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定通信专业课程思政方法探讨

2023-01-11朱桂斌唐鉴波胡先玲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2期
关键词:教员专业课程思政

□朱桂斌 赵 波 唐鉴波 胡先玲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提出要求,要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的全程,要求其他课程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这之后,各地高校迅速展开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陆军工程大学自2019年以来通过举办讲座、示范课等形式贯彻落实这一新要求,为各单位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新的思路。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提出了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集中阐明了军事教育的性质、宗旨、使命和目标,为军队院校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明了课程思政实施的五个重点方面的内容,并为公共基础、专业教育和实践类三个教学体系和七个专业分类如何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具体指导。

从目前发表的研究成果来看,实施“课程思政”宏观指导的内容较多,针对不同专业如何具体实施的较少[1~2]。由于“课程思政”最终将落实在具体的课程上,而不同专业、不同课程涉及的内容差异较大,本文将针对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固定通信专业课程如何实施“课程思政”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将对本专业实施“课程思政”起指导作用,同时对相近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科学构建固定通信专业课程思政内容框架

课程思政内容框架是指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思政教育。为了便于广大教员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学校集思广益,为全校教员提供了一个课程思政元素参照体系。这个体系将思政元素分为世界观、军人政治观、人生观、道德法纪观和军士职业观五个大类,每个大类又分若干子类,每个子类又分若干三级子类。这个体系大而全,且各子类可扩充,为具体的课程思政提供了宏观指导,使得课程思政有具体可以借鉴的指南。地方各高校的课程思政内容框架也值得参考借鉴,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职业文化、工匠精神、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劳动教育等融入专业课教学中。但是这仍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这些内容由各学校独自归纳,差异较大,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系统化的内容框架;二是只有这些内容对于一个军校来说显然不够全面,对于固定通信专业的军校学员还可以引入哪些方面的思政内容?这需要对现有的思政内容框架进行进一步的整理扩充,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顶层设计。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各校前期实践的基础上,将课程思政内容归纳为五个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及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针对理工类专业课程,特别是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这实际上是对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细化。

针对军队院校固定通信专业的课程思政,需要对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同时,针对军人这个特殊行业,需要独立的思政内容,这个内容就是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及“四有”的总要求。

经过归纳研究,形成如表1所示的思政内容框架。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框架的内容并不是严格分类的,有许多内容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特别是“德”,这是因为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就是德育。

表1 固定通信专业课程思政内容框架

二、有效挖掘固定通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资源

有了课程思政内容框架之后,就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特点,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分别给出具体指导,专业教育课程要“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从多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和人文性。针对具体的课程如何挖掘思政资源,已有人做了有益的尝试[3~4],下面介绍一下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针对课程不同阶段的任务,挖掘相应的思政资源。一般来说,课前需要给学生做课程介绍,其中必然会涉及课程的特点、内容、用途、发展历史等知识,自然而然就和社会发展产生联系,进而涉及大到家国情怀,小到行业发展甚至个人进步的方方面面。第一次课程,一般会介绍学习方法,这又容易和传统文化中求学相关的内容发生联系,如“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等;比如在《多媒体通信技术》课程思政实施中,我们选择了这样的思政资源:意大利首位女性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驻留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在2022年10月12日经过北京上空,选择了一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了也。”传达自己的感受。在这个例子中,“足以极视听之娱”体现了本门课程的特点;她的配图表现了我国的壮美山河;诗句又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的思政资源可以做到集专业教育、传统文化和家国情怀于一体,实施时一方面增强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巩固了传统文化,此外还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家国情怀的渗透。到课程的最后一课,必然会涉及学生后续会学哪些课程,后续可以如何发展,自然涉及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

(二)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挖掘背后的思政资源。理工科课程有个特点,课程涉及的许多物理单位、定理、算法等往往以人名命名(如傅立叶变换、霍夫曼编码、欧拉公式、LZW算法等),这就为挖掘内容背后的人物和事迹带来很大的方便。教学内容里面可以涉及科学发展史、科学家的经历和背后的精神。如2019年5月20日生效的包括质量、温度、电流和摩尔等基本国际单位的重新制定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就包含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特别是光强的单位坎德拉的演进过程,从最初的鲸油制成的蜡烛,到最新的用原子本身的特性来定义,充分说明了“科学的意义在于看见永恒之物”。

(三)结合国际局势和重大事件挖掘和本专业有关的思政资源。近3年来国际局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在疫情肆虐、中美博弈、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热点事件不断发生,这涉及许多的武器、装备等,而现代武器装备都是技术密集型的,里面肯定涉及理工科的专业知识,这就为专业课程挖掘思政资源提供了思路。此外课程思政内容可以延伸到世情国情、四个自信等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国际局势和重大事件不仅指当前的事件,还可以结合课程实施的具体时间,回溯到“历史上的今天”,自然引出课程思政内容。

(四)结合国家重点工程和新的发展成就挖掘背后的思政资源。当今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基建、航天、通信、信息化、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这背后都会涉及理工科的专业知识,这自然为爱国、敬业等思政内容提供了大量资源。就《多媒体通信技术》而言,我国各高新技术企业在最新的国际标准H.266的制定过程中贡献了大量的提案,这些都可以作为课程思政的元素,一方面拓展学员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增强了学员的道路自信。

(五)收集本专业的模范人物,挖掘背后的思政资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专业都有每个专业的领军人物,这些人物的经历和事迹本身就是很好的思政资源。人物的选择可以从世界、国家、军队、学校等不同层面着手。越是身边的人和事,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越明显。这样很容易以模范人物的正面激励来实施本专业课程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思政。

(六)结合课程特点挖掘思政资源。就《多媒体通信技术》而言,里面许多公式和原理的说明需要一些实验演示。在实验演示的素材中引入思政元素,比如将存放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天下第二和天下第三行书的文稿图像作为图像压缩技术的实验素材,一方面可以拓展知识面,弘扬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自然引入国家统一的话题,实现思政的自然过渡。

三、科学推进固定通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

一门课程思政资源挖掘以后,就可以实施该门课程的思政教育。但是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在校期间上的专业课程有20多门。如果专业课程的思政内容单独实施,那非常可能会导致同一个案例重复讲、经常讲,这势必会降低思政效果。因此,就一个专业如何实施课程思政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四位一体”,全员思政。课程思政的实施不能每门课程各自为政,必须建立一个机制,形成由思政教员、基础课教员、专业课程教员、队干部等组成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团队,完成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以及思政课程的有机衔接,达到教学与管理的有机结合,进而实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二)整体设计,分课推进。要避免专业课程的思政内容单独实施导致的同一个案例重复讲、经常讲降低思政效果。由系或教研室一级组织思政团队,汇总各课程的思政内容,形成一个专业思政素材库。针对具体专业整体设计思政目标,明确不同课程的思政重点,对通用的、重复性较高的素材按照课程的特点进行适当划分,从总体上避免素材不足和重复使用的问题。

(三)抓住关键环节,提升思政效果。“提升课程思政效果关键看教师”。授课教员作为教育者应先受教育,教员受教育主要靠自学。教员提升自己的思政资源挖掘水平,需要时刻保持思政意识,注重平时收集素材。这样才能够在和学生的课堂互动以及课下交流时根据情况实施设计之外的课程思政,做到课堂设计和随机思政相结合,课堂思政和课下思政相结合。此外授课教员还需要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教员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本身也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

以上是本文对固定通信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思考,也希望能对相近专业实施“课程思政”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猜你喜欢

教员专业课程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校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