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研究进展

2023-01-11尹金玉徐西元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丘脑通络病机

尹金玉 徐西元

(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泰安市中医医院康复科,山东 泰安 271000)

丘脑痛是一种典型的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研究发现CPSP 患病率为8%,其中卒中后丘脑痛患病率约为12%~33%[1]。丘脑痛是丘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之一,多与丘脑纹状体动脉或膝状体动脉供血区的脑梗死或丘脑出血有关。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丘脑卒中后的对侧肢体偏身自发性疼痛,疼痛的性质难以描述,部位不固定,各种情绪刺激往往能够诱发使其加重,同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丘脑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明确,有研究证实,丘脑组织的改变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也有研究表明丘脑传导束的受损与其发病关系密切;还有一些研究表明,丘脑痛的产生与其神经元的异常兴奋及其他刺激有关。目前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如抗癫痫药、抗抑郁药、镇痛药等。手术治疗以运动性皮质感觉刺激及丘脑核团毁损术为主,近几年兴起星状神经节置管连续阻滞术。但西医治疗不良反应较大。笔者阅读近10 年文献发现中医治疗卒中后丘脑痛安全有效。

1 中医对丘脑痛的认识

1.1 中医对丘脑痛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中并未记载“丘脑痛”,丘脑痛为中风后遗症之一,根据其疼痛及伴有肢体的无力或麻木,可将其归为中医学“中风”“痹证”“痛证”的范畴。《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疼痛病机的认识,《素问·举痛论》中记载:“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阐释了疼痛的病机不外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发病机制。《明医杂著》提出:“古人论中风偏枯、麻木、酸痛、不举诸症,以血虚、死血、痰饮为源,是论其致病之根源”。而丘脑痛发病虽与中风有关,但归根结底是一种痛证,其病机不外虚实两端,实为不通则痛、虚为不荣则痛。故其病机可归于中风患者久病致虚,气虚血弱,风痰血瘀等邪气侵入,阻于脉络,导致血脉凝涩,肢体失养,气血不通,不通则痛,不荣则通。

1.2 卒中后丘脑痛的辨证分型 中风后丘脑痛大致可以分为风痰阻络、血瘀阻络、气虚血瘀、寒凝脉络4 种类型。王彩娟等[3]研究发现丘脑痛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出现风证、火证、痰证、瘀证、气虚证、阴虚证,并且其研究发现丘脑痛组出现瘀证的概率比非丘脑痛组高。由此可以佐证,不外虚实,在丘脑痛治疗中活血化瘀药物使用较多。

2 卒中后丘脑痛的中医治疗

2.1 中药治疗 对于治疗气虚血瘀型丘脑痛,大多数医家认为应补气活血化瘀,在临床上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及身痛逐瘀汤应用较多。补阳还五汤是王清任治疗气虚血瘀中风后遗症的经典方剂,现代医家也将其用在丘脑痛的治疗中。唐国文[4]认为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本病能够标本兼治,达到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效果,他将64 例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加巴喷丁口服,治疗组在前者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生黄芪120 g,当归尾12 g,赤芍10 g,地龙6 g,川芎10 g,红花10 g,桃仁10 g)治疗,结果2 组治疗后的疼痛量表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 <0.05);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丘脑痛效果明显。毕文科等[5]认为对于丘脑痛的治疗应该补气化瘀,临床应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此病,将6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 组都用神妥乐平治疗,治疗组加上身痛逐瘀汤,研究显示:治疗后2 组疼痛评分均有改善,且治疗4 周后,治疗组的疼痛评分更明显(P <0.05),且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得出结论:身痛逐瘀汤治疗丘脑痛气虚血瘀证有效。

郭咏梅等[6]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在于阴虚风动,不荣则痛,因此使用芍药甘草汤治疗丘脑痛,二药相配伍,酸甘化阴,柔筋止痛,将80 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口服加巴喷丁及芍药甘草汤(白芍30 g,炙甘草15 g),对照组口服加巴喷丁和安慰剂,治疗8 周后,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76.3%)优于对照组(42.1%),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疼痛评分及治疗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高,在中医证候有效率上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研究证实芍药甘草汤对于改善丘脑痛的疼痛程度及证候方面疗效明显。

有学者认为丘脑痛的病机在于气血亏虚,寒凝脉络。应丹松等[7]用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络治疗丘脑痛,处方如下:熟地黄30 g,黄芪30 g,鹿角胶9 g,白芥子6 g,炮姜炭6 g,麻黄6 g,生甘草6 g,肉桂(研)3 g,全蝎3 g,川芎10 g,全方共奏温阳散寒,通络止痛之功。赵密鹤等[8]运用温阳补血化瘀法组方治疗丘脑痛,处方为:熟地黄15 g,山萸肉12 g,山药15 g,泽泻10 g,茯苓15 g,制附片6 g,肉桂6 g,干姜6 g,细辛3 g,制乳香6 g,制没药6 g,龙骨、牡蛎各30 g,珍珠母30 g,郁李仁30 g,炙甘草3 g,随证加减,服药30 剂后,患者疼痛消失。

刘奇[9]认为丘脑痛的发病基础是气血亏虚,风、痰、瘀等为其病理因素,他运用醒脑止痛汤治疗丘脑痛,以补气熄风、消瘀通脉、解痉止痛,其方剂组成如下:党参15 g,丹参15 g,黄芪20 g,葛根30 g,石菖蒲10 g,木香6 g,在其临床研究中把42 例卒中后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运用氟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前者的治疗基础上加醒脑止痛汤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疼痛评分与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更为显著(P <0.05),由此可以得出醒脑止痛汤针对丘脑痛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减轻疼痛,缓解抑郁。屈沂[10]认为不通则痛为本病病机的实质,故自拟活血逐瘀汤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组方为红花15 g,桃仁15 g,川芎15 g,秦艽15 g,当归15 g,地龙10 g,没药15 g,香附10 g,牛膝15 g,羌活15 g,延胡索15 g,鸡血藤15 g,其有效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于卒中后丘脑痛的中药治疗,要注意标本兼治,在补益气血的同时,或熄风化痰通络,或活血化瘀,或温阳通络,或养阴通络,重在辨证论治。

2.2 中成药治疗 中成药也是中医治疗的一部分,与中药相比,重在方便。现代医家也有部分将中成药运用在卒中后丘脑痛的治疗中。许强等[11]运用脑心通联合黛力新治疗丘脑痛,他认为脑心通中的16 味中药成分包括黄芪、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红花、乳香、没药、桂枝、全蝎、地龙、水蛭等联合作用能够起到加快脑功能的恢复,减少脑损害,从而缓解丘脑痛作用。陈松林等[12]运用中成药注射液治疗丘脑痛,将42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 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对照组加卡马西平,治疗组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奥德金治疗阳气虚患者,参麦注射液联合奥德金治疗阴气虚患者,治疗组VAS 评分下降更为明显,且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停药后跟踪疗效8 周,发现治疗组症状无反跳而卡马西平组症状反复,由此可以看出中成药在丘脑痛的治疗中不仅有效而且作用持久。

2.3 针刺治疗 针刺在痛症的治疗中非常有效,在卒中后丘脑痛的治疗中使用也比较广泛。杨稀瑞[13]运用孙氏腹针治疗本病,选取孙氏腹针腹五区,结合疼痛部位对症取穴,肩部选取肩髁、肩髎穴;肘部选取曲池、天井穴;腕部选取外关、阳池穴;臀部选取环跳、髀关穴;腿部选取承扶、风市穴;膝部选取犊鼻、鹤顶穴;踝部选取丘墟、申脉穴。研究发现使用孙氏腹针治疗的治疗组比运用普通针刺的对照组,疗效显著,并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李晓霞等[14]在本病的治疗中运用通督针刺法,选取督脉主穴,重在调神止痛,以百会、神庭、印堂、上星为主要穴位,辅以四神聪、双侧内关,采用特殊的提插捻转手法,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93.33%。田彩芳[15]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有多条经络,采用头针治疗可以通调脑脉,行气化瘀止痛,具体应用则是选取病灶侧的顶颞后斜线针刺,证实头针能改善患者的疼痛和情绪异常。张艳等[16]运用调神止痛法治疗该病,对照组采用普通体针治疗,取穴与治疗组配穴一致,治疗组运用调神止痛针法,主穴为人中、双侧内关、双侧涌泉、双侧劳宫,治疗28 d 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针刺能在丘脑痛的治疗中起到明显的作用。

2.4 中医联合治疗 现代中医学家在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时候,不仅使用单一的中医治疗,联合应用中医疗法,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当然针药合用是使用最多的,但是也有灸药并用及其他传统疗法联合应用的出现。王敏等[17]在治疗组采用头针、华佗夹脊穴“盘龙刺”,配合自拟活血通络方剂,对照组使用卡马西平,治疗28 d 后,发现针药组VAS 评分下降更明显,效果更显著。徐秀梅等[18]运用灸药联合治疗本病,以祛瘀活血、理气通络止痛,观察组采取热敏灸的方法结合使用中药身痛逐瘀汤加减,对照组使用卡马西平,证实灸药并用疗效明显。张雯等[19]运用中药结合刺络拔罐法对卒中后丘脑痛患者进行干预,中药运用补阳还五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使用梅花针,循经叩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出血后,用大玻璃罐拔罐,总有效率达73.33%,患者疼痛改善明显且起效快。

2.5 其他 中医在卒中后丘脑痛的治疗还包括其他一些措施,如中医传统疗法拔罐、刺络,也有一些新兴的手段,比如穴位注射等。它们同样在本病的治疗中显示了明确的疗效。宋维健[20]运用三棱针刺络放血治疗此病,放血穴位为患侧尺泽和四花中穴,并结合董氏奇穴的针刺,其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卢志刚[21]取2 组穴位,一组为患侧肾俞、阳陵泉、大杼、悬钟穴,另一组为后溪、申脉、大包、膈俞穴,前者注射甲钴胺,后者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发现疗效显著,穴位注射不仅能够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还能止痛,营养神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苏钦炎[22]根据《灵枢》“以痛为腧”原则,取患者患侧阿是穴用三棱针刺络,再用大玻璃罐拔罐,再配合针刺,患者症状消失且不复发,证实疗效显著并且持久。中药外用熏蒸涂洗也在本病的治疗中运用过,大部分为活血通络之品,用透骨散熏洗治疗32 例该病患者,结果14 d 治愈20 例,总有效率达96.87%[23]。

3 讨论

卒中后丘脑痛是一种中风后遗症,其病程较长,不止会有生理上的不适,还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情绪因素往往会使身体症状加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从中医认识此病,其发病基础在于气血亏虚,病机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目前西医治疗有不良反应并且反复发作。中医作用于此病,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安全。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丘脑痛治疗中的优势,未来能够做更大样本量的研究。

猜你喜欢

丘脑通络病机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核心病机及用药规律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基于uAI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延安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丘脑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
基于丘脑血供解剖学的丘脑出血新分型与丘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