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晓华教授从五行制克生化论治肾病的理论探讨*

2023-01-11金一顺严晓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肾水诸药心火

金一顺 严晓华

(福建省立医院中医科,福建 福州 350003)

《黄帝内经》最早阐述了中医学的五行学说[1-3],在经过了各个朝代、各个医家的继承及发展以后,形成了中医特色的理论与相关的疾病基础。现代中医理论认为,慢性肾病可归于“虚劳”“水肿”等范畴。五行学说属于中国古代的哲学研究的范畴,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共同发展,相互影响,形成了现代中医理论的支柱[4]。《尚书·洪范》中对五行“金、木、水、火、土”及其特性进行了较为经典的解释[5]:“金曰从革,木曰曲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土爰稼穑”,同时提出,五行之间存在相生相克关系,以此关系为基础阐释生活中各种现象之间的协调平衡或联系。中医学认为[6,7],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严晓华教授从整体观念出发,在中医强调的辨证施治基础上,运用五行“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明辨五行及脏腑之间的联系,补偏救弊,燮理阴阳,方能治疗肾病,同时能够在临床上取得出奇制胜的治疗效果。

1 对肾病病机的认识

五脏各有阴阳,肾阴肾阳是五脏阴阳之根本,肾久病必定损伤到其他脏器,若其他脏器损伤日久也必累及肾脏。在治疗肾病时以阴阳互限互用为基本原则,治疗时采取阴阳同求,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方剂,以使机体重新达到阴阳平衡。机体五脏之间存在相互制约,五行学说中的“生克乘侮”则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将机体的五个脏器紧密联系到一起。故五行学说在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方面具有较好的揭示作用,同时还能指导临床对肾病的诊治。严晓华教授认为肾脏属水,是先天之根本,主气化,肾气亏虚所致气化失司,机体代谢失调;脾属土,为后天之根本,脾主运化,脾虚则失运化,水液疏通不利,泛滥为水肿。肾病患者多数病程较长,同时服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物,引起正气不足,外邪易侵袭肺,诱发感染,加重病情。古籍《医宗必读》[8,9]提出,肝肾同治,乙癸同源。肾属水,肝属木,水涵木,若肾虚则肾水不足,致水不涵木,木失所养则肝阴亏虚。而肝先亏虚,久病可及肾。心属火,肾属水,水火不容,心火与肾水需相互制约,水火失衡则火旺或水旺,引起湿瘀,此为慢性肾病的加重因素。

2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选方用药

2.1 水火不济泻南补北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肾主藏精,主水,而水具有闭藏、下行等特性;心主神明,主火,具有光明、向上等特性;心与肾在人体中生理上的联系表现为相交,包括水火相济、君相安位等。若心火与肾水失衡,则水火不济,心肾不交,心火亢上,肾水阴虚,表现为阴虚火旺或水湿泛滥、精亏神逸的病理变化。心肾不交可表现为心悸、腰膝酸软、五心发热、心烦等症状,可导致心火偏亢[10]。慢性肾脏病是一种迁延不愈的疾病,脾气或肾水日久亏虚,则清浊不分、水湿不化、健运失职;或致肾精不足、心火内动、水火不济、扰乱心神;或致心神失养、心阳不振;或血脉痹阻、心气失畅、久病瘀滞。心肾关系密切,在慢性肾病的治疗过程中治心,可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治疗时可选用清心莲子饮加减进行治疗,方中黄芪、人参补气;麦冬润肺清心;黄芩清上焦之热;柴胡疏肝解郁;地骨皮清虚热;莲子交通心肾、清心火;茯苓、车前子利尿,清利膀胱;甘草益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清心利湿之功效,对心火旺盛者尤为奏效。

2.2 金水相生水源通调 肺为水之上源,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若肺为风邪所袭,水道不通,气失所宣,风水相搏,水阻风遏,乃成水肿[11]。肺属金,金生水,当出现肺肾阴虚证时应益气补肺、培固正气,可选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及玉屏风散进行治疗。方中黄芪性甘,外可益卫固表、利水消肿,内可补脾肺之气;白术益气健脾;防风散邪解表;牡丹皮清热泻火;茯苓淡渗脾湿;山萸肉、山药补脾益肾、固精补肾;泽泻清泻肾火,诸药合用共奏金水共补之效。

2.3 水土共治健脾补肾 脾主运化,摄取津液,输布水液[12]。脾健方能维持机体水液代谢,保证水道通调。若脾虚,则津液失摄,水液失布,清浊不分,继而尿浊。肾藏精,职司开阖,肾虚则开阖失济,精气无法固摄,血液中的蛋白质随尿液流失。严晓华教授善用五子衍宗丸为扶阳固涩、补肾益精之要方,主治肾阴不足、阴损及阳诸证;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芡实、金樱子,收敛补肾,为水陆二仙丹。合用诸药,健脾固肾,先后天互养共济,达到治疗蛋白尿的目的。

2.4 乙癸同源壮水涵木 肾为阴中之阴,属水。《素问·逆调论》曰:“肾者水脏,主津液”[13]。《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14]。《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15]。《难经·四难》曰:“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16]。肝属木,为阴中之阳。《素问·五脏生成》曰:“人卧血归于肝”[17]。《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曰:“木之性主于疏泄”[18]。肝脏可摄入并存储血液。《张氏医通》曰:“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精血”[19]。《格致余论》曰:“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20]。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肝血后天亦可滋养肾精,精血同源。慢性肾病患者肾病日久,复加操劳过度,致使肾阴亏虚、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证可采用知柏地黄丸加减进行治疗,方中山萸肉、山药、生地黄补益肝肾;知母、牡丹皮、黄柏凉血滋阴泻火;鹿衔草、桑寄生除湿祛风;车前子泻浊利湿;川牛膝补肝肾、活血化瘀;茯苓益气健脾利湿;诸药合用,肝肾同治。

3 结语

五行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是临床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理论之一,但临床上根据五行理论进行选方用药的相关报道较少,严晓华教授根据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将五行“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水土共治、水源通调、泻南补北”等方法用于治疗肾脏疾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中所探讨的方法需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根据不同患者病机特点,随证加减,方可达到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肾水诸药心火
两个泡脚方降血压
自制蜜膏治反流性食管炎
降心火不能单用“苦降”
慢支咳嗽足浴有方
牛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虎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猪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陈士铎五行生克法辨治目痛经验
生地黄和大豆黄卷泡茶能退烧
【消暑需从“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