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黑葡萄双膜覆盖促早栽培破眠技术
2023-01-10钱亚明王西成王壮伟闫莉春吴伟民
钱亚明, 王 博, 王西成, 王壮伟, 闫莉春, 吴伟民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江苏省高效园艺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14)
设施促早栽培是葡萄生产上重要的栽培模式之一[1],由葡萄种植户在避雨栽培基础上创造性发展起来,可实现葡萄提早上市10~15 d,其产值、总成本、净利润均大幅高于避雨栽培[2],而夏黑葡萄进行设施促早栽培可实现更早上市[3]。在葡萄促早栽培过程中,破眠催芽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措施,而目前晁无疾等普遍认为,使用石灰氮水提取液和氰氨基化钙、单氰胺水溶液等对打破葡萄冬芽休眠、促进萌芽整齐有较理想的效果[4-5]。本试验以夏黑葡萄为试材,分析不同破眠剂、不同处理方式对其双膜保温促早栽培的影响,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示范推广应用奠定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仪器、设备
夏黑葡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2017年定植,长条式水泥池限根栽培,定植株距为4 m,单主干“一”字整形,采取1~3芽短梢或极短梢修剪。树体长势中庸,田间管理基本一致。供试药剂为50%单氰胺水溶液,由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98%复硝酚钠粉剂,由西安富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0%赤霉酸可溶粉剂,由美商华仑生物科学公司生产。容积为500 mL的手持式喷雾器、日本ATAGO产PAL-1型可溶性固形物测量仪,均为市购。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葡萄种植基地进行,根据不同处理药剂、处理方法、处理次数,试验共设12个处理:T1,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倍1次涂抹;T2,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倍1次喷雾;T3,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倍2次涂抹;T4,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10倍1次涂抹;T5,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10倍1次喷雾;T6,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10倍2次涂抹;T7,98%复硝酚钠15 000倍1次涂抹;T8,20%赤霉酸可溶粉剂4 000倍液1次涂抹;T9,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倍+98%复硝酚钠稀释15 000倍1次涂抹;T10,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倍+20%赤霉酸可溶粉剂稀释4 000倍1次涂抹;CK1,清水涂抹处理;CK2,不做任何处理。配制混合溶液时,以配制的溶液量为基准,保证各破眠剂的稀释倍数不变。1次喷雾或涂抹处理在2020年12月21日进行,2次涂抹处理的在第1次同步涂抹结束后间隔1周(2020年12月28日)进行。每处理不少于9个结果母枝,重复3次。
1.3 试验管理
试验采用双膜覆盖进行促早栽培,破眠剂处理当日上足水1次,并覆盖好双膜。萌芽前处于覆膜保温状态;萌芽后结合棚内温度,在晴好天气进行适当通风降湿。
1.4 调查记录内容与统计方法
1.4.1 物候期 参照文献[6],分别调查各处理的绒球期、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浆果始熟期及浆果完熟期。
1.4.2 萌芽整齐性 自任何一个处理出现绒球期起,至不再有新的芽萌发为止,间隔1周,分别调查各处理的有芽萌发的结果母枝数、萌芽数,统计有芽萌发结果母枝占比及萌芽率,计算方法分别为:有芽萌发结果母枝占比=有芽萌发的结果母枝数/调查结果母枝数×100%;萌芽率=萌芽数/调查芽数×100%。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Duncan’s新复极差法差异显著性分析。
1.4.3 果实品质 自2021年6月9日起,间隔约1周时间,连续4次采用PAL-1型可溶性固形物测量仪测定各处理葡萄果穗上、中、下部位3粒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取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夏黑葡萄物候期的影响
由表1可知,含单氰胺溶液处理的夏黑葡萄(处理T1~T6、T9、T10),其绒球期明显早于CK1(清水涂抹)和CK2(不做任何处理)14~19 d,说明单氰胺有打破葡萄冬芽休眠、促进冬芽萌发的作用;不同稀释倍数的单氰胺水溶液涂抹夏黑葡萄冬芽2次,夏黑葡萄的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浆果始熟期、浆果完熟期均晚于涂抹或喷雾单氰胺水溶液1次;单氰胺同一稀释倍数下,低浓度涂抹1次(T1)、高浓度喷雾1次(T5)处理的夏黑葡萄其浆果成熟期分别早于低浓度喷雾1次(T2)、高浓度涂抹1次(T4)处理4 d;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倍1次涂抹(T1)的夏黑葡萄其浆果完熟期为6月13日,相对最早,较不做任何处理的夏黑葡萄提早 18 d,其次为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倍1次喷雾(T2)的处理,其浆果成熟期较不做任何处理提前 14 d;98%复硝酚钠15 000倍液1次涂抹(T7)、20%赤霉酸可溶粉剂4 000倍液1次涂抹(T8)的夏黑葡萄除浆果完熟期有明显提早外,其他物候期与处理T11、T12较接近;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倍+98%复硝酚钠15 000倍液1次涂抹(T9)、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倍+20%赤霉酸可溶粉剂稀释4 000倍液1次涂抹(T10)的夏黑葡萄的各物候期相差0~1 d,十分接近。
表1 不同处理对夏黑葡萄物候期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夏黑葡萄萌芽整齐性的影响
2.2.1 有芽萌发结果母枝占比 由表2可知,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倍1次喷雾(T2)处理的夏黑葡萄,6个时期调查的有芽萌发结果母枝占比相对最高,分别为88.89%、91.67%、97.22%、100.00%、100.00%、100.00%,其中,2021年1月22日、1月29日、2月5日、2月12日调查的极显著高于处理T7、T8、T11、T12(P<0.01);从2021年2月26日的调查结果看,单氰胺同一稀释倍数下,低浓度1次喷雾(T2)、高浓度1次涂抹(T4)处理的夏黑葡萄有芽萌发结果母枝占比分别高于低浓度1次涂抹(T1)、高浓度1次喷雾(T5)处理,但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高浓度单氰胺溶液2次涂抹(T6)即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10倍2次涂抹时的夏黑葡萄有芽萌发结果母枝占比为88.10%,明显低于不做任何处理(CK2)及相应浓度1次喷雾(T5)或涂抹(T4),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单一使用复硝酚钠、赤霉酸会影响夏黑葡萄结果母枝冬芽的萌发,其有芽萌发结果母枝占比较对照有明显下降,即使与单氰胺混用,夏黑葡萄有芽萌发结果母枝占比较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倍1次涂抹处理没有显著增加。
表2 不同处理对夏黑葡萄有芽萌发结果母枝占比的影响
2.2.2 萌芽率 由表3可知,从2021年1月22日、1月29日、2月5日的调查统计结果看,含单氰胺溶液处理(T1~T5、T9、T10)的夏黑葡萄的萌芽率极显著高于未使用单氰胺溶液处理的(P<0.01),说明单氰胺溶液处理可以明显促进夏黑葡萄冬芽的提前萌发;从6个时期的整体调查统计结果看,除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10倍2次涂抹(T6)外,含单氰胺溶液处理的夏黑葡萄的萌芽率较对照均有明显增加,说明这些处理可以明显提升夏黑葡萄的萌芽整齐度,其中,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倍1次喷雾(T2)处理的夏黑葡萄萌芽率相对最高,其萌芽率分别为47.22%、62.50%、88.89%、94.44%、98.61%、100.00%,除2021年2月26日调查统计的结果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时期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从2021年2月26日的调查统计结果看,处理T6的夏黑葡萄萌芽率相对最低,仅为64.40%,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可能是由于高浓度单氰胺2次涂抹对夏黑葡萄冬芽产生了明显的毒害作用,而单一使用复硝酚钠、赤霉酸,夏黑葡萄萌芽率也明显低于对照处理,说明其对夏黑葡萄冬芽萌发没有促进作用。
2.3 不同处理对夏黑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的果实一般甜度较高,该指标是反映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7]。由表4可见,随调查日期的延长,各处理夏黑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上升趋势;整体而言,与清水处理、不做任何处理2个对照相比,单氰胺、复硝酚钠、赤霉酸处理对提升夏黑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一定作用,其中处理T2的效果相对最好,2021年7月7日夏黑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最高,平均达19.9%,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T11、T12(P<0.01);相同单氰胺稀释倍数条件下,1次涂抹或喷雾处理的夏黑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两两之间虽有差异,但两者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明显相应高于2次涂抹处理。
3 结论与讨论
夏黑葡萄作为一种早熟、无核、口感适宜的品种,深受市场和消费者欢迎[7],当前仍是我国主栽葡萄品种之一。为进一步提升葡萄种植效益,抢占葡萄市场,夏黑葡萄设施促早栽培已成为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等葡萄产区的一项重要措施进行研究应用[7-9],而其中重要的技术环节是采用单氰胺为主的破眠剂以促进葡萄冬芽的提前萌发。本试验以4年生夏黑葡萄为试材,采取双膜覆盖方式进行保温,分析单氰胺、复硝酚钠、赤霉酸等试剂对夏黑葡萄破眠效果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倍进行1次喷雾的效果相对最理想,其浆果成熟期较不做任何处理的提前14 d,与雷龑等的研究结论[7]较吻合,有芽萌发结果母枝占比与萌芽率均达到100.00%,实现了结果母枝冬芽的全部萌发,芽的萌发整齐度得到显著提升,2021年7月7日测定的夏黑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最高,达19.9%;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10倍2次涂抹处理会对夏黑葡萄冬芽产生毒害作用,其有芽萌发结果母枝占比和萌芽率较清水或不做任何处理有明显下降;复硝酚钠、赤霉酸单一使用可促进葡萄成熟以及提升品质,但对打破葡萄冬芽休眠、促进冬芽萌发整齐基本无效。
表3 不同处理对夏黑葡萄萌芽率的影响
表4 不同处理对夏黑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