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行业智库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思考*

2023-01-11王磬音

中国出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出版业智库人才

□文│王磬音

2015年《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发布以来,我国新型智库建设驶入发展的快车道,[1]出版业积极布局智库建设,一批出版行业智库应运而生。出版智库致力于政策研究咨询和行业重大问题研究,在出版业的探索、转型和升级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将对推动“十四五”时期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出版强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出版业智库的发展现状和智库主体类型、研究团队、服务内容和研究成果等特点,提出出版业智库发展路径的建议,以期为推进出版智库建设、进而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出版行业推进智库建设的背景

智库,是专门从事战略与政策咨询的研究机构或“思想工厂”。出版智库,服务出版行业发展和出版管理部门决策,针对当下出版行业面临的“卡脖子”难题,聚集专业化智库人才,关注重大理论、实践创新、前沿趋势、发展方向和热点事件研究,为出版行业的发展提供解决或优化方案。[2]

1.顶层设计引领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智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先后出台,国家政策层面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使我国智库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出版业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新闻出版行业智库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新闻出版行业新型智库建设[3],支持有条件的新闻出版科研单位先行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鼓励国有及国有控股新闻出版企业兴办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型智库,[4]《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推进出版高端智库建设,更好发挥出版研究机构、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的智库作用,支持有关地方和单位积极开展出版智库建设,加强社会类出版智库规范引导,统筹推进各类出版智库规范发展。[5]国家政策的陆续出台,行业主管部门的顶层规划和布局,为出版行业智库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2.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对出版业产生巨大冲击,各级出版单位都在积极探寻转型之路,智库建设成为出版业寻求突破的重要选项,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出版行业拥有规模庞大的信息、专家和学术资源,还有通畅的获取渠道,以及成果传播平台等,这是出版业建设新型智库的基础条件和优势。传统出版业抓住机遇,大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支撑知识发现和知识创新,使出版定位从信息传播转向知识服务、出版方式由粗放转向精细、出版产品从纸质延展为富媒体,服务内容也从提供信息逐渐延伸为提供知识、提供智慧、影响决策。

二、出版行业智库发展现状

近年来,出版专业智库在业界作用凸显,并形成了以智库为核心的知识服务模式,通过智库咨询、智库报告和举办高端论坛等形式提供知识服务。

1.智库类型多样化、品牌化

近年来,我国出版业智库快速发展。由于智库主体不同、人力资源构成不同、研究领域不同,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智库。

从建设主体来看,有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为代表的国家级综合性专业研究智库,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等为代表的高校出版专业研究智库,有以江苏凤凰融合发展智库、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企业应用型智库,还有以电子书产业分析见长的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社会智库。依据智库圈层结构理论划分,研究型智库处于圈层近心位置,以高校类智库为主;应用型智库处于圈层外围位置,以企业类智库为主;而大多数智库介于两者之间,为中间型智库。[6]

从知识服务内容来看,政策研究型智库,主要为出版业宏观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资源主导型智库,依托强大的数据资源和专业的专家团队,为用户提供专利检索、跟踪、预警、分析、评议等多种形式的知识服务;专题热点研究型智库,重在为行业的关键技术或热点领域提供智力支持。

从品牌塑造方面来看,智库建设逐渐成为出版单位开展优质知识服务的靓丽名片。如三农出版发行高端智库、建设发展研究院、i智库、睿智库、融智库分别成为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地质出版社等的品牌担当。

2.汇聚专业研究力量

创新是第一驱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以智慧赋能的出版业智库,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人才作为宝贵资源。在人才凝聚方面,通过合作、协同、互动、融合等方式,搭建多层次、跨领域、跨机构的研究团队,储备和培养多类型智库人才。尤其是广纳政界与业界精英,推动实战派与学院派强强联合,重用“两栖”出版人才,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提高服务决策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资源方面,大多智库都以主管单位为强大的资源支撑,中央级出版智库依托的是国有出版社(集团),出版公司支持的企业智库。此外,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承办的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网站也逐步向社会开放,提供专业的知识检索、图书和期刊论文信息查询、标准文本查询等服务,为智库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源。在技术方面,出版智库在不断进行自主创新的同时,更多的是与科技公司开展合作。如融智库与苏州梦想人科技软件有限公司在AR领域合作,全民阅读与融媒体智库与浙江瀚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国家级高端智库等。

3.智库服务形式多样

出版智库主要围绕出版的关键领域,通过大量的创造性、前瞻性、先导性工作,提供智慧服务。

公共政策服务。完成政府和企业委托的课题或项目研究或自立科研项目,如专家咨询、行业情报、专利分析、标准研制、要情调研报告、数据分析报告、跟踪报告等,推动政策制定科学化。

培训服务。智库为知识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培训,近年来已成常态。如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北京印刷学院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传媒研究所、融智堂等智库也在围绕编辑出版业务、出版质量、数字出版等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服务,集中传授最新智力成果。

举办会议论坛。通过举办会议论坛能够有效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如由韬奋基金会主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社联办的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已举办10届,通过研究出版行业人才工作的状况、任务、经验和对策,为探索我国出版业人才培育路径、推动出版人才工作改革创新和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资源公开服务。部分出版智库往往运用网站链接、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方式发布专业服务内容,如会议信息、智库科研成果、统计数据、分析报告等,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创的皮书网等,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14家单位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免费服务大众阅览和学术研究。

4.智库服务成果丰富

随着我国出版业智库知识服务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各智库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知识服务产品,并匹配到最佳的载体和呈现形式。

皮书。皮书是汇集智库专家研究成果的报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连续多年推出了出版细分系列的蓝皮书,融智库推出《AR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研究蓝皮书》《 VR技术在新闻出版业的应用研究》《人工智能与新闻出版业发展研究》等权威报告,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辅助。

期刊和研究报告。英大传媒投资集团主办《碳达峰碳中和要情研报》《电力科技情报》,为能源电力行业机构提供情报参考;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专利信息分析、专利技术跟踪、专利信息整体解决方案定制报告,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专利咨询服务。

数据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研创的皮书数据库、知识产权出版社推出的i智库、人民法院出版社的法信数据库、英大传媒投资集团创建的双碳要情数据库等,已持续运营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网络平台。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人卫智网医学教育智慧平台、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建立的智能选书平台等网络平台,为医学教育、图书出版领域提供有效及时的知识服务。

服务开展标准研制和宣贯。填补行业空白的出版行业转型升级标准体系、国家知识服务标准等工作,出版智库给予了智慧支撑和智力支持,并且经常开展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参与完成多项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其组织研发的国际标准关联标识符 (ISLI) 标准,有效提升了新闻出版业科技水平。

目前,出版业智库建设在课题研究、论坛举办、成果发布、运行机制等方面日臻成熟和完善。同时仍面临着高质量智库缺乏、人力资源队伍结构不合理、研究内容同质化等问题,距离高端智库建设的目标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出版业智库高质量发展路径

新时代呼唤高端智库新发展,出版专业智库应为国家出版事业发展科学化、现代化提供智慧支持。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出版智库发挥高水平支撑作用,在优化功能定位、储备充足人才、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技术融合方面不断创新。

1.科学优化定位,构建多层次智库矩阵

出版专业智库建设已由数量式增长向内涵式提升跨越,从常规发展转向品牌化发展。迫切需要打造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能力卓越、结构合理的研究咨询队伍,形成定位明晰、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智库矩阵。

中央级出版智库作为出版研究的 “国家队”,充分发挥在意识形态建设、公共文化建设、对外交流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为我国出版业重点工作提供了政策理论支撑,为重要决策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为重大实践提供重要行动参考,最终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7]

出版专业智库要依托独特的专业数据库和信息库,采取专业化科研机制,组织行业内及跨行业专家队伍,积极承担政府和行业课题研究,为政府和行业系统提供优秀解决方案,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研究标杆。

同时,鼓励更多有能力、更具特色优势的出版业智库带头,组建出版行业智库联盟和智库发展共同体,让联合研究成为智库工作的常态。智库联盟成员之间把各自的专业智库、出版知识资源、出版技术服务企业聚集起来,或在重大项目研究上联合攻关、协同创新,或对重大战略问题开展平行研究,改变智库管理条块化、发展碎片化的格局,建立完整统一、统筹推进的智库矩阵。

2.不拘一格降人才,提升智库研究水平

出版专业智库高质量运行,关键在人。出版业智库重中之重是要不拘一格整合、联合专家资源,借鉴国际盛行的“旋转门”机制,促进有理论、善研究的研究者和有实践、善管理的出版者汇聚智库,形成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团队和梯队。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高精梯队。完善多类型智库人才的培养计划,提高其服务决策的综合应用能力。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优势,通过开展研究生教育、博士后联合培养和聘请特约研究员等方式,多层次汇聚人才,跨专业引进人才,跨学科培养人才,跨类型储备人才,提高智库人才的专业性和兼容性,通过制度化和专业化的培训,把优秀的青年学者培养成优秀的智库专家,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优秀科研队伍。同时,智库建设要重视培养专门的智库运营和管理人才,补足运营人才的短板。出版专业智库建设,精心打造智库品牌,离不开既懂成果管理又懂互联网运营的运营团队的合理配置。

3.加强智库平台建设,推动新技术更多地应用

现代科技发展为出版专业智库的科学化、系统化、规模化、集成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也为智库知识的集成、方案的集成提供了创新空间。首先,进一步推动出版智库平台数字化建设,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出版业数字化薄弱环节,推动 “硬科技”赋能图书、期刊、研究报告、课题等“软科学”,构建智库的专业数据库、指数发布平台、交易平台、移动平台等成果展示平台。依托5G传输网络对优质内容资源开展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形态的知识提取,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行业数据整合分析能力,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决策和产业发展指数体系,采用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出版业从数据采集、报告处理到产品销售、反馈评价,全链条数字化,构建高水平的信息发布与知识服务平台,催生出版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和新格局。其次,加快智库成果数字化推广,推动研究成果向数字成果转化,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建立多渠道、多载体的推广矩阵,建立集咨政、会议论坛、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政府、企业、全民通畅的信息交流,构建多终端的新型影响力模式。最后,搭建高水平行业重点实验室或数媒研究院,研究数字出版技术及运用,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完善网络专家库、云智库平台等,为智库人才提供展示研究能力和成果的网络空间,探索数字出版创收和可盈利的商业模式,如建设大数据发布平台,构建常态化信息发布机制,通过云计算精准分析用户的知识服务需求,为读者提供更多深度营销和精准营销的增值服务,提升出版智库的数字化智能化营销水平。

4.优化评价机制,打造一流智库

新型出版智库要确立“管用”的价值取向,强化问题导向,发现和研究出版领域的重大难点问题,前瞻性、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务实管用见效的研究成果、智慧方案;打通智库成果转化通道,推动更多智库成果进入决策者视野。

因此,要建立一套能激发创新人才活力和动力的智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新型智库适度竞争优胜劣汰良性发展。完善智库人才评价体系,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评价原则,推动形成智库与学术在项目、人才、机构和评价等方面的对等机制。[8]考核评价中,重在考量智库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对获得省领导批示的智库成果,可后立项深入研究;[9]推行智库研究员职称系列;在选拔任用时,增加智库成果的权重;鼓励集体成果按照实际贡献予以激励等。

智库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十四五”期间出版业要建成一批高质量的高端智库,在智库成果质量、智库服务上深耕、精耕,为我国出版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进而形成现代化的高端智库发展新格局。

猜你喜欢

出版业智库人才
人才云
民居智库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编辑的应对方法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