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合作提升工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思考
———基于霍尔果斯高新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
2023-01-10雷一腾马贝贝
雷一腾, 马贝贝, 范 荣
(伊犁师范大学 电子与工程学院, 新疆 伊宁 835000)
0 引言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发展与进步的第一资源[1],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提升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培养满足高新产业所需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2]。 作为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3]。面对霍尔果斯高新产业对人才能力不断增高的要求, 借助企业的优质软硬件资源,研究如何提升地方高校工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对培养服务霍尔果斯本地经济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霍尔果斯高新产业发展与用人困境概述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的产业经济和社会文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由之路[4],是造就国家财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
作为联通中亚六国,西向开放的重要窗口,具有百余年历史的重要口岸城市霍尔果斯在“一带一路”战略深化实施的背景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依托“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巨大地缘优势,霍尔果斯正努力由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变,不断加快招商引资,在现代装备制造、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布局。 在政策支持方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一圈一带一群”布局,明确了伊宁市的中心地位,统筹加快建设霍尔果斯等北疆城市。 自治区人民政府明确提出了“两霍两伊”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以霍尔果斯为中心,牵引带动霍城县、伊宁市、伊宁县一体化发展,打造“两霍两伊”城市带。 在地州层面,伊犁州党委和政府制定了加快推进以霍尔果斯、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县一体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在强有力的政策指引和保障下,一大批国际和国内先进的高新产业项目先后落地霍尔果斯,逐步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大量高新企业的入驻给曾经是工业空白的霍尔果斯带来了新的增长极,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极度短缺。招人难与留人难是霍尔果斯高新产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由于霍尔果斯地理位置等多种原因,外地大学生不会将它作为就业首选地,而地方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不但数量不足,而且实践创新能力也不高,无法达到高新企业所提出的要求。这些因素都加剧了企业招聘高素质人才的难度。 本地化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
2 地方高校工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地方高校工科教师在实践教学能力方面不但存在着与其他高校相似的“共性问题”,同时也面临着独有的“个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地方高校对工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工作不够重视。 ①从教师评价角度来看,以理论教学评价为主,实践教学评价为辅的机制并没有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观念普遍存在,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职业发展并不顺畅;②从资源投入角度来看,地方高校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投入不足, 学校及二级学院没有安排专门的经费用于支持教师参加相关的讲座、 会议或培训,教师也淡化了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意识,闭门造车的现象较为普遍;③从实践教学能力研究角度来看,校本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部分集中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鲜有关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方面的研究。
第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本位化且无法形成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与整合应用趋势日益明显, 在相互借鉴和碰撞中产生技术创新的火花已成为常态。目前,地方高校工科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仍然停留在专业本位层面, 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单一,没有实现相近专业实践教学的融合与贯通,更无法完成跨专业的实践教学整合。 教师之间的协同无法达到既定的目标,包含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电气等专业的实践教学始终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工科各专业之间的鸿沟长期存在,难以构建包含不同学科知识交叉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三,缺少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能力。目前,面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要求,霍尔果斯的高新产业普遍使用成熟的管理体系,采用国内先进甚至是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5-6]。在管理方面,包含ISO 质量认证体系、PDCA 循环等标准和原则已经完全贯穿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生产方面,包含自动化流水线、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床等先进设备已经广泛应用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部分地方高校的实践教学硬件仍是传统设备, 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仅仅满足传统的机加工、电焊和电工等方面的培训,缺少面向高新企业人才需求培养的实践教学能力, 无法完成培养高新企业所需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务。
3 产学合作提高地方高校工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可行性分析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中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协同育人不仅包括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包括对应用型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在霍尔果斯高新产业飞速发展背景下, 基于高新产业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产学合作提升地方高校工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时机已经成熟,具备可行性。
在政策层面, 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要求高校工科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 支持中西部普通本科高校面向产业需求,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7]。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共同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的意见》 中明确指出,要强化工科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建立高校工科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标准体系, 把行业背景和实践经历作为教师考核和评价的重要内容[8]。
在技术层面, 无论是企业还是地方高校都具有充足而独特的技术储备。对于企业而言,技术层面的优势在于具有提升地方高校工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各种软硬件资源[9],包括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和技术能手开展专题讲座与培训,提供教育领域最新的资讯,牵头申请各类应用型项目,为高校提供实验设备与相关软件等。对于地方高校而言,优势在于工科教师都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与教学经验,是一支发展潜能巨大的队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与地方高校在技术层面的优势是互补的,在提升地方高校工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方面的合作具备产生“1+1>2”效果的潜力。
在经济层面,无论是企业还是地方高校都具有相互合作的迫切愿望。 对于企业而言,与地方高校开展产学合作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10],可以让企业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也能够提升企业的声誉,具有研发和销售教育装备的企业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客户。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与企业开展产学合作可以获得稳定的合作伙伴,能够更加高效的利用专项资金从企业购买优质稳定的产品与服务,有利于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可以看出,企业与地方高校在经济层面的优势是互惠的,在提升地方高校工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方面的合作具备产生互利共赢的效果。
4 产学合作提升地方高校工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方法
地方高校工科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限,依靠自身力量无法承担对接霍尔果斯高新产业所需人才培养的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等新课程的授课,而霍尔果斯高新企业成立不久,工业设备忙于生产难以调用,也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用于师资培训。面对以上问题,与内地省份的企业开展面向本地经济的产学合作,提升地方高校工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较为可行的方案。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有关企业支持高校共同开展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高校和企业的产学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在霍尔果斯高新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地方高校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依托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提升地方高校工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4.1 教师去企业学习进修
地方高校教师可以依靠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资金支持,去企业学习进修,参加企业的交流会、座谈会和相关培训。 在这期间, 企业和高校教师可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地方高校教师应该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企业可以组织教师学习国家政策文件, 让地方高校教师对应用型高校的初心和使命有更为清晰统一的认识,让教师明确自身教学实践能力提升在面向地方经济所需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坚定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地方高校教师可以参加较为标准的培训。 企业对于实践教学技能的培养标准可以参考职业资格、执业资格和考评员资格等相关标准,确保教师接受统一和标准的训练。培训的场地可以安排在企业生产现场,也可以在与企业有合作关系的职业技术学校或是专门开办的实训中心,要确保实训的针对性和实战性。 第三,地方高校教师应进行深入的思考。 企业可以引导教师将个人发展与专业发展相结合,思考在新时代新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实践能力,思考未来专业发展和地方紧缺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教师储备的实践能力,提升教师的危机感与紧迫感。
4.2 企业进高校举办培训
企业可以进入高校开展相关的培训。在培训前,企业应做好调研工作。企业要掌握地方高校资源的配置情况,深入了解地方高校现有的软硬件设施, 教师配备情况和实践教学开展情况。企业可以调研霍尔果斯高新产业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通过与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所授知识的对比,发现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企业可以召开座谈会,了解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诉求。在培训时,要面向需求和问题,以“够用实用”为原则,避免面面俱到。对于需要较长时间掌握的实践技能,可以分期分批开展培训,要让教师明确培训的目标与标准,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督促教师完成既定的任务,达成既定的目标。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考核的标准,对于培训合格的教师应给与盖章认定的证书或证明。
4.3 产学合作企业-高校-霍尔果斯高新企业间的合作
参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企业都是区外企业,大部分位于中东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以教育装备制造企业居多,掌握着众多优质教育资源。霍尔果斯高新产业大部分也来自于中东部地区的投资。 借助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高校可以推进产学合作企业和霍尔果斯高新企业间的合作, 利用产学合作企业的教育资源与装备,面向霍尔果斯高新企业的需求,共同提升方高校工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三方可以整合资源,共同建立教学和科研平台, 开展面向地方经济的实践教研课题和应用科研课题的申报, 共同建立面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产业学院,推动产学研深入融合,支持企业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实现三方共赢。
5 结束语
面对霍尔果斯由昔日“工业洼地”向今日“工业高地”的快速转变, 地方高校和高新企业都缺乏相应的经验与准备,这就需要借助外部的资源和力量,需要教师和参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企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提升地方高校工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开展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力争实现合作共赢,造福地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