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3-01-10雷永乐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劳动活动

雷永乐

“三个课堂”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育资源紧密衔接、有效整合、相互融合,使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力量统筹协同、相向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育学生优秀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强健的身心品质、熏陶学生高尚的艺术审美、形成学生必备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三个课堂”对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

“三个课堂”对劳动教育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是这样规定的,“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这可以理解为提出了与“三个课堂”属性相近的三种课堂形式——劳动教育课堂、手工特色课堂及社会实践课堂,正好分别对应“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劳动教育课堂对学生进行劳动通用技术教学和劳动思想教育,解决只劳动不教育的问题,体现教育为本的理念。“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充分发挥校内功能部室及社会相关场馆资源的作用,灵活开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通过动手实践,丰富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增强劳动教育活动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体现实践为主的理念,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功能。可见,“三个课堂”的探索对劳动教育意义重大。

二、“三个课堂”在劳动教育中的实践

如何打造劳动教育的“三个课堂”呢?笔者结合本校实践,认为在农村小学要做到夯实“第一课堂”、开发“第二课堂”、丰富“第三课堂”。

(一)立足课堂夯实“第一课堂”

“第一课堂”是立足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导、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规定,“必须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第一课堂”是对劳动教育必修课的落实,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以下要求。

1.内容上体现时代性

劳动课堂教学在内容的选定上要体现新时代的属性。在劳动技术教学上,以日常生活劳动的要求与技巧、当地生产劳动的方式方法、服务性劳动的注意事项以及常见工具功能与使用、基本的事理原理、劳动中的安全要领等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熟悉常见的劳动操作程序、掌握初步的劳动技巧、了解劳动中的安全要领、形成必备的劳动技能,熟练地进行规范劳动。

在劳动思想教育上,一方面要以人类历史常识及农耕文明为主要内容,包括人类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历史,古代农业重要发明、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等,增长学生见识,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农业文化的辉煌,正确认识劳动的重要作用及科技的力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勇于创新,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另一方面要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学生参与集体种植劳动后,引导学生切身体会稼穑艰难,教导学生尊重普通劳动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呈现一粒米从田间走上餐桌的历程,让学生体会餐食之苦,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理性用餐、理性消费。让学生参与完整的劳动过程,引导学生明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价值,摒弃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

2.设计上遵循规律性

小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思维上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设计小学劳动课堂教学时,不能过分强调知识性,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等开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活动,培养学生全面的劳动素养。而且,小学阶段时间跨度大,学生各方面情况变化很大,在小学的劳动课堂设计上应体现层次性,在活动形式上体现差别性。

资料图

3.在实施上彰显创新性

在劳动实践与学科教学的渗透上,可以将课堂搬到劳动实践园。科学教师将学生带领到劳动实践园,观察植物的生长,认识植物的花,让学生体验花儿的美好与大自然的神奇;英语教师带领学生在实践园用英语进行情景对话,展示欢乐、活泼、富有意义的英语学习,让学生体验别味的英语学习;数学教师在校园丰收节上带领学生分组测量菜地尺寸、计算面积、称重采摘的蔬菜、核算产量及收成等,让学生真实地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寓教于劳,学生的劳动素养与学科知识都能得到培养,这种情景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与印象。

(二)依托社团开发“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和校园生活结合起来,发挥校内功能部室、场馆等设施设备的教育作用,选取可进行综合性拓展的内容来开展特色活动。常见的活动以手工制作和科技体验为主,在课后服务与社团活动中进行。活动的开展,要体现以下要求:

1.以学生体验为手段

选取当地的传统手工制作,参观手工艺术作品,感受其非凡魅力;通过对手工制作常识的了解,使学生对传统手工项目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大明镇大明小学结合实际,开设了剪纸社团和竹编社团,聘请地方专业人员辅导学生,安排特长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因为是家乡特色,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2.以培养兴趣为目的

“第二课堂”以社团活动为主要形式,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度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与自己喜欢的同伴进行合作,自由地观察、讨论及动手实践,创作自己喜欢的物品,在这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释放学生的天性,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学生的特长,充分彰显学生的主动性。

(三)借助实践丰富“第三课堂”

“第三课堂”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学校以青少年活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等社会设施为载体,开展了公益性劳动、志愿服务、研学旅行及相关体验活动,在社会实践中要注意以下要点:

1.要做好统筹

社会资源的丰富多样决定了“第三课堂”的丰富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需要开展教育活动,这样会使人应接不暇且疲于应付,教育效果未必好,必须对资源进行整合。

常见的社会实践包括在养老院的公益性劳动以及在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等工作中的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基于学校和社区的条件带领学生参与相关公共管理角色的服务活动,可以使学生感知服务性劳动的契约精神,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2.以安全为前提

在社会开展实践活动时,更为广阔的教育场域对安全工作提出了挑战,安全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学校需要提前对实践活动场所进行科学全面的风险评估,做到“三不去”,即安全设施不健全的地方不去、安全事故频发的地方不去、不可控因素太多的地方不去。

在劳动教育的“三个课堂”中,“第一课堂”为主为基,通过常态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辅助,基于学校条件通过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特长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第三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拓展、补充,基于社会资源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及社会参与意识。“三个课堂”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劳动活动
“六小”活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活动随手拍”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热爱劳动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