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医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3-01-11许欣竹
陈 靖 许欣竹 龚 杰
(1.辽宁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3.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上海 200020)
2015 年自从创新创业(简称“双创”)写入政府报告以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因此,深化双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高校作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源头,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初成体系,形成规模。其中中医药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更是独树一帜,特色鲜明,涌现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强烈创新创业意识的中医药综合人才和实用性强、市场前景好的创业产品[1]。在“互联网+中医药”战略和“双创”人才培养的新时期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优化中医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本文将从如下开展论述。
1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中医院校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问题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推动下,首先我国各级政府对创新创业愈加重视,推出一系列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及人才引进措施,鼓励创新,推动创业孵化,举办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不断指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导向。其次,中国高校创新创业体系正在逐步完善。教育部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作出明确规定。在各大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通过理论教育、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融通、师生互动与案例分析,产学研实地见习与角色模拟,开展创业大赛等丰富的手段和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设立专门的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和基金资助等[2]。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模式仍显较为封闭和传统,理念滞后,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偏学术教育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十分严重,这就造成了当前我国多数大学生安于现状,面对创业创新兴趣不高,或者仅仅是为了参加比赛拿名次;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资源碎片化,“双创”教育评价体系尚未成熟。社会普遍倾向于直接进行商业评判[3],加上整个社会的融资环境不好,观念因素、家庭因素等束缚,大学生往往创新创业热情挺高,但落地的很少。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供给过剩,部分学生毕业后择业困难;另一方面,社会急需大量高素质的“双创”人才,供需结构严重失衡。
受专业性影响,医学类创业愿望相对比较低。根据最新的《2018 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指出,工科类学生创业热情最高,达25%以上,而医学类5%都不到。中医学理论植根于古代传统哲学思想,受传统文化熏陶,中医院校的学生普遍思想保守,加上医学创业门槛较高,培养中医药创新创业人才的形势较为严峻,学生的创业能力较差,科技含量不足,创业类型雷同,个性不鲜明。
2 新时期中医药双创人才的发展模式分析
2.1 思想上要重视 课程建设要完善 中医思维精髓不能丢 首先要明确,开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型创业的意识、思维及创业的品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4]。不要认为“双创”只是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就业行为,忽略人才综合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升,没有将其纳入学校常态化教学培养规划中,而以功利性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短期行为来对待,走过场、形式化。
中医高等教育除了要将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有效融入专业培养计划中,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更要坚持在本科教育中重经典学习与经验传承,强调学好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中医思维方式、把握中医理论精髓、掌握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重要性[5]。无论何种创新,保证中医药核心辨证论治的思想存在,保证中医临床的疗效,是中医药创新创业的根本所在,切勿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2.2 不断创新中医药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中医院校培养“双创人才”模式多是在按照中医药高等教育要求,以中医药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基础上进行,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纲领,从“教研、临床、师承”3 个方向进行。因为专业的特殊性,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向主要是面向学校、科研、医疗机构,而非公司企业。因此,我们应当在加强传授中医药基础理论和技能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加强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医疗能力,进一步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2.1 科教结合模式 科教结合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育人模式。实践证明,科教结合模式是有效的培养双创人才的途径,以适宜的方式和深度将科研引入教学中,实现专业学习和教学科研的有机融合,注重将抽象的理论内容转为实例;转变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而以问题探讨为中心,通过带领学生共同研究,激发科研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科研与教学本身就是高等学校的2 大基本职能,二者相互渗透,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育人职责。中医院校承担着培养中医药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和民生健康,同时发展创新中医药现代化的任务,将科研与教学结合已经成为共识,教师将自己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讲授,结合课外科研实践教学等过程,促使学生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生物学研究联系起来,了解最新的学术研究方向,把握学术研究动态,带领学生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必然会相应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甚至吸引有志向的学生投身到相关领域的研究[7,8]。
以辽宁中医药大学为例,以中医学基础课程为主线,以省部共建实验室资源为教学基地,结合大型仪器设备、生物技术等现代技术设立了实验相关选修课;鼓励承担课题的教师将科研实验与教学实验结合,并开发成熟的科研成果,形成新的开放性实验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题,参加实验室开放,并以创新创业大赛为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特长开展团队合作,真正形成创新创业的第二课堂[9]。此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促进了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应用成果,以研促教,教学相长。
2.2.2 临床带教综合模式 如今中医临床带教方法依然是传统模式,教法单一,学生临床应用中医四诊辨证思维欠缺,普遍存在着“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独立诊疗动手能力不足。有文献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在中医临床带教中引入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即根据传统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和诊疗模式,重新设计中医临床实践教学方案,以临床科室常见疾病为目标,建立PBL教学问题库,并制定实习周期内的PBL 带教计划,临床带教效果显著[10]。
加强中医经典的临床教学是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重要途径,中医经典理论,尤以《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经方六经辨治体系,是中医学的辨证施治的核心思维,对提升中医药人才临床综合能力有重要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中医药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11]。因此推进中医学理论经验继承创新,巩固强化“方证相应”的经方辨证思维训练,对于培养真正具有中医临证能力又能启发创新思维的学生将具有重要意义,真正做到将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驱动,继承发展[12]。
2.2.3 联合人工智能 强化医案教学 古代名家医案是历代名医在大量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珍贵经验和数据,是提升中医临证能力的有力工具。医案教学符合事物认识的发展规律,是中医学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综合产物,强化医案教学,不仅锻炼学生从繁杂的病症中发现中医适合辨证规律,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临床的积极性,独立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13]。因此,中医临床带教采用PBL、中医经典教学、医案教学等综合模式,将有助于提高学生临床辨治能力,培养其独立解决复杂病情的能力,增强创新实践意识。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出现,凭着存储能力强、运算速度快的特点超越人类[14],正在渗入到医学界,比如在影像学、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人工智能强调大数据和机器模拟的深度学习[15],这种大样本的非线性模式更接近人类的思考,中医学历代集理论和经验于一身的名老中医医案,也同样拥有大数据特征,人工智能与中医学的结合,通过对历代医案的四诊信息、辨证论治等信息的数据化采集,不仅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循证医学、精准医学的客观数据,也为中医药临床人才学习医案提供极大的便利,为培养训练中医人才临证思维提供了新的途径。
2.3 中医药互联网+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并影响着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所谓“互联网+”的思路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能够把互联网和各个传统行业结合起来,能够在新的领域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这种生态的构建,会成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强大动力[16]。
2015 年3 月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 年)》中指出,要积极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来转变卫生服务模式,惠及老百姓。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智能穿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但是在中医药领域,相关产品开发还十分稀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潜力。以辽宁中医药大学为例,学生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医疗器械结合,制作出了智能药盒(有远程提醒功能)、智能护眼仪、智能热灸器等带有科技含量且贴近生活的中医特色产品,在各种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等各种奖项。
此外,中医药在互联网+治未病、临床四诊及文献大数据挖掘、互联网+养老等诸多领域可以开发。因此中医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顺应时代趋势,注重多学科交叉渗透,将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相互融合,采用远程学习、实时监控、师生互动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同时,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以专业知识为背景,多元化发散思维结合互联网思维,细分行业,利用包括互联网技术在内的一切信息技术,开创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要以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等大赛为契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培养学生跨界学习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为中医药跨界融合型双创人才成长培育土壤。
根据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要大力发展中医药医疗和保健服务,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因此中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以培养传统中医和“互联网+”双创人才并重,相互交叉渗透,在抓好继承中医传统理论经验的同时,积极吸取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合到中医药人才培养中,探索产学研医合作教育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高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中医药院校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