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地区水土保持现状及治理对策
2023-01-11孟子龙许春娟贾生海
孟子龙,许春娟,贾生海
(1.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水资源利用中心质量安全处,甘肃 景泰 730400; 2.甘肃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河西地区主要包括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及嘉峪关5市,地处北部祁连山脉和南部马鬃山、龙首山之间,涉及疏勒河、黑河和石羊河3个流域,总面积30.9万km2,荒漠是河西地区主要的土地类型,面积达22.7万km2,占区域总面积的73%,绿洲仅占6%左右。河西地区是绿洲分布最为集中、人类活动最频繁、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大的地区,亦是生态环境变化最剧烈和对下游影响最大的地区。因此河西五市及疏勒河、黑河和石羊河3个流域的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和水土流失危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 水土保持现状
河西5市在“十四五”期间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大力推广水土保持工作[1],取得了显著成效。
1.1 预防保护
保护重要水源地、沼泽湿地、河流水生态环境、林草植被,严格管理生产建设活动区域。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以封育保护天然植被为主,促进自然修复[2];实施水源涵养林工程,治理河道塌岸和泥石流沟道,提高水源涵养能力。草原区轮封轮牧、建设饲草基地和牧民定居点,促进退牧还草。在荒漠区以保护荒漠植被、沙壳、结皮,促进自然修复,严防荒漠草地大面积人为扰动、超载过牧,在封禁区实施灌木栽种、营造沙障等措施。
1.2 综合治理
围绕乡村振兴和经济建设,结合绿洲农业、城市景观绿化、祁连山国家公园等,建设集水涵养、水土保持、田园观光、农民增收为一体的水土保持经济林,通过水土保持项目,促进河西地区经济发展。重点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涵养林种植等,项目涵盖河湖连通工程、防风固沙林草带建设等,如甘州区、肃州区湿地保护工程。在浅山区农牧交错地带及中部平原绿洲,以治理河道、水库、渠系、农田、饲草基地风沙危害为重点,营造水土保持灌草和沙障,实施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主的侵蚀沟道治理、生态护岸等工程措施。
1.3 信息化建设
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体系,强化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促进水土保持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提升地区水土保持监管能力。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站点[3],并对重大生产建设项目设置临时监测点。
围绕上述措施路线,武威市共谋划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171条,总治理面积5229.45km2;金昌市2021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14km2,其中永昌县56km2,金川区58km2;张掖市规划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3100km2,总投资129.41亿元;酒泉市规划了36个项目;嘉峪关市谋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46km2。
2 存在的问题
(1)分配治理任务大,水土保持项目资金规模小,资金与治理标准很难匹配,加上实施区域受限,地块落实难度大,“十四五”期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存在困难。
(2)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手段和装备落后,导致监督执法时效性弱。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当前多目标需求不适应。项目整合与推动产业、生态建设有机融合,规划协调与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等方面需要出台宏观政策引导。
(4)监测工作严重滞后,无法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技术支撑。监测经费短缺、力量薄弱和手段落后,导致监测工作开展受限,监测成果和数据不完善,无法为全省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5)治理模式单一,缺乏系统研究。河西地区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通常采取封禁保护和造林植草,受地域空间限制,只采取封禁治理方式与水土保持相关规定不符,荒漠戈壁水资源稀缺、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大规模造林增加水资源消耗,加之植被建设和养护成本过高,也将影响绿洲经济社会发展。
3 进一步治理工作思路
3.1 石羊河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思路
石羊河流域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被列为生态保护的核心地区,是生态环境问题非常严重的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之一[4],流域总面积3389.47km2,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29.31%[5],主要为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境内的水源涵养林草地占整个区域面积的74.26%。
(1)预防保护为主。保护原生植被和治理成果,采取人工封育、政策宣传相结合方式,促进林草植被保护、水源涵养,持续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维持流域生态平衡。
(2)重点治理,构建生态屏障。构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实施低标准梯田改造提升、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综合治理工程。
(3)上游水源涵养区保护与治理。高质量开展上游涵养林的封育保护和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治理。
3.2 黑河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思路
黑河流域水土保持的主要思路为防风固沙、生态维护。防治目标为竭力阻止巴丹吉林沙漠前移,防止沙漠向绿洲区推进。工作方向为保护黑河两岸滩涂、湿地、水库生态功能;建设河道水库护岸林,减少入河风沙、入库风沙、入渠风沙,保护水利设施,延缓水库的风沙填淤速度;加强村镇绿化,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保护酒航公路、东风铁路少受风沙侵扰;保护绿洲边缘荒漠植被;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等。
(1)黑河两岸生态屏障保护项目措施配置。以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维护生态基础功能为主。黑河沿岸湿地、草地、沼泽、水域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发挥天然生态屏障的作用,需制定严格的封禁保护制度,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封禁区内取土挖沙、放牧、造坟或修建建筑物,不得毁坏林草植被及封禁设施,禁止从事任何生产建设活动。
(2)规划项目。①黑河两岸湿地保护工程,对黑河两岸的沼泽湿地封禁保护。采取设置围栏、设立封禁标志牌等措施。②金塔县黑河干流及水库风沙灾害治理项目,黑河纵穿金塔超过120km,黑河灌区现有小型土坝水库10座,河岸和水库两岸多为沙漠戈壁,尤其东侧处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风沙对河道和水库的填埋淤积严重,该区将退耕还草、封育保护、沙障固沙、生态林带阻沙等措施相结合,多措并举,在黑河东西两岸长约70km的主要风沙地段,完成综合治理面积20km2,治理宽度根据每段的沙源、危害程度具体确定。
3.3 疏勒河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思路
疏勒河发源于疏勒南山东段纳嘎尔当,经玉门镇后折向西进入瓜州县[6],瓜州县境内流程242km,流域面积10184km2。疏勒河瓜州段由东向西共分布了10条支流,支流均为暴雨洪水形成的季节性洪水沟道。河段两岸天然林草覆盖度较低,河道沿岸没有形成生态屏障,流域沿线生产建设活动较为频繁,加之水生态综合治理经费有限,河道两岸未形成完善的生态防护体系,造成局部河段存在水土流失现象。疏勒河瓜州段治理任务仍然艰巨,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干流、支流河道生态防护体系,大力实施河道疏浚、堤防、护岸工程建设,维护良好流域生态环境,提高两岸的城区、乡镇、村庄、基本农田、林草地等各类基础设施的防洪能力,减少洪水对河道下游地表、河床及岸坡的冲刷,进而减少地表水土流失量。
4 对策及建议
4.1 明确目标,注重空间布局
河西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不应单纯以封育面积、造林规模为主要目标,应综合考虑经济、生态建设等重大战略需求,在经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统筹兼顾的长期规划,科学合理确定干旱区治理的区域、范围、措施和规模。植树造林的重点区域应是人类居住区域(城区、村镇周边)、绿洲防护体系、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及具有重大经济及生态建设意义的区域。绿洲外围荒漠戈壁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应以耐旱的适生“雨养植被”为主,而不是速生的高耗水树种。对远离绿洲、人烟稀少的荒漠戈壁应以自然植被生长为主,尽量减少人工干预。
4.2 立足现状,坚持“以水定绿”
河西地区大多区域为荒漠戈壁,水资源是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命脉,而干旱区荒漠戈壁的面积非常广阔,将有限水资源投入到广阔地域的生态建设中,不仅生态系统难以为继、有违科学规律,也会制约干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洲区应以土壤保持、生态维护、农田保护为重点,坚持“农林结合、林茂粮丰”原则,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科学采用乔灌结合、林草结合、林果结合,加强农田防护林更新换代和改造,扩大林业资源,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荒漠区以防风固沙为重点,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采取围栏封禁育林育草,在边缘地带适度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林带,增强和巩固北部生态防线。祁连山浅山区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采取植树造林、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农田保护等措施,配套建设水保林和生态型护岸,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
4.3 依托内陆河水系、灌区及地域特色优势,突出水利优势,打造文化生态亮点
围绕内陆河水系建立生态走廊带,结合风电、光伏、矿山修复、水电站生态治理、莫高窟世界遗产保护、航天城等提出综合治理修复项目,依托水利工程谋划水利工程沙害防治项目、水源工程保护和清洁型流域项目,依托水利灌区谋划灌区流域化管理,谋划灌区综合治理项目、灌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等,合理配置水、土、沙资源,探索丰富河西沙产业项目。
4.4 强化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加强部门联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全覆盖
依托现有风蚀监测站点,有效利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全面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增强水土保持监测的服务能力[7]。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协作配合、沟通衔接,及时通报生产建设项目信息,掌握新动态,及时督促生产建设单位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8]。采取“互联网+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在建项目监管全覆盖,建立水土保持信用体系,全面水土保持信用监管。
河西地区水土保持应该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新的办法、措施;积极的研究政策、选择适宜的措施;进一步摸清底数,合理确定水土保持率。以“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方针进行高质量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重视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深入研究流域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水土资源承载力。为践行好新时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