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3-01-11隋春花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2期
关键词:茶艺茶文化育人

□隋春花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课程思政”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从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辅导作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茶文化是一千多年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质载体和文化媒介,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中国农业经济、农耕文明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文化符号之一,其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与我国其他传统文化相比遥遥领先。高校《茶文化与茶艺》课程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探索以“和、敬、廉、美”的茶道精神为思想政治主题,使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和人文情操,塑造工匠精神、茶道精神、创新精神等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职业核心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相关研究进展

国内关于茶文化、茶艺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思政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四方面。

(一)茶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如鞠秀晶(2017)关于茶文化对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作用研究[1];魏伟和姜涛(2018)以茶文化为例对课程思政平台下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探究,将茶文化教育作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代表,并提出相应改革策略[2]。

(二)茶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如王东方(2017)关于茶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3~4];张帆(2018)认为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茶文化能够与大学生的素养形成有机联系,提出茶文化素养培养下思政教育与大学生精神的融合路径[5];李朝峰(2018)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入手,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对茶文化导入高校思政教育与思政课程的创新体系的价值进行分析[6];江柯(2018)从“课程思政”思路下对茶文化在加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意义进行探讨[7]。

(三)茶文化与茶艺的课程思政改革研究。如李维锦和李三强(2020)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课程目标的确立和行为规范、文化引导、美化生活、人才培养、创意服务五位一体的思政育人途径的形成等方面,对“茶艺”课程思政改革进行研究[8];张娟玲等(2020)以“茶艺与茶文化”课程为例,对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中的经验、问题等进行梳理,并提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建议[9];张玥等(2020)通过对当今中、日、韩、英等国家茶文化体系蕴藏的核心理念分析,提出以“和文化”作为高校《茶文化》课程思政的核心要素,对其进行多维度的挖掘和使用,助力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10]。

(四)茶文化对其他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如黄艺娜(2020)关于茶文化思想在铁路运输课程思政中类比渗透研究,探讨铁路运输思政教育健康发展[11];李婷(2019)结合韩国茶文化与茶道精神,对韩国茶文化对思政内容融入韩语课程教学的启示加以探讨[12];罗雯(2019)探讨了茶文化作为思政元素融入日语专业教学的可能性及具体策略[13];吕冬云等(2020)提出高校教师应从明确专业课程的独特性、课程思政具体内涵出发,以茶文化和茶艺为例,充分挖掘中国茶故事教育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4]。

二、《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育人意识不强。将“课程思政”看作赶时髦,使《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思政成为一个标签,导致形式化、同质化、功利化,要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为目的,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引入几句政治口号就是课程思政。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邱伟光教授对“课程思政”内涵的阐述比较到位,“‘课程思政’,是指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性,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15]。《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思政教学要实实在在探讨如何强化育人意识,实现“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

(二)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全。“课程思政”以“浸润”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任课教师对《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思政元素梳理和挖掘不全面,不能与时俱进,在新政策、新思想、新理念下仍然抱着“换汤不换药”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僵化,《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思政教学变得失去育人意义。茶文化发展、茶叶类型、茶叶加工、茶艺操作、茶俗茶礼等内容在教学中,呈现方式很重要,如果不能主动挖掘“和、敬、廉、美”等思想政治元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很难实现课程对学生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引导,难以有效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茶文化。

(三)课程思政知识储备不够。在课程思政模式下,思想政治元素在《茶文化与茶艺》课程中的融入,要求任课教师拥有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精深的传统文化素养,还要思想觉悟高,随时关注时事政治,才能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任课教师对茶文化知识和专业素养不能做到深入了解,践行力缺失,丰富度不足,如茶艺操作中每个动作的理解讲不透,学生就无法感悟“学会一个动作容易,懂得需要一辈子”,难以真正引导学生自觉提升茶文化素养与茶艺技能,《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思政教学容易陷入“形式主义”。

三、《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模块化。为了在有限空间、有限时间内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思政教学教学内容分模块讲授,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六大模块,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人文修养、审美情操等确定课程思政主题,茶文化基础、茶与健康、茶道与茶文学、茶艺与茶礼、茶叶加工与审评、茶席设计与茶馆服务与课程思政主题紧密结合,模块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各个不同的教学模块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点,传递《茶文化与茶艺》的课程精髓(见图1)。《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思政教学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从当代学生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辅导作用。

图1 《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思政教学模块与思政元素

(二)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阶段化。《茶文化和茶艺》课程思政教学进度分确定主题、设计模块、实施教学和考核评价四个步骤,体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教学方法采用“四阶段教学法”,将“教、学、练、做”融为一体。第一阶段,知识引入,提出问题。如从茶文化渊源引入,分享交流古今中外茶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文化自信。第二阶段,学习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学习茶文化,了解茶叶加工和茶艺操作,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升自己,培养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第三阶段,练习操作,引导提高。通过茶类辨识、茶艺表演、茶叶审评和茶席设计等实训环节,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第四阶段,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最终掌握茶文化基本理论与茶艺操作技能。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寻找专业知识与德育知识相结合的“触点”,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顺其自然地将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润物细无声地开展德育教育,构建起全课程育人的格局[16]。通过梳理和挖掘《茶文化和茶艺》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见表1),提高课程师资的思想政治意识;通过课程思政分阶段教学,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厚植行业情怀和家国情怀,实现《茶文化和茶艺》课程思政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和价值引领,将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打造成课内发挥德育功能、课外产生德育效果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化。《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思政教学遵循思政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导入“体验教学”“分享教学”“竞赛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入启发式、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倡导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多项学习

表1 《茶文化和茶艺》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组织

任务,提高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强化《茶文化和茶艺》课程育人意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政为主线”的原则,采用情境反馈式、案例讨论式、问题探究式、自主参与式等教学模式,如情境反馈式基本流程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反馈交流”,以讲好中国茶故事和茶的红色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利用茶叶制作视频和非遗中国茶等创造问题情境,安排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创新《茶文化和茶艺》课程思政教学组织形式和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改革课程考核评价,平时表现、作业成绩加实训成绩与结课考核成绩的比例设置为5∶5,强调教学过程,重视平时课堂学习和思政作业完成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知识教育有机统一。

(四)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多元化。《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思政教学,应紧紧围绕“育人质量提升”的核心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通过学思结合和知行统一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紧密结合。立足学科建设和行业领域进行《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置。通过茶式外交和非遗中国茶思政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厚植行业情怀和家国情怀;通过讲好古今中外名人与茶、红色文化中的茶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欣赏和研讨全国茶艺大赛获奖作品,通过茶席设计、茶词编写、茶事活动安排等,评价茶文化价值观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将人本立场的职业素养融入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通过茶俗茶礼和创新茶服务等内容学习,实现学生人格培养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养成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协作务实、积极乐观的健康人格。

猜你喜欢

茶艺茶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茶艺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声乐作品在茶艺表演中的艺术价值探讨
当前茶艺表演主题创作及审美生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