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建筑施工管理问题与优化对策探究
2023-01-11白红新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甘肃张掖734000
文/白红新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 甘肃张掖 734000
引言:
市政公用建筑的种类有很多,根据功能可以划分为居住建筑、公用设施建筑、仓储建筑等等。市政公用建筑的建设与城市的发展有直接关系,不同种类的建筑可以提供不同的使用功能,从而满足城市居民的各类需求。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施工管理,从安全、质量、效益多个角度分析,全面提升工程的使用寿命,同时尽可能控制施工成本,保障工程的安全与环保,施工建筑工程可以满足功能、效益等多个方面的要求。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包括材料管理、人员管理等等,重点解决工程中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全面优化管理对策,确保施工管理的有效性。
1、市政公用建筑设计规范
在市政公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规范要求体现在行政实施和技术要求两方面。在行政实施方面,要对主管部门的职权进行详细划分,包括设计审查、施工和使用许可证的办法、争议、上诉等等;技术要求方面包括,对建筑结构进行种类和登记的划分,可以根据用途和结构划分。对不同的建筑物实施不同的限制要求,主要对建筑面积、层数、高度等进行限制[1]。做好防火和疏散设计,满足结构、材料、照明、电梯等基本建设要求。特殊和专用门的设计和使用要符合工程安全和质量要求。部分城市还会制定与建筑设计规范同步协调的区域规范、分区规范。在市政公用建筑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守《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总图制图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规范要求。
在总图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各项参数。例如,建筑基地内道路宽度应该符合要求,单车道宽度应该超过4m;双车道宽度应该超过7m;人行道宽度应该超过1.5m。基地场地道路坡度也应该符合要求,机动车道的最小纵坡应该超过0.2%,最大纵坡不超过8.0%,如果在多雪严寒地区,则最大纵坡不超过5.0%;非机动车道的最小纵坡应该超过0.2%,最大纵坡不超过3.0%。如果是多雪严寒地区,则最大纵坡不超过2.0%;步行道的最小纵坡也应该超过0.2%,最大纵坡不超过8.0%。在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不超过4.0%[2]。此外,对排水沟、消防车道设置、建筑间距、防火间距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确保建筑质量,提升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功能性,发挥市政公用建筑的作用,满足城市居民的各类使用需求。
2、市政公用建筑施工管理要点
2.1 材料管理
市政公用建筑的施工规模通常比较大,涉及的施工内容比较多,需要使用多种施工材料且材料用量较大,建筑整体由不同的材料构成,所以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在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砂浆等材料比较常用,这些材料的质量或规格如果与施工要求不符,会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会引发其他质量问题,造成建筑功能性、安全性下降[3]。在公共建筑建设的过程中,常见的材料问题包括混凝土抗渗性能不足、钢筋抗震性能不足等等。如果材料供应不及时,没有采取有效的存放管理措施,也会影响材料质量,造成材料出现潮湿、腐败等问题,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公用建筑的使用质量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认为使用、自然环境影响等等,如果建筑质量低下,不仅影响使用寿命,还会出现各类安全隐患。所以,必须提升材料质量,保障建筑整体结构性能,提升建筑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工程整体效益和质量。
2.2 人员管理
在市政公用建筑施工中,参与的单位、部门比较多,各个单位和部门负责的工作人不各不相同,会派遣专门的工作人员。工程施工和管理对人员有很高的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建筑学、环境学等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应变能力、安全意识等等[4]。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比较长,需要面对十分复杂的施工环境,施工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包括技术、环境、协调等多个方面。所以施工人员既要掌握各种工艺技术,还要具备沟通、合作、组织等能力。但从实际施工的情况看,大部分工程团队的职业素养并不高,存在安全意识匮乏、组织能力不足等问题。因为承包单位更加重视工程效益,在人力资源上的投入较少,甚至为了控制人工成本,选择廉价劳动力[5]。此类施工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专业技能欠缺,安全意识、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不足,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了解较少,在施工管理中缺少配合能力,可能会带来各种安全问题,不仅无法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还会带来各种隐患问题,影响工程管理的质量。所以,在施工管理中,要将人员管理放在重要位置,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2.3 机制管理
在施工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施工管理措施可以保障工程质量。施工管理应该依据具体的规范要求实施,包括技术规范和安全规程,明确施工人员的具体要求,使约束管理有明确的而依据。也就是说,施工单位需要构建完善、详细的管理机制,根据机制要求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精细化的全过程管理。如果施工单位不重视工程管理,没有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构建完善的而管理机制,则施工管理缺少依据,施工环节也不够规范,可能出现各类违规行为,造成施工进度受到影响,还有可能引发各类安全事故。所以,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十分重要,应该从安全、质量、操作、成本等多个方面着手,对各个环节的施工操作作出明确的规范要求,使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序落实。
3、市政公用建筑施工管理的问题
3.1 管理混乱
从目前市政公用建筑的施工情况看,大部分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但施工管理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工程没有采取全面、严格的管理措施,造成施工现场缺少秩序性,导致很多质量和安全问题随之出现。一方面,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比较多,需要花费很长的施工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人员和设备的流动情况[6]。但是很多施工单位并没有做好流动管理工作,流动方式、运输路线、部门配合不够详细,在流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外情况,影响施工进度。不仅如此,材料管理也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范材料和设备的摆放位置,造成后续施工环节难以开展,造成工程建设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没有严格把控材料质量,材料检验工作不够全面,可能存在以好充次、偷工减料等问题。施工废料没有及时清理,影响后续环节开展,导致施工现场混乱,很容易出现碰撞、坠物等安全问题,会直接影响工程整体效益,甚至危害生命财产。
3.2 内控不足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措施。内部控制管理可以提升工程施工的协调性,从而保障施工效率。但从目前的施工情况看,很多施工单位没有意识到内控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内部控制工作比较松散,没有实施严格的管理措施,导致施工环节中存在很多安全一环[7]。一方面,管理层缺少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工作落实的过程中,没有认真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部署安排,造成管理措施缺少层次性,管理方针策略不够全面,很多工作只是走流程,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没有建立完善详细的管理制度,对施工操作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很容易出现秩序混乱、交叉碰撞、错误返工等情况,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还会增加施工成本。
3.3 意识欠缺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与施工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高度有关。如果施工人员素质低下或管理人员能力不足,则管理工作开展难度较大,管理水平很难提升。因为在实际施工中,每个环节都需要多个部门的成员参与,每个人的操作、行为都会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如果人员素质低下,同时没有采取有效的教育培训工作,会导致人员安全意识和管理意识匮乏,缺少遵守技术规范、施工规范的自觉性,可能出现很多违规行为。包括安全设备没有配备齐全,操作方式不符合技术规范等等。这些行为都可能影响施工安全,给工程建设埋下隐患。不仅如此,管理人员如果缺少创新、学习的能力,就无法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很难及时优化管理措施,造成很多环节管理不到位,难以发挥施工管理的作用和效果。
4、市政公用建筑施工管理的优化对策
4.1 加强现场管理,明确制度规范
在公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必须要采取有效的现场管理措施,对施工现场的各个操作环节进行规范,明确影响施工的具体因素,然后采取针对性地管理措施。在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做好统筹规划,了解各个环节的施工要求,制定明确的制度规范,为具体的操作行为提供依据。对于建筑工程来说,首先要做好基础施工,包括勘察、测量等等,根据勘察结构分析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了解周围环境情况,分析潜在的隐患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在施工前,各部门人员应该相互配合落实检测工作,检测勘察和测量的结果是否准确,严格控制各项设计参数,避免工程施工出现误差,保障施工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数据的精准性。
应该加强材料管理工作,严格把控材料质量。首先,做好选购工作,根据要求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检查,确认供应商是否具备经营许可证、合格证等。在材料入场前,应该检查材料的质量、数量、规格是否符合要求,特殊材料可以采用抽检的方式确认质量水平[8]。在入场之后,应该对运输方式、存储方式、存储位置等作出明确的规划和要求,保障材料可以顺利入场,并且安全存放。例如,钢筋是大部分建筑工程的必备材料,在钢筋材料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材料质量进行检验,合格后入场并登记,入库存储后要采取防水、防腐等措施,避免材料出现质量问题。其次,要做好现场检测工作,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规范,同时也要加强设备管理,按照技术要求施工各个设备。尤其要做好用水、用电的管理工作,避免触电、漏水等问题。
4.2 实施内部控制,完善技术管理
现如今,市政公用建筑的数量在不断增多,不仅施工技术需要完善,工程质量也要不断提升。所以,施工单位应该认识到自身的责任,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在实际管理中,应该从内管理入手,加强质检、安全防护、环节把控等工作。为此,应该建立详细、具体的质量检验标准,根据技术标准、规范要求落实管理工作,确保施工安全有序、规范全面[9]。要重点强化校验工作,可以采用自检、互检等校验方式,及时发现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可以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对工程质量进行详细评价。例如,钢筋原材料应该对拉力、冷弯、反复弯曲等性能进行检查;粉煤灰则要对细度、烧矢量等参数进行检测。
在技术管理方面,应该重点加强混凝土质量、建筑结构等方面的管理控制。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是常用材料,对工程质量有很大影响。所以,应该严格筛选混凝土材料,杜绝混凝土变形、裂缝等问题。如果采用大体积混凝土,应该优先选择水化热能力较低的水泥,控制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要求选择科学的浇筑方式,并且做好养护工作。应该制定完善的监管措施,对操作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全面提升建筑结构稳定性。例如,在脚手架使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安继强安全管理。如果没有按时提交施工方案,或者施工法方案没有经过审批就进行使用,需要责令停工,并且处以500-1000元罚款。每10延长米立杆基础不平、不实、不符合方案设计要求,或者每10延长米立杆缺少底座、垫木和扫地杆,且监理通知没有明确整改期限,应该根据延迟情况处以罚款,每延迟1天罚款100元。此外,架体与建筑物拉结的坚固性、杆件间距、剪力撑设置等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不符合规范的部分,都要根据施工管理制度采取惩罚措施,杜绝同类问题反复出现。
4.3 提升人员素质,做好教育培训
针对人为原因造成的施工问题,应该从提升人员素质着手。首先,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加大管理投入,对技术、管理、施工等人员进行严格考察和筛选,确保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10]。应该采取严格的考核制度,了解工作人员是否有责任心、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创新能力等等,并且根据考核结果实施教育和培训措施。其次,应该加强教育培训。在实际培训的过程中,应该将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管理意识放在首位,促进各个部门、环节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交叉碰撞的情况,保障各个施工环节可以顺利落实。应该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实施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安全演习活动,并且根据工程建设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应急预案。
此外,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聘请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可以在管理中运用BIM、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实现信息化、全程化管理,对工程施工进行动态监管,及时了解施工环节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可以构建一体化管理平台,采用信息化绩效考核指标、预算、资产管理等措施,对《全面融入施工管理,BIM不再“费时费人费钱”》、《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项目管理落地应用》等政策文件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发挥科技在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全面提升施工管理的质量。与此同时,要明技术标准、操作要求,采取有效的监督和把控措施,保障各个环节顺利落实。
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公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障质量和安全,需要采取有效的使用管理措施。在实际管理中,材料、人员、机制都是管理的要点,应该详细分析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具体包括强化现场管理、加强质量检测、提升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保障各个施工环节可以顺利落实,排除工程中的安全隐患,全面提升工程的质量,使各个建筑可以充分发挥功能作用,满足城市建设和居民使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