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劳模表彰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2023-01-11□姚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表彰大会劳模生产

□姚 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 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 100009)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来中国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亿万中国人民用生命和汗水奋斗出来的。劳动模范是人民群众中的优秀分子,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追随者,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在他们身上不仅具体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了人民群众巨大的创造力量,而且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坚守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政治信念。

一、奋起抗争:革命战火中的“劳动英雄”

自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比较稳固的革命根据地后,劳动竞赛、表彰模范活动便开展起来。其主要目标是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支援前线、解决物资短缺的燃眉之急。同时,通过劳动竞赛活动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主张,达到教育群众、组织群众的根本目的。

1932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组织局下达《关于革命竞赛与模范队的问题》的通知,号召党的各级组织“用组织模范队和革命竞赛的新方式”,调动群众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好的生产成绩。与此同时,中华苏维埃政府土地部发布训令,指示各级苏维埃政府广泛组织生产竞赛,乡与乡、村与村、家与家、团体与团之间,按照规定的评比标准开展竞赛赛活动。[1]P191933年,中央苏区全面开展了春耕生产运动,广大人民群众被动员起来,甚至一直以来只管家务,不下田劳作的妇女也踊跃参加,纷纷学习扶犁耕田技术,与男人一样参加劳动竞赛,一些先进分子后来被评为妇女劳动模范。5月,中央政府召开了“春耕模范”赠旗大会,武阳区和石水乡的代表从毛泽东手中接过了表彰旗帜。在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的领导下,苏区国营和合作社企业也开展了创造模范股、生产突击竞赛、冲锋劳动等活动,工人们你追我赶、加班加点、提高产量。这些劳动竞赛和模范评比活动受到了苏维埃政府的肯定,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时,对此进行了充分考察并根据这些情况,在指导地方苏维埃如何开展工作时,专门就“革命竞赛与突击队”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论述。他指出:“为了争取苏维埃工作的质量与速度,使工作做得好又做得快,革命竞赛的方法与突击队的组织,应该在各乡各村实行起来。”“每一工作的竞赛,到了期满,一定要在村的乡的代表会议上做出结论,分出优劣,对优胜者给以奖励,劣败者给以批评。”[2]P357然而,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直至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劳动竞赛、劳模表彰活动才得以恢复,并在大生产运动中接连掀起高潮。

1939年1月,为了打破日本侵略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严密封锁,保障军事供给、减轻群众负担、改善人民生活,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发出“自己动手,发展生产”的号召,大生产运动拉开帷幕。2月2日,中共中央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提出评选和奖励劳动英雄,以此激发劳动热情。为了加强对边区生产运动的统一领导,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提议,专门成立了边区生产运动委员会,林伯渠为主任,李富春为副主任,陈云等为委员。4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陕甘宁边区督导民众生产运动奖励条例》,随后又发布了《机关、部队、学校人员生产运动奖励条例》,全面指导和规范劳动模范表彰活动的开展。5月,陕甘宁边区举办了首届工业展览会,以鲜活的实例、榜样的力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1940年2月,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同中央机关以及边区党委共同召开的生产总结、给奖大会上,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陈云等中央领导,因在生产运动中表现突出被评为“特等劳动英雄”。1941年,边区的“五一”劳动大竞赛开展得十分热烈,两百多名劳动英雄获得表彰。次年,劳动竞赛和劳动英雄评选活动更加火热,吴满有、赵占魁和黄立德等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脱颖而出,成为劳动英雄中最耀眼的明星,学习吴满有运动、学习赵占魁运动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和劳动英雄的先进事迹迅速传播到全国各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晋察冀、晋绥等各大边区纷纷效仿,在竞赛活动中涌现了甄荣典、张秋凤等大批“新劳动者”,极大地教育和带动了边区干部群众,将生产运动不断引向深入。1943年11月、1944年12月,陕甘宁边区先后召开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表彰大会,毛泽东亲临大会并分别作了《组织起来》和《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各大边区陆续举办嘉奖劳动英雄的“群英会”和以劳动模范先进事迹为主题的展览会。在劳动英雄的带领下,边区的农业、工业和手工业生产都有了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更加蓬勃向上,不仅解决了军粮短缺问题,而且进一步拉近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为发展边区各项事业,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强的物资保证和精神力量。

东北解放后,新组建的人民政府大力号召工人阶级团结起来,保护工厂、恢复生产、继续开展劳动竞赛和劳动英雄运动。[3]P3611949年3月15日,东北职工总会发出《关于组织生产竞赛活动的指示》,刚刚翻身得解放的东北广大职工积极响应号召,克服各种困难,将废墟中破烂不堪的工厂清理维护起来、破损停滞的机器修复转动起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产建设新纪录,为支援全国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艰苦奋斗:新中国建设的“老黄牛”

新中国建立后,“爱劳动”被写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新中国倡导的公德之一。“人民当家做主”“劳动光荣”“人人平等”的新观念,使劳动人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尊重和尊严,他们迸发了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感恩,以主人翁的姿态、以百倍的干劲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中。

一时间,各种形式的生产劳动竞赛活动火热开展,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模范人物竞相涌现。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464位代表作为新中国首批全国劳动模范参加了大会。他们是革命功臣、护厂英雄、生产能手,很多人在根据地时期就是先进典型,如吴运铎、李顺达、马六孩等,曾多次受到表彰,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功绩,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大会决定“要把评选劳模形成固定的制度。每次总结生产工作时,都必须评选劳动模范”。[4]以此为发端,新中国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先后召开,到目前为止共举行了16次。1956年4月30日至5月10日,新中国第二届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即“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共有853个先进集体,4703位先进个人获奖,[5]是1950年的10倍多。此次褒奖的对象是国民经济恢复和过渡时期的先进典型,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优秀工人孟泰、赵梦桃、王崇伦、马永顺,来自文化教育界的优秀知识分子钱学森、张光斗、夏鼐、苏星等,同时受到表彰,充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前七年,各行各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全国人民的大团结。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均出席了两次劳模表彰大会,毛泽东接见并宴请了劳模代表。在首届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致贺词。他赞誉劳动模范是中华民族的模范和骨干,发挥着新中国建设的支柱和桥梁的重要作用,号召向劳动模范学习。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倡导,促使生产竞赛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1951年,山西省著名劳动模范李顺达领导的互助组首先提出爱国生产竞赛挑战,全国各地互助组纷纷应战;1956年,一百位汽车运输方面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向全国汽车运输业的职工提出开展全产业的全面劳动竞赛建议……一次次竞赛、一场场比拼,造就了一个劳模辈出、崇尚英模、尊重劳动的崭新社会。

正是在这样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领下,我国快速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全国上下洋溢着大干快上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人们埋头苦干、忘我工作、比学赶帮、争先创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着光和热。

1959年、1960年连续召开了两次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一次表彰的是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方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即“全国群英会”;另一次表彰的是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即“全国文教群英会”。两届群英会,共有来自各条战线上的5657个先进集体、5953个先进个人受到表彰,[5]他们都是在“大跃进”运动中涌现出的革新能手和创造佳绩的实干家。代表们不仅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而且周恩来总理亲设国宴,为全国各路英雄庆功。会议中间,劳模们除了听取中央领导的报告,先进人物的汇报和经验交流,还参观了为庆祝建国十周年而兴建的北京市十大最新建筑,观看了戏剧、舞蹈、音乐等著名演员的精彩演出,以及各种健康游艺活动。无论是在政治待遇还是在生活待遇上,劳模们都受到了极高礼遇,深切体会了社会主义国家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和关怀。此时国家经济正处于严重困难时期,能够倾注如此大的力量安排两次表彰大会,可见劳模表彰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劳模们载誉归来,受到了本地区本单位的隆重欢迎,还获得了晋升工资的嘉奖。他们带着党中央的重托,深入工厂、乡村、学校、街道,介绍表彰大会的盛况和个人的优秀事迹,现身说法,将个人掌握的先进技术和工作方法无私地传授给同志,将“一朵鲜花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集体主义精神发扬光大。

尽管“大跃进”运动中,出现了不顾客观规律,过分夸大主观能动作用,高指标、瞎指挥等错误,给国家经济建设和百姓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是,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不计名利、一切为了国家的精神境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惜流血流汗的工作干劲,在新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王进喜、时传祥、申纪兰、史来贺……他们展现了那个时期劳模群体的思想高度,成为了中国人永远学习的精神楷模。在他们的感召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清明社会景象,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社会风气最好的时期。也正因如此,我们才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经济腾飞和各项事业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奋力拼搏: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在时隔16年之后,1977年5月9日,人民大会堂再度迎来了隆重而热烈的全国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此后两年,每年分行业进行了两次全国劳动模范表彰。3年中,举行了5次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共有4157个先进集体、2541位先进个人先后受到褒奖。[5]在新中国历史上如此频率密集的全国劳模表彰,实属罕见。其中的原因,尽管带有对“文化大革命”时期此项工作被延误的补偿性质,但究其根本还是缘于转折时代的历史召唤。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时代重任,特别需要整合全社会的力量,构筑新的共识,将散乱的人心重新凝聚起来,激发出新的内生动力。[6]

这5次全国劳模表彰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1977、1978年的表彰仍然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发出的,表彰的多是五六十年代就已崭露头角的老模范,他们常年如一日,在生产一线挥洒汗水,先进事迹极其丰厚却被积压多年,可以说,是告别过去、拨乱反正的时代潮流带来了本该早就属于他们的荣誉。1979年的表彰则是单独以国务院的名义嘉奖,表彰的是1978年至1979年的先进典型,上报的都是新材料、凭借的都是新成绩。此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长征已经开始,工作重点已经转到“四化”建设上来,劳动模范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再次一马当先。1979年9月21日,全国妇联举行了继1960年后第二次全国“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表彰大会,授予8960名先进妇女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042个以妇女为主体的先进集体为“三八”红旗集体。[7]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老劳模不骄不躁、再立新功,新劳模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共同肩负起了转折年代开路先锋的艰巨使命。就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劳模评选表彰和生产竞赛活动中,迎来了只争朝夕、勇于拼搏、蒸蒸日上的1980年代。

1983年至1988年,共进行了6次年度全国劳模授奖,这在以往的全国劳模表彰中从未有过。虽然每次表彰人数1至10人不等,地点也因获奖者情况而各异,但获奖者都是成绩突出、贡献巨大,在群众中威信极高的先进人物。表彰决定均由国务院发布,并开展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和学习活动,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社会影响。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劳动模范队伍结构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在继续提倡吃苦耐劳、苦干实干的“老黄牛型”劳模的同时,也开始重视树立经营管理、科技、文化和体育等各方面的榜样人物,用他们的高尚情操和聪明才智为大变革的时代蓄力赋能。“过去久遭极左迫害的一些知识分子及难登此大雅之堂的经营管理人才,成了受人尊重的劳动模范。”[8]罗健夫、蒋筑英、邓稼先、于敏等是其中的佼佼者,成为新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此外,因发明“五笔字型”进入了国际技术市场的王永民;倾情教育事业、创立“六部教学法”的魏书生;中日围棋擂台赛“英雄”、被国家体委授予“棋圣”称号的聂卫平,[9]则代表了新时期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敢为人先的时代潮流。

1989年9月28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0周年,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1987名先进分子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803名优秀代表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0]他们分别来自工业、农业、交通、财贸、基建、科研、教育等51个系统或行业。“其中工人占30.5%,农民占17.5%,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占11%,文教、卫生、体育工作者占11.2%。”[11]“是一支集生产、科技、指挥、经营于一身的‘全能型’的队伍。”[1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代愚公”李双良、“抓斗大王”包起帆等位列其中。在我国劳模表彰史上本次表彰大会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后,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的名称、时间、地点、规模,以及表彰方式、对象范围、组织程序等,被统一、固定下来,表彰大会逢5逢10召开,每5年一次。这标志着劳模表彰进一步走向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成为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

进入新世纪,劳模表彰制度不断修正和完善。在加强其规范性、广泛性的同时,更加强调其先进性和代表性,尽力向基层,向生产、工作第一线倾斜。2010年在拟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中,企业职工1533名,占总数的51.4%;其中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957名,占企业职工的62.4%;农民582名,占总数19.5%,[13]比2000年表彰“企业一线职工1085人,占36.78%;农民560人,占19%”[14]的情况有所改进,而且农民工受到重视,共有74名当选,比2005年增加53名。[13]为了确保劳动模范的公信力,确保立得住、立得久,自2005年起表彰活动增加了公示环节,在进行初审和复审的同时,还在本单位、省级和全国范围进行三级公示。活动的全过程坚持自下而上、层层把关,组织推荐、群众监督,力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这些变化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筑牢了劳模表彰的初心使命,使劳模表彰制度向更加科学严谨、积极有效的方向发展。

四、锐意进取: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经过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新时代,人民生活富足、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但同时,国内在发展中积累的问题,国外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种种挑战,越来越棘手、越来越尖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为战胜困难险阻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尊崇劳动模范、提倡诚实劳动、弘扬劳模精神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重要的会议和场合,高度赞扬“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大力倡导“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积极号召“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15]这些观点和倡议,是对党的劳模表彰工作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16],对于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发展各项事业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15年4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主持了大会,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出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作出决定,向2968名模范先进人物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7]如此高规格的劳模表彰大会,在改革开放以来这是首次,足见新一届党中央对劳模表彰的重现,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新时代的新气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脊梁、社会的中坚和人民的楷模”“‘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18]党中央的赞誉和激励,以及不同凡响的表彰大会给广大人民群众以极大鼓舞,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一股清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孕育生长。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9]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党和国家向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授予了“共和国勋章”,于敏、申纪兰、李延年、孙家栋、袁隆平、张富清、黄旭华、屠呦呦等8人荣获这一至高荣誉,他们中除了2位战斗英雄之外,其他人全部获得过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称号,由此再次有力证明了劳动模范是共和国当之无愧的“最美奋斗者”。

2020年是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之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表彰大会推迟到11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689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804人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在这2493名获得荣誉称号的模范人物中,有200多名是扎根乡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有300名是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的先进个人,[21]他们为国分忧、敢于担当、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新时代劳动者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开幕式上讲话,高度评价了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作出的重大贡献,勉励广大劳动群众要“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22]。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授予29位功勋党员“七一”勋章,他们中有8人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们在护海、治沙、医疗、纺织等平凡岗位上,埋头苦干、一心为民、百折不挠,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铭记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劳动模范的光荣簿上。

在历史的钩沉中我们发现,一百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会掀起劳模表彰的高潮,涌现大批劳动模范。因此说,时代造就劳模,劳模推动时代。鉴往知来,第一个百年奋斗史启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离不开劳动模范的率先垂范,也离不开劳模精神的激励和鞭策。劳模表彰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教育人民、动员群众的有效的工作方法,而且它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立场。正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23]劳动模范、劳模精神、劳模表彰必将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猜你喜欢

表彰大会劳模生产
劳模在身边 服务你我他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女儿国表彰大会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淮委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灵感助手表彰大会(二)
灵感助手表彰大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