘,同时这也对教师综合素养、学校的配套措施等提出了更多要求。针对游泳课程思政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广大教师还需要从多个角度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推动游泳课程思政真正落地实施。

(作者单位:四川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师友游泳思政
《体育师友》稿约简则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逝者师友二题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师友交往与黄燮清戏曲创作的变革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