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全科人才培养浅议*

2023-01-11吴若霞谢雪姣苏联军邹旭峰郜文辉艾碧琛肖碧跃卓海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医教中医学全科

吴若霞 谢雪姣 苏联军 邹旭峰 郜文辉 艾碧琛 肖碧跃 卓海燕

(1.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务处,湖南 长沙 410208)

中医全科人才是指以中医学为核心,融合全科医学的特点,培养复合型临床应用人才。具体来说,要培养能运用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主要在基层提供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的综合程度较高的中医执业医生[1]。相较于国外的全科医学,中医全科医学起步较晚,以2009 年国内首部《中医全科医学概论》一书的出版为里程碑,现仍处于探索阶段[2]。目前,中医全科人才较少,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积极探索中医全科人才培养,壮大中医全科队伍,有利于推动社区医疗体系的发展,维护居民的健康[3]。

1 中医全科发展的优势

1.1 有助于推动基层医疗水平的发展 目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正在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中医全科人才培养包括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向,中医全科医生各科通兼、针药并施;其“简、验、效、便、廉”等特点,易受基层社区居民接纳,便捷有效地帮助基层患者解决问题。因此,中医全科既迎合了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需要,又可以解决基层居民的基本医疗健康问题,对深化医疗改革、促进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缓解大医院供需矛盾等都起到一定的作用[4]。

1.2 有利于促进中医学的发展 纵观中医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历史,都离不开医生在基层的反复实践。中医临床有着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医全科不仅可以促进中医临床在基层的推广和应用,还可以在基层不断的实践中,发展包括针灸推拿、养生、食疗药膳、刮痧拔罐等在内的中医适宜技术。

2 中医全科人才培养的不足

2.1 中医全科师资不足 中医全科虽然起步晚,但中医学中的全科相关理念却是由来已久;无论是理论还是临床技术,中医学本身也就具备全科医学的特点。如中医的“整体观念”就与全科医学的理念非常相近。“整体观念”是中医的基本特征之一,但中医临床发展到现在,分科已经越来越细。因此,现在的中医临床教师也很难具备“整体观念”。中医全科重视各科的兼通,但在中医全科学生的具体教学中,不同学科由不同的教师来进行教学,作为教师且没有系统的中医全科思维,学生在学习中也就很难做到融会贯通。在基层的师资,虽可做到临床各科兼通,但理论水平不足,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因此,现在的中医全科师资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2.2 中医全科培养方案尚未完善 目前,在中医全科教学体系上,不管是教材还是教学方式,都还是沿用国外的为多,课程体系设置欠完善缺乏协同育人机制,故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社区和基层的需要[5,6]。中医全科的内容多,若培养方案不完善、教学方法落后、理论与实践脱节、高校与医院和政府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同机制,将严重影响中医全科人才的质量。

2.3 培训基地带教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附属的三甲医院作为临床培训基地的主要场地,有着丰富的医疗资源、教学管理和组织经验,疾病谱也很广泛,且带教师资的临床水平以及教学能力尚可,但全科诊疗思维缺乏。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社区教学基地,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数量不足,临床诊疗水平和教学水平远不能满足全科医学学生实习的需要。培训的质量以及学生的中医全科观念都会受社区教学基地的水平直接的影响。

3 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全科人才培养策略

医教协同是指医学院校整合优质资源,联合医院、卫生行业等各方,共同参与卫生人才培养的全新合作育人模式[7]。医教协同可以加强医、教2 个系统的协同配合,着力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使用联动机制。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医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治本之策。

3.1 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 一是建立长效的师资培养机制。在医教协同背景下,院校和基地医院都要重视中医全科的师资培养机制,形成完整长效的教师管理机制。要做到“认真选拔、长期培养、定期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医学实践能力全面评估,以适应中医全科不同阶段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院校和基地医院的协调沟通,双方教师可以通过竞赛、观摩、讲座等方式进行交流,既可以拓宽院校教师的临床视野,也可以提高基地医院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双方教师的交流学习,做到共享教学资源,积累教学经验。除此之外,还要多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和学习;与专科教师协调沟通,拓宽教学知识的深度;聘请专家、教授授课,以传授教学方法和技巧等,全面提高中医全科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是提升中医全科教师的积极性。随着医教协同的不断深入,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对师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管是院校教师,还是基地医院的教师,都觉得压力倍增。因此,要提高中医全科教师的积极性,就可以多从政策上予以倾斜。比如设立中医全科教师专项培养基金,以扶持教师的培训、进修、教学研究等;设立科学的中医全科奖励机制,以吸引更多的医疗人员加入中医全科教师队伍;另外还可在绩效、职称评定等方面对中医全科教师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促进医教协同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

3.2 完善中医全科人才培养方案 中医全科的人才培养以服务基层为基本目标,在教学培养方案上,不应只是照搬国外的经验,或者是简单的中西医各科培养方案的结合,而是应该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多次调研,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院校合作、整体设计,在了解基层医院常见病、多发病,熟悉基层医生工作岗位职责以及急需提高的临床技能后,再完善中医全科学生的培养方案,以“科学、适用”为基本要求。

首先,要明确中医全科人才培养目标。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既具备较深的中医理论底蕴,又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有系统的中医学思维、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必要的现代医学基本诊疗知识;具备运用中医药和西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养生、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中医学应用复合型人才。

其次,优化培养方案。除了系统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和全科医学知识以外,还须尤其重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医全科人才是面向基层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毕业后将面临基层患者众多的病种、不同的诉求,因此对临床执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中医学本科培养体系尚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因此,在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低年级就开始涉及。

再次,加强质量监督。在完善中医全科人才的培养方案时,还需重视人才培养监督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为人才培养把关。

3.3 重视培训基地的建设 高校附属医院和社区基地对中医全科人才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高校附属医院的带教教师知识面广,临床经验丰富,在临床思维和技能上给予学生规范的指导;但附属医院往往都承担着繁重的临床带教任务,因此,相对于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中医全科参培人员往往容易被忽略,实践的机会也偏少。社区基地虽然有很多实践的机会,但是带教教师的水平又参差不齐。对于中医全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着重强调的就是“实用”,培训基地的建设就需重视。

在医教协同背景下院校合作,一方面加强师资的培养,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建立中医全科人才实习管理系统,以监督学生在各个培训基地的实习情况,确保临床实习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各个培训基地对学生的培养方案、轮科轮岗设置、技能训练大纲都尽量一体化、规范化,对实习准出制度要严格,尽量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4 总结与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调整,为中医全科的发展提供了良机。中医全科充分发挥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优势,各取所长,相互融合,有利于促进中医学的发展,也可以为国家的医疗注入新的活力。虽然中医全科目前面临的问题多,但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通过不断完善学校-医院-社区为载体的合作,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完善培养体系、重视培训基地的建设等,就能培养出适应基层需要的人才,促进中医全科的发展。

猜你喜欢

医教中医学全科
培育中医生物学 助力中医学发展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草鱼养殖难,“钱”途何在?老渔医教您如何握好“方向盘”,走上高效路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医教协同背景下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成长体系研究
基于医教协同双主体的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