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特委应对第二次反共高潮策略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2023-01-11刘文韬杨娜
刘文韬,杨娜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内部投降主义盛行,逐渐出现内部分化。为取得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不得不在抵御外敌的同时应对国民党顽固派提出的各种无理要求及军事冲突,进一步做好反顽工作。毛泽东曾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提及反顽斗争,其中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1]744-752具有指导性意义。自1939年6月起,琼崖地区的国民党顽固派不顾民族大义,多次挑起与中国共产党的冲突,致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临崩溃。指挥好反顽斗争,对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以下简称琼崖特委)成功击退琼崖第二次反共高潮并最终赢得抗战胜利至关重要。目前学界对琼崖抗战的研究论文有陈永阶的《琼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概述》[11],其在宏观上研究与分析了琼崖特委各时期的斗争,探寻为什么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的原因;罗民介的《孤岛抗战中的琼侨回乡服务团》[12]则从琼侨回乡服务团的角度写出了不同视角下的琼崖抗战;而张有富、赖永生的《中流砥柱:抗战中的琼崖特委及人民武装》[13]更是探寻出了党为什么在抗战中起到 “中流砥柱” 的作用。在如上所述有关琼崖抗战的文章中,反顽战斗的研究都只作为其中一章节而并未成为主题。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探寻新线路,探讨琼崖特委的反顽斗争策略与成功击退琼崖第二次反共高潮具有重要的历史及当代意义。
一、危机:相持阶段日本侵华策略的转变与国民党对抗战的动摇
(一)日本转变侵华策略,兵锋直指海南岛
纵观中国战场全局,日本在上一阶段的进攻中未能实现其 “三个月灭亡中国” 的目的。日本深知要想取得突破,就不得不转变侵华策略。1938年11月3日,近卫文麿内阁在《第二次近卫声明》中称国民党政府 “抗日容共” 才是其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日本是为建设 “东亚新秩序” 而来,称自身要 “在东亚确立国际正义,实现共同防共”[7]278-279。随后,日本御前会议提出《调整日华关系的新方针》[7]281-284,为加大政治诱降力度、孤立抗日力量,日本更是提出了 “日满华共同防共” “缔结日华防共军事同盟” 等条款。以上正是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 “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策略,其具体操作体现为三个方面。
其一,扶植伪政权,将抗日战争爆发的责任嫁祸于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近卫声明》发表后,高宗武、梅思平于1938年11月受汪精卫委托,抵达上海重光堂与日本方面开展投降谈判[6]290,达成了《日华协议记录》[7]290-292,其中宣称要将侵华日军改称为 “防共驻军” ,并鼓动云南、四川、广东等地的军队 “起义” 。随后汪精卫逃往越南河内,于12月28日公开发表《艳电》[7]104,称投降日本具有 “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 等等好处,他声称如果答应日本方面的条件,日本也将停止侵略中国,使 “抗战以来沦陷各地亦可收复,而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 ,认为投降日本是为实现 “东亚幸福应有之努力” ,一来可减少所谓的 “战争创伤” ,二来能实现 “曲线救国” 。汪精卫认为 “反共” 可与日本达成共识,提出 “当以日德意防共协定之精神缔结中日防共协定,则此种顾虑,可以消除。” “防共目的在防止共产国际之扰乱与阴谋” ,称只有中共交出军队、取消政府、放弃领导与宣传才是结束战争的途径。
其二,日本企图混淆视听、偷换概念,为日本侵略、灭亡中国的本质提供掩护。日本内阁在《第三次近卫声明》[7]288-289中提出: “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 “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日本提出 “签订日华防共协定一事,实为调整日华邦交之急务。” 称日本的军事侵略是为了打击中国共产党,只要国民党愿意在 “反共” 上与日本达成共识,日本将会恢复所谓的 “中日邦交” 。众所周知,此时日本作为侵略者不可能抛弃对自身有利的立场,所谓 “东亚新秩序” “善邻友好” “经济合作” 的本质就是日本掠夺与殖民亚洲各国的伪装。
其三,在军事上侵华日军开始加强各部门、各兵种之间的联合行动,调整战略战术。1938年12月,日本陆军省与参谋本部在《昭和十三年秋季以后对华处理办法》[7]286-288中提到: “如无特别重大的必要时,不企图扩大占领地区,而将占领地区划分为以确保治安为主的治安地区与以消灭抗日势力为主的作战地区。” “亲日政权的扶植,特别是有关亲日政权的统一,其主要目标是使之逐步稳健地发展。” 也就是说日军决定将主要的兵力进攻在敌后战场活动的抗日武装力量,扶植日本在华实行殖民统治的代理人,辅以奴化教育、间谍活动最终实现彻底控制。在日军大本营制定的《大陆命令第四百三十九号》[7]305-307中,他们更是要求要想办法 “迅速处理支那事变” ,虽要 “军事打击为辅” ,但其进攻手段、进攻力度相比上一阶段更强,是政治上、军事上的全面进攻。
日本自身资源匮乏,要在相持阶段取得优势就需要扩军,加大对战争的投入。而海南岛不仅拥有田独铁矿,更有适合农业生产的土地,并且地理位置辐射东南亚,连接中国内陆地区,是未来进攻南太平洋的前沿,更是掠夺战争资源、建设军事基地的绝佳位置。1939年2月10日和14日日军调集陆、海军重兵,从海口府城和三亚榆林两个方向登陆海南岛,在侵占海南岛期间专门设立了第二十一军海南派遣队、海南警备府等机构控制沦陷区。随后日军更是贯彻 “政治诱降” 的策略,决定 “以华治华” ,在琼崖扶植起新的伪政权。1939年7月,日军扶植赵士桓、詹松年等人在海口设立伪琼崖临时政府,并围绕以詹松年为司令组建伪军、伪维持会、伪警察局等,并声称自身为 “琼崖民众自卫军”[3]74-82。日本在海南的所有行动表明其打算固守海南岛,通过侵占海南岛让自身在侵略战争中取得优势。
总的来说,日本此时认为自身在海南岛万事俱备,一方面是自身已在全中国范围内从政治、军事上设置了一道大包围圈,海南岛上的抗日势力插翅难逃;另一方面,日本在海南岛内更是成功扶植起了伪政权,只需在琼成功怂恿国民党反共,让琼崖国共两党自相残杀就可坐收渔翁之利。他们深知国共两党在意识形态、阶级立场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要成功激化这个矛盾就可极大节约日本侵华的成本,间接做到瓦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削弱抗日力量,减缓日军战场压力。因此, “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是针对中国量身定制的策略。
(二)琼崖国民党爆发内讧,动摇团结抗战
从当时的国际环境来看,英美等国认为抗战是利用中国拖住日本 “南进” 的机会。他们表面上声援中国的同时,本质上纵容日本侵略、让出上海,放任日本进攻广州、海南岛。他们期望双方在抗战中互相消耗国力,从而同时控制中、日双方,维持自身在亚洲的势力范围。在这其中,美国尤其惧怕对日本的封锁和制裁招致日本报复,还与日本保持军需品的贸易[8]28-31。面对外无支援,同时日本侵华力度加强的状态,国民党内部出现动摇,分化成了抗战派、投降派和顽固派三派势力,其中顽固派是国民党内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在国民党内占据主导地位。顽固派抗战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民族独立,更不可能是全民族抗战,他们只是期望通过抗战实现独裁全国。
在政治上,1939年1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发布了《唤醒党魂发扬党德与巩固党基》的报告,做出《整顿党务之重点》的讲话,确定了在相持阶段的 “反共、限共、溶共” 的方针。在军事上,国民党顽固派麾下的军队对日军消极战斗,意图故意放松对日军的防备将日军的进攻重点引向抗日根据地,达到消灭中共的目的。同年6月,国民党顽固派在湖南平江公然屠杀党员及爱国志士,成为顽固派在军事上反共的开始。
琼崖地区在美合事变爆发前,王毅、吴道南二人先后在此身居要职,二者分别是琼崖国民党内抗战派和顽固派的领头人,双方对抗日也各执一词。1939年6月前,王毅担任琼崖守备司令,是琼崖国民党内抗战派的代表[4]50-52。王毅曾积极推动琼崖国共合作,采取了抗日救亡五条措施①抗日救亡的五条措施:一是组织宣传队,宣传扩大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各阶层人士、海外侨胞的同情与支持,组织府海地区的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号召人民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有械者出械;二是加紧在府海地区设立防空措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三是宣传群众 “坚壁清野” ,积蓄粮食,坚持抗日;四是要求各地积极筹集枪支,组织民兵武装,加强巡逻防奸、防特;五是检査县、区、乡的组织领导工作,发现有消极抗战者要撤职。,对宣传扩大统一战线,争取各阶层人士、海外侨胞的支持,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影响,同时积极推动云龙改编,将琼崖红军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为独立队长冯白驹授予军旗、军印,按协议书的要求供给独立队军饷和其他军需物品,鼓励独立队扩编为独立总队①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于1939年3月成立。。他还曾在1939年3月与独立总队第一大队合作,进攻侵占文昌地区的日军。总的来说,王毅对国共合作和统一战线抱有积极的态度,在此时重视民族大义,坚持了团结抗战的立场。
而另一方面,吴道南代表着顽固派,他坚持贯彻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的 “溶共” “防共” “限共” 政策,早期在琼的反共行动从政治、宣传及军事等三方面展开。1939年6月在吴道南就任琼崖行政专员后,他为强化控制便开始对原本的政府机构大动干戈。具体表现为:首先,打压国民党内进步分子、排挤原琼崖守备司令王毅等,同年8月他取消维系国共合作的战时党政处及各级保卫琼崖动员委员会,将思想进步的各县长撤换;其次,鼓动顽固派在宣传上鼓吹 “抗日必先反共” ,污蔑琼崖特委 “游而不击” “破坏统一” ,对海外华侨谎称 “冯为匪党武装,冒攻募捐,请华侨停止对冯接济”[9]309。最后在军事上他们意图通过 “减少供应、限制编制” 的手段排挤琼崖特委,以达到 “限共” 的目的。他们还命令各县抓捕琼崖特委的同志,逐月对琼崖独立总队减发月饷,直到最终停发;并且称独立总队为 “逆军”[4]53,强制让独立总队的编制要缩编为每班不超过五人, “独立总队” 改为 “游击大队” 。此外,自同年7月在得到了从内地输入的军械后,吴道南不断招兵买马,培植反共的顽固派武装[9]242,强化其骨干力量 “保安七团” 的同时,更是对国民党军中开始改编,陆续开始组建所谓的 “游击队” ,不断侦查各抗日根据地的情况,酝酿反共战争。
顽固派在琼崖抗战时的表现众说纷纭,顽军主力保安六团、七团虽从1939年6月至抗战结束都并未放弃抗击日军[4]74-76,但其本质上更想实现自身独裁琼崖。对他们而言,抗战只是其巩固自身权力及地位的手段,他们在阶级、立场上是与琼崖特委对立的。因而其本质必然反共,必然要在琼消灭进步势力、排挤中间势力、培植顽固势力,实现顽固派对琼彻底控制。因此无论琼崖特委如何带有合作抗日的诚意,美合事变和爆发琼崖第二次反共高潮的 “火药桶” 都必然埋下。
二、转机:琼崖特委的反顽策略
1939年6月10日,毛主席在《反投降提纲——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的报告和结论的提纲》提出相持阶段会出现日本的傀儡政府、反动的半傀儡政府、抗日政府,而这三种不同力量博弈的最终结果将决定着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毛主席说: “其反共活动则是准备投降的步骤” “国民党投降的可能是从抗战开始就存在的,不是今天突然发生的”[2]196-234。汪精卫等人的投降是国民党内部崩溃的开始,但是地主资产阶级对的动摇及叛变不能等同于抗战失败。在相持阶段,中共不仅要抵抗日本侵略,更要 “锄奸” “反顽” 。在国内投降主义盛行、国际孤立无援的危局下,琼崖特委继续坚持 “孤岛抗战” 将无比困难,面对吴道南到琼后制造的一系列反共摩擦,能否制定出正确的应对策略将影响到琼崖抗战的大局与琼崖人民的前途命运,只有上下一心、将 “抗日” “反顽” 齐头并进,才能迎来琼崖抗战的曙光。
(一)琼崖特委处境艰难
自1927年起,琼崖红军由于以 “立三路线”①立三路线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李立三为代表的 “左” 倾冒险主义错误。1930年6月11日,在李立三的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决议,在此不久后李立三制定了组织以武汉为中心,发动 “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 和 “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 的冒险计划。为指导开展城市暴动受挫,社会民主党分子混入革命队伍内造成破坏,加上军阀陈汉光以陆空军联合进攻,导致组织解体。此时琼崖红军的一些游击队员甚至需要暂时收藏枪支,到各地充当小贩、佣工度日。这种情况直至琼崖第二次国共合作后才有所好转。琼崖特委虽是进步而有前途的力量,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但在1939-1940年期间,其领导下的独立总队这一正规部队只发展至千人左右,其成员多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少,在人员素质上他们政治能力、文化水平低下、工作能力薄弱,同时还缺乏动员以及扩大队伍的各级干部。可见琼崖特委面临着严重的 “内忧” ,军队、政权与根据地建设并无并未恢复元气[8]328-333。
琼崖特委还未能充分处置好 “内忧” , “外患” 便接踵而至。琼崖特委不仅要应对日军进攻,还要应对吴道南等人提出的无理要求。一方面,如果遵从吴道南提出所谓的 “命令” ,答应顽固派提出的 “缩编” “解散组织” 等各项无理要求,就等同于拱手将领导权让给顽固派。这不仅会使琼崖特委的根据地工作功亏一篑,也将使得琼崖国民党内正被顽固派打压的进步势力孤立无援,最终导致顽固派独裁琼崖。另一方面,如果拒不服从顽固派的无理要求,顽军就将不断寻找各种借口袭扰抗日根据地,琼崖特委将遭受来自顽固派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及军事打击。吴道南等人认为,一举消灭琼崖特委的时机已经成熟。因为琼崖特委在经历十年内战后,各级党组织及机关遭受巨大损失且目前在根据地立足未稳。如果此时能够成功逼迫琼崖特委在军事上 “先发制人” ,正好可以把破坏 “国共合作” 与 “团结抗战” 的责任将全部推给琼崖特委,自己的反共行动也有了正当的理由。
我们结合日本、国民党顽固派(以下简称 “日、顽” )的变化不难看出,在琼崖国民党内架空抗战派将领,进步势力遭受排挤和打压后,琼崖特委、独立总队只能在日、顽层层包围下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壮大,进行 “孤岛抗战” 。可以说,琼崖特委及其领导下的独立总队此时是琼崖唯一坚持团结抗战且不动摇的力量。
(二)两种反顽策略
面对日益严峻、不断变化的形势,琼崖特委先后实行了两种策略。第一种策略,政治上展开攻势,军事上行动克制。这种策略主要在1939年年中至1940年初实行,在面对顽军进攻时,琼崖特委要指明其主动发动反共逆流的行径,宣传其破坏抗战的非正义性,劝说有识之士认清形势、团结抗战,并且将政治手段作为主要手段。琼崖特委遵照党中央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的口号,以独立总队的名义发出《告琼崖同胞书》,呼吁停止反共分裂,维持团结抗战[6]378。这使琼崖特委在政治上占据主动,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但军事上却是被动防守的。顽固派并不会因此而停止对根据地的袭扰,琼崖特委此时仍然处于日、顽前后夹击之中。
第二种策略,政治与军事全线出击[9]285。这源于在1940年1月《廖承志关于琼崖情况致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电》中,此时吴道南已停止援助独立总队,日渐加大了对抗日根据地的侦查、围困力度,独立总队陷入危机。冯白驹等人在文中提到: “绝不让出根据地” “准备在顽固派未进攻前,给予他们以坚决的打击” 。即琼崖特委决定让独立总队在得到可靠情报后主动地全线出击,不仅要公开揭露顽固派的反共阴谋,更要做到在军事上先发制人,抽调兵力集中进攻顽军的据点,彻底肃清国民党顽军,尽一切可能争取主动权,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避免陷入对日、顽的两线作战中。虽然主动发起对顽军的军事进攻将会打乱顽军的部署,使之被迫放弃开展反共的军事行动。但该方案也必然导致琼崖特委彻底坐实顽固派原先 “游而不击” 和 “匪党武装” 的谣言。顽固派可趁机占据舆论主动权,指责中共破坏团结抗战,给予发动反共战争正当且合理的理由。主动出击会丧失民心,并非治本之策,因而琼崖特委最后还是决定等待时机,警惕顽军可能对各根据地发动的进攻。
两种策略都是琼崖特委针对战场形势变化而制定的。在政治上,琼崖特委始终主张就算顽军袭扰,也不会放弃增进与顽军、友军的交往、理解的机会,同时还给予了顽固派足够的时间和诚意加强沟通互信[9]384。琼崖特委最终拒绝了顽固派所谓让独立总队 “改编” 、 “调遣” 的命令,公开回应顽固派所谓 “匪党武装” 的不实指控,为即将到来的战斗争取到了宝贵的备战时间,从军事上做到了 “有理、有利、有节” 。但即便如此,吴道南等人最终还是在1940年8月制造了 “符韦血案”①1940年8月,吴道南派兵杀害琼侨回乡服务总团团长符克和国民党琼山县参议、琼山县三区区长韦义光(共产党员),后人称此历史事件为 “符韦血案” 。,杀害琼崖进步人士,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加剧紧张局势。
三、战机:琼崖特委迎战第二次琼崖反共高潮
美合事变拉开了琼崖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序幕,一时间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两个问题引人深思,其一是为什么顽固派要优先进攻美合根据地,美合根据地为何是其首要目标。其二是琼崖特委如何逐步瓦解同时来自敌、顽的袭击,做到在斗争中成长。
(一)顽军优先袭击美合抗日根据地的原因
党中央在1940年1月26日曾指示琼崖特委要 “把琼岛创建为争取九百万南洋华侨的中心根据地,创建为南方发展扩大影响的根据地,创建为培养干部的根据地”[9]286-287。在琼崖特委第八次扩大会议后,决定在2月中旬将特委、独立总队的领导机关转移到达澄迈、儋州、屯昌三市县交界的美合山区[6]377。
美合抗日根据地建立于1940年2月,地处海南澄迈、儋州、屯昌三市县交界,在美合建立抗日根据地是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领导机关的决定②美合革命根据地地处澄迈、儋州、屯昌三市县交界,如今位于海南省澄迈县海南省国营昆仑农场内,为纪念革命先烈们的壮举,于美合事变原址上筑起美合革命根据地纪念碑。据2006年海南地方志办公室编,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海南省志·第五卷·革命根据地志》第156页记载如下: “1940年2月……日军已开始向活动在那大附近的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发起进攻,况且国民党琼崖党政机关、部分武装力量和几个县的政府及游击队也都集中在五指山腹地及其周围。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向西南山区前进显然是困难的。于是,琼崖特委决定,先在美合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后再伺机向五指山发展。美合山区,方圆50公里,这里接近五指山区的白沙县边境,山林茂密,不多的村庄错落其间。近一万居民中,大部分是客家人和黎族、苗族同胞,人口虽少,但粮食丰富。这里没有日、伪、顽的军事据点,反动统治势力薄弱,境内的乡村都有澄迈县委领导下的党组织活动。。做此决定的原因如下:一方面,日军已向在那大地区附近活动的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发起进攻,同时国民党的琼崖党政机关、部分武装力量和几个县的政府及游击队也都集中在五指山腹地及其周围,可见上述区域均为日、伪进攻区与国民党控制区,难以发展根据地。先在美合建立抗日根据地并发展壮大后,再以此为跳板逐步扩大根据地是更为合适的策略。另一方面,美合地区地处澄迈、儋州、屯昌三市县交界,无日、伪、顽军事据点,是这些反动势力统治的薄弱地带,并且周围乡村都有澄迈县委领导下的党组织活动,有一定的群众基础[5]156-158。
琼崖特委在美合村工作期间,在美合地区发动群众清匪除霸、安定民心,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这使得各乡农民自发成立了 “农民抗日救国会” “青年抗日救国会” “妇女抗日救国会” 等抗日民众团体,迅速在根据地内建立起了农民武装。加上宣传和动员,美合周围各区、乡的青年积极响应特委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军参战,保家卫国。
琼崖特委非常重视美合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他们遵照中共中央关于 “应作长期坚持计划” “丝毫也不要依赖国民党发饷,依靠人民筹给,可求助于华侨,中央不能拨款” “一切要自力更生” 的指示,号召美合军民充分利用美合有利的自然条件,自己动手,发展农副业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在根据地推行了三七减租的土地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发挥佃农的积极性。琼崖特委发动群众在根据地内建立消费合作社、军械厂,通过 “自给自足” 的方式打破日、顽的在经济上的封锁。并且军械厂同时还能为农民打造生产用的农具,反哺根据地的农业生产。这些措施都极大改善了根据地的生产和物质生活条件,使得美合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支援了独立总队在其余各根据地抗战的部队。
在美合根据地建设一片向好期间,中央注意到了顽军在根据地附近的侦查和部署活动,曾特别警示琼崖特委顽军可能进攻抗日根据地[9]393。预估出顽军侦查、集结重兵的企图是一举摧毁琼崖特委和总部领导机关,歼灭独立总队西路部队主力。最终,顽军于1940年12月15日率保安七团等3000多兵力向美合抗日根据地进攻,独立总队虽顽强奋战,歼灭顽军百余人,但最终因敌我力量悬殊,不得不放弃了美合根据地[3]193-194。这便是震惊中外的 “美合事变” ,虽未能守住美合根据地,导致当地部分群众及伤员共被屠杀百余人,但琼崖特委、总部领导机关及独立总队西路主力和沿途群众的掩护下,最终还是得以成功撤离。
可见,琼崖特委的行动无一不是利于人民和团结抗战的,但上述这些政策在政治上、经济上及军事上都与国民党顽固派的根本利益针锋相对,因此这些都是顽固派所不能容忍的。站在顽固派的角度上,只有彻底摧毁美合根据地,一举摧毁琼崖特委及独立总队的领导机关才是实现其独裁琼崖的必然选择。首先,琼崖特委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与清匪除霸运动虽利于美合地区的群众安居乐业,但实际削弱了顽固派对美合的控制;其次琼崖特委在根据地推行新的土地政策以发展经济动摇到了顽固派所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最后,琼崖特委动员当地群众参军壮大了独立总队的军事实力,建立军械厂更使得琼崖特委军械得以自给自足,日、顽封锁的形同虚设。国民党顽固派眼见政治上的孤立和经济上封锁难以要挟琼崖特委交出领导权,开战是必然。
总的来说,顽固派坚称发动琼崖第二次反共高潮是独立总队不听从指挥的严重 “军纪” 问题,而中共方面认为这是顽固派排除异己、勾结敌人、动摇抗战的 “政治” 事变,双方因立场不同而对此定性不一。但有一点必须肯定的是,抗战关乎国家与民族的生死存亡, “反共” 只能导致团结抗日的队伍以乱易整,最终只有日本侵略者及汉奸受益。
(二)琼崖特委击退第二次反共高潮,在斗争中成长
在顽固派制造美合事变并开始军事进攻后,琼崖特委的应对策略转变为 “有限的全线出击” 。首先,在政治上,中共中央书记处指示要与原先策略保持一致,琼崖特委向海内外同说明了独立总队英勇抗战,并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团结抗战,独立总队是被迫自卫而抵抗顽军进攻而并非违反军纪,同时也不停止向顽固派表示谈判诚意[9]396。其次,琼崖特委在军事上有所调整,决定孤立国民党军中的顽固派势力,集中力量打击诸如保安七团这类极端反共甚至勾结日军的顽军。在军事上强力反击顽军的同时,对顽军的思想工作更要加强,如优待绝大多数的顽军俘虏,争取王毅部下及其他地方抗日武装重回合作抗战等[9]419。最后就是,琼崖特委在此期间开始拓展新的统一战线,与琼侨、少数民族联合,扩大在琼影响力[9]439。
在美合事变后,独立总队在琼崖特委的指示下接连反击顽军,先后有效地进行了美棠、罗蓬坡、六坡、南隆园和大水等几场战斗,其中罗蓬坡战斗是我军自美合事变以来总队第一次大胜,消灭保七团二连,坚定了反顽到底的信心的同时更坚定了群众团结抗战的信心,更是顽军溃败的开始。而大水战斗是顽军与独立总队的主力决战,此役给予顽军保安七团重创,顽固派由此开始不敢再次在琼崖公然进攻任何抗日根据地,战略上顽军由攻转守[9]489-491。上述战斗是琼崖特委在政治与军事上不断成熟的体现,这不仅击退琼崖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使战场攻守易势,还更坚定了全琼崖团结抗战到底的决心与信心。
琼崖特委曾在美合事变中损失了美合根据地,但这并没有击溃他们的斗志。反而使得他们越战越强,形势开始逐渐明朗。虽在战术上未能保住美合根据地且有所损失,但战略上成功保住了琼崖的抗日力量。琼崖特委在美合事变前为维护琼崖地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顽固派采取克制、忍让态度,只是在 “有理、有利、有节” 的前提下对顽军有限反击。而美合事变后琼崖特委转变策略。在舆论上据理力争,使顽固派在确凿的证据面前理屈词穷。在军事上重拳出击,使顽军不得不减缓甚至暂停反共军事行动。琼崖特委顾全大局、团结忍让的态度以及在军事上的果断出击使得顽固派反共的真相公之于众,赢得了国内外支持。在应对琼崖第二次反共高潮的过程中,琼崖特委在日军步步紧逼的同时还能成功击退顽固派,使得琼崖特委在斗争中成长壮大。这既丰富了斗争的经验,又让琼崖特委成长为一股强大的正义力量,对坚持抗战、进行反顽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更为成熟。
琼崖第二次反共高潮是琼崖特委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但同时也是琼崖国共力量此消彼长的转机。顽固派发动的琼崖第二次反共高潮并未达到其消灭共产党、独裁琼崖的目的,反而在政治和军事上均遭受严重打击,被人民群众孤立,反共行动最终惨淡收场。纵观全国,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反人民的本质决定了他们只能坚持片面的抗战路线,惧怕人民团结,受到敌人蛊惑也必然产生动摇。如果顽固派能够抛弃成见,维护国共合作的大局,抗战不必艰难且复杂。也正是 “美合事变” 等一系列反共事件,使得海内外中华儿女认识到了国民党内腐败的本质。国民党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的态度更是其内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出现严重危机的体现,必将走向灭亡。
四、琼崖特委成功击退琼崖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当代价值
正如上所述,琼崖特委击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成功经验值得深入研究,在新时代应当深入研究这段历史,发掘其重要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一)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正确方向
在革命战争年代,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作为在琼坚持抗战不动摇的的革命力量,在琼崖国民党动摇抗战、积极反共的至暗时刻,依旧坚定党的领导,坚持 “孤岛抗战” ,最终击退顽军,稳住了抗战大局。而在如今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离不开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10]8党的领导并非凭空产生,而是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洗礼中,并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实践不断完善的。1840年以来,中国各派仁人志士为拯救民族危亡,曾提出各种各样的主张,以此实现我国的现代化,但均告失败。在琼崖抗战的至暗时刻,国民党内走着动摇抗战、积极反共的邪路,企图通过消除所谓的 “异党” 来换取侵略者的让步,以此在琼崖攫取利益。而事实证明,这种邪路只会使日本侵略者得寸进尺,这不仅会使中华民族永久遭受奴役与虐待,离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道路越来越远,更让顽固派自身陷入深渊。反观琼崖特委,他们在内忧外患中依旧坚持抗战、团结和进步,面对顽固派的无理要求时在政治上据理力争、军事上灵活应变。这使得革命火种得以保存,在群众的支持下壮大了革命队伍,最终赢得反顽斗争与抗战的双重胜利。琼崖特委成功应对琼崖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历史启示我们,革命的胜利、抗战的胜利必须要有一个坚强且不动摇的领导核心。如果缺乏一个强大的领导核心,任何人都难以避免动摇,最终走向失败。
如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时刻面临着有些西方国家威胁、制裁与打压,全盘西化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思潮并未消失,贪得无厌的反动势力在其灭亡之前绝不可能停止其颠覆我国的企图。可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最大优势,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出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沿着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前进,才能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有利于贯彻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
不可否认,如果琼崖特委单独面对强大的日军与顽固派双重夹击,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琼崖抗战必将彻底失败。一方面琼崖国民党顽固派动摇抗战意志,使得自身失去民心,虽然反共攻势凶猛,但只是单方面的行动,在琼崖群众的包围中左支右绌、处处受阻。另一方面,琼崖群众在顽固派开展反共行动时响应党的号召,大力支持与掩护了党的行动,成功帮党渡过难关。琼崖特委在美合事变爆发前团结民心、不为自身得失并做出适当让步,从根本上稳固了抗战所需的群众基础;在美合事变发生后,琼崖特委迅速调整军事部署,轻装上阵、灵活应战,并且在群众的掩护下顺利撤出阵地,并随后从政治、宣传、统战与外事等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反击。这正是 “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 的真谛,琼崖特委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的力量源泉正是源于琼崖群众。
总而言之,一场战役的胜负并非只取决于军事上的 “天时地利” ,其根本还在于 “人和” ,即人民群众的支持。换句话说,党如果脱离群众,就意味着改旗易帜,就意味着失败。党群关系如同 “鱼水” 关系,与党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琼崖特委的实践已证明,党的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信赖和源于群众的智慧,只有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才能确保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成功。
(三)有利于树立危机意识,强化斗争本领
危机意识通常是指应对外部威胁的一种认识或反应,而要应对危机必须有相应的行动与策略。琼崖特委在第二次反共高潮中时刻保持着危机意识、警惕着顽军的动向,并运用正确的策略最终击退顽军进攻,可见危机意识十分重要。
我国当前正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疫情防控、领土争端、地缘政治、军事博弈等问题正是其体现,究其原因是某些敌对势力不愿看到我国发展壮大。我们要深知一个国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应该和当年的琼崖特委一样保持强烈的危机感,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并不太平。我们要认识到中国长期的和平虽然带来了国家的发展与经济的腾飞,但也致使部分人缺乏危机感。而此时敌对势力并未放弃对我国的觊觎,他们转变了侵略的手段,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挑起事端,在文化上腐蚀国人的精神,想方设法遏制我国的发展。因此保持危机意识十分重要,应当时刻做到丢掉幻想,准备打仗。
此外,面对强敌时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琼崖特委在反顽斗争中冷静且清醒,对顽固派政治上、军事上的攻势都进行了深度分析,根据战场实际调整着应对策略,最终取得胜利。因此要大力弘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并使其成为新时代的伟大斗争重要的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