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分析

2023-01-11陈倩浙江汉宇设计有限公司浙江义乌322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农村

文/陈倩 浙江汉宇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义乌 322000

沙琳 中机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俞一飞 浙江汉宇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义乌 322000

引言: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城乡统筹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建设任务。在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中,社区是重要的建设载体,可以促进和谐农村的发展。在城镇和乡村共同发展的形势下,规划人员应该了解城乡发展的特点,将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格局作为建设目标,采用科学的规划手段,深入分析农村社区发展的动力机制、村庄迁并规范等内容,积极建设基础设施,同时完善公共服务,使乡村社区更加完善,充分发挥社区的功能作用。

1、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时代背景分析

在人民公社解体之后,乡镇政府逐步建立,农村地区的治理格局逐渐向“乡政村治”的方向发展,乡村治理也就随之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在40 多年的发展和治理下,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乡村采取村民自治的方式,引导农村居民自我管理、教育和服务,使村民参与到乡村的建设和管理中,结合包产到户和乡镇企业,有效带动了乡村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使乡村得到了有效的治理。随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规范的出台和完善,乡村自治有了更加完善的法律保障。村民委员会成为了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措施,并在发展和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完善[1]。从乡村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乡村治理水平在不断提升,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国家的深化改革,乡村治理也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一方面,要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处理围绕“三农”问题展开工作外,还要加强农村党组织的建设,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使党在农村的地位、作用得到巩固和强化,促进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将村民自治改革试点作为重要的改革基础,根据试点的工作成果完善治理机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农村的环境、习俗、经济等条件各不相同,如果才有用单一的自治模式,则无法满足所有村庄的发展需求。所以,要加强自治试点的建设,由中央进行规划,在地方申报,通过多层审批之后,建立试点。此外,乡镇政府职能逐渐转变,基层政府有了更强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为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更全面的政策支持,在农业农村的建设上有了更大的飞跃和进步,为新时代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了指导纲领,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使农村有更大的发展活力。在这个背景下,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对农村供给侧实施结构性改革,使粮食生产得到了稳定和优化,同时采用了“互联网+ 农业”的模式,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更多渠道[2-4]。积极推动农村各个事业的发展,重点解决水电等基础设施问题,促进公路交通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等标准构建新农村,进一步推动城乡统筹,使年农村居民有更多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环境。在这个背景下,农村社区规划也要随之改进和优化,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和成果,采用科学的规划手段,为农村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2、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方向

2.1 构建和现代化农业生产合适的生产经营模式

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决定,并且会对生产力产生影响,只有二者相互适应,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普遍实行土地流转或对责任生产之进行适当调整,以此来与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模式相适应,从而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规模比较大,会导致居住和生产距离过大,进而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影响农村居民对社区规划的认可度。新农村社区应该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与现代生产经营模式相适应,对等级规模结构进行合理划分。不仅要采用传统的总体划分方式,还要对生产力、生产带眷系数、耕地保障等因素进行分析,推测发展过程中农村地区人口需求,确保各个农村社区人偶数量比例分配合理。

2.2 农村的建设及发展与城镇化质量有关

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先了解城镇化的特点,将城镇化作为基础,发挥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对于城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来说,更应该加强农村的建设、加快城镇化脚步。将二元结构打破,不再受户籍管理制度的限制,对城市就业人口的住房、社保、养老等问题进行改善,提供良好的福利制度,使城镇发挥引领作用,为农村居民进城务工提供更好的条件,促进土地节约,推进城镇化建设。

2.3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适合我国快速城镇化的需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城镇化水平在30%-70%之间,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快速上升的阶段中,要构建新型农村社区,就要认清发展的规律和特征,掌握区域性特点,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对社区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农村居民的意愿,重视动态管理,不能随意拆除旧房屋,应该合理规划,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也无法得到农村居民的认可。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应该贯彻科学发展观,对城乡经济进行统筹规划,不仅要结合当地生态化环境、生活习惯,还要了解当地人文历史、风土民俗。尤其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结合地形、地貌等条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和破坏,促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保障乡村绿色、健康的发展[5-7]。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可以促进社区服务水平的提升,从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为农村居民提供更挺好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包括厕所改建、道路修建、通水通电等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乡镇发展有密切关系,可以促进我国城镇化速度,解决乡村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2.4 新型农村社区的产业选择要因地制宜

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各个地区的发展速度、经济水平、自然环境等条件各不相同。所以在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已有条件进行合理利用,发挥集聚效应的作用。可以在城市外围构建绿环,为城市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县域农村中,社区规划应该结合自然环境、民俗风土、基础设施、经济水平等条件因素,对区位进行合理划分,确保交通的便捷性,使社区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应该为公共设施、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应用提供条件;另一方面,要采用规模化的经营方式,提升效益的同时,对生产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与此同时,要对空地、废地等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要重视特色产业的发展,结合农村地区的优势和风俗文化,对富余劳动力进行合理利用。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很多农村采用“互联网+农产品”的模式,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宣传农村旅游、销售农业产品,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和外来资金,为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更多条件。在社区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自身发展条件和区域特点发展各类产业,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同时为农村居民开辟更多获取收益的路径。

2.5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切忌照抄照搬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该具有新意,可以借鉴城市社区的规划经验,学习先进的规划和管理方法。但城市和乡村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完全积照抄照搬可能并不适合乡村发展,甚至会造成反效果。所以,应该采用合理的该机方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社区规划方法、方案进行合理调整,使社区规划符合乡村建设的需求和特点。尤其要加强合村并点工作,在迁并的过程中,要确定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建设侧重点[8]。分析村庄在发展中面临的各项为,包括农业发展缓慢、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破坏等等,这些地区的县市、乡镇往往正处在土地指标限制不明显的发展阶段。也有一些地区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逐渐出现“农民上楼”的趋势。在进行社区规划之前,应该对农村发展现状、特征、显示来反映真实的诉求,确定是否需要迁并。确定之后,选择恰当的社区中心,并且做好去留选择。要严格把握刚性标准,如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生态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等不能随意拆除。剩余村庄需要统一规划和系统性的分析,确定去、留、迁、扩。

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发展前景

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分析,农村经济水平在不断提升,各项设施也随之完善,为社区规划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发展的过程中,社区中心服务半径会不断扩大,社区功能也会更加完善。农村各项产业会为社区发展提供支撑力量,使社区规划得到更多保障[9]。为了促进社区规划,产业应该更倾向于农业、农村地区与工业、服务业的联动,建立一体化经济区与基地一体化农业园联合的模式,为大区域农业生产、乡镇农业生产、新农村社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条件支持。公共服务设施也要不断完善,在公共产品短缺的情况下,应该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现发展方式转型,促进农村地区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升,符合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建设。

新农村社区可以提供管理、卫生、商业等综合符合内容,就要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市政等等。服务功能的完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社区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意义,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涵盖内容较多,对农村居民的生活、健康等方面都有影响。所以,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与配置,促进服务均好性的实现。在实际规划的过程中,城乡未来空间架构逐渐向政策形成与实施工具的方向转变,规划成果也逐渐向政策法规的形式转变。虽然规划难度不高,但实践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可能影响决策者做出准确地判断。目前,应该将规划图和政策结合在一起,尤其在新农村社区规划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学习城市规划的模式,应该结合新农村的特点,从制度、政策等方面入手。

要建立社区制,明确社区的构成要素,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其中,软件包括社区管理和社区认知两个方面。在建立社区制之后,无论硬件环境如何变化,都要将社区管理机制、机构作为建设基础,增强社区村民对社区建设的认同感以及在社区集体中的归属感。也就是说,根据规划确定合并在同一社区的村庄,行政上由同一个行政管理机构来管理,通过行政手段引导村民,使村民逐渐达成心理公式,在情感上也可以相互调和,进而形成足够的认同感。对社区进行筛选,选择条件较好的农村社区,包括城郊村社区、城中村社区等等,对此类社区进行重点推进和全面规划。农村地区本身就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是从中心村、基层村到社区的过程。目前来看,大部分地区的城乡体系的构成部分都包括城市、乡镇、中心村和基层村,随着发展和建设,会逐渐形成城市、乡镇、近期实施社区和村落的结构模式,最后在远期发展和蓝图落实方面,会形成城市、乡镇、社区的模式,社区中会保留部分具有特色的村庄[10]。在“十二五”末期,我国已经达到了51.5%的城镇化率,也就是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拐点,城镇人口数量将超过农村人口数量,城乡之间的关系会发生变化。

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数量会超过15 亿,城镇化率也会进一步提升,约为70%,但依旧有30% 的农村,所以农村规划和建设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依旧有很大的影响。新农村社区规划可以帮助农村地区解决各类发展问题,有助于和谐农村的建设。应该更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等经营服务的打造,促进各个产业链之间的相互对接,并且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作用,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社交平台。尤其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结合“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全面带动农村经济建设,为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乡村振兴目标更快实现。

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经济、环境极大地发展大的发展和改善,为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社区规划的过程中,应该从制度、服务、设施等多个角度入手,坚持因地制宜、适应生产经营、学习先进经验等原则,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为农村经济发展开辟更多道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猜你喜欢

新型农村社区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新型农村合作经营组织财务管理的特殊性研究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and ischemic stroke
影像社区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