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思政设计与实践

2023-01-11王顺宏李邦杰李亚雄

高教学刊 2022年36期
关键词:思政精神课程

王顺宏,李邦杰,李亚雄,雷 刚,王 虎

(火箭军工程大学,西安 710025)

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并实施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着眼解决培养人才的标准、方法和目的这一根本问题,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为了帮助新一代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部署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将价值观的塑造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

《纲要》一方面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摆在思政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为后期课程思政建设及全面展开在政治学科和理论方面提供支撑,是高校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和政治导向。与此同时,要从其他专业课程理论体系中挖掘定位对接思政课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支撑点,构建互通式桥梁,力求多方面印证,切实有效拓展思政课的教学实施领域边界。同时,将传统由政治教员负责的思政课程,完成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拓展到全部专业课程,各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理论知识时,将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如春风细雨般融入理论传授,通过创新思政教育理念,主动转变思路,充分挖掘思政切入点,力求将传统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进而达到思政教育内涵及外延的拓展,实现过程育人、协同育人与整体育人的思政新局面。

一、研究生学历教育课程思政的现状与特点

近几年,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校研究生规模迅速扩大,研究生作为快速成长起来的新时代中坚力量,既是“追梦人”,亦是“圆梦人”,历史必将赋予他们新的责任和使命。由于研究生的来源与构成比较复杂,既有应届毕业学生,也有部分已经具备一定岗位工作经验的社会考生,使得研究生生源特点显现出不同特点,部分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比较淡薄,以个人为中心,倡导个性的张扬;部分学生行为目标具有较为明显的短期化、物质化和实惠化倾向,他们考取研究生的目的局限于未来有更好的就业和高企的收入,追求自身未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忽视对个人“三观”的进一步塑造;组织纪律性较差,活动较为分散,管理难度大,难以统一组织教育课程;年龄层次偏大,个人问题较多,生活婚恋问题等相对比较突出,在小部分人身上充分暴露出受教育程度与“三观”的极度不匹配现象。

与此同时,研究生作为我国高校中学历层次最高的群体,经过完整和系统的高校专业教育,具备较为完善的知识背景和知识架构,有较为成熟的思维方法、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对许多问题有自身的独立想法。反观当前研究生思政教育,大多数思政教师授课内容陈旧无新意,授课方式机械性和灌输性太强,是研究生们熟悉而反感的“填鸭式”教学,对学习效果的检查也是单一进行课程考试,考虑研究生思维特点的因素较少,这种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就显得势在必行。

二、飞行动力学与制导课程思政目标

火箭军工程大学飞行动力学与制导课程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高超声速飞行器轨迹优化、制导方法,初步具备通用飞行器弹道分析与优化能力,再到制导及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控制特点研究与分析能力,为从事飞行器设计、导弹制导与控制和导弹武器及航天器的作战运用等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立德树人、为战育人,这是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对军队院校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根本要求。因此在课程思政要达到的目标设置上,以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倡导爱党、爱国、爱人民,服从集体利益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遵纪守法和道德情操等主题设计思政内容供给,同时更要从军队研究生的身份特点出发,以培养具有牢固的军魂意识,能够坚决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专业技术军官为主要出发点,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弘扬献身兴军强军崇高事业的爱国奉献精神。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思想根基坚实牢靠,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优良传统,将火箭军砺剑人半个世纪以来铸就的砺剑精神融入血脉,矢志强军打赢,具有扎根基层、安心本职和建功立业的坚定志向,坚决做到忠实履行使命,具备敢于担当强军重任的责任意识,围绕以上思政目标建立科学系统的课程思政课程体系,挖掘思政资源,有针对性地设计思政教学方法。

三、飞行动力学与制导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

鉴于以上课程思政目标,飞行动力学与制导课程紧紧围绕军队院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专业课程特点,紧跟技术前沿和导弹技术发展构建专业知识理论体系的同时,深研细化思政育人目标,围绕对学业、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的工匠精神,爱国家爱人民、科技强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矢志军营建功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展开思政教学体系设计,紧紧围绕以下主题设置课程思政。

(一)加强对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育

学生未来无论从事任何工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都是新时代军队研究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工匠精神体现的精神实质是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为一体的优良品质。爱岗敬业是指岗位从业者因对所从事职业和岗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而为从事职业尽职尽责的职业奉献精神。通俗地讲,就是岗位从业者对自己职业要用一种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对于从戎报国的革命军人来说,敬业就代表着对军人事业的忠诚,对本职岗位的热爱,对国防事业的无私奉献。所谓精益求精,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到最好,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专注是指一个人的工作和处事状态,是发自内心对某项工作或事物的热爱而着眼于细节的坚持、坚守与执着的精神,其不因环境的改变而轻易改变初心,是任何一个“大国工匠”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品质。历史上就有所谓“术业有专攻”,一个人一旦选定具体行业,就心无旁骛地扎根所选行业,“咬定青山不放松”地专注于一个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其势必会在自己的领域成为行业“领头羊”。创新精神则是“工匠精神”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因为专业和专注,才能对所从事的工作领域的现状和发展的约束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在继承前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激发科技强国强军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文化精髓。军队院校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指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与长治久安,培养“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奉献精神,为了强国强军梦的早日实现,作为未来军队科技工作者,主动担起科技报国、服务国防的责任和担当的品质与精神。课程教学中通过绪论部分对国内外高超声速飞行器、导弹武器等高技术精确制导武器的研究和发展状态与现状、未来发展局势等内容的介绍,树立民族自豪感,充分激发学生科技强军的使命担当,阐述强军与强国之间不可割裂的强相关联系,充分认识弹道导弹武器系统作为大国重器的重要地位,树立民族自豪感;在讲解导弹武器精度分析部分章节时,以第一代航天和核技术奠基人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冲破国外设置的层层障碍,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祖国航天和核工业一线,无私报效祖国为例,进一步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爱家爱国的家国情怀。

(三)强化学员矢志军营建功立业的奉献精神

矢志军营建功立业的奉献精神是每一位火箭军砺剑人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新时代革命军人立志在短暂的军旅生涯中谱写努力奋斗、建功立业的人生篇章,就要求军人具备艰苦奋斗、忘我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拼搏精神。火箭军部队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直到现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力量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具有火箭军特色的优秀传统和精神力量,如献身祖国导弹事业的“三爱”精神、“亮剑”精神等,都可以结合专业课程内容成为课程思政很好的供给内容来源。如在讲授最优弹道设计部分内容时,以“钱学森弹道”的创始人钱学森前辈为人物典型,介绍“两弹一星”大师们的专业背景和为祖国作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国防科技发展作贡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火箭军“三爱”精神强化学员矢志军营建功立业的奉献精神。

(四)培养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

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条件极度简陋,科技领域对我国全面封锁的条件下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两弹一星”试验的成功,千万中华儿女终于可以挺直脊梁,由此产生的“两弹一星”精神已成为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图腾。飞行动力学与制导课程属于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专业基础课程特色,几乎每一部分课程内容都与“两弹一星”精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课程团队通过隐性的课程思政,在完成专业知识授课的同时,将“两弹一星”精神,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有机融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从事科研之路上所必需的不惧艰难险阻,勇攀科技高峰,愈挫愈勇的精神品质和顽强作风,为科技强国和强军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飞行动力学与制导课程思政实践

(一)提高教学团队的育德能力和意识

高校教师的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将直接决定高等院校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育德意识是高校教育从业者在所教授专业课程中主动挖掘和凝炼思政教育资源、把握专业授课内容与思政资源有机融合的主动意识,也是以负责任的态度主动培养和塑造培训对象思想品质和道德规范的自觉意识,是一种不需监管和强制的发自内心的责任感所驱动的自觉意识。要构建高等院校思政课程和思政教育的新格局,要求研究生课程教学团队或专任教师主动适应新形势下思政教育的新要求,并将这一教育理念自觉践行于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当中。

面对心智接近成熟或已经成熟的高校大学生,高校教师的任务已经不仅仅是传播知识,而要以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自觉性去重塑他们的灵魂、品行与人格,并将学生终身受益与终身发展作为工作唯一方向与核心理念。要着眼新一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时刻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和理论思潮对其思想的影响,聚焦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缩小与学生在认知上的距离,引导和熏陶其道德修养,力求以正面引导与隐性暗示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做到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不流于形式。

2) 区域隔离。为保证各联合控制室控制系统的相对独立,在高级应用网与部分联合控制室之间部署工业防火墙进行装置间控制系统隔离,阻止病毒、木马的入侵和扩散等,即使一个装置控制系统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其他装置控制系统,将危险源控制在有效范围。

(二)增强课程思政内容融合能力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史,都是一部科学探索发现的历史,因此每一门高校专业基础课程均可在其知识体系中,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挖掘和搜寻其蕴含的“思政元素”,总是可以将其整理归类于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法治、思想品质、人格魅力、科学精神和审美情趣等思政范畴,而要将相对宽泛的思政要素融入专业课堂教学,教学团队必须在课前进行课程思政路径设计,即切入点设计,着眼思政元素与授课内容的无缝衔接与有机融合。由于飞行动力学与制导课程属于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课程特点,课程思政在本课程中内容丰富,俯首可拾,教学案例更是全面多元。本课程的亮点在于教学团队可以从三大航天精神着手,注重将航天精神的内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春风化雨般融入课堂教学。此外,结合课程内容特点,课程思政元素还能充分延展到探月精神、两弹元勋事迹、领袖与航空航天、航空航天型号总师创新案例、大国工匠案例和大国重器案例等,使思政内容更加丰富立体,引人入胜。课程教学团队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蕴含的思政切入点,整理出八个成熟的课程思政切入点(见表1),并在授课过程中成功施教,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效果良好。

表1 课程思政设计

(三)创新课程思政施教能力

高校课程思政落到实处最终依靠的力量一定是广大的一线高校教师,高校教师的思政施教技能也决定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育德意识的前提下,持续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课程思政的设计上,要充分了解当下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内在需求,贴近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客观实际和学生的思想现实状态,想学生所想,因势利导,力求达到师生在认知与心理上的同频共振,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课程思政在执行过程中,更要把握学生需求,不能单向灌输,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应从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象出发,以正确或正向的引导,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课程思政即定目标,让学生融入课堂,既紧扣时代发展又回应学生关切。不能将课程思政理解为“贴标签式单向灌输”,而是要切实遵循“如盐在水、润物无声”的原则,发扬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度”的把握上,聚焦“隐性”的思政教育特点。

在组织方法上,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在课前教学准备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特点设置一明一暗两个教学进程,让思政教育了无痕迹地贯穿融合于专业知识传授过程。明线是本课程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内容及其内涵外延,暗线是教材或讲义中未提及的与讲授内容能够关联的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最佳境界是如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夜,润“我”细无声,寓教于理、寓教于乐和寓教于无形。

(四)专题式课程思政案例

课程教学团队秉承立德树人为育人的教学理念,坚持围绕实战搞教学,将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将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与未来作战保障联系起来,将战训与保障中的现实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员科技强军、以身许国的胜战精神。

1.案例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1)课程教学目标。了解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分类及飞行特点,以及在动力学和控制技术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

(2)思政育人目标。在了解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学与制导问题过程中,融入思政要素,重点通过对“钱学森弹道”的讲解,一方面扩展学员的专业厚度,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热情,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理想信念。

表2 第一章思政实施方案

(4)实施过程。在讲解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分类,尤其是助推滑翔式飞行器时,重点介绍“钱学森弹道”的相关理论知识,在此过程中,引入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冲破层层阻碍义无反顾回国的事迹的讲解,用老一辈无产阶级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和献身精神,激励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但同时也要阐明,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正向航天强国迈进,必须正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培养学生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为祖国的腾飞作出自己的贡献。

2.案例二: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工匠精神

(1)课程教学目标。掌握助推滑翔式飞行器的飞行动力学及飞行特点,掌握高速飞行过程中热烧蚀对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影响。

(2)思政育人目标。以美国HTV-2 飞行器试验的两次试验失败案例中汲取教训,培养学员的责任意识及工匠精神。

(3)思政育人案例设计。思政教育案例设计见表3。

表3 第三章思政实施方案

(4)实施过程。采用类比的方式进行课程讲解,以美国HTV-2 飞行器两次试飞失败都是因为热烧蚀问题引起飞行器失控,而我国类似飞行器试验从未失败,且在某些关键领域,其技术先进性已领先美国为例。引导学员,培养学员勇于担当,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五、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站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的重大教学改革,意义重大,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而是需要高校教师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非思政类精神升华。

本文以研究生飞行动力学与制导这一专业基础课程为例,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课程目标,深入挖掘高校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中包含的显性和隐性德育元素,将教学内容与思政育人目标在授课内容切入点无缝融合上进行了教学实践探索,可为相关高校专业基础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猜你喜欢

思政精神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