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榆林市新建淤地坝的几点建议
2023-01-11尚康乾周占军
尚康乾,周占军
(榆林市水利局,陕西 榆林 719000)
治理黄河,必须牢记“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紧抓水沙关系调节,完善水沙调控机制,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行淤地坝建设工程,是减少入黄泥沙最快、最有效的办法。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榆林市在坡面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短板主要是沟道治理和监督管护。坡面治理完全做到水不下山,泥不出沟,距离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水土保持必须坚持全面治理、连续治理,要打持久战。国家提出“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淤地坝建设,这对全面治理水土流失、改变沟道面貌,为提升坡面治理水平争取时间;对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改变当地生态环境、助力农村振兴,从根本上解决入黄粗泥沙,保护黄河下游各项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有重大意义。
1 榆林市淤地坝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小型淤地坝的现状
根据统计资料,榆林市现有小型淤地坝12000 余座,都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时由生产队自行修建的,遍布榆林市丘陵沟壑区大部分的沟沟岔岔,这些工程既无放水洞,又无溢洪道,只有单坝体。多年来,淤地坝极大地发挥了拦泥淤地增收增产作用,深受农民爱护。
1.2 大中型淤地坝现状
根据统计资料,榆林市现有大中型淤地坝9000 多座,分三个时段建设。一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原西北黄河工程局在榆林市投资兴建了一批淤地坝,当时叫沟壑土坝,工程布局包括土坝、放水洞、溢洪道“三大件”俱全;二是“大跃进”期间,各县又修建了一批所谓的水库工程,因当时国家投资少,大都是民办公助,因溢洪道造价太高,故工程布局只有土坝和放水洞“两大件”。这些工程控制流域面积一般都在30 km2~50 km2,最大的超过100 km2,通过10 年~20 年的运行实践,在拦沙淤地、安全度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三是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在1983 年~2000 年期间,又以“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名称,修建了236 座淤地坝,这些工程都是按照坝体、放水建筑物“两大件”规划布设,设计淤积年限一般都在20 年~30 年,以库容制胜,不修溢洪道,坝体分期建设连续加高的方案,大大降低了工程投资。通过30 多年的实践,运行良好安全,拦沙、淤地、防洪等方面都超过了预期设定目标。
1.3 存在的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近十多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批农民进城,导致淤地坝缺乏管护,出现了不少问题。在“十四五”新建拦沙工程过程中,必须解决好“重建设、轻管护”问题,小型淤地坝建设的越多管护问题越大。今年,陕西省下达榆林市新建中、小型淤地坝430 座,并要求中型淤地坝按照“三大件”布设。这种小打小闹亦不能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应从快速控制入黄泥沙角度出发,应多安排控制流域面积大、拦沙效益好的中型拦沙工程。
2 关于拦沙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榆林市建设的无溢洪道拦沙工程,只要是加强工程管护,及时采取整修、加高加固措施的,安全运行达到了六十多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榆林市修建的236 座拦沙工程安全运行也超过了三十年。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榆林市靖边县高度重视沟道治理,辖区内的无定河和芦河上游水库建设坝系布局形成规模,在拦沙、淤地、防洪、生态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实现了泥不出沟,不再向黄河输送泥沙了,这一成绩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总结并借鉴推广。
现就“十四五”期间新建淤地坝提出几点建议:
1)淤地坝的名称、范围和划分。淤地坝原是群众单纯为淤地增产修建的一种工程的习惯叫法,由于工程规模太小,功能单一,从现实角度已名不符实,从治理黄河角度,国家已明确提出,陕西榆林和内蒙等地为黄河粗泥沙重点治理区,淤地坝应更名为拦沙工程,从水土保持治理的角度应叫沟道治理工程(为了统一以下均称为拦沙工程)。榆林市丘陵沟壑区、河源涧区修建的水库工程在防洪拦泥方面和拦沙工程发挥着完全一样的作用。前期是水库,后期都变成拦沙工程,淤成的坝地变成了良田。如靖边县1958 年修建的旧城水库,原控制流域面积387 km2,由于泥沙淤积严重,1967 年坝体加高加固了4 m。1973 年,在旧城水库上游又修建了控制流域面积为216 km2的猪头山水库,旧城水库的实际流域面积变成为171 km2,淤积成的近3000 亩坝地变成了种植高杆农作物的水地。又如1959 年修建的新桥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300 多km2,库容达到2亿m3,为大型水库,灌溉面积达到四万多亩。目前,防洪库容仅剩1000 多万m3,新桥水库上游正在筹建蒋家窑子水库,计划2022 年开工建设。新桥水库淤成的近5000 亩坝地也将变成种植农作物的水田。定边县河源涧地区地广人稀,沟道切割侵蚀,涧地滑塌,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为了减少入黄泥沙,固沟保涧,便利交通,涵养水源,发展灌溉,特别适宜修建大型拦沙工程,故建议靖边、定边两县也应纳入“十四五”拦沙工程投资建设计划。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拦沙工程控制流域面积大,淤积年限长,拦沙效益就大,投资费效比就越经济,反之费效比就差。拦沙工程应以控制流域面积、淤积年限、库容大小来划分大、中、小型。大型拦沙工程上游若有中、小型工程的,控制流域面积计算应包括中、小型拦沙工程的流域面积在内,中型拦泥工程上游若有小型工程的,应包括小型拦沙工程的流域面积在内;上、下游同型拦沙工程则按照各自实际控制流域面积计算。“十四五”拦沙工程建设期间,中型拦沙工程的控制流域面积控制在3 km2~50 km2之间,应主要布设在丘陵沟壑区,人口比较稠密的地方;大型拦沙工程控制流域面积控制在50 km2以上,不设上限,主要应规划布设在靖边、定边两县河源涧地区。
2)拦沙工程要不要都建溢洪道?拦沙工程与水库最大的区别是库容淤积快,不仅防洪、兴利库容淤积快,滞洪库容也会逐年淤积而减小,修建溢洪道不仅造价很高,花了不少钱仅拦少量泥沙,只起抬高河床的作用,防洪等库容淤满后还要再投资扩大溢洪道,更重要的是丧失了减少入黄泥沙最快、最长期有效的初衷。拦沙工程不建溢洪道,就不怕淤积,加高坝体很容易,坝越高,拦沙效益越大,坝体是在淤泥面上加高,土方量大大减少,施工简单,费小效宏,何乐而不为?几十年来,榆林市不仅拦沙工程很少修建溢洪道,很多水库也不建溢洪道,如靖边县新桥大型水库,旧城、张家峁、猪头山、大岔等中型水库;榆阳区的尤家峁、中营盘等中型水库;定边县的营盘山、杨夫井等中型水库,都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四十多年后,维修加固时也没有建溢洪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拦沙工程不建溢洪道应是多快好省的事情,既节约了大量投资,又起到了减少入黄泥沙的重要作用。
3)拦沙工程的规划实施方案。拦沙工程应以流域为单元,遵循坝系相对稳定平衡的原则,全面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大、中、小相结合,实现沟道川台化,统筹制定布设坝的多少、修建的先后顺序、最终总坝高与分期加高的规划设计方案。初期坝高淤积年限控制在20 年~30 年,第二期坝高淤积年限控制在30 年~40 年,为了很快有效地控制泥沙和充分利用水沙资源,节省投资,每项工程只建坝体和放水洞“两大件”,放水洞的长度按第二期坝高设计长度一次建成,工程安全度汛以库容制胜,运行方式是“拦洪排清”,即先把洪水全部拦住,泥沙沉淀澄清后,通过放水洞排出清水。对控制流域面积小于50 km2的沟道,最优方案是先在沟口建拦沙工程,泥沙淤积到一定程度时,上游再建拦沙工程。沟口拦沙工程一般可作为水库,灌溉下游川台地。小型工程规划修建时间应根据中、大型拦沙工程的淤积情况而定,“十四五”期间应缓建或少建。对已建成的大、中型拦沙工程,若淤地面积已形成相当规模者,为了尽早利用淤地面积发展农业,可在流域内的左、右岸支沟内修建中、小型拦沙工程。对于流域面积大于50 km2的沟道,为了实现沟道川台化,沟道上、中游还可增加建设大、中型拦沙工程。
4)拦沙工程防洪标准。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日内瓦发布的最新评估报告指出:极端天气将成为常态,在数百数千年内不可逆转。未来十多年,全球所有地区都会经历更多极端天气,包括严重的热浪、旱灾、强降雨、水灾。今年7 月20 日16 时到17 时,短短1 个小时内,郑州的降雨量达到了201.9 mm,超过中国大陆小时降雨量的历史极值。今年10 月份,陕西、山西局地也发生强降雨,实属历史少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水利人的使命。拦沙工程提高防洪标准,防患于未然,不建溢洪道,分期连续加高坝体,坝体越高断面大幅度变大,很容易大幅度增加库容,坝体加高3 m~5 m,很容易实现,以库容制胜是主动防洪。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组织人力临时抢险困难很大。因此,建议中型拦沙工程防洪标准按照50 年一遇设计,500 年一遇进行校核;大型拦沙工程防洪标准按照100 年一遇设计,1000 年一遇进行校核。同时,应加大放水洞的口径。加强汛期管理,必须有专人管护,注意天气预报、汛情畅通,采取提早腾空库容等有效措施。
5)冲淤相对稳定平衡案例。榆林市子州县裴家湾乡黄土洼村有一座神奇的“天然聚湫”,不是人工修筑,而是山体塌方自然形成的,这座“天然聚湫”生动地讲述了沟道治理冲淤平衡的故事。据说已有430 多年的历史,坝高度近70 m,流域面积2.5 km2,聚湫淤地面积1000 多亩,为流域面积的四分之一,年平均淤积厚度5 cm左右,一般年份,夏秋两季农作物都能保收,真正成了当地群众的“聚宝盆”。“天然聚湫”坝体从未加高过,现坝顶仍比湫地高两米左右,坝高相对稳定,能够长期实现冲淤平衡,成为黄土高原地区坝系相对稳定研究的重要依据。
3 结语
国家即将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水土保持也进入高质量全面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水利人必须坚定信念,30 年~50 年后,水不下山、泥不出沟一定会变为现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昔日的黄土高坡将成为人民生活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