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晓阳教授基于一气周流及腹针理论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经验撷萃*

2023-01-11徐林新张晓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腹针经筋顽固性

种 茵 徐林新 张晓阳

(1.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东 广州 510000;2.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三亚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海南 三亚 572000)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自限性疾病,西方医学多指周围性面神经炎,最常见于贝氏面瘫,通常急性起病,在数小时至数天症状达到高峰,约80%患者可在数周或1~2 个月内恢复[1]。面瘫是临床常见疾病,我国面瘫患病率约为5‰,每年约有65 万例[2],针灸疗法效果显著,面瘫为WHO 推荐使用针灸治疗的56种疾病之一。中医学称“口僻”“口眼喎斜”等,失治误治、年老体弱、病情严重等导致面瘫迁延不愈,甚至出现面肌痉挛、倒错等后遗症,久之形成顽固性面瘫,顽固性面瘫非普通针刺能够治愈[3],故又称为难治性面瘫。张晓阳教授根据临证经验及文献研究将面瘫病程超过3 个月未完全恢复或遗留后遗症者诊断为顽固性面瘫。张晓阳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师从国医大师孙光荣,致力于研究针灸治疗失眠、郁症、顽固性面瘫等疾病,结合近30 年临床实践,基于一气周流理论创立“左升右降”针法并结合腹针疗法、合谷刺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导师经验阐发如下。

1 面瘫思辨

1.1 病因病机 《灵枢·经筋》载:“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迟纵缓不胜收,故僻”,《黄帝内经》详细记载了寒热邪气侵袭面部经筋则发为僻,开辟了面瘫的外邪致病说。西汉《养生方》载:“夜卧,当耳勿得有孔,风入耳中,喜令口喎”。寒热邪气常夹杂风邪致病。清代《类证治裁·中风论治》载:“口眼僻,因血液衰涸,不能荣润筋脉”,《医学纲目·口眼斜》载:“口眼斜者,多属胃土,多属胃土有痰”。指出内外因皆可致病。张晓阳主任医师认为面瘫患者平素体虚,气血亏虚、脾胃运化失调等致面部经筋失濡养,脉络空虚,遇外邪侵袭,则颜面部气血运行失调,经筋纵弛不收,发为面瘫。《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张晓阳主任医师认为正气亏虚、机体阴阳气血失衡、经筋失养是面瘫的发病基础。

1.2 整体辨证 张晓阳主任医师临证中重视整体,四诊合参,结合中医体质识,红外热成像检查,中医经络检测等中医特色检查辅助辨体质、经络虚实及寒热等。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丹溪心法》曰:“有诸内必形诸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阳盛则热,阴盛则寒”,依据“人体是一个红外热辐射”理论[4]建立的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红外线传感装置接收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热辐射信号,其形成的红外热像图能够直观地评估当下人体脏腑、经络之寒热,结合四诊及体质辨识统筹一身之阴阳,及中医经络检测系统地进行八纲、脏腑、经络辨证。在其较为精准的整体辨证论治后以阴平阳秘为总目标确定诊疗方案,并且在治疗1 个疗程(10 次)后复查红外热成像等评估治疗效果,追踪病情以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2 特色针法

2.1 “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是张晓阳主任医师基于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和《黄帝内经》的皮部理论在针刺上的创新针法。黄元御是清代著名医家,《四圣心源》是其精华之作,旨在弘扬四圣之伟业,黄元御在书中提出“枢轴运动”(圆运动)的观点,即“土枢四象,一气周流”,人体以中土为中轴,“中焦土气斡旋,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崇尚气化,重中气(脾胃),兼及四维(心、肺、肝、肾)[5]。“一气”即中气、脾胃之气,黄元御认为中气是一气周流运动的枢轴和核心,凡病则郁,都是整体或局部的一气周流出现问题所致[6]。因此,治疗上只要以脾胃升降为枢,中气健则四维转,推动肝心肺肾四维的升降沉浮,则气机通畅,邪去正安。十二皮部是指与十二经脉对应的皮肤部分,十二皮部通过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相连,五脏六腑的疾病既可以通过皮部表现,又可以通过刺激皮部调整经络及其所属脏腑的失衡状态,进而治愈疾病。《灵枢·营卫生会》曰:“其……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如《素问·痹论》曰:“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可见,卫气循行于皮肤之中,浅刺皮部可激发卫气运行[7],扶助正气,抵御外邪。体穴:左侧肢体:太冲、三阴交、血海、太溪、公孙穴,右侧肢体:足临泣、足三里、尺泽、内关穴,使用0.18 mm×13 mm 毫针,浅刺不行针,不求针感,留针半小时。方中左侧太冲、三阴交、血海、太溪、公孙穴滋补肝脾肾使其左升,右侧足临泣、尺泽、足三里、内关穴可使胆肺胃心降于右,公孙、内关又为八脉交会穴,主胃心胸,使中气健运。诸穴共奏健运中土,左升右降之功,使后天之本充,四维轮转,气机调达通畅,则渐气血和,正复邪退。且张晓阳主任医师针刺前后必结合脉诊,辨证加减,以达到刺后脉象趋于从容和缓的效果。顽固性面瘫患者病久不愈,常夹杂不良情绪,久之则气机郁滞,更增加了治疗难度。使用0.18 mm×13 mm 的针具,极细小,微针浅刺,不求酸麻胀痛等传统针感,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易于接受。《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凡刺之真,必先求于神”。可见治神是针刺施治的基础和重要前提,亦是疗效的关键。张晓阳主任医师认为微针浅刺亦可消除患者紧张不安情绪,患者心无杂念,放松肢体,则能形神合一,气机畅通,易于驱邪外出。

2.2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指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节先天、后天经络,治疗慢性病、疑难病的新疗法[8]。它以神阙穴布气为核心,从中医的理、法、方、穴出发,整体辨证与辨病施治相结合,张晓阳主任医师临证擅用腹针结合体针益气扶正治疗慢性疾病,收效明显。顽固性面瘫病程常常超过3 个月,迁延不愈,正气暗耗。如《素问》中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宜先扶持正气,正气充则邪自出。腹针取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穴)、天枢(双)、大横(双)穴,引气归元深刺至地部;其余中刺至人部,不行针、不求针感。面肌痉挛疼痛等加中脘穴梅花刺疏通面部经筋。方中中脘、下脘、天枢、大横穴均属胃脘部,可理中焦气机、调脾胃升降;气海、关元穴可培肾固本、补益肝肾,6 穴合用具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9]。中脘穴对应腹部全息图的头面部,梅花刺中脘穴可疏调面部经气。腹针疗法通过针刺腹部的穴位来直接调理脏腑、经络和局部以治疗顽固性面瘫,反映了整体辨证和“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疗原则,临床不仅能够改善面部症状,亦能改善其他不良症状,效果显著。

2.3 局部浅刺配合合谷刺 《灵枢·官针》:“合谷刺,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合谷刺是五刺之一,其法是将针刺入肌肉后退至浅层,后依次向两旁斜刺,因刺痕形如鸡爪的分叉,故又名鸡爪刺。合谷刺具有一针透数穴、连数经的特点,故其刺激量大、主治范围广、通经活络作用强[10]。选取顽固性面瘫患者面部压痛、麻木及痉挛等阳性反应点,将针刺于肌肉后退至浅层,左右各斜刺一针,握住针柄,左右摇动,以行经气,手法力量适中,行针时间1~2 min,同时询问患者感觉,面部阳性点麻、痛、发紧等症状缓解即可停止行针。顽固性面瘫患者面肌麻痹、痉挛、疼痛等,其病位在经筋肌肉,脾主肌肉,针于分肉之间,内应于脾气。本法可直接刺入病变局部,对粘连组织进行剥离疏通[11],以解除肌肉、受损面神经的粘连和痉挛,可激发患处经络功能、疏导经气、活血化瘀、祛风止痉,从而达到疏通面部经筋之目的。加用TDP 照射,利用温热之性,使风寒得散,邪有所出,筋舒肌展,调节阴阳气血,从而恢复面部经筋功能。

3 验案举隅

患者,陈某,男,49 岁,2018 年9 月25 日初诊。主诉:左侧口眼歪斜约6 个月。患者自诉6 个月前夜晚吹空调后,出现面部不适,未予重视,半月前他人告知患者口眼歪斜,遂至就诊。刻诊见:精神疲倦,面油腻,左侧额纹减退,左眼睑闭合不全、无故流泪,露睛约3 mm,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歪,左侧鼓腮漏气,示齿左上2 齿不能,食物残留腮内,舌前味觉变淡,面肌紧、麻、痛且萎缩,面肌中度痉挛:左侧嘴角至眼睑下连带抽动,1~2 s/次,伸舌右偏。舌暗红、舌下络脉紫暗、苔黄腻,脉弦。纳可眠可,大便不成形,小便调,口苦,喉中有痰难咯出,足不温,怕热。中医体质辨识结果:痰湿、气虚、湿热质为主。经络检测体能状态:62.58(25~55)分,左侧脾经、胃经、膀胱经低能量状态;红外热成像六经病:太阴病;红外热成像体质:阳虚质。诊断:顽固性面瘫,证属土虚湿盛、脉络痹阻。治以健脾助运、益气扶正、祛邪通络。针刺体穴:左侧肢体选太冲、三阴交、血海、太溪、公孙穴,右侧肢体选足临泣、足三里、尺泽、内关穴,浅刺不行针。腹针取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穴)深刺至地部,天枢(双)、大横(双)穴刺至人部,中脘穴梅花刺,不行针。扣一净盆,盖治疗单,顾护中气。面部阳性点行合谷刺,手持针柄,左右摇摆,慢慢拨动,以行经气,地仓、迎香、颊车、四白浅刺,不行针。加TDP 照射。纸片遮住患侧眼睛。针刺过程中结合脉诊,辨证加减,以脉象趋于柔和为度。留针30 min,每日1 次,连续5 d 后休息2 d,10 次为1 个疗程。考虑患者平素吸烟、饮酒喜食油腻,建议尽量戒除不良嗜好,清淡饮食。避风寒,尽量不开空调。平素可适度咀嚼口香糖及做皱眉、闭眼睁眼、鼓腮吹气等动作锻炼面肌功能。告知患者病情及治疗过程,引导其正确认识本病,建立治疗信心。针刺2 个疗程后,患者面部症状明显改善,3 个疗程后,患者面肌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按语:患者中年男性,面瘫病程6 个月余,早期失治,面瘫未愈并遗留面肌痉挛等后遗症,结合患者体质识等检查,患者气虚、阳虚为本,痰湿、湿热、血瘀为标,本虚标实,经筋失养,脉络痹阻故面瘫迁延难愈。平素嗜食烟酒、饮食不洁,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则水湿内盛,湿盛郁久化热见大便不成形且黏,苔黄腻,脉弦;中焦脾虚土气斡旋失调,左路肝木不升则胆火不降,见口苦,右路肺金不降故喉中有痰难咯出,湿热煎熬血液,瘀血内生故见舌暗红、络脉紫暗;治当重调中气,以带动四象之气的周流[12],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斡旋中焦、轮转左右使脏腑气机恢复“ 一气周流”的圆运动,使人体气机达到一个阴阳平和的运动状态[13]。腹针培补脾肾,结合腹部全息图疏通面部经络,扶正散邪,且腹部为脾胃所在、经络所及,具有调和脾胃、调畅气机、协调阴阳的作用[14]。合谷刺以一穴向3 个方向针刺为其特征[15],配合行针手法,可有效疏通面部经络、疏散外邪。

4 结语

至今,顽固性面瘫的治疗仍是临床中的一项挑战。张晓阳主任医师重视整体辨证、扶正祛邪,并在黄元御“一气周流”和《黄帝内经》皮部理论的基础上自创了“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浅刺皮部、调畅气机使人体恢复一气之周流,微针浅刺无针感力求患者身心放松,气机通畅,形神合一。结合腹针疗法直接调理脏腑、经络,培补先后天之本,匡扶正气。配合局部浅刺及合谷刺,疏通面部经筋之壅滞。同时,张晓阳主任医师始终强调针刺时患者要充分放松精神和肢体,则神有所归,气行通畅。告知患者病情及医治进程,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干扰,增强治疗信心,从而激发正气御邪,缩短病程。并因人制宜予饮食指导、病后防护和功能训练等。全面统筹,以促进顽固性面瘫患者面肌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腹针经筋顽固性
梁清华教授扩肛法治疗肛肠经筋病经验探析
足三阳经筋与膝关节痛
颈项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经筋辨证与推拿治疗探析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腹针加局部痛点围刺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
腹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菖远安眠汤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