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理论视野下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的支持策略探索
2023-01-11孙颖蕴
孙颖蕴
随着融合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更加重视关爱残疾儿童少年,采取切实举措,努力做到残疾儿童少年“应随尽随”,最大化推进融合教育,使残疾儿童少年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孤独症伴有语言沟通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刻板行为这三大核心症状。相比于在封闭的特殊教育学校环境,孤独症儿童在融合教育环境中与普通儿童发展伙伴关系,共同参与校园活动,更有利于其社会性发展。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发展个体嵌套在一系列环境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笔者以一名在融合教育环境中适应相对良好的孤独症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索如何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为其提供有效支持,以期为融合教育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个案基本情况
寒寒(化名),男,8岁,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孤独症,现就读于普通小学二年级。笔者利用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量表),从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五个方面对寒寒入学两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与评估(见表1)。
表1 寒寒的突出行为表现记录
二、个案所处的融合教育生态系统
通过观察和访谈,笔者梳理出寒寒的社会关系网络(见图1)。其中实线连接表示关系较为紧密,虚线连接表示关系一般,甚至较少联系。
图1 寒寒的社会关系网络
通过寒寒的社会关系网络可以得出,寒寒获得的支持主要来源于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环境系统,其中学校系统包含同伴、教师两个子系统。学校和家庭是寒寒的主要活动场所,这两个环境系统以教师为纽带,帮助寒寒在学习生活中获得家庭和学校的支持,保障寒寒顺利地进行各项活动。寒寒获得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专业医生,社会支持为寒寒的家庭提供了获得孤独症相关信息的渠道。
三、基于融合教育生态系统的支持策略
(一)稳固自我支持
孤独症儿童对陌生环境容易产生不信任感,不愿意融入其中。寒寒刚上一年级时,上课不愿意听讲,常常看着窗外发呆或者在课桌下撕纸、撕书玩,反复提醒他也充耳不闻。在存在行为障碍的情况下,批评惩罚对寒寒是无效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笔者观察寒寒一段时间后,针对寒寒好动的特点为他安排了值日劳动的工作,让他扫地、倒垃圾、擦黑板等。寒寒一开始把值日劳动当作是游戏,充满兴趣地做完了。笔者肯定了寒寒的劳动成果,并让其他学生关注到寒寒愿意劳动的闪光点。当他被肯定时,注意力从日常的撕书、玩文具等刻板行为中转移了出来。之后,笔者对寒寒的有效劳动进行强化,并抓住机会当众夸奖,使其得到关注和肯定,有效弱化其问题行为。
孤独症儿童相比于普通儿童更加脆弱敏感,当他们进入陌生环境,教师首先要安抚他们的心灵,发现他们行为中的积极方面,加以有效引导,将之放大为他们的闪光点。当孤独症儿童信任接纳新环境后,教师便叩开了其心扉,帮助其建立起在陌生环境中的自我支持。
(二)给予学校支持
学校是学生获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应创设有助于融合教育开展的校园环境,以接纳和开放的态度面对特殊儿童。同时,学校生态系统中的同伴支持也能够帮助孤独症儿童改善社会交往障碍,使其获得同伴的积极关怀。这种支持有利于孤独症儿童成年后的社会化生活。
孤独症儿童常伴随有感知觉障碍。寒寒由于年龄小、心智发育不成熟,对于所处环境易敏感焦虑。笔者常常关注寒寒在校的适应状态,课上常给他发言的机会,让他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有时候他回答不出来捂着脑袋使劲地思考,着急地大叫,笔者会笑着肯定他:“没关系,不着急,老师知道你在思考。”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的情感总体上是积极的,笔者常常有意识地在班级渗透寒寒需要大家关心关爱的思想,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要学会包容,互帮互助”。在同伴系统的支持下,寒寒的语言交流障碍与社会交往障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年级时,寒寒各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面对寒寒的进步,笔者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除了通过口头语言、小奖品鼓励外,还会用肢体语言表达对他的肯定。寒寒容易和同学闹矛盾,一年级时常常用哭来表达不满,二年级时则尝试用语言来解决问题,并让笔者给他们评判对错。
孤独症的核心症状是社会交往障碍。孤独症儿童在融合教育环境中如何发展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是融合教育教师面对的一大课题。为了帮助寒寒尽快适应班级学习生活,笔者安排了同桌文文和组长晨晨来帮助寒寒。同桌负责提醒寒寒课上跟上教师的学习安排,组长负责寒寒课后的学习和生活。在同学的热心帮助下,寒寒能够自觉地规范言行,适应集体生活。同时,笔者借助一系列以班级为集体的学校活动,如运动会、唱国歌比赛、朗诵比赛、写字比赛、学雷锋主题活动、环保卫士活动等,让寒寒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培养寒寒的集体荣誉感。此外,笔者还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和阅读课开设了大量课内与课外的集体活动,如“交个朋友吧”、母亲节感恩活动、“庆元旦,迎新年”、课本剧表演活动等,帮助学生发现寒寒的不同特点,促进普通儿童消除对孤独症儿童的偏见。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基于宽容心态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教育方法多样化原则、日常生活练习法原则等多重原则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通过集体活动来营造舒适的集体氛围,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伴的意识,为孤独症儿童建立起强有力的学校支持系统。
(三)寻求社会支持
融合教育需要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支持,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合作。
目前,孤独症专业康复机构较少,孤独症儿童家庭得到的社会支持较为有限。同时,孤独症儿童的父母易产生回避心理,忽视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需求。寒寒的父母对孤独症有充分的认识,积极地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在开学初便带着医院的诊断书来向笔者说明情况,并将医生专业的指导建议与笔者分享。他们作为纽带,将社会支持与学校支持联系在一起。
社会支持在当下融合教育生态系统中还显得较为薄弱。随着融合教育的不断推进,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作,由社会相关机构协调资源,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必定能减少公众的偏见,更好地促进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
(四)共筑家庭支持
家庭是融合教育的重要阵地。养育孤独症儿童需要家庭尤其是父母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与责任心。为了及时反馈寒寒的在校状态,笔者每个星期固定和寒寒的父母保持线上或者电话联系,并到寒寒家里进行家访观察。寒寒的妈妈会耐心地鼓励寒寒告诉我们,他最近在家里做了些什么。有时候,寒寒在学校会有一些冲动行为,笔者会第一时间告知家长,并分享可行的沟通引导方法。寒寒的父母在家中教育后,寒寒的情绪行为问题得到缓解,家校共育的目的初步达成。
总之,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需要来自孤独症儿童自我、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只有各系统之间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孤独症儿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