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之路
2023-01-11孟祥志
孟祥志
北方华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我叫孟祥志,是中国兵器北方华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车工、高级技师,是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曾先后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黑龙江省龙江大工匠及黑龙江省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勤学苦练 打好技能基础
1989年,我考入建华厂技工学校,在技校的学习生活中我的刻苦是出了名的,寒、暑假时同学们都放假回家了,我却放弃了休息时间,每天来到学校实习厂,帮助在实习厂干活的车工师傅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看到我这样好学,师傅们就把一些车工经验传授给我,正是凭着孜孜不倦的学习劲头,我在各项考核中都名列前茅,校长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号召同学们向我学习。1992年,我以五级工的优秀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工具车间。
凭借着苦干、实干和巧干,1992年入厂,1993年就被评为厂先进生产者,并在全厂的生产大会战中荣立一等功。看到我非常好学,喜欢挑战难活,身边的师傅们把难加工的工件都送到我这里。记得在1995年,班长孟宪忠师傅拿过来一张图样,我一看图样,兴奋劲就来了,工件全长650mm、直径6.8mm、公差0.08mm。我拿着图样向身边的郑希铭师傅请教,他介绍说这个工件是卷纸管工具的关键零件,十几年才加工一次,一件成品就可以使用几年,能加工这个细长杆的老技师已退休多年了,他之前是采用螺纹顶尖拉紧工件、反向走刀车削的。车工怕“细长”,这个工件是很难加工的,工件上不能出现竹节形和多棱形,必须保证工件的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我面对仅有的一些口头介绍,废寝忘食地钻研,制作螺纹拉紧专用活顶尖,研磨刀架支承爪,优化刀具材料及刀具角度,选择调整切削三要素,以及选择工件材料。通过不断地从加工失败中总结经验,经过半个月的攻关,终于加工出合格产品。那种攻克难题的兴奋劲和自豪感溢于言表。在师傅们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先后完成了0.03mm配合间隙的高精度挤铸模、复杂型腔深孔注塑模、大螺距摆线丝杠及长活塞精密套筒高精度表面质量深孔等疑难零件的加工。
技能竞赛 磨砺技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了提高理论水平,我到市图书馆借阅了几乎全部的车工专业书籍,甚至到旧书摊上寻找资料,师傅们也把一些技能鉴定书籍和珍藏多年的《机械工人》杂志借给我,供我参考学习。当一个人热爱某项工作,并投入全部精力的时候,再平凡的工作也会有闪光点。从1995年以工厂选拔赛第一名的成绩代表工厂参加黑龙江省首届国防科技工业技能大赛起,各类技能比赛一直伴随着我成长,磨砺着我的技艺。其中,2006年中国兵器第二届技能大赛“车工与铣工复合操作工”的比赛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2006年6月,工厂决定选派我参加中国兵器集团第二事业部技能竞赛,接到试题后,离正式比赛还有十余天时间。铣工试题是要求配合间隙在0.03mm以下的多个槽系配合的二件套组合件。车工试题是公差为0.016mm共30多个尺寸,毛坯材料经过调质处理,由深孔、偏心端面槽、莫氏内锥及各种尺寸沟槽组成的蜗杆轴零件。车工试件练习时,一件完整的工件都没加工完,只是匆忙将所有刀具、工具和量具准备齐全后,就出发了。比赛中充满挑战:在车削试件蜗杆轴的加工中,经历了偏心端面槽加工打刀,重新刃磨刀具;在双顶精车外径各尺寸和精车蜗杆过程中,经历了检测前顶尖圆跳动超差,工件同轴度0.016mm,机床主轴跳动达到0.03mm,以及现场进行机床维修延时等问题。竟然在比赛时间规定的最后1分钟,完成了试件的加工。铣工操作只是经过了几天赛前培训,只完成了1个半试件的加工工作就参赛了。因为这是当时全国首次举办的车铣复合工比赛,所以参赛选手都是从单一工种选拔出来的。成绩发布时,意想不到的是自己获得了第四名的成绩。2006年7月下旬,入选了第二事业部参加中国兵器集团大赛的集训队。经过1个月的专业培训,我的铣工实操能力迅速提高,已经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两件套试件的加工。2006年9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届技能大赛决赛中,我发挥了自己的正常水平,较好地完成了车工和铣工考核试件,获得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届技能大赛“车工与铣工”复合操作工(国家二类)第3名的成绩,完成了集训队制定的进入前3名的目标,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坚守初心 不断攀登
新时代,要实现自己技能报国的初心使命,完全靠干好活、多干活是不够的,必须用技能知识、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多发明、多创造。2015年,我领衔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以来,在保证完成繁重的生产任务的同时,我把工作重心放到解决生产中的一些劳动强度大、加工效率低和生产工艺中的窄口工序难点上。有一次,我在生产车间看到几位工人师傅正在用简易扳手去掉铝型材的多余翼片,当时车间的温度也就十几度,工人师傅却大汗淋漓,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掉,当时我就想,这需要完成上万件产品,工人师傅的劳动强度太大了,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这个生产中的窄口工序。经过两年的不断改进和试验,我提出了一种八翼铝型材去翼片方法,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其中研发制造套筒刀具获得国防专利。该操作法的发明与应用,不仅改变了沿用几十年的去翼片方法,而且比原有工艺方法提高加工效率6倍。
参加工作30年来,我不断创新克难,发明创造了50多项车削特色操作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2020年6月,在金属加工杂志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把多年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的“一种对称剖开薄壁铝筒件的加工方法”“深孔零件中心管的加工操作法”“支架类零件的加工操作法”等50多项车削特色操作法及实用案例,进行整理,编著出版了《机械加工特色操作及实用案例》一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并全国发行,对技术交流、经验传承及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作出了贡献。另外,我还编制了多本内部培训教材,用于职工培训交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道路上,我将一如既往发挥优势,以空杯心态去学习和汲取,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前进的路上无论有多少技能“高峰”,我仍会勇于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