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中小河流整治现状及对策探析

2023-01-11孙志斌简鸿福

陕西水利 2022年4期
关键词:护岸河段防洪

孙志斌,简鸿福

(1.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堤防处,江西 南昌 330046;2.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9)

0 引言

江西省境内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 km2以上河流有3771 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3000 km2的大中型河流有18 条[1-2]。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和饶河为全省5 大河流,流域面积均大于10000 km2,5大河来水及鄱阳湖区间汇水聚于鄱阳湖后,经调蓄于湖口注入长江,构成了江西省的主要河湖水系。

近年来,江西省不断加大水利投入,特别是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持续大规模高强度推进水利建设,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大中型水库和主要河流防洪能力基本达标,但中小河流尤其是农村水系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防洪设施建设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部分河道采取的加固技术和措施落后,河道整治的系统性、整体性不佳,配套资金不够导致项目进度和建设任务完成滞后。部分河道淤堵严重失去行洪功能,侵占河道现象时有发生、河岸边坡淘刷坍塌严重、崩岸频发。

1 江西省中小河流治理现状

2009年以来,江西省编制或列入中小河流规划和实施方案有《全国流域面积 3000 km3及以上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全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2013~2015 年)》《江西省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2016~2019 年)》《江西省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3]。

目前已列入规划和实施方案的流域面积3000 km3以上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共 184 个,其中城市防洪10 个、县城防洪42 个、乡镇防洪91 个、农田防护33 个、河道整治8 个。共涉及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及其支流和湘水支流渌水等19 条河流,综合治理河段总长1544 km,累积共安排中央资金67.65 亿元,省级补助资金4.25 亿元,市县配套资金63.4 亿元。完成竣工验收项目67 个,治理河长1280 km,完成投资111.2 亿元。

流域面积200 km2~3000 km2以上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共678 个,其中县城防洪项目69 个、乡镇防洪项目467 个、农田乡村防护项目141个、共涉及中小河流229 条,综合治理河段总长6172 km,累积共安排中央资金95 亿元,省级补助资金25.2 亿元。完成竣工验收项目476 个,治理河长约6150 km,完成投资约105 亿元。

2 江西省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防洪设施建设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江西省中小河流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整体还不完善,尤其是五河各支流及中小河流防洪设施更是薄弱环节。随着全省各城市的发展,城区范围不断拓展与延伸,部分新城区的防洪建设存在不完善与标准低;大多数沿河乡镇未设防,现有主要支流河道堤防防洪能力多数未达防洪标准;农田防护工程普遍建设滞后,河道淤塞、卡口现象严重。

2.2 河道整治规划的系统性、整体性较差

前期治理中由于项目投资或跨区域等问题的限制,江西省普遍存在将一条河分成若干段来治理,以乡镇为分界线的情况较多。很多河流存在只治左岸不治右岸,只治下游不管上游,只管人口密集区不管农田耕种区。造成这种现象的出发点是对乡镇所在地、人口密集区等重点区域进行重点防护,争取效益最大化。但上述治理方式的实施,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局部清淤疏浚不到位造成河道卡口,雍水严重;堤防局部存在缺口导致整体防洪效益不达标;局部护岸工程不完善导致水毁严重等。

2.3 部分工程采用的加固技术和方式落后

江西省前些年多数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大部分护岸工程采用以混凝土、浆砌石等为主要材料的硬化处理,且基本上已实施完毕;中小型河流岸坡治理所采用的护岸技术主要以硬化岸坡为主,其中主要包括浆砌石挡墙、混凝土挡墙、预制混凝土六角块护岸等。硬化材料的过多运用不利于物种多样性保护和河流自净能力的提升。另外,硬质坡面不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并使得各类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也遭到破坏,由此阻断了水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破坏河流生态环境。

原有的护岸方式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始河流的自然演化方向,影响区域地理地貌和气候条件,降低了河流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导致水域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致使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2.4 配套资金短缺制约进度和验收

江西省中小河流整治项目水利部、省级、市县级投资比例为50%、20%、30%,但江西省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国属于落后,省级和市县级投资很难落实到位,项目进度难以在设计周期内完成,也推迟了工程项目的验收进度。根据《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中省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直接关系到防洪安全的堤防新建加固、护岸护坡、清淤疏浚等工程建设材料费、设备费和施工作业费等支出,不得用于交通工具和办公设备购置、楼堂馆所建设等支出,对于移民征地、城市建设和景观项目由各市县自筹解决。”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致使很多工程项目无法完成验收。

3 主要对策思考

3.1 加强对中小河流治理的综合规划

首先在治理中小河流项目之前要做总体综合规划,经过反复论证对比,选择最优方案[4]。其次在治理过程中,要结合当前治理急需解决的问题和融入当地文化特色,设定合理的治理目标。最后一段河流的洪涝问题往往涉及其上下游河段,目前中小河流治理因资金有限,只对重点河段进行治理,建议以河流为单元进行系统治理。只有综合规划治理中小河流,才能解决河道治理系统性差,有效提高防洪标准的问题。

3.2 因地制宜采取治理方式

针对中小河流的分布广、问题多、形式复杂的特点,可以从治理河段的类型出发,选择的不同治理措施,采取不同的治理技术手段。中小河流治理要切实贯彻生态文明理念,严禁随意侵占河道、裁弯取直和束窄行洪断面,在护岸措施的选择上,多选取松木桩、生态砌块、生态混凝土、格宾石笼等生态护岸形式。注重与周边环境及生态景观相协调,避免“硬化、白化、渠化”河道,保持河流自然形态和生态功能。

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应根据治理河段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理重点,上游河段应以护岸防冲为主,浅丘河段以固岸、稳定河势为主,下游河段以防洪为主;防洪工程建设前应先进行河道治理,再根据河道过流条件实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5]。

3.3 多方筹集河流建设治理资金

中小河流治理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民生工程,江西省是革命根据地,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薄弱,项目建设地方筹资难度较大,针对江西省中小河流急需治理点多面广情况,治理资金投入显得明显不足[6]。政府部门要因地制宜,出台相关政策,多部门联动,筹集资金。比如利用水利地方债券、引导地方民间资本进入水利投资,多规融合,一切为水利建设服务。

3.4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成后,但由于资金、人员等原因,工程管护往往不到位,影响工程效益发挥。为此,建议在地方政府层面建立支持项目建后管护的长效机制,出台相应政策,补助部分管护经费,使工程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提高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为江西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4 乐安县恩江治理的典型经验

以乐安县为例,介绍中小河流治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的做法及成效。乐安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工程是中小河流治理新模式探索,是以恢复河湖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为目标,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

4.1 预先筹谋,做好顶层设计

设计单位在充分进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建议,对治理河流做总体综合规划,提出了一轴两支四分区七节点的治理布局。一轴是以恩江为主轴线;两支分别为南村水和望仙水;四分区:恩江(牛田)古韵情怀区、恩江(招携)山水体验区、南村水乡野田园区、望仙水乡愁风光区;七节点:流坑古村、古樟树林、金竹景园湿地、水美乡村车上、南村芦苇荡、望仙点滴溯源以及前团小广场。前期的系统治理规划,为项目解决河道治理系统性奠定有效基础。

4.2 拓宽渠道,保障资金投入

乐安县资金来源主要由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自筹两部分组成。资金筹措方案为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5亿元~2.0亿元,剩余部分由地方自筹解决。地方自筹资金来源主要有两方面的途径:①融资贷款。②引入社会资本。乐安县政府与北京合润鼎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流坑文化生态旅游开发项目投资合作协议,重点开发建设流坑古村、古樟树林、恩江等,计划投资累计约60 亿元人民币。通过社会资本的引入,最大限度用足政策额度,为本项目建设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

4.3 因地制宜,生态治理

乐安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工程针对不同河段,采用不同形式的护岸护坡类型,避免“硬化、白化、渠化”河道。辟如本项目岸坡整治设计主要选用四种断面型式进行比选:生态植草坡式、生态复式缓坡式、重力挡墙式、坡墙结合式。不同河段采取不同治理措施,保证了环境及生态景观协调性,保持了河流自然形态和生态功能。

4.4 注重效益,创新管护机制

乐安县在总结水利工程维护养护及河长制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工程管理体制,按照河、湖长制工作要求及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要求,分段、分类别落实好河湖管护主体单位、责任人员及明确管护内容;推行管养分离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河道内和堤岸上的保洁工作交由乐安县龙马环卫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工程部分的维养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第三方服务单位实施,确保农村河湖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6]。

5 结语

乐安县在河道治理规划过程中,以流域为系统,以支流为单元,以沿河村镇为节点,以问题为导向,以提升防洪能力和人居环境为目标,充分考虑当地居民需求。通过申请补助、融资贷款和引进社会资本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因地制宜采用生态复式河岸治理措施,统揽上下游、左右岸、水陆空多方面关系,落实人员、经费和制度创新养护机制,逐步恢复了河湖基本功能、修复了河道空间形态、改善了河湖水环境治理,使“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正在渐渐成画。

猜你喜欢

护岸河段防洪
长江中下游河段溢油围控回收策略研究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高强度塑钢板桩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洪涝适应性滨河景观设计——以湖南省永州一中河段为例
内河生态护岸的选型与设计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