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养生息 促进中小微企业加快“回血”
2023-01-10冯俏彬
冯俏彬
三年抗疫之后,中国将迎来拼经济的2023年。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并对相关的五大重点任务与五大政策体系进行了前瞻性布局。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是一篇系统性的大文章,涉及各级政府、各个行业和各类经济主体。在整个经济生态中,广大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是最为基础性的一个群体,企业数量众多,遍布国民经济的方方方面,是中国庞大经济生态中最活跃、最基础的群落。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目前中国各类市场主体为1.63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就超过1亿户。不仅如此,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计、基本生活与就业问题,与人民生活、社会稳定直接相连。毋庸讳言,长达三年的抗疫以及剧烈波动的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对广大中小微企业的冲击最大、影响最深,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已处于现金流枯竭、订单缺乏、业务停滞的窘境之中。因此,推动明年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要将广大中小微企业的恢复与发展放到重要位置。
2023年,首先要加快恢复经济稳定运行的大环境,推动经济社会有序回归常态化运行。对于广大中小微企业而言,其生产经营活动高度依附于经济运行大环境的稳定可靠。因此,要使其重新恢复生产经营活动或激发其活力,最为根本的就是要稳定经济运行大环境,恢复国民经济循环。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将新冠病毒调整为“乙类乙管”,大幅取消或放松了人流、物流方面的应急管控措施,各地也正在因地制宜地优化和调整本地的疫情防控措施,力争更好地统筹防疫与经济社会恢复。近段时间,全国多地已迎来了放开后的第一波感染高峰,在短暂冲击之后,目前相當大一部分“阳康”们已回归工作岗位,这使得全社会距离恢复常态化运行越来越近,“曙光就在前面”。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重新开业经营的基本条件正在逐渐具备。
需要同时指出的是,未来一个时期,我们不仅要通过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来恢复经济运行的大环境,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加速深刻变化的复杂国际环境,中国还要以历史的耐心努力管控好外部风险,为国内经济恢复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其次,要休养生息、放松管制,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三年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结构性损伤与机制性破坏。即便2022年12月中国发布了疫情防控“新十条”,开始优化和放松疫情相关措施,经济的恢复也仍需要一定时日。从一些东南亚国家的经验看,从“放开”到经济社会重新回归常态化,其间可能需要一个季度甚至更长的恢复期。这与个体感染病毒之后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恢复期相似。在此期间,政府宜实施休养生息的基本策略,尽量减少、适当放松对于中小企微业生产经营的各类限制、管制措施,给企业以充分的时间恢复元气。比如,很多城市都对小商贩经营场所、时间、资质有诸多限制性措施,在经济恢复期,应当适当放松以快速提升城市的“烟火气”。再比如,一些原来对中小微企业有资质要求的行业和领域,也可考虑在适当的范围内降低准入标准,鼓励广大中小企业加快复工复产。
另外,要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相关政策支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疫情发生以来,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从实施组合式税收优惠、提高稳岗返还标准、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减免物业房租等多个方面进行帮扶。另外,金融部门也空前加大了对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快速增长、利率不断降低。这些对于帮助广大中小微企业经受住疫情的冲击,保持生产经营的基本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3年,这些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还需要继续执行一段时间,原则上可在上半年延续相关税费支持政策,下半年再视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在疫情期间缓交的各类费用(如社保等),也不宜在短期内要求企业补缴,而要给企业一个足够的缓冲期。金融方面,对于中小企业到期的贷款和必要付息支出,可以通过展期、再贷款等方式给予缓冲。对地方政府而言,有条件的还可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必须发生的房租、水电费用给予一定的补贴。为了加快促进经济恢复,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一些促进当地消费恢复的政策和活动,因地制宜地举办各类消费节、文化旅游节活动,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尤其是服务行业的中小微企业搭台架桥,创造消费场景,提振当地消费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