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琼崖革命知识分子的群体觉醒及其当代意义

2021-12-29薛月爱

南海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琼崖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

薛月爱

(琼台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0100)

琼崖革命知识分子是近代琼崖最早觉醒的,传播革命思想、探索革命理论、领导革命运动的先行者、开路者,其杰出代表有王文明、杨善集、冯平、徐成章、冯白驹等一大批革命家。琼崖革命知识分子不仅是指琼籍革命家,也包含从大陆来琼指导革命的中共早期党员,如陈公培(吴明)、鲁易、罗汉、李实等人。本文重在考察琼籍革命先驱的觉醒和革命历程。在近代黑暗的琼崖,革命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率先觉醒,唤醒民众,点燃了波澜壮阔的琼崖革命。琼崖革命知识分子群体是琼崖社会的“良心”和“头脑”。他们的群体特征是诠释觉醒年代、觉醒琼崖的独特视角。

一、琼崖革命知识分子群体觉醒的成因

(一)中华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是琼崖革命知识分子群体觉醒的时代背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然而民族意识的觉醒还只是局限于少数先知先觉者。中日甲午战争以后,面临生死存亡,中国人的中华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到五四运动时期,在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潮流的洗礼下,特别是十月革命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积极参与到拯救民族危亡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在 1919 年7 月写下的《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 “我们醒觉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 我们不干,谁干?”(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一九一二年六月—一九二〇年十一月)》,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56页。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觉醒,成为时代的显著特点。觉醒,也是琼崖革命知识分子的共性。“经过五四运动,琼崖涌现出一批为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新的先进分子。他们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寻求新的革命道路”(2)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第一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第25页。。在近代抵抗西方侵略和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过程中,中国人的中华民族意识逐步觉醒。琼崖革命知识分子的群体觉醒正是时代呼唤下的产物。

(二)党的大力领导是琼崖革命知识分子思想觉醒的根本指引

琼崖孤悬海外的地理位置,使得其近代在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发展缓慢。但是琼崖革命知识分子的后发优势在于,他们一开始走上革命道路就得到了党中央的指导。在党的领导下,琼崖革命知识分子快速成长,成为党在琼崖的中坚力量。

五四运动之后,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党中央高度重视琼崖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及时派人来琼指导革命。1921年末至1922年初,中共中央先后派遣陈公培(吴明)、罗汉、鲁易、李实等早期党、团员来琼指导革命,加快了琼崖知识分子的觉醒和进步。他们在琼以教书为掩护,以《琼崖旬报》《琼岛日报》和学校为阵地,发展党员、传播马克思主义、组织工农运动,打开了工作局面。特别是陈公培(吴明),他于1920年在上海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一起参加了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活动。随后,他赴法国勤工俭学,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共同组建了旅法中共早期组织,回国后被派遣到琼崖开展建党活动。作为党的发起组重要成员,陈公培对琼崖党组织的创建和琼崖革命知识分子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正是在陈公培等人的培养下,1922年秋,王文明、徐成章、徐天柄、严凤仪、王器民、王大鹏等十多名进步分子入党,增强了党在琼崖的活动力量。这是在琼崖入党的第一批党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为琼崖党组织创建的骨干。先有五四运动的洗礼,紧接着党的光辉照耀琼崖,这就为琼崖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为琼崖革命提供了方向指引。

(三)共同的学缘结构是促使琼崖革命知识分子群体觉醒的重要因素

琼崖革命知识分子之所以能够联合起来成为一个群体,进而成为琼崖觉醒的代表、琼崖社会的 “头脑”,源于他们都接受了系统的、良好的文化教育。中学时期,他们分别在琼崖中学、琼山中学等琼崖名校就读。特别是琼崖中学(今琼台师范学院),作为当时海南最高学府,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优越的师资力量,吸引了大量优秀学生报考。琼崖早期革命家中毕业于该校者比例之高,是琼崖其他学校无法相比的。以中共琼崖一大当选的13位地委委员为例,其中有九名都是该校师生,他们分别是教师陈垂斌、罗文淹、罗汉、许侠夫,学生王文明、冯平、李爱春、陈德华、周逸,特派员杨善集也是琼崖中学校友。革命家群体在琼台的集中涌现,成为近代琼崖革命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琼台既是琼崖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又是孕育琼崖革命思想和先驱的摇篮,在琼崖革命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五四运动”作为一场文化运动,对海南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激发了海南青年学生对新知的追求(3)赵康太:《琼崖革命论》,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第248页。。五四运动前后,一批青年学子从琼崖中学等学校毕业,为了探寻救国救民真理,掀起了出岛求学热潮。赴岛外读书的青年多达数千人,广州、上海、北京、南京、厦门、昆明、东京、莫斯科等城市成为热门游学地。他们怀着忧国忧民之心,如饥似渴地学习新文化、新思想,以求改造社会、救亡图存。正是在相似的学缘结构下,他们几乎同时成长起来,志同道合、共同进步,从而呈现出群体式觉醒的文化现象,为造就琼崖革命领导群体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琼崖先进青年开始接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历岛外游学后,他们的眼界大为开阔,尤其是其中一部分人被党组织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经过系统地学习,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及军事才能有了质的提升。琼崖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读物基本都是由这批人从岛外寄回的。

这批从琼崖中学毕业的学子,把具有革命传统和基础的母校琼崖中学作为重要的革命据点。1920年,琼崖中学改称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中共琼崖特别党支部派遣党员和进步人士进入该校任教,建立了“中共六师”党团支部。当时杨善集、王文明、冯平、李爱春等校友纷纷返校演讲、做报告,宣传革命思想,成为引领母校紧跟时代潮流的先锋。这些革命校友受教于母校,在岛外深造之后,又积极反哺母校和琼崖社会,成为引领琼台学子走上红色革命的思想导师。琼崖革命知识分子的成长和回馈形成倒“U”型曲线。以琼崖为起点,琼崖文化、人民养育了他们,为了拯救黑暗中的琼崖,他们积极到岛外寻找革命真理,其学识、思想快速增长,学成后又积极反哺琼崖,引领琼崖人民走出黑暗,寻得光明。

纵观琼崖革命知识分子的成长过程,伴随着琼崖革命的发展,在每个时间节点上,他们的身份转换也基本趋同。在五四运动中,琼崖青年学生作为先锋登上历史舞台,这是其成长为革命先驱的起点。当时他们基本都是学生,特别是琼崖中学的学生王文明、杨善集、冯平、周士第等,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策动和组织作用。五四运动后,他们纷纷外出求学并开始参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各地参与国民大革命,投入反帝反军阀的革命中。冯白驹曾在自传中写道:“我决心回家乡参加革命,这表示了我思想指(倾)向革命,开始了我革命的生活,这是我个人生活史上新的一页。”(4)中共海南区党委党史办公室:《冯白驹研究史料》,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28页。1926年年初,王文明等随国民革命军渡海入琼,他们正是以革命者的身份回到琼崖的。1926年6月,随着中共琼崖一大的召开和中共琼崖地委的诞生,琼崖革命知识分子已经成长为领导琼崖革命的先驱,代表党对琼崖革命的领导。因此,中共琼崖一大是他们从革命知识分子转型为共产主义者与革命先驱的重大转折点。

在相近的成长轨迹下,琼崖革命知识分子群体集合在琼崖革命的旗帜下,共同演绎了觉醒琼崖、拯救琼崖的壮丽篇章。

二、琼崖革命知识分子群体觉醒的基本特征

(一)琼崖革命知识分子是奋起救琼的开路者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琼崖被迫开埠,琼崖人民长期处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双重欺压的恶劣环境当中。“奋起救琼”“改造琼崖”成为有志之士共同的心声。

五四运动中,以王文明、杨善集、冯平等为代表的青年学生,发挥先锋带头作用,积极组织琼崖学生运动,投入到反帝爱国运动的洪流中,五四运动成为他们觉醒的开端。杨善集在1926年《革命杂话》一文中曾回忆自己早年走上革命的历程:“我十五岁以前,没有什么思想可述。” “民八年‘五四’运动!我便如蛰虫惊雷,由颓靡不振的生活当中改头换面地出来做五四运动的战士。”(5)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琼崖革命历史文献选编》(第一卷),海口:海南出版社,2019年,第231页。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琼崖爱国青年认识到自身的使命担当,也看到了群众联合行动的强大力量,他们的思想从自发走向自觉,他们的行动从自在走向了自为,成为爱国救琼的先锋。

作为“琼崖民众里头先知先觉的分子”,琼崖革命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下,自觉担负起了思想启蒙、传播真理、筹备和建立琼崖党组织、领导琼崖武装斗争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徐成章在《新琼崖评论》第十期发表的《敬告琼崖同志》一文中提出:“我以为当这个艰难困苦的时候,我们是应当拿出我们坚忍沉毅的全副精神,作伐木开山的先锋,除去这道途上一切的障碍物,造成平坦康庄的大道,为民众立永久的幸福,为社会留永久的纪念,这才是我们同志的责任,这才是我们革命党的精神 。”(6)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琼崖革命历史文献选编》(第一卷),第67页。徐成章、王文明、杨善集、冯平等革命知识分子立志作“伐木开山的先锋”,成为琼崖的“良心”。

在现代琼崖社会,琼崖革命知识分子率先觉醒,自觉担当,在理论、政治、策略和组织等方面,走在普通民众的前面,为他们指明道路,带动工农群众参与琼崖革命。正是在他们的引领下,琼崖民众逐步觉醒,加入琼崖革命的队伍。

(二)琼崖革命知识分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播火者”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唤醒琼崖民众,必须用先进的思想冲刷人民头脑中愚昧、迷信、落后的观念。正如琼崖革命先驱洪剑雄在《“新琼崖评论”之回顾和希望》一文中所指出的:“将革命的潮水涌入琼崖,洗去琼崖人民的悲痛与耻辱;作琼崖革命的号筒,呼集一班革命的群众;作革命的武器,攻击一切伪革命的以及反革命的行动。”(7)同①:第74页。琼崖革命知识分子在“改造琼崖”的过程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武器,并逐步将其与琼崖革命实践相结合,促使其中国化、大众化。

琼崖孤悬海外的地理位置使得马克思主义传入的时间略晚于内地,但是马克思主义一被琼崖先进分子掌握,便势如破竹,力重千钧。1921年至1926年间,在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和早期中共党员的引领下,琼崖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高潮。这一时期,在琼崖传播的书籍和报刊有《马克思全书》《共产党宣言》《新青年》《每周评论》《少年中国》《广东群报》等,这些都是琼崖革命思想启蒙的重要载体。

随着琼崖革命思想的进一步传播,琼籍青年把创办革命报刊和革命团体作为开启琼崖民智的利器。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有十几种进步报刊。一系列革命报刊令人耳目一新,一篇篇革命文章如雷贯耳,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琼崖旬报》和《新琼崖评论》。1921年,徐成章、王器民、冯平等人在海口创办《琼崖旬报》。该报以“改造琼崖”为宗旨,积极介绍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欧洲社会主义学说,宣传革命。该报坚持了近三年,启迪了琼崖民众的革命觉悟。1924年,杨善集、徐成章、洪剑雄、周士第、王器民等创办《新琼崖评论》。该刊共出版30期,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具有排头兵作用,所发表的文章宣传了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和统一战线的政策。仅洪剑雄就在《新琼崖评论》上先后撰写了33篇署名文章。琼崖大地成为马克思主义风起云涌之地,琼崖革命知识分子成为琼岛红色革命的播火者,琼崖人民进入觉醒年代。

大量报刊的出现以及新思想的传播,冲破了各种错误思想对人们的束缚,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琼崖的传播,为琼崖人民打开了一扇窗户,给人们提供了改造社会的科学理论根据和革命行动的指南。

(三)琼崖革命知识分子是唤醒民众的引领者

琼崖革命先驱的思想觉醒,体现在其阶级意识的成熟。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逐步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力量与使命,并且在革命实践中注意将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等社会各阶级的力量联合起来,从而形成了坚定的人民立场。他们的人民性体现在为了人民、植根人民、依靠人民的立场和实践中。

琼崖革命知识分子从领导五四运动开始,就表现出了群众性和彻底的不妥协的特征。在琼崖革命早期,徐成章、杨善集、洪剑雄等人十分注重马克思主义与工农群众的结合。随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认识,结合解决琼崖革命问题的实践需求,琼崖革命先驱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笼统的,必须要结合人民大众和具体的实践。1924年2月,杨善集在《再讨论品学与政治——答陈骏业》中所说:“我们并不是闭户潜修的研究,并不是隐居山谷的修养道学;并不是理乱不知、黜陟不闻的处士”“应当跑入工人、农民、商人、官吏、兵士里头去,使他们联合起来,觉悟起来,一齐做民众的革命运动;决不可自划鸿沟,自立为‘优秀分子’的特殊阶级。”(8)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琼崖革命历史文献选编》(第一卷),第37页。洪剑雄在《国民党改组与琼崖革命运动》一文中号召琼崖革命者“努力去宣传与领导农民工人起来打倒特殊阶级的政客、官僚、军阀及勾结反革命派的教育界”(9)同①:第138页。。

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强调“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4页。,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和路径。以杨善集等为代表的琼崖革命先驱,为党的革命理论的发展创新作出了贡献。他们正是掌握了科学的革命理论,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民大众、琼崖社会实践的结合中,找到了琼崖革命必胜之路。

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琼崖民众是革命要拯救的对象,更是革命思想传播的载体、革命行动的主力军。革命需要民众来做,才能得到胜利。如果民众没有根本的思想觉悟和行动的自觉,就难以形成翻天覆地的改变。冯白驹回忆他组织发动农民参与革命时,“到农民中去,和他们在一起,经过持续的艰苦的宣传教育工作,已逐步地把全部郊区农民组织起来”(11)中共海南区党委党史办公室:《冯白驹研究史料》,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29页。。

在之后的琼崖革命进程中,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理论的指导下,琼崖革命完全成为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战争。琼崖人民用生命证实了冯白驹“山不藏人,人藏人”的经典论述。琼崖革命孤岛奋战、红旗不倒,正是基于其深厚的人民性。在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下,琼崖历经二十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彻底赢得了海南岛的解放。琼崖革命的特征也正是领导革命的先驱们共同的革命品质。他们从投入革命开始就坚定了做革命先锋、解救琼崖民众的决心,历经磨难与考验,前仆后继,最终达成了解放琼崖的使命。他们选择了正确的人民路线,矢志不渝地领导琼崖人民完成了解放海南岛的伟大事业。从思想引领到行动指导,琼崖革命知识分子们以坚定的人民性,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

三、琼崖革命知识分子群体觉醒对当代青年成长的启示

琼崖革命先驱基本都是在青年时代就满怀信仰和豪情地加入了党组织,并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他们是新时代青年的楷模和标杆,他们的群体觉醒,对于当今海南自贸港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群体是自贸港建设的先锋力量。青年的培养是自贸港人才建设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回望琼崖革命先驱成长历程和革命实践,他们也正是在其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坚定改造琼崖、奋起救琼的信念,始终从琼崖人民的利益出发,学习先进思想文化,探索革命真理,投身解放琼崖的革命征程,将自己的人生融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实现了青春出彩和精神升华。

(一)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奋进潜力

近代琼崖革命知识分子目睹了琼崖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树立和坚定了要拯救琼崖的理想信念。为实现理想,他们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传播马克思主义,探索琼崖革命的道路。历经磨难和坎坷,他们矢志不渝,最终取得琼崖革命的胜利。理想信念是琼崖革命者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精神支撑。

青年时期是立志和奋斗的黄金期。每个人的理想各不相同,但是只要把个人理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就能够实现人生抱负,绽放青春芳华。无数人的理想汇聚成全民族的梦想,就能凝聚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引领社会前进、推动民族复兴。海南自贸港建设是新时代青年的机遇和使命,当代青年生逢其时,当立大志,当有作为,要自觉投身自贸港建设,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青年要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

琼崖革命先驱与人民血脉相连、生死相依。人民养育了琼崖革命先驱,他们又回报人民,为琼崖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终生。人民立场是琼崖革命先驱鲜亮的底色,也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一个大国领导人的胸襟和境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情怀和担当。新时代青年要扎根人民,感恩人民的养育,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与自贸港共发展,让自己的青春在服务人民、建功自贸港中蝶变与升华。

(三)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投身自贸港建设

追寻琼崖革命先驱的成长轨迹,他们之所以能够成长为琼崖革命领导核心力量,源于青少年时期的学习积累和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他们从偏僻的琼崖走向全国各地,不断汲取先进的思想文化知识,提升自我理论水平和能力素质。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琼崖革命实际相结合,不断总结革命方法,解决革命难题,提高领导革命的能力,最终成长为琼崖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

新时代,青年学生要以先辈的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励自己,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实现远大理想,才能服务人民群众。海南自贸港建设,有赖于一批又一批具有过硬本领的人才。当代青年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磨炼本领,提升自我,建功自贸港,不负伟大的新时代。

综上所述,琼崖革命知识分子是觉醒琼崖的“革命健儿”,在风雨如磐的近代社会,他们敢为琼先,披荆斩棘,引领琼崖人民从觉醒走向解放。他们是琼崖革命精神的代表和象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当代青年要从先辈身上学习革命精神,继承和弘扬琼崖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以时不我待的劲头争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猜你喜欢

琼崖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琼崖纵队何以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浣溪沙·琼崖聚仙
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
——《琼崖革命历史文献选编》出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琼崖革命精神研究的新探索
——《琼崖革命精神》评介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清末民初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