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视域下高校排球文化的构建思路

2023-01-11刘涛陈琴媚

当代体育 2022年47期
关键词:排球校园文化运动

刘涛 陈琴媚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学生身体素养及精神世界发展的重要性愈来愈强,众高校也逐渐认识到校园文化多学生素养发展的重要作用。排球运动作为一项兼具竞技性及大众娱乐性质的体育运动,排球文化中的体育精神能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排球文化也是高校开展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如何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视野出发,优化高校排球文化体系建设,成为左右校园文化发展路线的关键。本文从高校排球文化的内涵及其之于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着手,对现阶段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优化为基础提出新的高校排球文化构建思路。

排球文化是由排球运动本身及其拥有的运动精神相结合所形成的,排球文化的发祥及传承于排球运动的继续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作用。对我国高校而言,排球文化作为体育文化的一部分,排球文化的发展能够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排球运动中,在运动中体会努力拼搏、奋勇当先、团结一致的体育精神,对健康校园文化的形成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而健康的校园文化将进一步吸引学生投身于排球运动中,促成排球文化的继续发展。因此,在校园文化视域下,排球文化的构建及发展至关重要。

1 高校排球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高校内部优良学风、良好作风、良好交流氛围的集中化体现,而排球文化作为校内最具活跃度的体育运动之一,其极强的合作性、竞技性能够为体育精神于校园文化内的延伸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正因如此,脱胎于校园内排球运动的高校排球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进行排球运动的同时,学生也能轻易受到优良排球文化的熏陶,从而形成健康的心态,为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具体而言,排球作为一种团队性质的体育运动,它自然对参与的运动成員的协作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一场标准的排球比赛通常需要每方六人上场参赛,每位队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及分工,队员们只有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强调团队能力的发挥,才能够在比赛中取胜。因此,排球运动是集成了学生个人能力锻炼、团队默契度训练的综合型运动,学生们在比赛中既可以获得个人表现带来的满足感,也可以收获团队默契配合所带来的喜悦,为学生团队意识、合作能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排球运动恪守了体育竞技“公平竞争”的铁则,使每位成员都能够具有发挥空间,更是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总而言之,排球是一项极富魅力的体育运动,符合青年学生的运动需求,也能够满足其展示欲及沟通欲,于挥洒汗水的运动中诞生的排球文化更具年轻人的朝气。

2 校园文化建设视域下高校排球文化的重要性

2.1 满足校园文化需要

第一,排球文化能够满足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文化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包含了人类历史进程中能人异士智慧与才华的结晶,是科学技术、文艺作品等物质形式的表达,同样也是创新思想及进取精神的延伸,是结合了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发展成果的表现。而体育文化作为体育领域发展的成果的表现,自然也包括了古往今来各位运动员、运动者的成果,能够为人类文化整体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概念上来看,体育文化属于文化范畴,但又具备体育系统的特殊性质,不仅包括了社会主流文化的特征,还进行了特定运动领域下的外延式发展,使其兼具具体运动的特色。与此同时,体育文化的发展又反向作用于文化,能够为文化演变的进程产生引导。而在校园文化视域下的体育文化,既包含了校园文化的特性,又能够承接校园之外某项体育运动的固有属性,同时也能够对校园文化的继续发展产生影响。总体而言,校园文化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文化是社会范畴内体育文化细分发展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出学生参与到运动中的强烈愿望,以及运动发生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文化,其促进团结、合作的具体内容与优秀校园文化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因此,排球文化能够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也能够为其继续发展提供指引,符合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

第二,排球文化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进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呼声日益高涨,高校教育改革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如何提高学生的身心素养成为各院校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下阶段教改工作研究的重点问题。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养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便是引导学生们投入到具体的体育运动中,以运动的方式起到锻炼的作用,多样化的运动原则也符合了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以“运动”提“素养”的形式,也为现有的校园运动进行了赋值,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运动需求,也能够使其对校园文化的发展起到新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新生的高校排球文化是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新内容,也是构成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包含了身体素质锻炼、运动精神发展的“校园主流文化”,也是包含了学生个性化定义及新价值赋予的“校园流行文化”。与此同时,排球本身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本身就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对众多青年学生产生吸引,为学生的身心带来了丰富的体验,也能够为学生于运动中寻觅自我,在运动中创造价值,在运动中获得建设校园文化的参与感提供了空间。

总而言之,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一环,而排球作为在青年大学生中颇受欢迎的运动形式,学生投身于排球运动中即为实现了文化的创造,即实现了排球文化本身的继续发展,能够使其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除去排球文化在宏观上的作用,参与排球运动本身,也能够对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之间友好关系、和谐校园环境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无论是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来看,排球文化发展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2.2 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在校园排球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其本身就与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具有深刻的连接,具备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双重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映射出学生深层次的、高境界的追求,为其体悟各样的哲理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与此同时,学生参与运动中也能够收获更多的关注,也就是说,校园排球运动本身成为了学生展示自我能力、社交魅力的舞台,具有更多元的特征。因此,无论是对学生个人的,还是对校园文化发展而言,校园排球文化的繁荣足以表明:校园排球文化能够借用排球作为运动的特性,实现远超预期的现实价值,为校园生活起到增色的作用。纵观历史,排球运动的进步也能够反映出人类社会中文化的发展,而排球文化的延续发展也能够体现出其强大的适用性,以及排球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放眼校园生活,排球运动也能够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多样的选择,也能够借用运动的过程实现竞技精神的传递,借用每一个动作实现学生间的思想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本身的人文价值。因此,排球文化的建设及发展能够为校园文化核心的“人文”精神的建构起到重要作用,以学生的优良作风、高尚品格作为表观体现,为校园文化的继续发展开辟了道路。

3 现阶段高校排球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硬件基础不完善

在部分高校的课程体系中,排球不属于基本的“体育锻炼”的内容,丧失了开展持续性排球运动及考核的条件,与晨跑、单杠、双杠等计入体育成绩考核的主流运动形式相差甚远。学生们只能够在公共课或体育课中选修“排球”,才能够具备参与排球运动的基本条件,但是,排球授课的场地基本处于室外露天环境,学生对排球的概念及规则也是一知半解,种种问题更是加剧了排球与高校运动中“边缘化”的情况,也为校方建设排球场地、购置排球设备带来了阻碍。

科学的、标准的、正式的排球运动,需要面积足够的排球场地以及栏网等硬件设备。但大部分的高校忽视了排球的重要性,导致排球场地面积不足,或是学校空有排球场地,但是高校考虑到场地的维护成本,大多数时间限制外开放,导致高校“空有场地而无用武之地”,利用效率极低。除此之外,部分高校缺乏相应的辅助设备建设,教练用球严重不足、训练排球质量差、排球状况不良,学生若想进行排球运动,只能够“自掏腰包”,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校方对排球的忽视,也极大地打消了学生进行排球运动的积极性。充足的基础条件是进行排球运动的根本,而排球运动又是校园排球文化发展的根基,高校排球硬件设备的缺失也限制着校园排球文化的健康发展。

3.2 运动规划不科学

从学生身体素养的角度出发,现阶段高校排球运动的规划缺乏科学性。当代青年长时间处于坐卧状态,对图书、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部分学生身体素养低下、运动能力差、易于疲惫,欠科学的运动规划不但不能够为学生素养的發展起到正向作用,反而会为本就课业繁重的青年学生带来额外负担。部分学生在经历了高强度的运动后,由于身体恢复能力的限制,往往在运动过后的第二天仍处于疲劳状态,为正常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干扰。通常,教师会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适宜的安排,能够在教育目标与学生个人能力上限之间取得平衡,既满足了排球运动教育的需求,又能够为学生身体上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但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个人素养之间的差距,单一要求的“标准化”教学既忽视了身体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发展需求,又忽视了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求,没能够体现出体育教育及运动规划的科学性、人本性特征,有违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更不会对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4 校园文化视域下高校排球文化的构建策略

4.1 校方加大支持

就实际情况而言,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排球活动均是由学生中的排球爱好者自发组织的,但青年学生的经济实力、社会资源不足,自发组织的排球活动也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因此,为了促进高校排球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并期望其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校方一定要借用资源优势,对校内排球活动加大支持力度。

就校内排球课程而言,由于资源投入的限制,现阶段高校排球课程硬件基础不足,相较于生源活跃的学生社团而言,欠缺吸引力,学生们宁愿在社团活动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也不愿意加入到排球选修课中。因此,高校应当纠正对排球的不正确认知,重视排球文化的发展,以购入设备、规划场地、提高场地利用效率等实际行动支持排球课程的发展,为学生进行排球运动带来安全保障。

就课余排球活动而言,校方应当秉持着“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原则,加大在室外排球运动场的投入,为每一位有运动需求的同学提供充足的场地,为排球文化的传播打下先决条件。除此之外,对部分同学来说,排球运动是一项业余运动,这些学生往往没能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在运动过程中难免出现碰伤、挫伤,校方应当重视课余阶段排球运动辅导及防护的问题,置办公用护具,打消学生们的诸多疑虑,切实为其身体安全带来保障。

4.2 科学规划练习

在现阶段,高校中的部分学生仍然采用了“题海战术”的传统学习习惯,长时间埋头苦读,缺乏锻炼;或是沉迷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出于懒惰的原因缺乏运动,导致“身体虚”“底子差”等情况出现。故而在进行排球运动的过程中,应当量力而行,针对身体素养的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练习计划,避免意外伤害出现。而对校内排球选修课程而言,教师更应当注意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发展程度,在动作教学、理论教学以及实践环节之间把握均衡,进而针对学生灵敏度、力量、反应速度等方面发展的差异,进行模块化的专项教学,尽量发挥排球课程的多元化、个性化价值。在课后阶段,教师也要指导学生进行放松运动,以缓解其因运动而紧绷的肉体与精神,采用按摩、静走等运动消除肌肉因无氧呼吸带来的酸痛感,实现身体修复、预防损伤的根本目的。只有科学地规划练习,才能够降低排球运动于学生中推行的阻力,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排球运动中,为排球文化的发展打下基础。

4.3 加大宣传力度

排球运动的硬件基础、练习计划等内容,是实现排球运动于学生生活中渗透的保险,但若想使排球文化于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促进作用,还应当加大排球的宣传力度与推广力度,实现扩大排球运动、排球文化影响力的目的,为校园文化的舆论阵地打下基础。对于学生而言,排球似乎是一项专业的竞技运动,于生活的交集似乎很少,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是由于其接触排球的途径有限,对排球的具体概念缺乏清晰的认知。而高校应当拓宽排球的宣传渠道,以备受大学生青睐的短视频、美图等形式开展宣传,提高排球宣传的频率与力度,提高学生对排球的熟悉程度,使其自发地对排球充满好奇心,从而投入到运动中。

从现实角度出发,高校可以发挥校方的系统性优势,通过学院、专业、班级等多个层面的宣传加大排球相关文章的出现频率,于校内公共社交平台账号内推送校队训练状况以校园排球设备;或是以运动员专访的形式从排球运动精神入手,通过对“青春”“热血”等主旋律词汇的宣传为排球赋予新的价值,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到运动中,实现排球精神于校园文化生活中的全面渗透。

5 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身体素养、精神建设对高校而言至关重要,排球作为传统主流的球类运动,自然具有更广泛的宣传力,校方可以借用排球运动,实现运动精神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以加大支持力度,科学规划联系,加大宣传力度等形式扩大排球于校园生活中的影响力,从而使排球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1.广州工商学院;2.广东培正学院)

猜你喜欢

排球校园文化运动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不正经运动范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