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2023-01-10李庆东

学周刊 2022年36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探究

李庆东

(甘肃省永登县第二中学,甘肃永登 730302)

自主管理能力是人体的一种自我控制能力,主要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思三个方面。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主要是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对自我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其是否正确、是否有用、是否合适,进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补充和完善。在学生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具备极强的自主管理能力,才能有效避免在学习过程中,因受到其他干扰因素,导致其注意力分散、浪费时间和精力,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和探究。因此,教师应明确化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素质、思维理念,注重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各项化学探究活动,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开展高效学习活动。

一、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现状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尤其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是构建高效化学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但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高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现状不甚理想。

(一)基于自主管理的高中化学教学理念形式化

受应试教学观念影响,高中化学教学还是以教师管理为主,“以生为本”的自主管理理念还存在形式化的现象,教师常常忽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学生的自主性缺少发挥的空间,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抑制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

(二)基于自主管理的高中化学教学氛围缺失

宽松、自由和民主的氛围有利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发挥,提高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然而,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过于重视教学内容的传授,将枯燥、抽象的化学理论讲解给学生,不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学生不能够将知识与实际的现象联系起来,降低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效果不明显[1]。

(三)高中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差

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习惯于在教师的管理下进行被动学习,没有自主参与活动和自我管理的意识,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性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学习时间,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性。

二、聚焦高中化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一)基于学生自我管理转化教师角色

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融合到化学课堂教学中,是对高中化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践行。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化。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课堂的“权威者”地位,不仅是化学课堂的核心,也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控制者;同时,在高考的要求下,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倾斜、妥协等现象,将化学课堂打造成了知识灌输、题海战术等,呈现出明显的“应试性”。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存在极强的依赖性,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作为首要目标,在学习中缺少了独立性、探究性。

鉴于此,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更好地落实化学核心素养、新课程下的要求,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将自己置于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并将化学课堂交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教师承担较少,学生承担较多,学生就会在学习中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最终促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逐渐形成极强的自主管理能力。

(二)基于自主管理明确化学学习目标

以往,学生在被动管理模式下进行学习,其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无法静下心来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归根到底就是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极强的盲目性,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面对这一现状,必须要带领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其逐渐摆脱盲目的学习状态,真正推动学生的自我管理。一方面,化学教师必须要指向核心素养的内容,带领学生设计出与其实际学情相契合的化学学习总目标。并对学习总目标进行细化,使其变得更加具体,使得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引导下,自主进行课前预习、认真听讲、认真复习等。一旦学生拥有了明确的化学学习目标,就能产生预期相契合的思想觉悟,并在日常学习中付诸行动,逐步管理更好自己;另一方面,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目标是一个长期性任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常常会产生放弃的念头。鉴于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行为习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小目标做起,尝试自主管理,只要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之后,就可对其进行一定的奖励和肯定,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2]。

(三)基于自主管理的教学氛围营造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必须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彻底将学生从“教师主导”的化学学习模式下解放出来,而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促使其在和谐、活跃的氛围中,逐渐转变不喜欢化学、被动学习的状态,并逐渐产生一定的自主管理意识。例如,在“有机化合物”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中,由于与有机化合物相关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记忆的过程中,常常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在传统的课堂氛围、教学模式中,学生由于长时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中,缺乏自我管理和约束的意识。因此,教师必须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丰富、活跃的课堂氛围,灵活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借助直观化模式,将其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就鼓励学生提出来,与其他的学生一同进行交流、探索,即便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能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鼓励、肯定学生能够提出不同观点的行为。如此一来,在良好氛围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强化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促使学生在良好课堂氛围的影响下,逐渐唤醒自身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

(四)基于自主管理能力唤醒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唤醒学生的内在求知欲望,学生自主性才能激活,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最终在自主管理能力的驱动下,更好地开展学习。以往,学生对化学知识强行记忆,被动完成各项化学测试和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高强度和枯燥的学习活动常常会让学生产生厌恶的心理,自主管理能力更是无从谈起。鉴于此,化学教师在强化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时,唯有立足于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体验,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空间,激发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使其感悟到化学的魅力,逐渐参与到化学探究活动中,并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增强自主管理能力。例如,在“非金属及其氧化物”的教学中,教师在强化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时,就指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从学生常见的非金属及其氧化物入手,诸如碳、氮、硫等,其氧化物一般为气体,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元凶,营造学生熟悉的情感,迁移学生经验,最终在情感的驱动下,逐渐唤醒了自身的化学学习兴趣。如此,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了自主管理能力,也体现了化学教育价值,为实现化学的高效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五)基于自主管理能力实施合作学习活动

基于新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新型的学习模式,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知识建构者的身份,经历知识生成、发展等过程,最终在合作探究、思维碰撞等过程中,促进化学核心素养的生成。合作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分析化学知识,协同进行探究和思考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意识,约束了自身的行为,有利于学生自主管理。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一同探索利于学生自主性发挥的管理体制,赋予小组长的管理权力,使其负责小组成员的学习和管理。另外,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也在相互监督的过程中,共同实现了自主管理,最终经过共同分析、共同探究、共同解决问题这一方式,完成了学科素养下的教学目标。例如,在“硅”化学性质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借助学习小组这一载体,首先给学生抛出问题“光纤的成分是什么?”待到学生回答出是“二氧化硅”之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生活中哪些材料中还含有这种物质?”接着,引导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从分类与比较的角度出发,围绕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进行思考和讨论,思考“实验室盛放NaOH 溶液的试剂瓶子为什么要用橡胶塞,而不用玻璃塞?量筒上的刻度是如何刻上去的?”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行为强化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增强学生自主管理效果,自主获得二氧化硅的性质,形成了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自主管理能力的形成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六)基于自主管理能力优化实验教学

实验是再现化学反应发生过程、探究科学知识的必经之路,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并将其与理论教学整合到一起,是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也是培养自主管理能力的不二选择。教师应关注学生实验效果和参与积极性,持续优化实验教学方案,选择契合学生生活和兴趣的素材和资源,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自主设计化学实验方案,让学生经历猜想、设计、操作、观察、验证的实验过程。思考实验操作的作用,探索实验现象背后的本质,规范实验操作规则,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促进学科素养的有效落实。例如,在“金属钠的化学性质”研究中,就先将原子结构示意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并将钠的化学性质推导出来。接着,引导学生开展“钠在氧气中加热”的实验,指导学生一边操作实践,一边观察实验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中,发现钠先熔成小球,接着出现燃烧,发出黄色的光,最终生成了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接着,引导学生围绕化学实验进行思考“这一化学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运用铁制、铝制的水壶烧热水,这说明金属与热水之间是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不会与热水发生反应呢?”同时,思考本次实验中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为什么融化成一个球?小水为什么会在水面上游动?在水中滴入酚酞溶液之后,为什么会出现变色的现象?鉴于此,学生在化学实验观察、操作和思考的过程中,有利于形成自律、自我管理的品质,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实现化学知识学习的高效性。

(七)基于自主管理能力积极评价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还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价值。以往,高中化学教师在实施评价时,常常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将教学评价集中在“对错”的层面中,并且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这种落后的教学评价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阻碍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升。鉴于此,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构建一套更为积极、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思路、学习方法、学习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同时,还应借助积极、肯定的评价语言,使得学生受到鼓舞,更加严格律己,实现自律、自控,提升自主管理能力[4]。

综上所述,鉴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唯有增强自主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将化学课堂交给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鉴于此,高中化学教师唯有重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并及时转变角色,带领学生主动参与化学知识探究活动,体现学生主体意识,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形成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促使学生在化学课堂学习中,逐渐提升自身的自主管理能力。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化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