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汉语课程定位与教材编写*
2023-01-11李柳骥许筱颖孙灵芝陈昱良马明越
李柳骥 马 捷 许筱颖 孙灵芝 陈昱良 马明越 孙 鑫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
近年来,在日益增多的来华留学生中,学习中医药专业的比例名列前茅。由于中医药专业的特殊性,并非掌握了普通汉语就可以没有障碍地学习中医,因此,中医汉语作为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的一个门类,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即就“中医汉语”教学在来华留学生中医教育中的必要性及其教材编写进行讨论。
1 来华留学生中医教育概况
2017 年,我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1]。2018 年,共有来自196 个国家和地区的492 185 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 个省(区、市)的1004 所高等院校学习[2]。来华留学生所学专业可以分为汉语言、西医、文学、经济、中医、管理、工科、法学、理科、艺术、历史、农科、哲学和教育14 个专业类别,在来华留学生中,本科生学习专业靠前的几位依次是西医、工科、经济、汉语言、文学、管理、中医、教育[3],其中,中医位居非人文社科类专业第3 位。随着近年来中国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日益重视和推广,以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日趋密切,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华学习中医药专业。
我国留学生中医教育始于1957 年北京中医学院招收的首批外国留学生,随后上海中医学院、广州中医学院等相继开展了中医院校的留学生教育。目前,查询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官网可知,共有28 所大学招收中医学专业留学生,30 所大学招收中药学专业留学生,这些大学既有中医药大学、医科大学、药科大学,又有农业大学、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计数据,截至2019 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有44 所,并有360 所高等院校(133 所高等西医药院校和227 所高等非医药院校)设置了中医药专业[4];中医药在国家的对外交流方面的地位也日益凸显,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183 个国家和地区,在各大洲建立了中医孔子学院、海外中医中心等机构,国家积极鼓励开展创新形式的教育合作项目[5],目前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一直持续增长,2019 年,全国(不含港澳台)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校留学生共有8777 名,中医国际化进程日趋加快。
2 中医汉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其地位
所谓中医汉语,和经贸汉语、科技汉语、法律汉语类似,是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的一个门类,本文专指为学习中医的来华留学生开设的一门以教授中医基础字词、语法为主,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中医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的课程。教学对象不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如孔子学院学生以及来华短期进修生等。中医汉语是专业汉语,学生学习它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交际,而是为了用它作为学习中医专业的工具[6]。
来华学习中医药专业的留学生,在中国大多数接受的是汉语中医药教育,在正式入学之前,汉语零起点的留学生普遍按照所学专业在中国定点高校进行1年的预科教育。遗憾的是,国内并没有为中医药专业留学生确定定点高校,同时由于中医药专业本身的特点,大量的专业术语即使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也难于理解,更何况对于文化背景不同、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留学生?因此即使中医药专业留学生经过了汉语预科教育甚至通过了HSK6 级,但入学接触中医专业教育后依然会感到学习困难。这就说明中医汉语教育与通用汉语教育区别较大,有必要专门开设而且要早开设、长期开设。如同中国学生学中医要重视古汉语的学习一样,留学生要想学好中医,除了要学好古汉语,还必须学好中医汉语。
目前在招收留学生的各中医药高校,并没有普遍开设中医汉语课程,即使开设本课程,也多将其放在预科阶段。根据笔者与上过中医汉语预科课程的留学生交流,他们普遍感觉即使接受了一年的中医汉语预科教育,在正式入学学习中医后仍感到较为吃力,需要继续学习。给留学生授课的专业课教师,也普遍反映留学生对于很多中医药名词术语的掌握较差,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留学生,中医汉语教学要放到和专业课程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预科阶段,以普通汉语教学为主,适当融入传统文化、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古代汉语的常用句式,在此基础上,在正式接受中医药专业教育的同时,开设中医汉语课,教学重点围绕专业词汇开展,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等专业主干课程同步,以达到语言教学服务于专业学习、学以致用的目的。
3 中医汉语教材现状分析
迄今为止,国内正式出版的中医汉语教材一共只有4 种:一是1999 年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医汉语》系列教材,包括《读写课本》《口语课本》和《听力课本》;二是2009 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医汉语口语入门》(德、英、法、韩语版);三是2010 年由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陆续出版的《实用中医汉语》系列教程,分为精读、听力、口语3 个分册,各分册又分为基础篇和提高篇;四是2012 年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基础字词一点通》和2013 年出版的《中医汉语综合教程》、2018 年出版的《中医汉语听说教程》。
前3 种教材,最晚出版的距今已经10 年,内容和部分观点已显陈旧,甚至存在错误;虽名为“中医汉语”,实际与通用汉语教材区别不大,只是加入了部分与中医有关的词汇、文章,中医特点不突出;作为中医药专业留学生,汉语不是其主干课,即使预科阶段以语言学习为主,也并非只学习中医汉语,所以总的课时不多,按照听、说、读、写分别编写教材甚至还要再分“基础”篇和“提高”篇,明显不符合教学实际。这些缺点,亟待解决。
第4 种教材,尤其是《中医基础字词一点通》,以中医专业词汇为主,分别对中医特别用词(主、属、合、宜、司、藏等)、中医里的哲学(阴阳、五行、标本、消长等)、中医生理概念(如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五官九窍、经络腧穴、气血津液、精神情志等)、病因病机病变病证、诊断辨证、治疗养生等各类常用字词进行了介绍,通过相对详细的释义,辅以选自《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等中医古籍及其他文献中的经典例句,词句结合,能够使留学生对于中医基础字词建立较为准确的认知,对留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起到了比较好的辅助作用。而《中医汉语综合教程》《中医汉语听说教程》虽然就细节而言比前3 种教材有所改进,但整体编写思路仍未脱离之前教材的框架。
4 中医汉语教材编写重点应在于专业词汇
《中医基础字词一点通》作为一部教材,虽然显得“体量”略小,只有32 开、154 页,但通过笔者近10年的教学实践来看,这本教材的容量并不少,一学期54 学时的教学时间,如果讲授全部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当然,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这部教材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部分字词释义不准确、注音错误、例句与原文有出入、例句翻译不贴切等,但瑕不掩瑜,它代表了一种新的教材编写思路,即以专业词汇为编写重点。
关于中医汉语教材,有人[7]提出“学习者的需求才应该是编教材人应该关注的中心”,那么学习中医汉语的留学生需求是什么呢?有人[8]总结“学习中医汉语目的主要是为专业学习做准备”以及“为以后工作做准备”“中医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最终是落到与中医相关活动上,能较好地利用汉语进行专业相关学习和活动:文献查阅、论文创作、学术研讨、人际交流等”。可见,来华留学生作为中医汉语的学习者,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自己提高学习中医学的能力,进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从业者。因此编写教材,尤其是作为各门课程基础的语言学教材,编者们要充分考虑到留学生的需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来华留学生学习中医的困难,这才是关键。
中医汉语和普通汉语、古汉语的主要区别在哪里?恐怕就是词汇了。前文已经述及,一个熟悉古汉语的中国人如果不经过专业训练,也不能完全理解中医,更何况普通汉语都不熟练的留学生。因此,对于非汉语言专业的留学生来说,学习语言课程的时间本就不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语言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就要以专业词汇教学为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的中心和重点。其他关于普通汉语、古汉语的相关知识、技能,由汉语、医古文课程分别进行教授,各专业课程的教师对于大量中医词汇则无暇全部讲授,这个空白正是中医汉语课程需要填补的,而恰恰是迄今为止出版的中医汉语教材所普遍忽视的。因此,要编写符合实际、切于实用的中医汉语教材,必须以中医专业词汇为中心,辅之以必要的相关例句、语法、知识、文章,在学生基本掌握了中医专业词汇之后,逐步引导其接触相关的句子、文章,从以现代汉语表达的科普文章,逐步过渡到文白夹杂的现代中医文章,最终到接触完全的古代中医文献。这种模式,无论是对于学生日常自学,还是其他中医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来华留学生中医汉语教育是其在华进行一切学习的基础,是沟通通用汉语和中医专业课程的桥梁,必须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