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与计算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023-01-11□徐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2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内容

□徐 勇

一、引言

人才培养是高校重要的职责之一,肩负着为国家建设输送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提高人才质量是高校教师的长期任务与永恒课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素质人才需求不仅持续增大,而且人才综合素质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具体地说,科技创新催生许多新兴产业(例如区块链、大数据、量子科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用人标准发生许多变化。例如,2020年人工智能人才报告显示,非技术素质将成重要考核指标[1]。即使对于传统会计行业,用人单位最为看重员工是否具有责任心以及认真细致分别占37%、22%[2]。然而,大学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将重心放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而对于学生良好品质和素养培养方面重视不够。事实上,责任感与职业成功显著相关[3]。因此,在新形势下为了避免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进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2020年6月教育部公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的颁布实施不仅明晰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而且契合了当前高校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需求,同时也为高校各专业开展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信息与计算专业的人才培养也不例外。近年来,学者们探索了如何将《纲要》的贯彻落实与信息与计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相融合的课题。例如,有学者探讨某门专业课思政建设方案举措[4],文献[5]则研究了思政建设的意义和维度问题。然而,人才培养毕竟属于系统性工程,单独探讨某门具体课程的思政建设还不够,推进信息与计算专业思政建设需要系统思维和方法。

二、信息与计算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本质

关于课程思政的内涵,有学者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工作格局,一种质量要求,一种教育方法[6]。正因如此,《纲要》开宗明义指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具体地说,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立德树人、价值引领塑造融为一体。任何教材都会宣扬或隐喻蕴含一些价值观,而教育也必定会培育一些价值观。从这个角度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本质功能的回归。

信息与计算专业属于理学类多学科交叉专业,它以数学为基础,涵盖计算机科学、运筹学、控制科学和信息科学等领域。其课程设置不仅开设理学类课程(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也包括一些工学类专业课(如数据结构、程序设计等)。因此,在信息与计算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其本质是构建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体系中的课程能够完成“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教育理念[7],从而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具体而言,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又要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而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信息与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

人才培养方案是关于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该文件也是实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作为人才培养纲领性和规范性文件,其质量在人才培养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国内一些高校信息与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可以为信息与计算专业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一些思路。对于人才培养方案这类文本资料而言,词云图是一种简单的挖掘和展示内在主旨信息的方法。概括的说,词云图通过过滤掉大量的低频、低质的文本信息,而对于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在视觉上进行突出展示,从而突出文本的主旨。因此,本文构造信息与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词云图,尝试展示目前人才培养方案的共性特征。具体而言,首先,通过网络爬虫完成85个国内高校信息与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数据抓取。然后,将抓取的人才培养方案文本数据建立语料库,并进行中文分词、词频统计,最终生成信息与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词云图(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目前的信息与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聚焦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理论知识的传授,技能知识的训练等方面;二是对于非技能素质的关注不够,缺少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培养内容、目标和具体要求;三是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量化指标和评价体系;四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必修课(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无法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图1 信息与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的词云

四、信息与计算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一)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既然推进课程思政属于系统性工程,那么强化顶层设计就十分有必要,首先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换言之,按照《纲要》的要求,完善信息与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充分体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内容,并将三者融为一体。

1.强化思政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据《纲要》精神,结合信息与计算专业特点,表1列出了该专业的一些培养目标。可以看出,该培养目标融合价值与素质培养,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表1 信息与计算专业培养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表1给出的思政教育素质的内容还可以进一步的细化和明确。比如说,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则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2.思政教育的评价标准制定。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评价相对容易,其原因在于通过课程考试可以有效地检验和考核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无法用考试的方法进行客观评价,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要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比如说,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诚信即诚实守信,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显然,学生诚信的考核需要用“非考试”的评价方式。有学者也提出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思路和评价方法,例如,融于专业课考核的思想政治考核评价、主观描述性反馈评价、量化问卷评价和长期跟踪评价等[7]。还有学者构建大学生诚信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三个维度和36个评价指标[8]。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标准制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标准问题;二是评价形式要灵活多样,也要科学合理;三是统筹好整体评价与部分评价、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的关系;四是充分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例如,管理学、经济学等)的科研成果来制定评价标准。

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课程关联分析。一般而言,信息与计算专业的课程体系由通识类、专业基础类、专业主干类、专业选修类、跨专业选修类、实践类课程和实践环节等构成。由于不同课程在课程性质、知识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存大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不同课程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千差万别。另外,不同内涵的思想政治内容适合于不同的素养与道德培育。换言之,不同课程与不同思政内容的关联度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诚信教育可以融入全部课程,但是,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与其开展社会公德教育,不如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团队协作等品质。所以,在人才培养大纲中需要完成不同思想政治内容元素与不同课程间的关联度分析,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指导。关联度分析的主要步骤如下:首先,依据培养目标与课程性质挖掘信息与计算专业开设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其次,评估思政教育元素内容与课程的关联度,关联度的水平可分为三个等级,即高(H)、中(M)、低(L)。某思想政治内容与某课程的关联度越高,则意味着该思想政治内容正是该课程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应该将该思政内容高度地融入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后,构造思想政治内容元素与课程的关联度矩阵,该矩阵详细系统地勾勒出思想政治内容元素与课程的密切关系(见图2)。

表2 课程名称与思政元素关联度矩阵

(二)强化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建设。课程作为教育活动的基本载体,是信息与计算专业推进课程思政的落脚点。按照《纲要》要求,推进课程思政则必须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课堂建设,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制定和教案编写,并贯穿于教学与评价的各环节。前面的顶层设计为课程思政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推进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建设的要点包括:一是每门课程需要制定思想政治培养目标与思想政治元素教学内容。以思政培养目标为导向,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然后基于思想政治元素与课程关联度矩阵开展筛选,从而确定该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二是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中,围绕已经确定的思想政台教育内容来组织编写教学案例,并将教学案例融入教学大纲。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学案例须无缝地穿插到课堂教学中。三是在课程考核中,需要涵盖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内容,而评价的依据则需要参考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制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详细地说,课程考核方式包括考试或非考试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形式可以采取行为跟踪评价、问卷调查评价等。课程考核学业成绩可总体表示为:专业知识评价成绩*α+思政内容评价成绩*β,其中α,β是权重系数。值得指出的是,思想政治内容评价成绩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具体的素质和素养。例如,《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课程与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和团队协作等思想政治素养高度相关。那么该课程的思政内容评价成绩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科学精神*a0+工匠精神*a1+团队协作*a2,其中ai(i=0,1,2)为权重系数。

(三)课程思政建设流程图。基于以上讨论,图2给出信息与计算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流程图。该流程图有以下特点:一是打造信息与计算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建设的闭环,该闭环以顶层设计开始,课程思政教育评价结束,整个流程可以不断完善和发展。二是坚持系统思维,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三是坚持开放性原则,兼收并蓄,即可以通过不断纳入和借鉴其他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加以完善。

图2 信息与计算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流程图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