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与探索

2023-01-11郑兰香王世全

高教学刊 2022年36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思政评价

郑兰香,李 媛,李 功,王世全

(宁夏大学 生态环境学院,银川 750021)

2003 年,我国将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国家制度确定下来。目前,世界上已有100 多个国家推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环境影响评价作为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方法,对环境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区域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起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是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环境类专业的主干课之一,在专业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2]。在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时代背景下,众多高校均加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教学改革[2-4]。

在2019 年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从此,课程思政建设成为全国各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工作内容。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6]。做好专业课的思政建设,需紧密结合课程特点,紧扣专业课的课程教学内容,深入梳理思政素材,挖掘并凝练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宁夏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在2007 年即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其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一直受到同行关注。其作为思政课程建设,一定要做好课程设计,优化教学内容,并充分利用融合式教学提高授课效果,达到育人目标。

一、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思政建设概况

(一)建设目标

以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教育教学目标,以价值塑造为导向,充分开发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单元,积极总结课程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并润物无声、准确生动地融入各个教学环节。秉承卓越工程师的工匠精神,使学生在了解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基础上,掌握建设项目和规划环评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导则和技术方法,及时更新学习新的环评理念,具备从事环评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通过课程思政教学,丰富学生专业知识、拓宽认知领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提升专业素养,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培养适应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基本胜任实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

(二)思想政治资源挖掘

充分挖掘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思政资源,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法治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材。重点包括:卓越工程师;工匠精神;创业和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法律法规意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评工程师国家职业资格;碳排放纳入环评;双碳目标;低碳理念;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美丽中国内涵;生态文明理念及宁夏的生态立区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科学发展观;蓝天保卫战;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黄河保卫战;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宁夏九大优势特色产业等。

深入挖掘环评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受限于任课教师的思想觉悟、教学水平和选用教材等因素,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仍存在不足[7],随着课程建设需不断更新、补充及完善。

(三)教学内容及思政融入点

根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各章节的重点融入思政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效果。环境影响评价思政课程的具体章节和思政内容融入点见表1。

表1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思政融入点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宁夏大学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改工作起步较早,尝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及课堂组织等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改革。针对课程思政建设,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应用性较强的特点,教学内容不受限于教材。授课内容紧跟国家相关环保政策不断完善,结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一)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使用现代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雨课堂、腾讯会议和钉钉等智慧教学平台将教学设计和专业课程需求结合起来,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环境。授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智慧教学平台将授课资料推送给学生进行课程预习或学习,通过习题练习将预习或学习效果反馈教师。因此,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学生学情分析,适当调整线下授课方案和方式,有计划地设计安排线下课堂教学内容。课后,教师将巩固课程的学习资源和习题通过网络平台推送给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复习总结并巩固课程内容。建立课程微信群,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在微信群或雨课堂平台进行交流、咨询、讨论和提问等;安排每周一次的线下答疑,线上交流没解决的问题可以在线下交流解决,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正向作用。

(二)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与案例教学法

将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涉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内容,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升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案例教学是提高应用型专业课程授课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准确利用真实的典型案例适时穿插于各章节内容,使学生更能体会环评的作用。同时,邀请具有多年环评经验的资深教师,结合最新环评政策给学生讲解;结合宁夏九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发展思路,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通过案例的“线上+线下”交流讨论,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环评工作思路,扎实地掌握环评基础应用技能。科研成果反哺专业教学是当前创新教育模式的重要路径之一,有利于克服教学和科研分立状态,形成互补关系[8]。例如,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为例,介绍酒庄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分析大面积酿酒葡萄种植对环境的影响、葡萄酒生产过程的废水废渣产生情况及治理技术措施。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优势产业,加强家乡认同感;同时,阐明酒庄对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的贺兰山东麓环境生态恢复和污染治理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肯定,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与企业接轨,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环评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专题讨论、课外参观实践、学生分组编制环评文件及邀请校内外环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等。编制环评文件既有独立完成的任务也有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任务,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实际工程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协作的团队精神。同时依托优秀校友,联系宁夏境内的优秀创新型环保企业,建立宁夏生态环境校企合作联盟,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践平台。另外,为培养应用型环评人才,积极与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培养关系,企业可以为高校培养学生提供符合专业需求的实习基地和实践平台,高校也可以遵循企业实际需求培养能胜任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合格人才,实现校企双赢。

(四)课程综合考核与评价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开展全过程考核。课堂讨论中要考核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实践性教学环节侧重于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期末考试则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9]。因此,综合以上三点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课程考核由四部分组成:考勤(占5%)、作业(占10%)、课堂表现(占10%)、环评报告编制或汇报讨论(占15%)和期末考试(占60%),满分100 分。

三、教学课程组建设

本课程由具有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的教师牵头建设,形成3~5 人的教学课程组。课程组成员分工协助,形成统一思政大纲、思政教案和授课PPT,并收集环评思政案例,形成具有明确思政元素和思政教学目的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开展课程组听课制度,每个成员每学期聆听三分之一以上的课程教学,并进行课后的点评和讨论,总结每堂课的教课成效。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授课效果,任课教师积极进行自我提升,参与各类教育教学学习与培训,并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形成以注册环评工程师带头,优秀教师为骨干,资深教师把关,新进博士为新鲜血液的教学结构队伍,形成老、中、青结合与互补,教学队伍合理,整体素质较强的课程师资队伍。

四、结束语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不能仅限于教材,要鼓励老师把实际的环评案例、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使得新知识能快速融入实际。另外,通过邀请相关行业专家来为教师和学生开展环评相关专业技术讲座,提升学生的“双创”思维。为巩固学习效果,在环境科学与工程课程实习,以及在毕业实习时,可通过将学生推荐到环评单位进行实习培训,接触实际环评过程,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多管齐下,培育出应用型专业人才。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思政建设,要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导向,在开发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单元,总结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的基础上,重新修订课程大纲、教案,重组教学课件,提高主讲教师的认知水平和课程教学定位。通过互联网+将视频教学、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相结合;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与课程结合,实现科研反哺教学。通过组织课程教学小组研讨、参与教学改革会议和与专家座谈交流等方式提高主讲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水平,形成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思政评价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对气动热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