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
2023-01-10于大龙
于大龙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辽宁 营口 11500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致使多种疾病的发病率也一直在持续递增,肺癌疾病便是其中的一种[1]。其作为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如果不给予患者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来控制病情的发展,不仅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2]。临床中通常针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对于手术治疗的方式一直是众多医学研究专家的关注重点[3]。本文将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临床中分别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VATS)治疗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为临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具体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10例研究对象纳入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奇偶数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常规组(n=55)中,男性患者为30例,女性患者为25例;患者的年龄为61~76岁,平均年龄为(67.84±3.52)岁;患者的受教育时间为5~15年,平均接受教育时间为(8.50±2.80)年;腺癌、鳞癌、其他癌患者分别为30例、20例和5例;病变位置为左肺上叶患者10例,病变位置为左肺下叶患者5例,病变位置为右肺上叶患者12例,病变位置为右肺中叶患者8例,病变位置为右肺下叶患者20例;按照TNM分期:Ⅰ期患者为40例,Ⅱ期患者为15例。试验组(n=55)中,男性患者为28例,女性患者为27例;患者的年龄为61~78岁,平均年龄为(67.49±3.14)岁;接受教育时间为5~15年,平均接受教育时间为(8.50±2.50)年;腺癌、鳞癌、其他癌患者分别为32例、20例和3例;病变位置为左肺上叶患者12例,病变位置为左肺下叶患者3例,病变位置为右肺上叶患者15例,病变位置为右肺中叶患者5例,病变位置为右肺下叶患者20例;按照TNM分期:Ⅰ期患者为42例,Ⅱ期患者为13例。两组患者的基数资料组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院后进行胸部CT、腹部B超、骨扫描、头颅磁共振等辅助检查,均符合早期非小细胞肺癌[4]的诊断标准,且排除患有精神类疾病、认知障碍、手术禁忌证等患者。所有患者在家属的自愿情况下接受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监督核准研究内容,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完整。
1.2 方法
1.2.1 VAMT肺叶切除术治疗 由本院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静脉麻醉后,辅助患者行健侧卧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等手术准备,由主刀医师将患者患侧7、8肋间作一长度约为2 cm左右的切口作为观察孔放置胸腔镜,之后在患者的腋中线第8肋间作一长度约为2 cm左右的切口作为观察孔,同时在患者的第5肋间腋前线作一条长约12 cm左右的切口在肋骨牵开器的辅助下钝性分离胸壁肌肉,整个手术治疗过程均在医护人员的直视下完成,对患者的肿瘤进行切除后将其周围淋巴结进行清扫,术后给予患者实施镇痛泵镇痛。
1.2.2 VATS治疗 由本院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静脉麻醉后,辅助患者行健侧卧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等手术准备,由主刀医师将患者患侧7、8肋间作一长度约为2 cm左右的切口作为观察孔放置胸腔镜,之后将患者的腋前线第4肋间作为操作孔,对患者的筋膜、肌肉在切口保护器的辅助下进行牵引、拉开,由主治医师在胸腔镜显示器下完成手术治疗,对患者的肿瘤进行切除后将其周围淋巴结进行清扫,术后给予患者实施镇痛泵镇痛。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出现的肺不张、肺漏气、心房纤颤、二次开胸止血等并发症状以及相关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术后总引流量)和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进行观察记录,并给予有效的对比分析;其中VAS评分分数较低的一组患者表示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反之,评分较高的一组患者表示疼痛程度较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对比 相比常规组,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术后总引流量等手术相关指标情况较好(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7%(4/55),常规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6/55);且试验组中出现肺不张、肺漏气、心房纤颤、二次开胸止血患者分别为1、0、2、1例,常规组为、1、1、2、2例;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无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比 试验组和常规组术前的VAS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常规组,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治疗后1~3 d内疼痛程度缓解情况较好,两组患者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比(分,)
3 讨论
肺癌属于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肿瘤疾病,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发病率。相关医学研究资料显示,在所有肺癌疾病中非小细胞肺癌居多,且患者的年龄多在60岁及以上[6-7]。临床中通常采取手术治疗和放化疗联合的形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较低,因此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8-9]。VAMT肺叶切除术与VATS均属临床中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常见治疗方法,前者手术治疗的本质是传统的开胸治疗,其主要优点为医疗人员可以在直视下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手术视野,操作更为简单;但是其对于患者的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且会产生多种并发症状,还会加重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而VATS则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和疼痛评分较低的优势[10-11],目前已经逐渐取代VAMT肺叶切除术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且均得到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的高度好评[12-1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相比常规组,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术后总引流量等手术相关指标情况较好(P<0.05);试验组和常规组术前的疼痛程度对比组间无差异(P>0.05);相比常规组,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治疗后1~3 d内疼痛程度缓解情况较好(P<0.05)。由此说明,相比常规组,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较好,VATS治疗效果更加明显[14-16]。另有相关研究指出,该种手术治疗方法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6%[17-18]。该术式不但可以作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切除的手术方式,还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优越性[19-20]。
综上所述,目前随着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VATS治疗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同时对于患者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且术后出现的肺不张、肺漏气、心房纤颤、二次开胸止血等并发症状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