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论》泻心汤类方立法及对胃癌论治

2023-01-11王海芳陈文祥程红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邪气泻心汤伤寒论

王海芳 陈文祥 程红杰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脑病科,北京 100700;2.聊城市中医医院脊柱骨科,山东 聊城 252003;3.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北京 102400)

泻心汤类方,包括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黄连汤等。以上诸方都可治疗“心”之部位,即中焦部位,除大黄黄连泻心汤为纯凉药,其余5 方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可用于治疗中焦虚弱,寒热错杂之症。

欲治胃癌,必先知其病机之所在。胃癌属现代病名,据其临床症状分析,在古文献中可归于“噎隔”“反胃”“食痹”“胃痞”“伏梁”等范畴[1],其致病因素可归属于毒邪中“癌毒”这一特殊类型。除具有毒邪的一般共性外,还具有以下特性。胃癌常见心下痞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属胃肠道系统功能失衡。食饮从口入,经食道至胃,腐熟之后下至小肠,分清别浊,入于大肠,传导而从魄门排出,路途屈曲,如有不通,水谷的吸收输布则会出现问题,继而影响人之精气神,从而表现出各种临床症状。食饮从口入,从魄门出,此为胃之降浊,营养之吸收和输布为脾之升清,阴升阳降,则成造化,若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轻则食饮难入,次则食饮停滞,重则大便难出。从邪气论之,食饮滞于胃肠则成食邪、湿邪,两邪停滞,久易化热,湿热既成,缠绵难祛,障气血运行,久之则癥积形成,积之,上为食管癌,下为胃癌,再向下为肠癌,概气血不通之处,皆可为癥积生成之处。从正气论之,脾胃为人身气血生成之源,脾胃气血运行不畅,则人身之气血乏源,久之虚像渐显。故癥积之形成,在于气血之不畅,气血之不畅,在于邪气之阻滞。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中必有损正气之因子长存在,故癥积为性慢,且定有长期的刺激因子。以上为胃癌之病机概述。

1 泻心汤类方治疗胃癌之适应证

1.1 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治疗胃癌之适应证 大黄黄连泻心汤在《伤寒论》[2]第154 条:“心下痞,按之软,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在《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3]中描述为:“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心下是病位,痞为不通,患者可自觉胃区痞胀,医者也可触之此处如有物,但按之软,说明病邪非有形实邪,而是无形之气聚于此。关上候中焦部位,浮为有热,说明此处痞是因胃中有热,心气不足,即心中不安,此不安和吐泻、衄血皆是因胃中有热,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之。

大黄在《神农本草经》记为:“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即寒性祛瘀血、去宿食之药;黄连“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即寒性燥湿药;黄芩“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泻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即寒性燥湿消疮药。三者皆主对肠胃,合而用之,有泻火、消热痞、祛瘀、燥肠胃之湿热邪气,止血热出血等功用。若有平素喜好烟酒,嗜食肥甘辛辣,热邪充斥肠胃,孔窍干燥出血者患于胃癌,可用之此方。

研究表明[4],大黄黄连泻心汤可以有效治疗胃癌癌前病变之湿热证,预防胃癌发生,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都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佳,患者症状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皆明显改善。附子泻心汤为大黄黄连泻心汤加炮附子,《伤寒论》谓:“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神农本草经》谓附子可“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即附子能温中祛邪,此恶寒汗出为阳气不足,热在体内兼阳气不足则极易迫汗出,故附子泻心汤治大黄黄连泻心汤证而又阳气者,此证寒热错杂。胃癌患者若患此证,一为素体本弱,邪气渐阻;一为患病日久,热邪未除而阳气复伤。

1.2 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治疗胃癌之适应证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原文谓:“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满而不痛,说明此痞不在血分而在气分,此方黄连、黄芩泻热燥湿为寒药,半夏、干姜祛痰逐饮为热药,人参、大枣、炙甘草为补正建中而设,此方寒热并用,适用于寒热错杂证。由此可知,方机为中焦虚弱,痰饮与邪热互结。虚实寒热夹杂,致脾胃之气血不畅,结而为痞,此患者因心下痞而胃不舒,胃气不顺继而纳食渐少,饮食不香,大便不爽。又因痰热于内,舌苔多黄腻,舌体可红,大便黏腻。

若患者胃肠中水气盛,“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则减半夏泻心汤干姜之量,重用生姜温胃泻水气,此即为生姜泻心汤,若患者胃气更虚,“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而烦”,或热气上攻而口舌生疮,面部痤疮,则加重半夏泻心汤之甘草而成甘草泻心汤。《神农本草经》谓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可知干姜可降逆气,温中除湿,可止下利,故此三泻心汤可温中除湿止利;“生者尤良”可知生姜功似干姜,尤善去水气而治肠澼下利,故生姜泻心汤重用生姜而祛肠胃水邪。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故知甘草补益强壮,且能除脏腑寒热邪气、解毒,故甘草泻心汤加重甘草一则可加强补中扶正,二则泻脏腑之火,解上攻之热。三方之药相似而侧重不同,所治之证皆为中焦虚弱,痰饮水湿与热结于此,脾胃气血因此运行不畅,与胃癌之病机契合,适用于胃癌患者中焦虚弱而痰热内结者。

1.3 黄连汤治疗胃癌之适应证 黄连汤在《伤寒论》173条:“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胸中、胃中,一为指具体胸部、胃部病位,一为指上下更广泛之病位,即把身体分为上下2 部分。胸中有热为上热,胃中有邪气为下寒。上热下寒,痰热结于中上焦,下焦气机一方面因痰饮所结而受阻,另一方面因下焦寒,故腹中痛,中有痰饮停滞兼寒气上冲故欲呕吐。方中半夏、干姜、黄连、人参、甘草、大枣为半夏泻心汤所共有,此方即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增黄连用量。《神农本草经》记载桂枝“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可知其为温性、降气逆、开闭、通关节之药,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则泻火力减轻,加桂枝则加大其温里,因此黄连汤较半夏泻心汤温里作用大,清热稍轻,中上焦痰热结聚,气机不得通降于下焦,故用桂枝降气温里。故黄连汤用黄连清火消痞,半夏、干姜温中祛痰止呕,桂枝降逆温中,人参、大枣、甘草补中扶正缓急,能够治疗中焦虚弱、寒热错杂、气机上冲之证。此处应该描述胃癌之治疗症状。

2 泻心汤类方在胃癌不同阶段的应用

泻心汤类方除大黄黄连泻心汤外,其余方剂能补能泻、能开能降,为治疗诸般疾病寒热错杂证理想方剂,更是治疗胃癌寒热错杂证的重要方剂,其方机和胃癌病机高度吻合,可广泛适用于胃癌相关疾病及其各个阶段的治疗。

2.1 泻心汤类方可用于胃癌癌前病变的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胃癌癌前病变是发生胃癌的重要原因[5],这些病变主要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Hp 感染性消化性溃疡、胃溃疡等。其中Hp 感染是慢性胃炎、胃癌癌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6],Hp 感染能使胃黏膜发生炎性病变、非典型增生以及肠上皮化生,也使上皮细胞突变,继而恶性增殖。临床上以泻心汤类方治疗Hp 感染性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有医家[7]以黄连汤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以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癌前病变[4]显著提高近期和远期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研究[8-12]表明,黄连汤加减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Hp 感染等可能导致癌变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癌相关基因影响显著。结合三联疗法治疗Hp 阳性的胃癌癌前病变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Hp 再次感染率,有助于Hp 的根治[6]。动物实验[13]也表明,半夏泻心汤能抑制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炎性因子、癌因子表达,促进抑癌因子表达,阻断胃癌癌前病变的发生。因此,泻心汤类方能够延缓或阻断胃癌癌前病变,对于胃癌癌前病变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2.2 泻心汤类方可用于胃癌术后的治疗 泻心汤类方可用于治疗胃癌术后并发症,预防胃癌术后复发及改善预后。胃癌患者本身多有溃疡病灶,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受损紊乱,泻心汤类方能增加胃动力、对胃肠运动进行双向调节、保护胃黏膜、促消化[14],因此可以用泻心汤类方恢复术后损伤的胃肠功能。使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疗效确切[15],可显著感受患者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加快胃肠功能恢复[16],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后消化道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17]。研究表明[18],半夏泻心汤能保护腹膜间皮细胞,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明显抑制人胃癌腹膜高转移细胞增殖[19],故能预防与治疗胃癌腹膜转移,与此同时,半夏泻心汤还能提高患者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使肿瘤复发时间延缓[20],延长患者生存期限,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中晚期患者,术后化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化疗药物对正常的消化道细胞存在损伤作用,大多化疗药物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患者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以及全身反应,如纳差、恶心呕吐、乏力等,疗程越长,不良反应越重。此时用泻心汤类方加减化裁治疗,可减轻患者化疗不适感,提高化疗疗效和生存率,获得良好的疗效。术后放疗也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放疗使患者常常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及放射性胃肠炎等不良反应,主要症状有纳差、恶心、心下痞满、腹泻、乏力、头晕等。其符合泻心汤证的方机,用泻心汤类方加减治疗可收到良好的疗效。故泻心汤类方可应用于胃癌术后身体机能恢复、辅助放化疗、预防复发转移等方面的治疗。

3 小结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大部分胃癌最先由胃黏膜发展为癌前病变,但此病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邪气持续存在于体内蚕食正气,日久则正虚邪结,形成癌肿。在此期间,常常出现虚实并存、寒热共见的状态,以补虚泻实、辛开苦降的泻心汤类方加减适当地治疗和干预,可阻断或延缓癌前病变继续向胃癌发展的过程。若病变已经形成胃癌,患者一方面因手术和放化疗而正气耗损,另一方面又因以上治疗而产生新的病邪,此阶段虚实寒热错杂的病机仍然存在,仍可用泻心汤类方治疗。

综上,泻心汤类方可应用于胃癌癌前病变及胃癌相关疾病的治疗,并且均有明确的临床疗效,能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预防复发,降低放化疗毒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但应注意,临床所见病证变化万千,以上泻心汤类方对胃癌的治疗只示规矩而非教条,具体治疗还应根据患者正气强弱、邪气多少而随证加减,总以气血通调为目的,圆机活法,方能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邪气泻心汤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半夏泻心汤干预“菌-炎-癌”致病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幸福来自感动
别轻易拔罐刮痧
《伤寒论》恶寒症探微
半夏泻心汤治疗丘疹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